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時間過的很快,再過幾個月,距離那次訪問菊乃井本店將是兩年前的事情了,當初也和大多數人一樣,純粹為吃而吃。兩年來,在吃這條路上越走越深,也對當初還不是很明白的一些細節有了了解。所以,將這篇食記再重新編輯補充後登發。拜訪菊乃井後,傳統日本料理也吃了不少家,一、二、三星的都有,回頭看看,菊乃井本店的性價比和溫味相當,總體感覺是最棒的,而且,每每仔細研究一下菊乃井一套料理的搭配和做法,感到他的料理猶如教科書一般。再結合為我預訂了無數家料理店的好友Justin的反饋,這家對遊客來說也是忒難預約,難在於他並不強制要求酒店代訂,但強制要求預訂人必須一同到店,Justin費了一番功夫才搞定,這裡對Justin多年來的幫助再次表示感謝。
從歷史或傳統文化角度來看,京都更像是日本的中心。一座城市的料理總是和這個城市的風格相匹配的,因此,傳統日本料理——懷石、會席料理、京料理就成為京都最為招牌的料理。
東山雖算著名景點,但菊乃井本店在一處小巷深處,鬧中取靜。
小巷深處便是菊乃井本店。
門口的店員早已等候多時,是一位負責幫你寄存鞋的老爺爺,也是整個用餐過程中唯一出現的男性店員。在玄關處,3位正坐的仲居向你致意,很講禮節。脫鞋後便被引入個室,能深切感受到店員舉手投足的高貴氣質。
全店均為個室,均能看到庭院,不過隔了一層玻璃,玻璃的乾淨程度,就是不說的話一定會一頭撞上去。
而當客人在欣賞個室的時候,仲居已經在幫客人摺疊整理圍巾和外衣了。
首先呈上薄茶,當日菜單放於左手邊,午餐的「懷石」是八寸+四道菜+主食+止碗+香物+水物的簡單套餐。說簡單,是相對於正統料理來說的,就料理內容,也是很複雜的了。
也許有人會問,這裡的料理究竟是算是懷石還是會席,還是該稱作京料理?不少美食評論家在懷石會席料理的區別上糾結了很久,搞就搞在,在日語裡兩者的讀法是一樣的,再來個京料理,真的要暈了。我認為,至少從這個套餐的菜單排序來看,這裡的料理不是正統懷石料理,即不是茶懷石,再結合料理的內容,更符合京料理的特徵。不過,就一般食客來說,無論是朋友圈或者寫遊記,就把這裡稱作懷石也無妨。
首先呈上的是「八寸」。日本料理中,八寸是一套料理中季節性、精緻感、食材和烹調多樣性最為突出的料理,最值得仔細品味鑑賞。在傳統茶懷石裡,八寸是靠後出菜的,且只有有兩到三品料理,擺盤有嚴格規定。但在當今大多數料理店,都把八寸作為前菜來使用,小菜品數豐富得多,擺盤也可自由發揮,往往能擺出非常好看的造型。在這個套餐裡,菊乃井的八寸擺盤夠華麗,內容更是非常精緻,真是一出手,就知道有沒有。
這塊大繪馬牌上的料理:最上面的是手網壽司,是正統棒壽司做法;左下是白魚柚香煮,白魚就是中國常說的銀魚,從產地看,島根縣宍道湖的白魚最為著名,不過,菊乃井的白魚哪裡來的也就沒有問過了,煮白魚,是白魚最傳統的做法。這道八寸裡,其他的梅豆腐,葡萄豆,葉山葵及辛子時蔬也是傳統料理裡的常見菜式。
左邊的小盤內是冷酒,開胃酒,含在套餐內的。
向附,即手造,生魚片,午餐的向附比較簡單,只有兩種魚,金槍魚赤身,鯛魚。金槍魚是方塊切法,這種切法一般將魚切的較厚,但要求魚生不能太硬,顏色深沉的金槍魚很適合方塊切,所以在大多正式場合,金槍魚赤身多是方塊切的;而這裡的鯛魚則是削切的,削切適合白身魚,因為這種將魚切的較薄的切法更能展現白身魚通透的特點。
兩款刺身佐土佐醬油,土佐醬油非常清淡,完全可以感受到魚生的甘甜口感。說起來也慚愧,我看到土佐醬油便自作聰明的認為是高知縣產的醬油,後來被一個很牛的網友指出,土佐醬油並不一定是高知出產,其關鍵在於醬油裡特別加入了出汁,味更鮮而淡,適合蘸料。
煮物碗。冬季,是關西一帶品嘗鴨肉最好的時候,在琵琶湖過冬的野鴨廣受料理人的追捧。這道煮物裡有鴨餅、九條蔥、草餅、慈菇,上面薄如蟬翼的是蕪菁片,之所以這樣放,是要模仿冬季的「浮冰」,這也是傳統料理裡常見的做法。配菜裡蔬菜多用京野菜,真是京都味道滿滿。此外,這整道煮物用「葛仕立」,即高湯內用葛根粉進行了勾芡,一直以來,我最欣賞的日料菜式就是八寸和煮物碗,且個人偏愛醇正少勾芡的高湯,不過菊乃井的勾芡恰到好處,很淡卻厚實了正道口感,確實是高明之處。
有意思的慈菇被做成繪馬樣式。
這道料理所用的漆器上寫著嘉永歲制,即嘉勇年間1848至1853年間製作,距今已有160餘年歷史。
燒物。烤鰈魚配煮蜜桔。鰈魚有多種,可以統稱為右口。在中國的料理店存在左口魚、右口魚統稱為比目魚的現象,因此翻譯起來有點混亂。這道烤鰈魚還有個特別做法即加入了唐墨粉。所謂唐墨,一是指烏魚子,由鯔魚卵巢做成,二是在香川縣是指馬鮫魚的魚子,都是一等一的高級食材,這裡的唐墨,大概是最常見的鯔魚卵。這道烤魚甜中帶鮮,配合蜜桔,有著很平衡的口感。
強餚,主菜上場,是一道火鍋。湯底是酒粕,調料是藥味醋。煮菜有鰤魚、白豆腐、京都冬季名產可謂蘿蔔之王的聖護院蘿蔔,金時蘿蔔,當然還有不可或缺的九條蔥。這裡的鰤魚用的是名聞遐邇「寒鰤魚」。鰤魚是典型的「出世魚」,不同成長階段的名稱不同。每年初春,在南方出生的鰤魚魚苗北上,在夏季時被稱為幼鰤,是壽司店的時令壽司料。第二年長成成魚後,在秋冬季南下產卵,此時在魚身富含油脂,被稱為「寒鰤魚」,是當季高級魚生。而從北陸沿海南下的寒鰤魚,每日與日本海冬季暴風巨浪搏鬥,魚肉更有彈性,尤其高貴,是高級料理店涮魚火鍋的首選食材。
主食,穴子(星鰻)蒸飯,上面綠色的配菜,日語裡叫木の芽,其實便是山椒葉,在日本料理中非常多見。配牛蒡濃湯,那根牛蒡事先炸過,處理的沒有一點異味。湯的做法是「すり流し」,和我上一篇龍吟食記裏海膽濃湯一樣,也是將食材磨碎後加入出汁煮成,「すり流し」的湯口感濃厚。為此,店裡還在湯裡加入了七味粉,對濃厚的口感進行了平衡。
同時呈上的是香物,即下飯菜。與大菜相比,香物往往顯得微不足道,而這裡的香物並不尋常,因為呈上的是代表京料理特色的京漬物,即京都泡菜。這道漬物叫酸莖漬,是只選用京都賀茂出產的酸莖菜鹽漬後發酵而成,是日本不多的充滿乳酸味的漬物,因食材和口味獨特,酸莖漬被譽為京都三大漬物之一。菊乃井的主食、湯品和漬物,每道都不簡單,都處理的無可挑剔,到實地品嘗一下,思索一下,就會明白為何這簡單的組合會被認為是日本料理的經典。
一套套餐快接近尾聲了。水物,草莓冰激凌,浸在莓汁中,上蓋莓肉,口感極棒。
最後,以一道抹茶和果子收尾,這便是京料理。
按照慣例,女將在此時前來打招呼,事先就做過了功課,知道她便是店主村田吉弘的長女村田紫帆。村田紫帆從小在京都長大,並曾擔任過京都重要祭典葵祭的齋王代,無論是氣質抑或談吐都非一般姑娘。她的英語很好,和她聊起上海,聊起用餐體驗。最後,由她和仲居一起,送我們出門,雖然已過去一年又大半年,我還是記得當時的用餐感受是從未有過的好。就如開篇我所說的,後來又經歷了那麼多店,仔細回想,菊乃井本店無論從料理、環境、服務還是人文氣質,都是最值得再拜訪的傳統料理店吧。
更多美食體驗,請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此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