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刷牙……是不是絕美的畫面?而古代老百姓怎麼刷牙?那時還沒有牙膏,那個時候,牙醫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好多疑惑,忍不住要看看他們到底腫麼辦!
電視廣告裡
皇帝看著大臣端上來的刷牙用的鹽,眉開眼笑
朕要刷牙,便是晴天
▼
皇帝刷牙用鹽
老百姓又如何?
懷疑「笑不露齒」的古語含義
怕不是禮貌規範
而是不能「笑出牙齒」
牙膏都沒有,牙齒壞掉掉,哪有牙齒可露?
即便殘留幾顆門牙
上面留點菜葉米粒
也不好看吧!
▼
老百姓就不刷牙咯?
Too young too simple!
看看中國古代刷牙的進化史
別被亮瞎~!
▼
你以為古人都像你一樣不注意衛生啊?
日常注意衛生的人習慣漱口、剔牙、揩牙、刷牙
不注意的從來就不會清理
比方說唐朝大詩人宋之問
自薦武則天「男寵」
就因為口臭
有心獻身卻捐精無門。
(無意抹黑,敬請百度)
▼
此人名聲太差,只尋得這一張小圖
沒有牙刷怎麼辦? 手指、布條、小樹枝
手指揩齒
沒有刷牙小工具怎麼辦?
手指細細長長的又靈活好像很合適嘛~
手指揩齒有相當久的歷史
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出現
古代敦煌壁畫中有一幅勞度叉鬥聖圖
畫中受戒者左手拿一長頸漱口瓶
用右手食指揩前門牙
非常形象的描繪了手指揩齒法。
簡單地說
就是用手咯~
▼
布條揩齒
布條揩齒其實是手指揩齒的進化版
就是用小布條纏繞在手指上來擦洗牙齒
這個小布條還有專門的名字——揩齒巾
在法門寺唐塔地宮出土的石碑碑文《法門寺物帳碑》中有記載:
揩齒布一百條
這裡的揩齒布可是皇家供奉給佛祖的哦
▼
晨嚼齒木
用小樹枝、嫩枝條來揩齒從印度佛教傳入後流行開
「晨嚼齒木」就是用植物枝條來揩齒
《南海寄歸內法傳》中記載
每日旦朝,須嚼齒木,揩齒刮舌,務令如法
嚼成細條讓植物纖維散開
像一把小刷子一樣用來揩齒
一個冷知識:觀音菩薩的標準像是左手拿淨瓶、右手持柳枝,這是佛教徒修行科目的真實寫照——晨嚼香木,口漱清水
齒木大概長這樣
▼
光有「牙刷」怎麼行,牙粉、「刷牙糊糊」應有盡有
刷牙糊糊
這是小編YY出來的名字
實在沒找到它的官方名稱
實際是用各種藥材熬煎成膏狀
搭配前面說的各種器具刷牙
南梁劉峻在《西嶽華山峰碑載口齒烏髭歌》中寫道:
豬牙皂角及生薑,西國開麻蜀地黃。
木律早蓮槐角子,細辛荷葉要相當。
青鹽等分同燒煅,研熬將來使更良。
揩齒牢牙鬢髮黑,誰知世上有仙方。
用大白話說就是
取豬牙、皂角、生薑,開麻、蜀地黃、木律、早蓮、槐角子
再取等量的細辛以及荷葉
取等量的青鹽一同來燒,研磨煎煮
將這種藥物抹到牙齒上能夠固齒
具有使頭髮與鬍鬚保持烏黑的功效
▼
中藥牙粉
唐代醫學家王燾《外臺秘要》記載了「升麻揩齒方」
升麻半兩,白芷、蒿本、細辛、沉香各三分
寒水石六分,研,右六味搗篩為散
每朝楊柳枝咬頭軟
沾取藥揩齒,香而光潔
這份醫書記載的「中藥牙粉」可以看做現代藥物牙粉的前身
使用起來香而光潔
而且刷牙還是每天進行的哦
保健意識還不錯嘛~
▼
那麼,牙刷怎麼辦?
骨柄牙刷!
1954年,我國從遼代墓葬(公元959年)中出土兩把骨質牙刷柄
這被學者認為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牙刷實物
距今已有1000多年
比英國人在監獄中製作的骨柄豬毛牙刷早800多年。
大概長這樣(網上找不到原圖)
▼
刷毛麼
各種動物的鬢毛咯
到了南宋已經有專門製作、銷售牙刷的店鋪
根據《養生類纂》記載
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
此時牙刷用骨、角、竹、木等材料
在頭部鑽孔兩行,上植馬尾,和現代的牙刷已經很接近了。
▼
最後請出「呵呵大文豪」蘇軾
(不知道何為「呵呵大文豪」的來歷請看昨日微信)
北宋大文豪蘇軾配製過牙粉
他用松脂和茯苓做原料,曬乾搗末
拿小篩子篩一下,然後裝起來
但是這種牙粉並不結合牙刷一起使用
蘇軾刷牙的時候
用小勺子舀一勺配好的牙粉,倒嘴裡
喝一口水,咕嘟嘟,咕嘟嘟,然後吐出來
這與其說是刷牙,不如說是漱口。
呵呵
▼
小編不負責提醒
▼
「禮樂風景」是孔學堂文化發展(貴州)股份有限公司所創立的傳統文化價值品牌,也是傳統文化價值傳播的倡導者。取名源自傳統文化六藝「書、數、禮、樂、射、御」中的「禮、樂」,旨在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