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歡我的美食文章,請點擊 「關注」,會有更精彩的美食文章奉獻給您!
冬天,又到了每年的「火鍋季」,特別是在北方地區、川渝地區,火鍋幾乎成了朋友們聚餐的標配。三五好友、七八知己,團坐一起,鍋內湯底鼎沸,熱氣騰騰,消逝的是時光,沉澱的是溫情。再凜冽的寒冷天氣,一頓火鍋下肚,瞬間煙消雲散,全身暖暖的。哪怕是一個人心情陰鬱的時候,也可以自己去吃一個小火鍋,隨著時間消逝的還有那陰鬱的心情。所以說,在這個冬天,沒有什麼是一頓火鍋所不能解決的!
可是,有的朋友特別喜歡吃火鍋,卻每次都吃得「心有餘悸」,尤其是一些愛美女士,什麼原因?怕長胖!每次面對著火紅的湯底翻滾,美味在鍋內撈出,浸透了香濃馥鬱的蘸料,即將送入口內的那一刻,心情愈發糾結。我到底是吃呢,還是吃呢,還是吃!實在忍不住了,這次少吃一口吧,下一次一定不吃火鍋了,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勸勉自己。也有的人在火鍋店門口徘徊數次,最後還是忍不住推門而入。其實,這大可不必如此糾結,吃火鍋切記要避開「5大坑」,吃火鍋不長肉,要轉給朋友家人看。
01湯底「坑」
常見的火鍋湯底有三種:川味紅油火鍋、濃湯養生火鍋、清湯火鍋。所以說,要想吃火鍋不長胖,避開的第一個大坑就是「湯底坑」。川味紅油火鍋是用「牛油」熬煮火鍋鍋底,加入了大量的幹紅辣椒、花椒、麻椒等,又稱為「麻辣紅油火鍋」。其中,牛油是最關鍵的用料,不但有著天然的馥鬱濃香,也容易粘掛在食材表面,吃起來特別香。有時候,我們吃完紅油火鍋之後,熱時只是一鍋紅湯,等冷卻之後,會在表面凝結出一厚層固態的紅油,足足有1釐米厚,這些都是表面與湯底內部的牛油析出凝固而成。
濃湯養生火鍋一般先用各種葷料如牛骨、豬骨、雞肉等大火熬成奶白色的濃湯,然後以濃湯作為主體調配火鍋鍋底。學過化學的朋友們都知道,濃湯其實是分散在湯中的小脂肪顆粒形成的「乳糜微粒」乳濁液。所以說,濃湯養生鍋還是相對高脂的,也不是吃火鍋的最佳湯底選擇。清湯火鍋湯底,大多是清水內加入蔥姜、料酒、鹽、白糖、味精或雞粉等調味品調配而成,是真正的無油低脂火鍋湯底。所以,要想吃火鍋不長胖,建議選用清湯鍋底。
02肉類「坑」
吃火鍋,主角當然是各種肉類涮料,比較常見的有:肥牛卷、羔羊肉、五花肉、精肉卷、手切腱子肉片、毛肚、牛百葉等。特別是肥牛卷、羔羊肉、五花肉等,差不多肥肉、瘦肉各佔一半,等涮完了火鍋,哪怕是清湯鍋,表面也會漂浮著一層厚厚的動物油脂。所以說,吃火鍋不長肉要避開的第二個大坑便是「肉類坑」,儘量選擇肥肉少或者是不含肥肉成分的精肉卷、手切腱子肉片、毛肚、牛百葉等。
03蘸料「坑」
吃火鍋,當然離不開各式美味的蘸料,很多火鍋店也推出了「自主式」調料服務,蘸料一般是自己去調味料區自主調配。蘸料可以籠統地分為兩類:麻汁蘸料與海鮮蘸料。麻汁蘸料一般以芝麻醬為主料,調配上香油、辣椒油、花椒油、熟芝麻、熟花生碎、韭花醬、生抽醬油等調配而成。而海鮮蘸料大多以蠔油、香菇丁、海鮮醬等鮮味劑調配而成,相對於麻汁蘸料來說,更低脂、健康、美味。所以,吃火鍋儘量選擇「海鮮蘸料」,而不是調配麻汁蘸料,這樣吃才會不長胖,還要注意少調入香油、辣椒油、花椒油、熟芝麻、熟花生碎等高脂調味增鮮料。
04配菜「坑」
吃火鍋,一些清香怡人的青菜及其他配菜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吃火鍋不長肉還得要避開「配菜坑」。茼蒿、菠菜、油麥菜、生菜、油菜、大白菜、水發木耳、各種食用菌類等,富含多種維生素、膳食纖維、各種微量元素,低脂、低糖、低卡,是最佳的配菜選擇。豆腐高蛋白,鈣離子含量豐富,相對低卡,但含有一定量植物油脂成分,是次要選擇。粉條、粉絲、寬粉、泡發粉皮、麵條、雜麵等,主要成分是澱粉,相對熱量較高,要減少食用量。
05初加工涮料「坑」
除了常見的配菜、涮料之外,還有重要的一類涮料就是被「初加工」的涮料,比如各種肉丸、火腿、培根片、凍豆腐、油炸菜丸子等。這些初加工涮料都含有一定量隱形油脂:各種肉丸離開了一定量肥肉,否則就根本沒有筋道的口感,吃起來也不香;火腿、培根等更是脂肪含量嚴重超標;凍豆腐海綿狀的蜂窩組織,特別是吃紅油火鍋的時候,吸足了高脂湯底,成為了高脂的載體與幫兇;油炸菜丸子不但是油炸食品,二次燉煮鬆軟的間質又飽吸了油脂湯底。
所以,吃火鍋這些初加工的涮料,儘量不點、少吃。吃火鍋要避開「5大坑」,吃火鍋再不用擔心長肉,美與美味兼得。朋友們還有哪些「吃火鍋、不長肉」的秘籍呢,不妨在下面的評論區積極留言,與朋友們一起分享吧!
如果您喜歡我的美食文章,請「關注」我,會有更精彩的美食文章奉獻給您!歡迎您的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