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下午,在我校舉行了徐匯區拓展、探究課程的研訓活動。教研員趙萍老師以「高品質優化基於核心課程的區域課改實踐體系——『基於課程標準教學的區域性轉化與指導策略研究』成果推廣與深化。」為主題,以科(項)目的實施與調整為主要內容開展了研訓活動。
整個活動分為三個環節:由上海小學的徐吉麗老師和徐凌雲老師分別進行了《魅力衍紙》和《超輕土泥塑》的科目介紹和課堂教學展示、就「科目實施」的調整,進行現場科目設計和課堂教學的點評交流以及就探究課的「項目設計」進行培訓。
徐吉麗老師的課堂以學校主題月——閱讀月為背景,進行了「衍紙——書籤製作」一課的教學展示。徐老師關注學生的體驗需求,更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個性表達。通過微課引入的方式引導學生初步體驗「編制法」的製作,用梳理製作步驟的方式使學生清晰製作過程,同時循環播放教學視頻,以便學生在製作時遇到困難能及時解惑。之後對幾個製作有困難的作品進行分析。這個過程,學生不斷發現問題、交流問題、探討解決辦法、衍生製作技巧等,師生、生生之間的對話交流及欣賞與評價,使學生拓展了思維,鞏固了對技能的掌握,課堂氛圍溫馨和諧,真正讓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最後,學生學以致用,運用新授技巧所呈現的書籤作品讓在場的老師驚喜不已。
徐凌雲的超輕土泥塑課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創作和發揮想像的空間,充滿了愉悅、輕鬆的氛圍。徐老師帶領學生製作多肉植物,先觀察花盆和植物的特點,再通過微課視頻學習花盆和多肉植物製做的技巧,展示整個製作過程,總結製作時的小小技巧,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超輕土塑型的一些基本方法。在孩子們動手製作時,老師不斷滾動播放微課視頻,孩子們可以邊動手,邊回顧,邊修正,學得輕鬆,體驗快樂。分享作品過程中,老師不斷鼓勵孩子發現別人製作的優點,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不斷圍繞「搓,繞,壓」等方法啟發學生發生問題,層次結構清晰,講解清楚。徐老師的超輕土泥塑課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創作和發揮想像的空間,充滿了愉悅、輕鬆的氛圍。
隨後,現場參與研修活動的各校老師圍繞科目實施過程中,作為技能類的科目,教師所呈現的遞進式的教學環節、運用的微課等教學工具、小組合作探討等教學方式對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學生興趣的充分提高、生生互動的生動體現等給予了充分肯定。
最後,趙萍老師對本次科目設計的分享和課堂展示給予總結,對不同年段的技能類科目該如何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同時,對探究課的「項目設計」的各個板塊的撰寫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項目設計中,教師更注重以下三個方面:能夠讓學生發現自我,不斷引導學生形成自我完善與發展的可能性;能夠讓學生發現共同體價值,不斷引發學生建立自己與他人的真實聯繫;能夠讓學生發現自己身處的世界,不斷引發學生建立已有經驗與他人的真實聯繫。
上海小學執教拓展課程的老師也積極參與了本次研訓活動,收穫頗多。老師們對接下去如何修改拓展課的科目設計、如何進行主題式的模塊設計、如何思考教學策略等都有了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