河南商報記者 陳詩昂/文 省交通運輸廳供圖
如果不是西(峽)淅(川)高速的修建,西峽縣五裡橋鎮吳家溝村連通外部世界的通道,可能還只是那條上世紀70年代修建的土隧道。
圖說:原有的隧道
現在,土石隧道上方的山體被刨開,一條寬約六米的柏油路取而代之,進村的長約4公裡的山路,也被截彎取直、拓寬。道路通、百業興,好日子顯然也將順著這條大馬路走進吳家溝村村民的家裡。
而這些變化,和西淅高速有啥關係?且往下看。
變化:路通了,公交開了,村裡的好日子也來了
1月16日下午,西峽縣五裡橋鎮吳家溝村村民張秋梅吃過午飯就來到村口,乘坐下午的村村通公交車,她要去縣城購置年貨。
「現在出山方便了,要是在以前,要麼騎摩託,要麼得步行好幾十裡地,到山腳下才有班車通往縣城。」張秋梅開心對河南商報記者說。
給村民帶來變化的,就是她眼前的這條6米多寬的硬化路,沿途記者不時碰見村民騎著三輪摩託車行駛在馬路上,偶爾還有汽車通過,一路駛過,根本不用擔心出現山區小路會車時的「狹路相逢」。
吳家溝村村民張秋梅指著新修通的路說,以前因為道路不暢,遇到惡劣天氣都出不了門,「記得前幾年下大雪,地滑路窄有半個月都不能出門。」
「跟現在沒得比,路不僅修通了連公交車都通道了村口,每天有4班呢,趟趟都是坐的滿噹噹,可受歡迎了。」聊起家門口的路張秋梅笑得合不攏嘴。
「以前這條路是3.5米寬,路窄彎多,一邊靠山,一邊是河,經常會有落石和塌方,特別是沿途有一處(上世紀)七十年代人工開挖的50米長的土隧道,大型車輛根本進不來,山貨也拉不出去。」吳家溝村的支書於國岐感慨更多,現在好了,是路也寬了、直了,土隧道也挖開了,進出更通暢了。
圖說:談及現在的通行狀況,吳家溝村的支書於國岐高興得合不攏嘴
初心:「永臨結合」,為高速沿線老鄉考慮更多、留下更多
吳家溝村所處區域地勢起伏較大,山路崎嶇,溝內有於家營、於家莊、馬莊、小吳家溝、大吳家溝、洪家溝、小騾子溝、吳家溝村等,沿河溝居民四十餘戶,溝深十幾公裡。
2019年8月,澠池至淅川高速公路西峽至淅川段(以下簡稱西淅高速)進行前期踏勘時,河南省收費還貸高速公路管理中心發現該段鄉村道路的惡劣情況。
「西淅高速項目是河南省2019年『雙千工程』第一批開工項目,項目在設計階段就貫徹省交通運輸廳、還貸中心提出的『永臨結合』的建設理念,把這條修高速用的臨時便道,建設成為一條永久性通道,既方便高速公路建設施工,又能為沿線村民提供一條扶貧路、致富路、生態路,一舉兩得。」
圖說:隧道變化
西淅高速項目的董事長劉偉說,前期西淅項目公司積極與地方政府進行協商溝通,最終確定對該道路進行改擴建,將長度3.95公裡的原3.5米寬的混凝土路面擴建至6米寬。
為了少佔居民耕地,增加路肩擋土牆950米,對彎道過大的地段進行改直處理,對原50米長的裸石隧道進行挖除。從去年10月24日開始施工,經過兩個多月的奮戰,終於趕在春節前完成了主體施工。
該路段的施工單位,甘肅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西淅項目土建一標項目經理高建安坦言,「現在老百姓看見我們可親熱了,見了面都噓寒問暖的,看到沿線老百姓高高興興的,我們心裡也很開心,工作更有勁,也更順心。修路架橋本來就是積福行善、造福百姓的好事,能為沿線百姓脫貧致富出點力,我們也感覺可榮幸。」
圖說:山路變化
未來:「千百萬」工程,只為讓你一路更順暢
據悉,省交通運輸廳從2019年初,便開始大力實施「千百萬」工程:
高速公路「雙千工程」,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總裡程超過1000公裡的15個高速公路項目,在2019年底全部實現了開工建設,預計在2023年左右全部建成通車,繼續保持高速公路規模在全國第一方陣,鞏固提升河南交通樞紐優勢地位;
農村公路「百縣通村入組工程」,用3年時間,基本實現全省20戶以上的自然村組通硬化道路,2019年完成了1.2萬個村組的通硬化路任務,2020年將再實現1.5萬個村組的通硬化路任務;
鄉村客運「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2019年實現了全省所有鄉鎮、行政村100%通客車,下一步將進一步提高通達深度和品質,實現全省廣大人民群眾「出門硬化路、雨天不踩泥、抬腳上客車、物流到家門。」的美好願景。
(見習編輯 張惟一 李英旋 編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