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路變柏油路,河南這個村的扶貧路,讓鄉親們高興得合不攏嘴

2020-12-26 河南商報

河南商報記者 陳詩昂/文 省交通運輸廳供圖

如果不是西(峽)淅(川)高速的修建,西峽縣五裡橋鎮吳家溝村連通外部世界的通道,可能還只是那條上世紀70年代修建的土隧道。

圖說:原有的隧道

現在,土石隧道上方的山體被刨開,一條寬約六米的柏油路取而代之,進村的長約4公裡的山路,也被截彎取直、拓寬。道路通、百業興,好日子顯然也將順著這條大馬路走進吳家溝村村民的家裡。

而這些變化,和西淅高速有啥關係?且往下看。

變化:路通了,公交開了,村裡的好日子也來了

1月16日下午,西峽縣五裡橋鎮吳家溝村村民張秋梅吃過午飯就來到村口,乘坐下午的村村通公交車,她要去縣城購置年貨。

「現在出山方便了,要是在以前,要麼騎摩託,要麼得步行好幾十裡地,到山腳下才有班車通往縣城。」張秋梅開心對河南商報記者說。

給村民帶來變化的,就是她眼前的這條6米多寬的硬化路,沿途記者不時碰見村民騎著三輪摩託車行駛在馬路上,偶爾還有汽車通過,一路駛過,根本不用擔心出現山區小路會車時的「狹路相逢」。

吳家溝村村民張秋梅指著新修通的路說,以前因為道路不暢,遇到惡劣天氣都出不了門,「記得前幾年下大雪,地滑路窄有半個月都不能出門。」

「跟現在沒得比,路不僅修通了連公交車都通道了村口,每天有4班呢,趟趟都是坐的滿噹噹,可受歡迎了。」聊起家門口的路張秋梅笑得合不攏嘴。

「以前這條路是3.5米寬,路窄彎多,一邊靠山,一邊是河,經常會有落石和塌方,特別是沿途有一處(上世紀)七十年代人工開挖的50米長的土隧道,大型車輛根本進不來,山貨也拉不出去。」吳家溝村的支書於國岐感慨更多,現在好了,是路也寬了、直了,土隧道也挖開了,進出更通暢了。

圖說:談及現在的通行狀況,吳家溝村的支書於國岐高興得合不攏嘴

初心:「永臨結合」,為高速沿線老鄉考慮更多、留下更多

吳家溝村所處區域地勢起伏較大,山路崎嶇,溝內有於家營、於家莊、馬莊、小吳家溝、大吳家溝、洪家溝、小騾子溝、吳家溝村等,沿河溝居民四十餘戶,溝深十幾公裡。

2019年8月,澠池至淅川高速公路西峽至淅川段(以下簡稱西淅高速)進行前期踏勘時,河南省收費還貸高速公路管理中心發現該段鄉村道路的惡劣情況。

「西淅高速項目是河南省2019年『雙千工程』第一批開工項目,項目在設計階段就貫徹省交通運輸廳、還貸中心提出的『永臨結合』的建設理念,把這條修高速用的臨時便道,建設成為一條永久性通道,既方便高速公路建設施工,又能為沿線村民提供一條扶貧路、致富路、生態路,一舉兩得。」

圖說:隧道變化

西淅高速項目的董事長劉偉說,前期西淅項目公司積極與地方政府進行協商溝通,最終確定對該道路進行改擴建,將長度3.95公裡的原3.5米寬的混凝土路面擴建至6米寬。

為了少佔居民耕地,增加路肩擋土牆950米,對彎道過大的地段進行改直處理,對原50米長的裸石隧道進行挖除。從去年10月24日開始施工,經過兩個多月的奮戰,終於趕在春節前完成了主體施工。

該路段的施工單位,甘肅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西淅項目土建一標項目經理高建安坦言,「現在老百姓看見我們可親熱了,見了面都噓寒問暖的,看到沿線老百姓高高興興的,我們心裡也很開心,工作更有勁,也更順心。修路架橋本來就是積福行善、造福百姓的好事,能為沿線百姓脫貧致富出點力,我們也感覺可榮幸。」

圖說:山路變化

未來:「千百萬」工程,只為讓你一路更順暢

據悉,省交通運輸廳從2019年初,便開始大力實施「千百萬」工程:

高速公路「雙千工程」,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總裡程超過1000公裡的15個高速公路項目,在2019年底全部實現了開工建設,預計在2023年左右全部建成通車,繼續保持高速公路規模在全國第一方陣,鞏固提升河南交通樞紐優勢地位;

農村公路「百縣通村入組工程」,用3年時間,基本實現全省20戶以上的自然村組通硬化道路,2019年完成了1.2萬個村組的通硬化路任務,2020年將再實現1.5萬個村組的通硬化路任務;

鄉村客運「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2019年實現了全省所有鄉鎮、行政村100%通客車,下一步將進一步提高通達深度和品質,實現全省廣大人民群眾「出門硬化路、雨天不踩泥、抬腳上客車、物流到家門。」的美好願景。

(見習編輯 張惟一 李英旋 編輯 吉倩倩)

相關焦點

  • 「踏平坎坷成大道」——看冀北山區的「幸福路」
    新華社石家莊5月30日電(記者馮維健 王民)一條普通的柏油路,對於身居城市的人來說,再尋常不過。但祖祖輩輩生活在大山深處的河北隆化縣山區百姓對這樣一條路盼了幾十年。過去,由於山高路窄、交通不便,一些偏遠村的農產品運不出、項目引不進,這裡的村民飽受貧困之苦。曾經,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想,擁有一條與外界便利溝通的「致富路」。
  • 對話河南移動多位駐村書記——用大愛走出脫貧致富路
    河南移動與集團同頻共振,在大力推動企業發展的同時,不忘初心,反哺社會,全力做好脫貧攻堅工作,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駐村書記代表,在河南移動21年發展歷程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任芬桃河南移動洛陽分公司駐洛寧縣羅嶺鄉路溝村第一書記黨建先行 技術扶持 鏗鏘玫瑰在山村綻放懷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理想信念,任芬桃帶著滿腔熱忱,一頭扎進了駐村工作。
  • 大豆變「金豆」 鄉親唱著村歌奔小康
    大豆變「金豆」 鄉親唱著村歌奔小康巴彥縣紅光鄉豐裕村美麗鄉村建設和調優農業種植結構見成效「巴彥大豆」訂單排到明年。近日,巴彥縣紅光鄉豐裕村的一段MV「火」了。在碧浪翻滾的青紗帳和滿眼金黃的豐收場景中,一曲村歌唱出了美麗鄉村建設和調優農業種植結構的成效,唱出了鄉親們增收奔富的美好生活。這段MV全長3分30秒,鏡頭從地理標誌農產品「巴彥大豆」幼苗破土而出,到飽滿的豆粒堆起「金山」,再到基層黨建凝聚人心、有力引領……豐裕村因「豐」而「裕」,村子更美了,村民們臉上洋溢著笑容。
  • 江蘇宿遷市建設「四好農村路」 鋪就富民幸福路
    截至去年底,全市三縣兩區全部建成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一條條暢通無阻的農村公路,為鄉親們帶來了便捷的出行,也帶來了更多商機。鄉村公路到村頭,出行運輸不再愁「這幾年,村裡的土路全鋪成了水泥路,公交車直接通到村口,日子是越過越紅火嘞!」一大早,宿豫區關廟鎮永平村徐徐商店老闆王蘇美高興地說。
  • 孝義后庄村:修好進村路提升村民幸福感
    黃河新聞網呂梁訊(李竹華)「俺村這條進村路是條大道,以前路坑坑窪窪,一到雨天,泥濘不堪,車輛行駛在路上,稍有不慎,就有翻車的危險。出行難一直是困擾群眾的大難題。現在重新修成柏油路後,方便了人們的出行,我的小鋪子,客流量也明顯增多了,這都是村「兩委」為村民們創造的良好出行環境。」 12月9日上午,孝義市兌鎮鎮后庄村經營菸酒店的劉太敏看著如今平坦寬敞的柏油路高興地說道。前不久,順利完成施工任務並投入使用的后庄村進村路段。
  • 雲端扶貧路(2)新田嶺村:瓜田喜事
    郴州北湖區的新田嶺村,距郴州城區僅20公裡,那裡光照足、氣候好,漫山遍野都種著瓜果蔬菜,要致富只缺一條好路。但幾十年來,村民間為爭奪水源總是鬧矛盾,讓修路計劃一拖再拖,一直把村子拖成了省級貧困村。扶貧隊進駐後,幫助村民們解開心結,把兩敗俱傷的鬥氣變成了共同致富的合力,鄉親們齊心修路、搞產業,終於脫貧致富。
  • 扶貧幹部張雲翔:心中有夢 前路有光
    ,村民們都感嘆,我們村終於有路燈了! 「這裡山高路遠,離縣城都有幾十公裡,地形崎嶇,甚至沒得一塊連成片的田和地,而且村裡面絕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打工了……」初來乍到的張雲翔明白,想要帶著村民們脫貧致富,面前擺著一道又一道難題要他解答。
  • ...帶著鄉親增創收——記中國電信福建公司駐村第一書記葉茂禎...
    這已是葉茂禎駐村扶貧的第三年了,他說:「鄉親待我如親人,如果給我機會,我還想再幹三年,把村裡產業,特別是青白瓷產業做大、做強,目前在中國、以青白瓷出名的城市還沒有,希望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把浦城建設成為『中國的青白瓷之鄉』」。 情:帶著「親情」來扶貧,「鄉親們都是我『親戚』」 「你們先坐會兒,親戚有事,我先過去看一看。」
  • 55萬字日記,悠悠3年扶貧路
    我向你們這個群體致敬,更要向培養你們的齊魯石化致敬。——郯城人如是說  臨沂市郯城縣是山東省扶貧重點縣,按照國家和山東省委部署,齊魯石化選派12位黨員幹部到郯城縣擔任「第一書記」。8年間,11個貧困村實現脫貧致富。齊魯石化被山東省評為表現突出的省直派出單位。高鵬被評為山東省「第一書記」標兵,塗翔榮獲中國石化扶貧工作奉獻獎。
  •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成就】致富路修到了家門口
    「我在山上種了20多年蘋果,門前的土路也走了20多年。現在好了,水泥路從家門口一直通到山腳下,城裡人都開車到我們村採摘蘋果了。」鐵嶺縣李千戶鎮小會村72歲的陸永康正忙著收穫果園裡的蘋果。
  • 是什麼讓愛美愛拍照的杭州奶奶笑得合不攏嘴?杭州民警這個舉動,絕了
    胡奶奶看到民警也高興,連忙招呼他進屋。「哎呀!你們又來啦!真好!」「胡奶奶,最近好的咯?平時遇到什麼困難可以跟我們說」……民警之所以對胡奶奶這麼熱情,其實還得從11月份說起。上一回,民警劉獻國給胡奶奶拍了一張照片,「愛美」的胡奶奶還覺得自己打扮得不夠好,民警暖心地說道「那我們約好下次給你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再拍,好不好?」胡奶奶點點頭。 與胡奶奶的約定,民警劉獻國一直記掛在心,在冬至前夕,民警再次來到求是村看望胡奶奶,讓胡奶奶換上心儀的衣服,幫其拍了幾張美美的照片,胡奶奶看到照片笑得像個孩子,說道「這次拍得很好看」。
  • 磐石:黨群聯建扶貧田 拓寬小康致富路
    近年來,磐石市將基層黨建融入脫貧攻堅,探索實施「黨群聯建扶貧田」項目,把黨的組織活力轉化為脫貧攻堅動力。大暑時節,在磐石市268個行政村的840多公頃「黨群聯建扶貧田」裡,桑樹、中藥材、辣椒、食用菌等7大類農產品長勢喜人,豐收在望。 在黑石鎮文化村的葡萄大棚裡,茉莉香葡萄掛滿枝頭。
  • 河北清河:「幸福路」通了,鄉親們笑了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邱世博 記者邢雲)「如今有了這條又寬又平整的柏油馬路,俺下地、進城再不擔心了……」日前,河北清河縣委巡察辦工作人員再次來到謝爐鎮彭雙廟村,村民彭一志再三感謝。2019年9月1日,清河縣委第三輪村級巡察工作正式啟動,6個縣委對村統籌巡察組奔赴6個鄉鎮,對60個村級黨組織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巡察工作。
  • 莽莽玉帶貫山川——隴西縣「四好農村路」助力扶貧增收見聞
    莽莽玉帶貫山川——隴西縣「四好農村路」助力扶貧增收見聞隴西縣馬河鎮楊營村村民王曉軍在香菇大棚裡管護香菇。因為路不通,王曉軍和鄉親們沒辦法把莊稼和中藥材拉出山,只能等中間商進村收購。「人家說啥價就是啥價,當時一斤柴胡只能賣個三四元。」馬河鎮幹部想帶動群眾發展產業,但是群眾並沒有多少熱情。「以前沒有硬化路,種的東西都賣不出去,所以大家沒多少信心。」馬河鎮人大主席金博淵說,鎮裡想試著種植香菇,河南的專家,人家一看路不成,也沒多少興趣了。
  • 村企合作,繪就強村富民「彩虹路」
    中國江蘇網訊 沿著一條紅黃綠三色「彩虹路」開進村,再穿過新建的市民休閒廣場,就來到了常州市新北區薛家鎮葉家村村委會。眼下,村裡種植的「葉家玉米」進入成熟期,村委會門口的空地上,村幹部正忙著帶領合作社的村民們掰玉米、裝箱、裝車,一派繁忙景象。
  • 【青春興晉●奮鬥有我】「模範書記」拽著鄉親奔富路
    令葉拽父母沒有想到的是,葉拽不僅平安成人成才,更在他的傾力拉拽下,讓晉城市陽城縣河北鎮河北村898口人在脫貧攻堅的致富路上撒腿狂奔。5年時間,他帶領鄉親們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步入快車道,河北村的集體收入從「零」逐步跨越至年穩定純收入25萬元。107戶貧困戶全部實現穩定脫貧,年人均收入從原來的不足2000元驟增至7000元。
  • 【扶貧故事】夫妻攜手栽仙草,靈芝鋪就脫貧路 ——張曉明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全面展現我縣脫貧攻堅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動講述廣大幹部投身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展示社會各界凝心聚力決戰決勝的精神風貌,營造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濃厚氛圍,縣脫貧辦特在「千陽扶貧」公眾號開設【扶貧故事】專欄,廣泛宣傳我縣扶貧一線的感人故事和先進典型。
  • 扶貧幹部顏亮亮:一步一個腳印趟出貧困村的幸福路
    2015年夯實基礎、2016年精準扶貧、2017年鞏固提升、2018年正風提氣、2019年謀劃振興、2020年建章立制,在安徽省臨泉縣駐村扶貧的6年時間,十五年部隊生涯鍛鍊出的扶貧幹部顏亮亮,通過實事求是抓工作,問題導向解難題,每年都給自己、給村裡定下一個目標,靠著一步一個腳印的紮實推進,帶領貧困村邁步走上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