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衛星發射數存在差距:美方600顆,俄方135顆,中方多少

2020-12-23 強國利刃

航天技術引各國重視,中美俄發展水平最佳,衛星發射數存在差距

眾所周知,探索太空是人類一直以來的夢想,早在千年之前人類對於天空就有了嚮往之意,但是由於當時的科技水平有限,並沒有實現此目標,後續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人類也成功地完成了首次進入到太空當中。現如今僅憑進入到大氣層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的探索需求,航天發展已經被各國重視起來,對於太空的了解程度將會直接影響到地球未來的發展,所以各國對於建造發射人造衛星極為重視,想要通過發射更多的衛星數量來探索宇宙,進一步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而美軍作為先驅者自然也不例外,該國家發射的人造衛星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就如該國家所建造的GPS定位系統,便利了軍事發展的同時,各國的生活水平也因此而得到提升。通過GPS導航可以準確地找到位置,飛彈的打擊精度因此而提升,司機也可以準確的找到回家之路,當然為了滿足這樣的效果,美軍共向太空當中發射衛星達到600顆之多,可想而知這其中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

不僅美軍擁有這樣的發展,俄羅斯同樣也是一個極為重視太空發展的國家,並且從蘇聯時期就已經開始衛星的研發,但是後續由於經濟的問題,令發展的速度受到了限制。但是俄方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在繼承了蘇聯的軍工事業後,抓緊發展航天技術,截止到目前該國家在太空當中已經發射了135顆人造衛星,雖然與美軍的差距比較大,但是該國家用現有的資源發射如此數量的衛星已經實屬不易。

只是令人遺憾的是由於該國家的經濟能力不足,導致大量的衛星無法得到維修保養,甚至更新也面臨著極大的問題,最終令該國家的格洛納斯系統的性能受到了影響,目前僅有俄軍方在使用該系統。與俄方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中方,該國家雖然在航空事業的發展起步比較晚,但是在經過不斷努力之後已經取得了極大的進步,不僅擁有了登上太空的航天員,更是在衛星發射上面達到了200顆左右。

最重要的是已經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並且已經開始面向全世界使用,在定位精度上面也有著極高的保障。雖然與美軍的衛星數量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按目前中方的發展速度來看,想要追上美軍還是極為具有希望的,所以現在中方要做的就是不斷地進行科技發展,從而將自己的實力再提升一個臺階。

相關焦點

  • 中美俄衛星總數對比,俄羅斯130多顆,美國600顆,中國有多少?
    但是這兩個國家在這期間往太空中發射了不少的衛星,在我們生活中應用的最廣泛的應該就是美國的GPS定位導航系統了。在太空中可沒有什麼領地權,現在太空中的地方都是誰先到誰就能夠佔領這一個位置,也就能夠取得主動權,這一點在地球同步軌道上表現得極為明顯,只要誰發射的衛星多,誰就能佔領更多的地方。
  • 中美俄衛星定位精度對比:美國0.1米,俄羅斯1.5米,中國是多少
    1957年,人類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發射該衛星的國家正是蘇聯,而這顆衛星則是斯普特尼克一號。毫無疑問,蘇聯的成功代表著人類向茫茫宇宙的探索更近了一步。因此之後的各國也不甘示弱,紛紛向太空發射了一顆又一顆的衛星。眾所周知,衛星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存在。因為它和國家研究的衛星定位導航系統息息相關,不管是衛星電視還是導航APP,都少不了衛星的幫助。
  • 俄方1.5億購發射平臺,新光華號承接運輸任務,減少發射成本投入
    首先來了解一下奧德賽就會知道為何俄方會進行購買,對此此款平臺來講,是目前國際上面首款可移動式的海上發射平臺,是由美國波音以及烏克蘭還有俄方能源火箭公司等共同研發成功。對於此款平臺來講其前身是海上移動鑽井平臺,後續在此基礎上面進行各種性能改進,最終得到了此款平臺,其排水量可以達到4.6萬噸的水平。
  • 一網公司在俄羅斯東方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了36顆衛星
    日,一網公司(OneWeb)在俄羅斯東方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了36顆衛星。 衛星被送入450公裡高的軌道,隨後要利用自身電推進系統升至約1200公裡的工作軌道。  發射後,36顆衛星都已經確認收到信號。 ▍4次,110顆衛星 2019年以來,一網共進行過4次發射任務,除了2019年第一次發射試驗衛星,剩下的都是在今年完成的。
  • 美方3小時,俄方24小時,中方呢
    美方3小時,俄方24小時,中方呢眾所周知,大爭之世各國博弈異常激烈,局勢波譎雲詭,各種特殊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很難說一夜之間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完全不存在。那麼一旦爆發戰爭,中美俄三國緊急集結20萬人各自大約需要多長的時間?首先來看超級大國,美國是全球軍力最為強大的國家,擁有最強大的海軍、最強大的空軍,也就只有陸軍領先各國的幅度是最小的。
  • 英國發射四顆衛星:僅有鞋盒大小 每秒運算2萬億次
    英國發射四顆衛星:僅有鞋盒大小 每秒運算2萬億次  Winnie Lee • 2020-09-29 09:25:02 來源:前瞻網
  • 我國一箭雙星發射兩顆北鬥衛星,在軌數量突破50顆
    11月23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搭配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兩顆北鬥三號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是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07次發射,也是該系列運載火箭今年的第11次發射。12年間,長三甲系列火箭用37次發射成功的表現,將51顆北鬥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伊朗成功發射首顆軍用衛星,未來還要造載人飛船
    此前伊朗軍方發射的飛彈就多次被美國的軍用衛星探測從而成功被攔截,這也讓伊朗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而軍用衛星也成為伊朗的一大痛處。雖然伊朗在軍用衛星上也不斷加大投入研發,但是面對美國的封鎖制裁,其多次發射軍用衛星都因不同的原因而最終宣告失敗。但據最新的消息顯示,伊朗方面已經突破美國封鎖,在軍用衛星領域實現零的突破。
  • 我國成功發射第三十、三十一顆北鬥導航衛星
    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第三十、三十一顆北鬥導航衛星。梁珂巖攝中青在線北京3月3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今天凌晨1時5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三十、三十一顆北鬥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鬥三號第七、八顆組網衛星。
  • 中國首顆商業SAR衛星搭載長徵八號發射成功,研發方「天儀研究院...
    北京時間12月22日中午12時37分,由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天儀研究院」)研製的「海絲一號」衛星和「元光號」衛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兩顆衛星正常進入預定軌道,遙測參數正常,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伊朗軍事衛星成功發射,以色列直呼這是飛彈:美總統下達開戰指令
    據俄羅斯衛星社消息,當地時間4月22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宣布在當日成功發射了首顆軍事衛星。這顆衛星被命名為"努爾"(意為"光"),伊朗在其位於中央沙漠的發射基地,成功的將這顆衛星送入距地面425千米的軌道。
  • 亞馬遜也要發射衛星,數量不少於2000顆,卻遭科學家反對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根據外媒報導,前段時間美國亞馬遜公司提交的「柯伊博計劃」通過了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的審核,這家公司將會在未來向太空發射至少2000顆人造衛星,在亞馬遜提出「柯伊博計劃」之前,馬斯克開創的SPACE X公司就已經提出了「星鏈計劃」,並且已經向太空發射了超過一百顆人造衛星。和柯伊博計劃不同的是,星鏈計劃將向太空發射3000顆人造衛星,如果最終亞馬遜和SPACE X公司的計劃都順利實施了,那麼地球上空將會多5000多顆人造衛星。
  • 中方回應「俄美軍控談判邀中國」 俄外交部:尊重中國立場
    比林斯利還稱向中國發出了邀請,不知中方是否會帶著誠意參加。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9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中方無意參加所謂的「中美俄三邊軍控談判」。近兩年美國不斷毀約、退群,聽到這樣一個國家的官員談論「有誠意的談判」,給人一種非常荒謬和不真實的感覺。同日,俄羅斯外交部表態稱,莫斯科尊重北京的立場。裡亞布科夫稱,在維也納的戰略穩定問題磋商將以俄美對談形式舉行,沒有中國參加。
  • 俄方專家熱切希望與中方合作開發北極
    新華社俄羅斯阿爾漢格爾斯克3月30日電(記者欒海)第四屆「北極—對話區域」國際北極論壇近日在俄羅斯西北部城市阿爾漢格爾斯克召開,其間俄方人士就與海外夥伴特別是中國同行合作開發北極表達了熱切期待,並提出了具體的合作建議。
  • 金星可能存在生命,「挖金熱」或再起?俄航天局局長稱:金星是...
    03 「挖金熱」或再起 1961年2月12日,在蘇聯航天員尤裡·加加林飛往太空的兩個月前,蘇聯發射了世界上首顆金星探測器。但由於計算有誤,探測器在距離金星10萬公裡的地方與其擦肩而過。
  • 剛出發衛星就實時監控,在海峽上空遭戰機驅離
    據俄塔斯社12月13日報導,近日美軍一架RC-135S彈道飛彈偵察機從阿拉斯加起飛前往白令海峽方向,偵查俄軍發射潛射彈道飛彈的活動。不過美軍的偵察機剛出口就被對方的衛星發現,並進行了實時監控。在俄軍遠程預警雷達的引導下,俄軍出動一架米格-31戰機對美軍的偵察機進行攔截。
  • 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成功發射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成功發射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魏倩)記者今日從平安銀行獲悉,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成功,本次運載的衛星當中包含由平安銀行定製
  • 會將月球土壤分享給美方麼?中方回應: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2020年12月17日下午,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圓滿成功新聞發布會上,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遭到路透社記者刁難:「中方是否願意將月球土壤分享給美方的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吳總指揮十分克制,且機智地將問題拋回去:「早在2011年,美國NASA就單方面終止與中方合作,這個主要看美方的意願。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發射成功,研發方之一的國星宇航最快明年登陸...
    鈦媒體11月6日消息,今天11時19分,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搭載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標誌著,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發射升空,中國航天正式進入6G探索時代。另據央視新聞報導,此次任務中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可謂「一箭十三星」,除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還搭載發射了NewSat9-18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
  • 美國GPS精度0.1米,俄格洛納斯1.5米,中國北鬥是多少?
    自從人類知道太空的存在之後,探索太空的奧秘就成為了人類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茫茫宇宙之中蘊藏著太多人類未知的事物,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催促著人類不斷去探尋和追問。上個世紀,蘇聯率先向太空中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這在人類對太空的探索歷史上是劃時代的操作,從此以後世界各國都開始致力於人造衛星的研究。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如今太空之中的人造衛星數量已經超過了1000顆。人造衛星不僅是人類探索宇宙的工具,更是人類實現衛星制導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