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並不是真正的翹臀,而是骨盆前傾。不管你是天生麗質,還是後天養成,這種異常的姿勢對你的健康有所危害,及早糾正才是正確的選擇。很多人就會問:什麼是骨盆前傾?為什麼會骨盆前傾?該怎麼糾正治療呢?
那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骨盆前傾的今生後世
骨盆前傾其實只是一種異常的姿勢表現,描述的是骨盆相對位置,在醫學上這種異常的姿勢狀態我們稱之為「下交叉綜合症」。要想知道什麼是骨盆前傾,我們必須先了解人體標準解剖姿勢形態。
正面觀:人體正中鉛垂線穿過前額、鼻子、下巴、胸骨、劍突、肚臍、恥骨聯合中央,雙側耳垂、肩、乳頭、肘、腕、骨盆、髖、膝、踝等高,且離中線距離相同。
側面觀:人體側面鉛垂線穿過耳垂、肩峰、中指指尖、髂棘、股骨大轉子、膝中央偏前、及外踝,鉛垂線經過大多數頸椎和腰椎,髂前上棘和髂後上棘等高。
如果骨盆前傾,在側面觀上你可能會觀察到:腰椎前凸、臀部後翹、大轉子向後偏移、手臂靠近更身體前方、髂前上棘和髂後上棘不等高等一些異常姿態。
骨盆前傾主要是由於身體兩側不平等的運動、久坐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錯誤姿勢導致骨盆周圍肌肉失衡,久而久之就出現骨盆前傾。也有小部分人是先天性骶尾角過大導致的骨盆前傾。
從人體運動生物力學分析,主要是髂腰肌、股直肌、闊筋膜張肌、背部豎脊肌變緊縮短,腹部及臀部肌肉變弱,導致骨盆向正面傾斜,髖關節屈曲,腰椎前凸增加,從而形成骨盆前傾這種異常的姿態。
託馬斯測試:受測者仰臥,使脊椎到大腿中間位置放置在檢查臺上,其他部位在臺外,並確保檢查過程腰部一直緊貼檢查臺。讓受測者將兩個膝蓋往胸部抬起,然後鬆開其中一條腿,輕輕放下。如果受測者垂放腳的大腿能夠觸摸檢查臺,代表髂腰肌正常。若大腿不能碰觸檢查臺,則代表髂腰肌可能短縮緊張。
自查方法:後腳跟、臀部、背部靠住牆壁,觀察腰部與牆的距離。如果插進一隻手掌比較緊,那麼基本是正常的。如果腰部與牆面空隙較大,甚至能放進一個拳頭,那很可能是骨盆前傾。
骨盆前傾會增加整個脊柱快速退變風險
骨盆前傾會導致腰背疼痛
骨盆前傾會進一步加重軀幹肌肉功能失衡
骨盆前傾可能導致女性盆底功能障礙
骨盆前傾可能導致下肢關節退變及疼痛
骨盆前傾嚴重者可能會影響胃腸道功能
骨盆前傾的自我康復訓練,主要是加強變弱的腹部及臀部肌肉力量,拉伸變緊短縮的背部和髂腰肌,以實現骨盆周圍肌肉的平衡。
腹肌訓練
腹肌激活訓練:仰臥,雙腿和雙臂抬起,小腿於地面平行,大腿和雙臂與地面垂直,腰部貼地,抬頭呼氣,放頭吸氣,10個/組,3組/次,2-3次/天。
腹直肌訓練:仰臥,雙腿彎曲貼地,雙手置於大腿前側,腰貼地,腹部收縮使雙手向雙膝方向靠近至肩部離地,再緩慢放下,10個/組,3組/次,2-3次/天。
腹內外斜肌訓練:仰臥,雙腿彎曲貼地,雙手置於大腿前側,腰貼地,側腹部收縮使雙手向一側膝方外側靠近至肩部離地,再緩慢放下, 10個/組,3組/次,2-3次/天,左右交替進行。
腹肌加強訓練:仰臥,腰部保持貼地,雙手放於身體兩側,雙下肢做交替屈伸運動,如蹬自行車。10個/組,3組/次,2-3次/天。
臀肌訓練
臀肌激活訓練:側臥,雙腿彎曲約45°,雙腳併攏保持,軀幹保持中立,雙膝緩慢做開合運動,10個/組,3組/次,2-3次/天,左右交替進行。
側方臀肌訓練:側臥位,下方腿彎曲,軀幹保持中立,支撐身體不動,上方腿伸直抬起,10個/組,3組/次,2-3次/天,左右交替進行。
靜態臀橋訓練:仰臥,雙手置於身體兩側,雙腿彎曲,雙足跟著地,緩慢抬起臀部至最高,維持30s後緩慢放下,10個/組,1組/次,2-3次/天。
背部拉伸:雙腿併攏,跪坐於雙足上,彎腰使頭部儘量靠近膝關節,臀部不離開足部,雙上肢儘量前伸,並維持30s。
髂腰肌拉伸:一側腿在前,一側腿在後,跪姿弓步,後側退儘量向後,身體保持直立不彎腰,雙手支撐前側腿並下壓前側腿,並維持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