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地名的由來,許多老樂山人都不知道

2020-12-22 噠噠君的視野

1、前後變更了49個地名

樂山,擁有世界第一石刻彌勒大佛,是一個令人嚮往,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在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峨眉山東麓、成都之南,地處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匯合的扇形地帶,自然地理條件得天獨厚。隨著朝代的更迭,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樂山這個地方的地名也經歷了幾千年的滄桑演變。樂山,從最早的村落集鎮,到南安、平羌、嘉州、峨眉、青衣、龍遊等地名更迭,是前後變更了49個地名發展而來的。

從樂山市高新區安谷鎮程黃村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錛、石針證明:大約六七千年前,先民們就在樂山這塊膏腴之地生產、生活。春秋中期,開明氏族自荊楚入蜀,在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交匯地域定居。他們在這裡除水害、興水利,發展生產,遠近聞名。後開明氏族首領鱉靈受命為蜀王相,負責治理川西平原的大洪水獲得成功,得到了朝野擁戴而取代杜宇為蜀王,號叢帝。

因此,後人將鱉靈定居發跡之地稱為「蜀王開明故治」。可是這「故治」之地當時人們又叫它什麼地名呢?現今尚無文字記載可查。但從地名的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遺蹟來看,有人類生存活動的地方必有地名產生,因為人們在社會生產、生活交際過程中離不開地名這個工具。所以「故治」這地方也應當有歷史地名或衍化、或變形、或保持它的原始語音而流傳下來。

正如《樂山市志》記載:「有人認為,凌雲山之『凌』諧『靈』,篦子街的『篦』諧『鱉』,與蜀王開明鱉靈相關。不少人贊同此說。」「篦子街這個古地名,實為鱉子故居地鱉子衝演化而來當屬這種類型。」「鱉靈在未成為蜀王前,人稱『鱉子』是極其自然的,其居住地被呼為『鱉子衝』,更是順理成章。」「在『篦子街』這個地名的周圍,還有一組具有以「子」為名的共同特點的古地名:如『牟子』『車子』『鎮子(場)』『磨子(場)』。可能與『鱉子』亦有關。」這些地名也可可能就是三江匯流地帶「蜀王開明故治」地——樂山最早的一些聚聚落小地名。

2、歷代地名變遷

據史料記載,樂山從三千多年前的開明故治以來,就以其山川形勝、優越的地理環境,成為川(蜀)南重鎮,以至今日的川西南區域性中心城市。歷代縣、州、郡、府、路、院、道、督察區、專區、地區、市均設治於此。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秦派兵南下滅丹犁,在蜀王開明故治地,以「此為蜀郡極南,平定南方,民得以安之意」置南安縣,屬蜀郡。南安縣正式成為政區名稱,南安也成了首個縣治聚落名稱。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開發「西南夷」,分巴、蜀兩郡地及新闢夜郎地,以「為防南越的屏障、門戶之意」置犍為郡,南安縣由蜀郡改屬犍為郡。北周保定元年(561年)於南安縣地置平羌縣,保定四年(564年)置平羌郡,郡縣同治今樂山。

北周大成元年(579年)「取其郡土嘉大」之意置嘉州,以領郡縣,這是樂山稱嘉州之始。隋開皇四年(584年)改平羌縣名峨眉縣,開皇九年改峨眉縣名青衣縣,次年改青衣縣名龍遊縣。隋大業二年(606年)嘉州改名眉州,次年又改名眉山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復名嘉州,天寶元年(742年)嘉州改名犍為郡,乾元元年(758年)復名嘉州,並升置中都府。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改龍遊縣名嘉祥縣。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改嘉祥縣復名龍遊縣,慶元元年(1195年)以嘉州為「寧宗潛邸」故升為嘉定府,此為嘉州改名嘉定並置府之始。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從成都路分置嘉定府路,治嘉定,至元二十年(1283年)罷嘉定府路,仍置嘉定府,至元二十二年復置嘉定府路,至元二十八年立四川行樞密院,治嘉定。明洪武四年(1371年)罷嘉定府路,仍置嘉定府,洪武九年嘉定府改名嘉定州,龍遊縣入州,嘉靖十三年(1534年),下川南道治地由敘州移嘉定,隆慶年間(1567年-1572年),嘉定州由下川南道改屬上川南道,上川南道治地由邛州移嘉定。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廢平定府,仍置嘉定州上川南道,州、道同治嘉定,雍正十二年(1734年),嘉定州升為嘉定府,同時以原嘉定州的直屬區為其行政區域,新增設樂山縣,為嘉定府治地,這便是稱「樂山」地名之始。民國時期,樂山為第五行政督察區治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為樂山專區、地區,省轄地級樂山市駐地至今。

3、為何以不起眼的「至樂山」為名

樂山地名的來歷是很有趣的。清雍正年間對新增縣的取名卻避開樂山城附近的許多名山、大山不取,而選中了城外一片不起眼的「至樂山」為名。而「至樂山」在樂山城外的何方?歷史上的記載卻前後不一致。

南宋之說:「至樂山」在城東。南宋王象之在嘉定寶慶(1208年-1227年)年間編纂的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地理著作《輿地紀勝》卷146《嘉定府龍遊縣紀勝景物》中關於「至樂山」,有這樣的記載:「至樂山,在龍遊縣東五裡。清閒處(居)士王樸居之。山谷有頌,何熙志架屋其上,號東山。」

明清之說:「至樂山」則在城西南。清《嘉定府志卷四方輿志山川》記載:「至樂山,城西南五裡,樂山縣名以此。舊名金燈山。」而明《嘉定州志》記載:「金燈山,西南五裡,舊名至樂山,宋王卜居此。」對以上的說法經考證,應當都是客觀存在的歷史事實。因此,可以說南宋時期所說的「至樂山」,就是在今樂山城岷江東岸的三龜九頂掛榜山;而明清時期所說的「至樂山」就是在今樂山城南,與大渡河隔江相望的金燈山。由此可以看出地名是可以變化的,任何一個地名都是在一定歷史時間和空間形成的。「至樂山」的演變就是樂山地名文化的傳承,「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至善至美至樂」。「樂山」之名,反映了歷代樂山人對美好樂山的時代追求。

4、樂山的四個別名:漢嘉、嘉定、嘉陵、嘉陽

嘉州之名來歷:一說以「郡土之美」得名。據《太平寰宇記》載:「分青州平羌等縣為嘉州,以其郡土嘉大為稱。」「嘉」,《說文解字》稱:即「美也」;二說以漢皇帝讚賞故名。

據《樂山縣誌》(民國版)卷1載:「後漢,建武十一年,遣吳漢伐公孫述,泝江而上。十二年春,輿述將龍黨、公孫永等戰於魚涪津,大破之,以次平蜀。」《續漢書》曰:「犍為郡南安縣有魚涪津。按,魚涪津即魚鳧也,蜀既平。」《華陽國志》載:「及公孫述有蜀,郡拒守,述伐之。郡功曹朱遵逆戰,眾寡不敵,遵絆馬死戰,遂為述所並。而任郡業閉戶,費貽素隱。光武帝嘉之,曰『士大夫之郡也』。」《方輿紀勝》載「李巽巖作《雅州學田記》:『昔公孫述據蜀,青衣不賓,光武嘉之。後因改青衣曰漢嘉。』」《輿地紀勝》載:「後周復曰青州,又改曰嘉州,取漢嘉郡以為名。」「漢嘉」成為樂山地名的別稱。

據張方《夷佛灘記》載:「漢嘉因光武帝所嘉得名,以今上潘邸升嘉定府,又賜嘉慶軍。」因而從宋代以來許多文人都稱嘉州為漢嘉。蘇東坡在《送張嘉州》曰:「頗願身為漢嘉守,載酒時作凌雲遊。」樂山的別名還有如:「嘉定」,名始於南宋。宋《方輿勝覽》載:「皇朝因之,以寧宗潛邸,升嘉定府及嘉慶軍節度。」清《嘉定俯志》曰:「寧宗慶元元年,嘉州以潛邸故升為嘉定府,知府遊仲鴻修堰通水,政平民悅。」別名「嘉陵」則是宋人王象之在《輿地紀勝》卷146《嘉定府》條下,已正式把「嘉陵」列為嘉定的別名。明人楊基(祖籍嘉州)在《得峨眉月》詩末署「嘉陵書」(見《晴山堂帖》)。趙貞吉《峨眉山歌》「嘉陵黛色何窈窕,暮雨朝雲情未了。」上述所說「嘉陵」,均指嘉州、嘉定、今樂山之地。又名「嘉陽」。明清以來普遍稱嘉州、嘉定為嘉陽,古代把岷江流經嘉州一段亦稱嘉陵江,因城市在江北,故稱為陽。

來源:三江都市報

相關焦點

  • 我心中的老樂山
    大人叫它老樂山。老樂山位於駐馬店市西南,海拔813米,方圓68平方公裡。我從小就喜歡大山,這也許是男孩子的天性。我幻想著登上大山的感覺,那裡一定非常的神秘,也一定很好玩。雖然我這樣想,但我知道想登老樂山是不可能的。老樂山離我家太遠了。在出門全靠步行的那個年代,我不知道得多少天才能走到那裡。別說登山,能到山腳下看一看,就阿彌陀佛了。
  • 駐馬店市開通老樂山景區「旅遊直通車」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為了倡導綠色環保的出遊方式,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和老樂山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工作,打通遊客前往老樂山等我市熱點旅遊景區休閒旅遊的「最後一公裡」,滿足廣大遊客個性化、多元化的旅遊需求,經市旅遊局與市汽車運輸有限公司積極協調對接,近日,駐馬店市汽車運輸有限公司與老樂山景區戰略合作籤約暨九縣一區往返老樂山旅遊直通車開行儀式在老樂山景區舉行
  • 圖說駐馬店:雲霧繚繞老樂山如在夢境
    6月20日,當雲霧飄來時,美麗的老樂山風景區猶如仙境一般,景色非常壯觀。雲霧繚繞,給老樂山增添一分柔美的氣息,帶來了一種虛幻的靈秀。到老樂山風景區雲霧中俯瞰「翱翔」,沉醉一回吧!只有這樣,你才真正認識了雲霧中的老樂山!
  • 老樂山景區將於3月24日正式恢復開放
    根據文旅部《旅遊景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老樂山景區將於2020年3月24日恢復開放,為給廣大遊客提供安全有序、文明和諧、放心愉悅的遊覽環境,老樂山景區全面開展環境衛生消殺工作,對工作人員進行防疫安全服務培訓,推出景區限流、實名制購票、健康檢測等措施
  • 即日起,老樂山風景區對遂平部分人免費開放!
    今天,遂平部落小編從老樂山旅遊度假區獲悉,2020年7月30日至9月25日,該景區對以下遂平人免門票: 教師及18周歲以下青少年,可憑高考準考證、中考準考證及本人相關證件可享老樂山免費優惠政策。
  • 河南老樂山景區,斥巨資打造「高空玻璃滑道」,你想不想去?
    哈哈哈~現在,你不用花錢去國外,河南省駐馬店市老樂山景區斥巨資打造的特大玻璃滑道,就能帶你一起體驗從未有過的驚魂之感!據了解,老樂山景區的玻璃滑道,為河南省首例哦~該滑道起點位於老樂山山頂的三面觀音像下方300米,終點位於老樂山楚長城古遺址附近,總長約500米左右。該滑道集高空極限挑戰、休閒娛樂與代步於一身,因極具特色而吸引了眾多遊客的關注。
  • 四川樂山話「土」味十足 保留「化石級」古漢語
    》正式出版,收錄當代樂山方言常用詞4800多條。  「警格導(注意到)」「幹獅猴兒(形容很瘦)」……書中,這些地道的樂山話配上文字解釋和插圖,顯得生動有趣。樂山方言與普通話以及與成都話為主流的「四川官話」相比較,有許多顯著特點,外地人常常難以聽懂。去年,在四川最難懂方言的網絡評選中,樂山話曾一度被推選為第一,也有網友戲稱,「樂山話,『土』味十足。」  樂山話為何聽起來「土味十足」?
  • 浙江十一個城市的地名由來,你的家鄉名字是怎麼來的呢?(下)
    上文提到了浙江五個城市名字的由來,下面筆者將為大家介紹浙江剩餘六個城市的地名由來,希望各位讀者可以對自己的家鄉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喜歡筆者的文章,希望你們可以幫我點個關注哦。嘉興名人輩出,王國維、沈鈞儒、茅盾、豐子愷等人的家鄉都是在嘉興。嘉興最早的名字叫做「檇李」,因為當地盛產這種水果並且名聲在外,後來這塊地方歸屬於吳國,因為當地有一條主要的河流叫做「長水塘」,地名便改為了「長水」。
  • 福建省各縣級城市地名由來
    綠野四亭,豐澤之名始於此洛江區:1997年由鯉城區析置,區名取自轄區內的洛陽江;另說因轄區內有國內外著名的洛陽古橋,且有泉州市第二大河流洛陽江,故名泉港區:2000年析惠安縣設區,因轄區內有天然良港肖厝港得名,肖厝港是泉州市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地處湄洲灣南岸港區,是終年不淤不凍的港口
  • 我國含「樂」字的縣市分布及地名的多種讀法
    地名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詞彙,在書面語中都具有音、形、義三方面的內容,是歷史的精髓要素之一,也是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打開中國地圖,很多地名會讓人語塞。地名經常出現多音字,如河北樂亭、浙江會稽、安徽六安等,誤讀的情況比較多。
  • 河南省各縣級城市地名由來(一)
    另說召古為高之意意,因建於高崗之上,故名舞陽縣:秦置舞陽縣,因縣城在舞水(潕水,今三裡河)之北,故名;據《太平寰宇記》:在舞水之陽,因以名縣;從潕水得名,因其源頭珠花四濺,形若水花飛舞而名潕水臨潁縣:西漢高祖六年(前201)置臨潁縣,以在潁水(潁川、潁河)之上,故名;另據《中國地名由來詞典
  • 地名「高雄」的由來:中國臺灣高雄與日本京都高雄
    最近看到關於中國臺灣南部高雄市的名字由來之談,順便自己也來談一下高雄地名的事情。不少臺灣的朋友和名人都已經提到,臺灣高雄來自於日本京都市右京區的地名「高雄」。在此之前,高雄的原地名是「打狗」,根據伊能嘉矩的研究,是來自於「竹林」的馬卡道語 Takau。
  • 打狗打貓是地名?臺灣舊地名讓陸客想不通
    2015年1月9日訊,據臺灣《旺報》報導,臺灣許多舊地名讓自由行陸客想不通,許多大陸民眾會在網絡上探詢,九份、花蓮、高雄等地名的由來,尤其很多自由行陸客深入鄉間,對中南部鄉下的地名更有興趣。 (圖:臺灣《旺報》資料照片)九份跟十分都是陸客旅遊熱門景點,他們現在都已清楚,名字緣自早年舊村落只住9戶或10戶人家;至於花蓮,是舊地名洄瀾轉音而來,洄瀾指的是美侖溪出海口,海水漩渦現象。至於高雄,是日本人取的名字,原本舊名打狗,這讓很多大陸朋友覺得好笑,因為臺灣有個地方曾經叫打貓(嘉義縣民雄鄉),於是陸客會疑問「接下來該不會有打老鼠吧?」。
  • 南充這些老地名的由來,你知道幾個?
    地名如人名一個名字代表著一個地方的特色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有淵源與意義地名就是一座城市的身世歷史緩緩向前流傳中,許多地名已非原意身在南充的你是否知道南充各街道名稱的由來?
  • 樂山話是古還是土?看完你就曉得了!
    那些曾經熟悉的音調,因成長環境的遷移與變化,正在不經意地發生變化,以至於面對方言時,已經陌生得張不開嘴。對於習慣背井離鄉的新一代人來說,方言被留在了老屋的牆縫間,留在了村頭的泥巴地裡。1樂山方言,有嚼頭更有「來頭」「小明對小紅說:一哈哈兒我們一起及『簪馬朗兒』,小紅說:不幹,我和東東等哈要及逮『囡囡』。小明說,我請你吃『繅絲糖』,你陪我及嘛。
  • 甘肅地名為何都起的那麼好聽?這5地,讓人瞬間有種歷史穿越感
    甘肅有數不清的美景,吃不夠的美食,來到甘肅你會發現,甘肅還有個特色,那就是甘肅的許多地名特別好聽,大多有大氣磅礴,讓人瞬間穿越到漢武盛世之感。下面是筆者認為最為好聽的5地名稱,看你有沒有同感。1、武威市看到這個名稱,你是不是第一想到「威武」這個詞?
  • 楊家坪謝家灣……重慶有姓氏的地名 知道來歷嗎
    那麼,這些姓氏地名有何來歷?《山與城》第73期,將為你解讀這些姓氏地名背後的故事。楊家坪商圈 陳林 攝 熟讀《百家姓》後你能數出多少姓氏地名?四川外國語大學地名研究中心資料顯示,在重慶地名文化中,姓氏地名是一大特色,很多地名都可追溯到明清時代乃至更早。以姓氏為地名並非重慶所特有,從全國範圍來看,僅城市也有石家莊、張家口等。「雖然這些地名的來歷各有千秋,但用姓氏作為地名,從一個方面反映了中國人對家的重視。」
  • 樂山張公橋美食街 好吃嘴的天下 誰又知道它歷史的由來!
    張公橋為舊時古城通向成都的城北要津,始建於明代,現橋為清代康熙年間重建,是樂山古城現存最大的一座石質拱橋。該橋佔地面積261平方米,為紅砂石三孔結構,橫跨竹公溪,東西走向,橋長34.7米,寬8.5米,高10.9米,橋拱跨度8.8米,拱高5.1米,寬7.5米;橋墩高4米,寬0.9米;橋欄高1.1米。1998年3月,該橋被樂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樂山市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擴建,橋面總寬為24米。
  • 天津的地名,究竟有多魔性?每個名字都有一段故事,你知道幾個?
    >能在這長大的人,也一定都是勇士吧 取名字的人也是挺有想法的了!、瑪瑙沽、大駱裡沽、小駱裡沽、大沽、灘沽、北李子沽、南李子沽、八道沽、傍道沽、西壯沽 寧河二十二沽:齊家沽、南沽、江石沽、大麥沽、傍道沽、捷道沽、麥子沽、東槐沽、中興沽、北澗沽、盤沽、南澗沽、鉤樓沽、漢沽、馬杓沽、李家沽、又李家沽、蟶頭沽、寧車沽、塘兒沽、田家沽、豐家沽 雖然七十二沽如今大部分都不在了
  • 我國降雨量最多的地方在臺灣,這個地名的由來很有意思
    關於「火燒寮」這個地名的由來,據當地人講,還得追溯到清朝的乾隆年間。當年這裡一片荒蕪,除了遍地的茅草其他什麼也沒有。來這裡開墾的先民們,就用茅草搭起了一間間茅草屋。有一家人燒火做飯一個沒注意,失火了。結果把全村的茅草屋都燒沒了。先民們在重建家園的同時,為了告誡大家注意安全用火,就把這個地方取名「火燒寮」。火燒寮也就是「火燒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