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如何踏青春遊?古人會比我們更會玩嗎

2020-12-13 戴老師講歷史

陽春四月,鳥語花香,正是出遊的好時光,當然,現代人的春遊好時光,對於古人來說,也是一樣的。那麼,古人們出去如何讓踏青春遊呢,會不會比我們現代人更會玩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評一下古人的春遊玩法:

曲水流觴:一種古人的純雅玩法

首先是曲水流觴,這一招可是古人的拿手好戲,要知道如今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也是在一次曲水流觴的聚會中誕生的呢。

所謂的曲水流觴其規則很簡單,但又很吃文化水平或者酒量,因為他的規則是這樣的——將酒杯放入正在流淌的環形水中,參加聚會的人全都圍坐一邊,到時候杯子漂到誰面前,誰就得作一首詩,如果作不出,就得喝酒。

一般情況下,古人搞曲水流觴的都是文人墨客,很雅致,一般人還真玩不起來。不說別的,你讓這種隨機的作詩水平,沒有足夠的文化底蘊就等著喝酒喝到飽吧。

不過講道理,這招在現代其實也有流傳——尤其是小學的時候,流行的那種丟手絹表演才藝,其實本質上和這個曲水流觴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不過我當年上小學的時候,從來都是不表演才藝,直接做下一個丟手絹的「鹹魚」。

相比古人,估計就是那種喝酒喝到飽的粗人。比不過,比不過,甘拜下風。

來點五石散,一起去裸奔

古人春遊還有比曲水流觴更高端的玩法嗎?答案是有。魏晉的時候,文人墨客覺得曲水流觴還是不夠刺激,於是就有了更刺激的「嗑藥」玩法。來一點「五石散」,接著就可以去竹林裡面放飛自我——裸奔是個不錯的選擇。

在魏晉的時候,這些文人墨客總喜歡穿著很薄的衣服,之所以這樣,不僅僅是因為文人墨客家裡面有錢,還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嗑藥」多了,產生了不少幻覺。這些幻覺讓他們極其容易產生衝動的念頭,比如說撕衣服什麼的,如果衣服穿厚了,撕不開,那就很丟人了。

此外,這些文人墨客由於長年累月的吃「五石散」,所以他們的肌膚很嫩,據說是吹彈可破,就像嬰兒一樣細膩,所以如果穿著粗糙或者厚一點的衣服,就會把自己皮膚磨破。

比起現代的那些精緻男孩也是一點都不遑多讓的,而且,最為關鍵的是!五石散這玩意兒具有成癮性,長期服用有害健康,因此在這方面,現代人確實也沒有古代人那麼能玩(嵇康和阮籍命都不要辣)。

長安打馬球,洛陽賞牡丹

上面的玩法其實都太高端大氣上檔次了,文人墨客也不喜歡帶像我們一樣的大老粗玩,所以我們再來看看唐代的那些比較接地氣的玩法。

首先是在長安打馬球,陽春四月, 多麼舒服的天氣,正是打馬球的好時光。所謂打馬球,根據文獻記述和考古資料證實,這項運動早在中國的東漢時期就已經流行於中原地區。這一運動形式除了馬以外,主要器械為球和杖。其中的球僅如拳頭大小,是用質量輕而有韌性的木料製成的,中間挖空,外邊塗上顏色。一般呈紅色或彩繪,與現代馬球的白色迥異。

而打馬球的棍子叫「球杖」、「鞠杖」。由於球棍頂端的彎曲部分形如陰曆月初的「半弦月」,古代詩歌又常用「月杖」或「初月」來形容它。如 蔡孚《打球篇》中有「初月飛來畫杖頭」。球杖的質地有用木製的,也有用藤製的,外邊裹以牛皮。

畫家王可偉繪製的打馬球油畫

由於這一運動形式具有較強的競技特點,因而在經濟文化極為發達的唐代,成為了一項影響最廣、聲勢最大的運動項目。當然,它的盛行是與當時統治者的提倡,尤其是皇帝的愛好分不開的。

《題明皇打球圖詩》中說:「宮殿千門白晝開,三郎沉醉打球回,九齡已老韓休死,明日應無諫疏來。」

當然了,儘管這是一首諷刺的詩歌,但其中側面也證明了當時打馬球有多受歡迎——馬球運動也普及到了民間,甚至婦女也成為馬球活動的參與者。前蜀王建的「新調白馬派鞭聲,隔門摧進打球名」指的就是皇宮內宮女們的擊球情景。而他的妃子花蕊夫人的詩句「自教宮娥學打球,玉銨初跨柳腰柔」,同是形容女子打球優美、活潑的姿勢。

除了在長安打馬球,到洛陽觀牡丹也是個不錯的遊春選擇。有詩為證: 

曉日清明天,夜來嵩少雨。千門尚煙火,九陌無塵土。酒綠河橋春,漏閒宮殿午。遊人戀芳草,半犯嚴城鼓。——《洛陽清明日雨霽》唐*李正封

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譽。「清明之際,洛陽牡丹已經花開滿城,正是賞牡丹的最佳時機。洛陽牡丹,天下聞名,而由此衍生出的玩法更是花樣百出——「買花」和「鬥花」作為其中代表玩法,更是被洛陽各家小姐競相施展。

「買花」和「鬥花」其實就是摘下心儀的牡丹,然後一起湊著比數量,比花色,比花瓣大小,以此為樂。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牡丹除了自己去摘之外,還可以去市場上購買,那些攤販無不以此為業,大家小姐若是挑不到心儀的牡丹贏得比賽,大可指派僕人去市場上購買上好的牡丹,從而贏得這次比賽。

「京城貴遊,尚牡丹三十餘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執金召鋪宮圍外寺觀,種以求利,一本有值數萬者。」「長安士女,春時鬥花,戴插以奇花,多者為勝。」

後來一直到了南宋時候,這種玩法還一直都有,南宋詩人範成大在《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之一寫道:「莊下燒錢鼓似雷,目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孫鬥草來。」

環保標語漫畫

由於現代人變得更加文明,知道小草青青踐踏何忍,更別說隨地摘花破壞生態了,所以從這方面來看,現代人的玩法還是比不過古代的這些人,可惜可惜。

總結

因此大致上看下來,古人的春遊玩法還真的是比現代人豐富不少,現代人的玩法還真不一定能讓古人滿意。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恰恰也反映了幾千年來人類思想的進步——當年的歷史玩法總歸是不太文明的,而現代人的玩法雖然不如當年豐富,但是更多時候保護了生態與環境,還踐行了「低碳節約」的原則,和古人的春遊生活比起來,可謂是各有千秋。

相關焦點

  • 古人也會玩桌遊 《升官圖》恍如現代《大富翁》
    原標題:古人也會玩桌遊 《升官圖》恍如現代《大富翁》   原標題:這張紙,原來是古代人玩的桌遊   昨天寧波教育博物館展出這件古老玩具,可有點說頭。博物館負責人說,這是古代人玩的桌遊。
  • 武盤、文盤,古人城會玩兒,解密古代有錢人是如何「盤玉」的!
    古代人對玉的理解玉,石頭的一種,質細而堅硬,有光澤,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藝品:玉石。玉器。玉璽(君主的玉印)。拋磚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在我國自古就有「君子於玉比德」的傳統,所以「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禮記玉藻》),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徵。
  • 古代人是如何禦寒過冬的?看完這些,古人的智慧實在太令人佩服了
    現在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一月份了,正值整個冬天最冷的時候,對這種冷到刺骨的冬天,現在人禦寒的方式可謂是越來越多樣化了,這也得益於社會在進步,我們有足夠的方法去對抗冬天,例如北方最常見的暖氣,隨身貼著暖寶寶,各種羽絨服等等,而大家有沒有想過在各方面都不完善的古代,古人在面對這麼冷的天氣的時候,是如何去抵禦渡過冬天的
  • 古代人穿什麼衣服過夏天?古人的夏天,讓我們刮目相看
    古代人那麼保守,夏天是怎麼熬過去的呢?就硬挺嗎?經過一番了解才知道,古人比我們過得還要滋潤呢!劉若愚·《酌中志》:三月初四日,宮眷內臣換穿羅衣……四月初四日,宮眷內臣換穿紗衣。溥儀·《我的前半生》:至於要談起皇帝所穿的春夏秋冬四季衣服來,也真夠麻煩人的。
  • 古人如何度過凜冽寒冬?從古時候的取暖方法,窺探古代人的生活
    古代人常用的取暖方法,有幾樣至今仍在沿用相信大多數人一提到古代社會,就很容易想到兩個比較極端的階層。一個是高貴奢靡、揮霍無度的貴族;而另外一個就是處於水很火熱,和饑寒交迫之中的貧苦大眾。之所以會產生特別嚴重的兩極分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封建制度。
  • 古人指甲長了怎麼剪?通常會用這2種方法
    古人指甲長了怎麼剪?通常會用這2種方法【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大家都會有經常修剪的習慣。因為指甲如果長了,做起事來就會有很多不方便。而且很容易滋生細菌,使人生病。所以很多人都會習慣性地在鑰匙鏈上掛一把指甲刀。
  • 古代人下館子都吃什麼 全方面揭露古代人下館子是怎樣的
    在今天請客吃飯似乎成了一種世故人情,而且如今我們想要到外面去吃的話,會有很多的選擇,什麼中餐西餐,韓日料理等等,應有盡有,隨便選擇。但是在古代呢,古人他們如果請客吃飯的話都吃些什麼呢?古人的飯菜是不是像電視劇裡所演的那樣豐盛?古代人下館子都吃什麼呢?
  • 中國古代人見面時會如何打招呼?淺談5個時期的常用語句和句型
    中國古代人見面時會如何打招呼?淺談5個時期的常用語句和句型人與人之間見面打招呼是一種十分基本的禮節。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成年人以及小孩,在遇到父母、老師、朋友的時候,會根據角色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問候語。這種以禮待人的優秀品質,從古代至今已經流傳了幾千年。
  • 古代人用什麼洗頭髮?看了才知道什麼是純天然,看看網友體驗如何
    我們現代人洗頭髮都會用到洗髮水,超市的貨架之上也可以看到各種洗髮水琳琅滿目,以至於我們不知道如何去挑選一款適合自己發質的洗髮水。那麼,在洗髮水還沒有誕生的古代,古人是如何洗頭髮的?更有傳說,古代人一生只洗三次頭髮。其實不然,古代人把頭髮打理得一直挺不錯的。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可見古代人對頭髮的重視程度了。早在先秦時期,古人就有「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習慣了。禮記中記載:「五日則覃湯清浴,三日具沐。」「沐」就是洗頭髮的意思。
  • 國人都愛玩,古人春季玩什麼?看到最後一條我會意一笑
    今天扒一扒古人都玩什麼,其中最後一條讓你會意一笑。蕩鞦韆 鞦韆在唐代盛行,《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每到清明前後,宮中立起千架鞦韆,賓妃宮女坐在上面凌空遊蕩,群衣飄揚,好像仙女從天而降,唐玄宗高興地稱為「半仙之戲」,長安市民紛紛效仿,風靡一時。
  • 古代人洗澡都一定要穿衣服的嗎?
    一 古人洗澡與現代人一樣在看古裝電視劇時候,經常看到女子洗澡的鏡頭都是穿著抹胸與常服,或者在浴桶中穿著衣服洗澡,自然有一種誤覺古人洗澡要穿衣服。實際上,那時電視劇為了過審,或者露出一些曼妙身姿的鏡頭令人遐想。
  • 古人失眠的原因,相思與擔心未來,和現代有些相似
    失眠是現在許多人喜歡討論的話題,小宮一直認為古代人是肯定不會失眠的,因為古代人只要一關燈,晚上的夜生活是肯定是不會太豐富的,在一片寂靜的情況下,沒得選擇只有睡覺了。不過最近,小宮發現好像事實也不是如此,因為有些時候如果有心事的話,小宮也會失眠。
  • 古人生活揭秘,沒有橡皮,古人如何處理寫錯的字呢
    小夥伴們有沒有像小宮一樣好奇過在古代,寫錯字的古人是怎樣解決的呢?小孩子們寫錯了字拿起橡皮擦,大人在手機電腦上寫錯字就可以刪改,大家都習慣了如此方便的現代生活了吧,大家有沒有想過,中國書法文化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從甲骨文開始,如果直接塗抹,不僅不方便,也會影響書法的欣賞功能。沒有解決方法嗎?小宮不禁好奇,那麼古人寫錯字是怎樣解決的呢。接下來,就讓小宮帶著大家一起去找尋答案吧。
  • 古人夏天如何避暑?男性穿「吊帶裙」,皇帝住「水簾洞」
    這個段子就是我們現代人對夏天的期望,在一個恆溫16℃的室內,手機連上滿格信號的Wi-Fi,一邊吃著冰涼的西瓜,一邊刷著有趣的段子,人生最美好的事莫過於此。在我們享受現代避暑方式的時候很多人都會疑問,古代人怎麼避暑?古代人沒有空調,他們會不會很可憐?在這裡江郎要和你說,你想太多了。
  • 古代的婦人懷孕,為何會被稱為「身懷六甲」?古人考慮真全面
    在各大宮廷劇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女子從懷孕到生育,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這其中驚險異常,能夠得到一個孩子也是很大的榮幸了。而在電視劇裡在得知一個女子懷孕之後,中醫會說這婦人已經身懷六甲了。我們都知道身懷六甲指的是這個婦人懷孕了,那在古代為什麼把女子懷孕稱為身懷六甲?其中的寓意又有些什麼呢?
  • 上下五千年,東西兩萬裡,你知道古人是如何養貓的嗎?
    有了納貓契,就能去接貓了嗎,並不!!古人乞貓必用聘,相當有儀式感!黃庭堅被鼠所煩,聽聞別人家的貓要有小貓了,"買魚穿柳聘銜蟬",趕快帶著小魚乾前去聘貓。愛國詩人陸遊也曾寫到:"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他用鹽做聘禮,聘貓捉鼠護書。
  •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如果你活在古代,吃喝拉撒應該如何解決?
    那麼問題來了,現代人穿越回古代真的能夠像穿越劇的主人公那般不但能適應古代環境毫無障礙,而且還能混得風生水起嗎?今天推薦的《古代人的日常生活》這本書,就真實的揭露了古代人真實的日常生活。作者「講歷史的王老師」是一名歷史老師,他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古人的日常生活很感興趣。
  • 古代枕頭又高又硬,古代人睡著不難受嗎?
    常看電視劇的我們都會發現一個現象,古裝片中的人們都喜歡枕著又高又硬的枕頭睡覺。隨著人們對文化追求的提高,現在的古裝片也是越來越貼近史實了,看到古裝電視劇裡古人睡覺的枕頭,不禁時刻擔心他們會落枕。那麼古代人真的都是枕著又高又硬的枕頭睡覺的嗎?他們不難受嗎?
  • 炎炎夏日古人是如何驅蚊的?
    夏天最令人痛恨的生物莫過於「嗡嗡嗡,嗡嗡嗡」的蚊子了除了叮一口吸你的血還可能讓你在半夜裡抓狂現代人有多種多樣的驅蚊方式如蚊香、蚊帳、電子滅蚊器……那麼古代人是如何驅蚊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在夏天是如何驅蚊的吧!1掛蚊帳說到防蚊驅蚊,首先想到的當然就是蚊帳啦!
  • 古人說「背井離鄉」,為什麼水井會成為古人故鄉的一種代名詞
    實際上,古人奮鬥一生,所要做的,也就是要獲得更多的土地,修建更大的房屋。這種價值觀在古代是從上而下形成的。古代的君王,徵戰一生,建立王國,就是要獲得更多的土地。當他平定江山以後,常常又會修建大型的宮殿。以秦始皇為代表,他不但想要獲得更多的土地,而且還想修建萬裡長城這樣巨大的圍牆,把他的土地圍起來。另外,他還修建阿旁宮這樣的大型宮殿。以及他去另一個世界享受的秦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