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 , 冷水江市衛健局、教育局、疾控中心及人民醫院等相關部門聯合部署對全市包括幼兒園在內的所有學校新生進行了入學前肺結核篩查 。 其中有部分學生的結核菌素試驗(PPD皮試)結果異常 。 很多學生及家長對這項檢查以及結果表現出焦慮和擔心 , 下面我院專家來給大家做個PPD皮試檢查及結核菌感染的小科普 。 結核菌素試驗(PPD皮試)常用來檢測我們有無結核菌感染 。 在皮試後的48小時~96小時內(通常在皮試後72小時)通過觀察皮試區域皮膚的反應來判讀結果 。 結果以皮膚硬結為準 , 硬結的平均直徑<5mm或無反應者為陰性 ; 硬結的平均直徑≥5mm 者為陽性 , 其中硬結平均直徑≥5mm 且<10mm為一般陽性 , 硬結平均直徑≥10mm 且<15mm為中度陽性 , 硬結平均直徑≥15mm 或局部出現雙圈、水泡、壞死及淋巴管炎者為強陽性 。 那什麼樣的結果才提示有結核菌感染呢? 一般情況下 , 在沒有接種卡介苗和非結核分枝桿菌幹擾時 , PPD反應硬結≥5mm便可視為已受結核菌感染 ; 在卡介苗接種地區和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流行地區 , 以PPD反應≥10mm為結核感染標準 ; 在卡介苗接種地區和非結核分枝桿菌流行地區 , 對HIV陽性、接受免疫抑制劑>1個月 , PPD反應≥5mm為結核感染 ; 與塗片陽性肺結核有密切接觸的5歲以下兒童 , PPD反應≥5mm為結核感染 ; PPD反應≥15mm及以上或存在水泡、壞死、淋巴管炎等為結核感染強反應 。 目前檢測有無結核感染的檢查除了PPD以外 , 常用的還有γ-幹擾素釋放試驗(IGRAs) 。 IGRAs的敏感性更高 , 特異性較好 , 受機體免疫狀態影響也較小 , 但 價格也比較貴 , 要廣泛推進具有一定的難度 , 所以條件較好、要求較高的人群可以選擇IGRAs檢查 。 當檢查提示有結核感染後 , 大家不必過於緊張 , 結核感染≠結核病 , 及時到定點醫院進行胸片及痰檢等相關檢查來排除活動性結核病就可以了 。 如果只是有結核菌感染 , 那並不會有傳染性 。 據WHO的統計數據 , 全球約有1/4~1/3的人感染了(過)結核桿菌 , 這部分人群在感染後的一生中發展為結核病的機率僅約5~10% , 我國的染率與全球數據相似 。 其中HIV感染人群、成人和兒童肺結核病例接觸者、抗腫瘤壞死因子治療者、透析者、準備器官或血液移植者、矽肺等職業病患者、囚犯、衛生工作者、無家可歸者、吸毒者、營養不良低體重人群及老年人都是感染和發病的高危人群 , 在高強度學習壓力下並快速生長發育的學生群體也相對容易感染並發為結核病 。 感染並發展為結核病者多數是在初次感染後的第一個5年內 。 感染後發展為結核病的風險取決於諸多因素 , 其中最主要的還是自身免疫力的強弱 。 因此 , 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增強自身免疫力非常重要 。 除了增強自身免疫力以外 , 預防性治療是減少結核病發病率的重要手段 。
我們常用的預防性抗結核方案有:異煙肼每日服用持續6或9個月 , 或利福噴丁聯合異煙肼每周一次持續3個月 , 或異煙肼聯合利福平每日服用持續3個月 。 異煙肼預防性治療是應用較為廣泛的治療方案 , 但其療程較長 , 部分患者難于堅持 ; 而聯合利福黴素的方案因療程較短 , 具有一定的優勢 。 另外 , 耐多藥結核病接觸者的預防性治療方案應個性化定製 , 並應該基於藥敏檢測結果來定 。 抗結核藥物是具有一定不良反應的 , 但預防性治療所用到藥物種類少、療程短 , 所以出現不良反應的機率比較低、且程度較輕微 , 結核感染者不必因此而選擇放棄預防性治療 , 前往定點醫院就診並定期複查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及胸部影像學等檢查即可 。 部分感染者不能或不願接受預防性抗結核治療的話 , 則至少需要在首次發現結核感染後的第3個月末、第6個月末及第12個月末定期行胸部影像學檢查 , 若有咳嗽等不適 , 則及時進一步檢查 。 冷水江市人民醫院是冷水江市結核病防治的唯一定點醫院 , 廣大市民朋友如果想進一步了解結核病相關知識 , 或是進行結核病篩查、診治 , 可前往我院肺結核門診處就診諮詢 。 (文字|潘奔洲)
【來源:冷水江市人民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