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時尚簡史|呼嘯而過的潮流文化

2021-01-09 搜尚美學

時尚是時間的產物,在綻放一瞬間的光輝之後,便迅速被人遺忘,走上腐朽的道路。

就像日本東京的街頭,呼嘯而過的電車,穿著全套LV奔跑而過的繁忙上班族,你很難細品流行前沿的時尚,它便馬上消失於轉瞬即逝的瞬間。

從日本旅行回來後,一度想要梳理之前對於日本時尚的片面印象。

從山本耀司到三宅一生,再到川久保玲,除了這些耳熟能詳的日本設計大師,我似乎對日本時尚也沒有什麼能津津樂道的認知,只有一閃而過的詞彙和元素:橫須賀刺繡、暗黑系烏鴉族、動漫IP聯名、洛麗塔、褶皺。

若是說東京街頭的潮人聚集地在哪裡,還是略知一二,比如此次打卡地:銀座、新宿、原宿、澀谷和表參道。除了觀摩這幾個地標區域的行人look,周邊的特色小店也花了不少時間去研究。只是因為年齡和喜好的風格,對原宿和澀谷仍代表次元文化的店鋪,並未做過多停留。

深入腹地後我的第一感受是,了解日本時尚還是從東京入手,而要細品東京時尚,其實具有代表性的時尚日雜,就很有發言權了。

只是當真正地踏足過這片土地前後,對這裡的時尚觸覺和感受會更加落地,再看日雜會倍覺親切,且不再止於表面。

了解時尚潮流變遷史,細數不同年代專屬風格,如同時光穿越般有趣,雖不曾經歷卻仿佛置身其中。我想這大概是熱愛時尚的人,對於時尚潮流文化背後的一種敬畏和尊重。

如今日本的設計大師早已為自己建立起享譽全球的時尚品牌和龐大粉絲群,除了廣為人知的知名品牌,日本也用自己獨特的文化深深地影響著亞洲時尚的變化。

今天就跟我一起來穿越回日本時尚史中重要的幾個階段:

日本最早的時尚始於1905年發行的《婦人畫報》,它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時尚雜誌,雖然現在已經屬於Hearst集團,但大部分日本女性的時尚啟蒙讀物就是從這本雜誌開始。作為創刊號封面來說,配圖和文字實在很中西合璧,飄逸的髮帶和飛翔的蝴蝶想要營造的畫風呼應,莫名覺得童真可愛。

時尚的培育從來都不是閉門造車,伴隨著外來產物的刺激和融合,1936年1月,定位high fashion、mode系的「裝苑」秉承「服裝的改善和普及」創刊,日本時尚開始逐漸進入都市女性群體。

1976 年,日本著名生活方式雜誌《POPEYE》誕生,創刊號帶來了首個以介紹UCLA Style為代表的美式西海岸風格,這種明快健康充滿運動風的風格,一改當時日本人心中學生運動盛行的大學形象。

代表美式運動風的 Outdoor Style 、Surf Style和代表民族風的 Folklore 風格迅速風靡整個日本,美國的運動文化也漸漸在日本普及,網球和衝浪開始在日本年輕人中盛行。

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的影響力也點燃了年輕人的熱情,以「Love & Peace」運動為載體以表達反戰的願望。除此之外,Heavy Duty / City Boy / Disco Style / Surf Style / Mannish Style,也是當時極為流行的風格穿搭。

1980年,日本進入繁榮蓬勃的泡沫經濟時代,人們身著鮮豔的純色和巨大的圖案的服飾,在原宿代代木公園用收音機播放Disico音樂圍在一起跳舞,當時這種風格的服裝大多由「Boutique竹之子「的品牌提供,因而當時的潮流人士得名「TAKENOKO ZOKU」(竹之子族)。

1982年,潮流青年把目光聚集到了逐漸嶄露頭角的本土設計師身上,他們顛覆西方服裝界重視剪裁和體型的傳統概念,剪裁簡單大膽,強調隱藏身體線條,設計理念開始強調「禁慾」和「宗教性」。

以山本耀司標誌性黑色酷剪裁及川久保玲「乞丐裝」為代表的服裝參展巴黎時裝周后,在當時的設計界引起軒然大波,被稱作「來自東方的衝擊」。次年,三宅一生在巴黎展示的服裝系列,因選用雞毛編織的面料而震懾了巴黎時裝舞臺。東京街頭就此出現大批具有衝擊力的崇拜者「烏鴉族」,這成為日本史上以時尚之名而發生的公然反傳統事件。

1989年,三宅一生推出的 「我要褶皺」系列,服裝的面料從一根絲線開始製作,採用特殊的「產品褶皺」工藝加工,賦予服裝一種渾然天成的褶皺效果。這種特殊設計的服裝一夜間傳遍大街小巷,從此三宅一生聲名大噪。

從1980年到1989年期間,Takenoko Zoku 竹之子族 / Rockabilly / Karasu Zoku 烏鴉族 / 1st DC Boom / Pirate Look / Vivienne Westwood / Punks / Olive Girl / 2nd DC Boom / Big Shoulder Look / New Romantic / Hip Hop / 澀谷 casual等風格成為雄踞十年之久的街頭流行標籤。

1990 年代,被譽為日本東京流行文化發展最快速的黃金十年,除了殘留著的1980年代的華麗氣息,也隨之產生了流行於日本高中女生的厚底靴、堆襪、曬傷妝等一系列潮流元素。

這群女孩多半喜歡聚集於澀谷109一帶,她們被稱為「AMU GAL」,即安室風的「GAL」。加之當時的人氣街牌 A BATHING APE、NEIGHBORHOOD、GOODENOUGH、UNDECOVER等全部選址於澀穀神宮前 4 丁目插旗,讓這個區域聚集了大量喜歡潮流文化的年輕人,孕育出新的流行。

Vintage的羊毛襯衫、領口松垮的T恤、破洞牛仔褲以及球鞋是當時這一風格的主流,並且這股風潮很快就在年輕人之中擴散開來,被稱為「裡原系」時尚。

成就黃金十年背後的殘酷現實是:日本泡沫經濟的破滅。

失衡的過熱發展導致股市崩盤,市場經濟變化隨之而來的民眾焦慮,使日本逐漸進入大蕭條時期,日本人開始從各項娛樂需求中尋求慰藉與滿足感。

音樂、影視與街頭文化應運而生並順勢發展,就此奠定東京在亞洲甚至是全球流行上的不敗地位,而原宿與澀谷則以發源地身份至今仍然穩坐亞洲流行文化引領者地位。

本土設計師對西方潮流的衝擊,使得東京街頭的流行不再是單一流行風格,人們開始意識到潮流的變化及多樣性。

正裝搭配球鞋、Outdoor混搭街頭服飾,「Mix & Match」風格開始成為主流,年輕代開始對於不同流行文化進行重組解讀。

1990年代中期,日本東京開始進入潮流文化志創刊時代, 1995 年創刊的《Cool Trans》、《SMART》以及 1996 年創刊的《Ollie》、《Warp》,讓支持不同街頭文化風格的群體有了更多的選擇,東京街頭開始呈現出多元化穿搭。

1990年到1999年,說日本是亞洲潮流風向標也不為過,街頭風格標籤舉不勝數:Antwerp Six / Import Brand Mix / Grunge / Outdoor Mix / Country Style / French Casual / Undercover / Military Mix / 裡原宿 / Shino-Rer / B-Boy / Amu-Rer / Electro Mode / Boyish Style / New Vintage / Ganguro Gal。

進入20世紀,全球流行元素在網際網路的發展推動下,日本潮流不再單一效仿「時尚領袖」,開始步入 Mix Fashion。象徵美國貴族階層奢華風的 LA Celeb,英國街頭流行的 UK Skater Style,以及更加豐富的 London Military 和 New Heritage。

紮根於歷史之中的「GAL」文化、嬉皮文化等穿衣風格也隨之進化,時尚融合和裂變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強勁。

2000年代日本女性的時尚風格出現了以「MORI GIRL」(森女系)為代表的自然繫著裝,森女系以寬鬆自然的連衣裙為主,具有民族風要素但偏向甜美,面料通常傾向於柔軟舒適。

隨之興起的「YAMA GIRL」(山女系)則偏向於戶外活動,服裝耐穿簡潔,適合登山或者參加戶外音樂節。另外,「大人系」的都市成熟女性風尚也開始成為一種潮流。

這一時期席捲日本的搖滾和朋克運動,由「Electro Crash」帶來的電子音樂風潮也同時席捲了年輕人的衣櫃,這種發源自club DJ的打扮有著強烈的個人特色。衍生出以尖尖的頭髮以及超華麗的服裝為代表,被稱為「視覺系」的潮流人群。

在不少人眼裡,視覺系是非主流文化的一種,這種由文化衍生出的時尚被稱之為「大膽的潮流」,時至今日,在日本的原宿街頭,「視覺系」仍然是廣受歡迎的一種。

很難用某一固定的設計去框定什麼才是視覺系時尚,但從Gazette以及Versailles等日本知名的視覺系樂隊中或許可以找到答案,這些樂隊不僅非常擅長自己的工作,而且還以獨特的時尚感聞名。

2000年到2009年,深受喜愛的流行時尚風格有:UK Skater Style / Relax For Girls / Layered Military / New Grunge / Underwear Style / LA celebrity / New Heritage / Otona Gal / London Military /森女系 / Electro Style / Rude Style

2010 年至今,澀谷系的誇張風格漸漸大勢已去,寬鬆舒適成了都市男女的首選,無論時下流行什麼,走在日本街頭,你都會發現風格各異的人,已經很難在東京街頭發現穿著一模一樣的人。

大多日本人的穿著不會受到季節、時間以及外人的想法所影響,雖然鮮豔的顏色和誇張搭配已經基本不見痕跡,卻也不會落入太過基本主義的窠臼。他們已經非常善於通過細節來表現自我的獨特,飛行員夾克、UNDERCOVER、boyish style在「UNBALANCE」的風潮裡跟著回溫,重新成為街頭時尚的寵兒。

這一時期所推崇的潮流風向是:High End Street / 山女系 / Edgy Style / New City Boy / Pastel Color / One Point Luxury / Normcore / Mixture Style / 90's Sports Style / Unbalance Style

時尚需要服裝的演繹,而人與服裝之間需要架構起怎樣的橋梁,才能體現出人類與美共存的關係,這是每個關注美麗事物的人想要參與探討的恆久話題。

新銳總是意味著突破、自我,與風格的形成,所以時尚作為時間的產物,最終被年輕一代掌握最新的話語權,他們所呈現和表達的,也許打破傳統令人不適,卻因此推動了時尚的車輪駛向另一個紀元。

相關焦點

  • 簡單聊一聊關於日本潮流文化與中國潮流文化的區別
    關於日本的潮流文化大概要從上個世紀講起,上世紀50年代的日本,隨著戰敗陰影的逐漸遠去,國家經濟逐步走向好轉,美國文化的滲入,讓日本普通人開始接觸美國文化的薰陶,開始接觸美國的中產階級關於物質享受的一面。
  • JOJO 的潮流簡史
    JOJO 的時裝簡史回顧。這部分可以說是潮流時尚氣息最濃鬱的了,竟然還找來了 Anrealage 的森永邦彥,將模特做成 JOJO 立誇張樣子,並把替身使者滿版花紋投影在上面,打造出名為 「Wear the Posing,Wear the Stand」 的作品,莫名很戳笑點。
  • 日本是如何將「舶來」的潮流文化「據為己有」的?
    從早年的生僻詞,變成了如今的常用詞彙,在這近20年的時間裡,潮流文化在中國的發展勢頭之猛,有目共睹,因其詬病而引發的爭論,更從未停休。面對如此魚龍混雜的局面,你可曾想過原因?而反觀一海之隔的日本,不僅已經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潮流文化,諸如 Supreme、Palace、Noah、KITH、OVO 這樣來自大洋彼岸的街頭品牌,也都將其當成了自己擴張海外市場的沃土。
  • 日本是如何成為亞洲潮流文化的發源地
    「潮流文化」的形成其實有一個非常完整的社會脈絡,美國與歐洲的街頭文化在1990年代開始流入亞洲,當時最主要的接收端自然就是所有東亞國家中,接觸一切西方現代性最早應該是日本。對於全球潮流文化來說,日本始終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地域,這裡誕生了諸多影響世界潮流的設計師,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日本潮流文化是目前亞洲最具代表性的潮流形式集大成。
  • 風尚 | 亞洲潮流的風向標:40年來日本都盛行過哪些時尚風格?
    提到日本服飾潮流,你最先會想到什麼?是傳統服飾和服還是曾經大熱的裡原系,還是近年備受熱捧的森女系?本文帶你穿越到40年前的日本,感受一下人們審美的變遷,體味一下那個年代的時尚潮流。當時有很多日本設計師在國際上嶄露頭角,但屬於日本本土的潮流文化還沒有興起。
  • 中國潮流文化落後日本 40 年?
    ,潮流媒體的助攻必不可少,日本潮流雜誌專業程度至今也是首屈一指的:軍裝專刊、橫須賀專刊、cult movie 專刊……再刁鑽的次文化都逃不過他們的較真鑽研,相對地,我們還沒有出現過幾本耀眼的雜誌,就已經沉淪在「紙媒已死」的呼聲中轉戰網絡,然而,中國的潮流新媒體,卻被「閱讀量」綁架,而只注重膚淺的「熱點」與「話題度」.
  • MHE——時尚女性的潮流文化
    (原標題:MHE——時尚女性的潮流文化) 潮流引領風尚,風尚引領文化
  • [IFB時尚資訊] 日本Beams潮流品牌集合店
    Beams旗下共集結了BEAMS TIME、Ray BEAMS、BEAMS BOY、Uniform Circus、B.E.等數個品牌,幾乎囊括了男女裝、飾品、背包提袋、鞋子、手錶、桌面配件與文具、家飾品,甚至家具、禮品、玩具等,都是年輕人最喜歡購買的。Beams的創作使命,不只是單單的一件服飾,而是藉其作品去反映潮流文化。
  • 日本紋身:從異端到文化潮流的蛻變,「穿」在身上的入墨藝術
    日本的紋身和他們的壽司、清酒、溫泉一樣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歷史都很悠久,但是紋身在現在社會已經不僅僅是歷史留下來的一個文化的象徵了,它更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成為了現如今社會文化潮流的一個部分,走在了是社會潮流的前端。
  • 日本紋身:從異端到文化潮流的蛻變,「穿」在身上的入墨藝術
    的確紋身在日本一開始出現的時候,確實不被人們所接受和認可,但是隨著時間的不斷發展,現在的紋身在人們的眼中已經大大改觀了。日本的紋身和他們的壽司、清酒、溫泉一樣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歷史都很悠久,但是紋身在現在社會已經不僅僅是歷史留下來的一個文化的象徵了,它更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成為了現如今社會文化潮流的一個部分,走在了是社會潮流的前端。
  • 討厭的書籍腰封極簡史
    因此在書被打開時,護封會被撕毀並扔掉19世紀50年代產生了帶有勒口的護封書的內頁不再被全部封住因此得以在歐美國家流行20世紀初期出於時尚和經濟的影響同在2007年由世紀文景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俠隱》一書也帶有和封面設計相協調的腰封而這張腰封上強調了"阿城、王安憶、王德威、駱以軍傾城推薦"這種名人聯名推薦在當時尚屬於新鮮形式
  • 日本人是如何將潮流文化輸出到全世界的?
    為了避免重蹈過去諸多潮流興起又衰弱的覆轍,這位有著品牌塑造大師美譽的他說過一句名言:「我不開創潮流,我想創造新風俗。」以常春藤風格作為起點,是成為時尚達人最快的途徑。」時至今日,日本的時尚仍保留著這種對於規則的重視(也許不僅是時尚,日本人在各個領域都遵循著這樣的行事風格)。雖然那些規定並不一定全然正確,但卻實實在在地傳達出了他們對於流行的看法,以及如何詮釋。石津謙介以三個英文字母為日本的西式風格服裝制定了主概念:「TPO——時間、地點、場合」。
  • 世舶匯丨B-styling: 日本潮流新文化
    在日本,雪白的皮膚通常是傳統中標準美女的標誌。然而,如今深受美國黑人嘻哈文化影響的嬉皮士一代,正在試圖拋棄這一世俗標準:她們想變得黑一點兒。日本的青少年和那些年輕、叛逆又時尚的女性發現自己正身處在一個嘻哈文化已經席捲全球的時代裡,她們希望自己看起來儘可能和那些美國黑人一樣。這些年輕一代花了大量時間在日光浴沙龍裡,希望變成她們偶像的樣子。她們花了很多錢去買那些炫酷的帽衫,燙起捲髮或者編著黑人傳統的髒辮,甚至把她們的衣櫃也變成了「黑人生活方式」的複製品。
  • 讀這幾本書就能讓你了解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領銜的日本潮流文化?
    從美國到原宿,從原宿到世界各地,日本如何從時尚荒漠成為潮流先鋒?接納、模仿、重塑、橫衝直撞、顛覆傳統的日本年輕一代,從美式服裝傳統中發展出引領全球時尚的獨有的日本潮流文化中究竟隱藏著多少不被人注意的文化細節?
  • 日本牛仔褲流行簡史
    美國在二戰後擔起重建日本的責任,日本時尚「美國化」的趨勢自然相當明顯。一段時間後,他們形成了自己的牛仔褲精神和時尚感,使日本牛仔褲與眾不同。日本社會只提供年輕時尚的兩種極端——整齊斯文的常春藤和邋遢蓬亂的嬉皮士,而經典美國風格則被排除在兩者之外。
  • 「日本時尚40年」變遷史 詳盡解析Beams視頻背後的82個時尚造型和潮流文化
    演員池松壯亮、小松菜奈帶領82名時尚雜誌專屬模特一起示範潮流演變。於此同時日本的經濟高速成長。1970年代的時尚風格種類開始豐富起來,彼時誕生了一批活躍於世界舞臺的日本設計師:三宅一生、KENZO等等。而美國的運動文化也漸漸在日本普及,網球和衝浪開始在日本年輕人中盛行。同時一批現在也耳熟能詳的時尚雜誌也在這個時候紛紛創立:《an an》、《non-no》、《POPEYE》等等。
  • 俄羅斯一位婦女,來到了韓國的時尚潮流文化商店
    本文為歷史領域文章,描述的是俄羅斯一位婦女,來到了韓國的時尚潮流文化商店的歷史往事。韓國的一家時尚潮流文化商店俄羅斯一位婦女,對來到了韓國的時尚潮流文化商店,作出了介紹和評價,以下為具體內容:今天我將告訴你,我在韓國首都首爾發生的不尋常往事
  • 「日本重塑了美國街頭時尚」| 正能哲也:復古跑鞋潮流先驅者
    迄今為止超過20年的職業生涯,被全球權威時尚媒體Complex Sneakers譽為「New Balance 熱潮的創造者」,更被選為「球鞋歷史上50位最具影響力的人士之一」。New Balance 如今能於時尚球鞋界佔一席位,正能哲也絕對是一位最重要的幕後功臣。他策劃了眾多New Balance特別企劃及聯名鞋款提案,是將New Balance一手拉進時尚界的重要人物。
  • IKEA對時尚潮流發出鄭重警告?由一連串的IKEA改造風潮透析現今的時尚潮流文化.
    最近攻佔各大潮流媒體最大版面和報導次數的,就是一系列使用IKEA FRAKTA(品牌環保購物袋)改造的單品。從最經常看見的客制素材鞋款開始、衣服,再來是後背包,以FRAKTA為主題的產品如野火般延燒著整個時尚潮流界。今番希望和大家解析這次的改造風潮背後傳達的是甚麼——是對傳統時尚潮流的一種狂轟猛炸?又或著是一個投遞了一個急救包,攜帶了新時代的救贖?
  • 日本潮流服飾文化 20 年 Vol.2 :「70 後設計師當道」的後 10 年
    在《日本潮流服飾文化 20 年 Vol.1 :「后里原宿」的前 10 年》中,FASICART 主理人 Fiona Guo 從自身角度出發,與我們共同回顧了第一個 10 年間日本潮流服飾文化的種種人、事、物。第二個 10 年,深受裡原宿文化的影響眾多 70 年代出生的年青人,和有著街頭智慧的同齡人走上不同的人生軌道,並逐步成為 2010 年至現在引領日本男裝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