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老樹昏鴉,晚飯有魚有蝦,空調Wi-Fi西瓜。
這個段子就是我們現代人對夏天的期望,在一個恆溫16℃的室內,手機連上滿格信號的Wi-Fi,一邊吃著冰涼的西瓜,一邊刷著有趣的段子,人生最美好的事莫過於此。
在我們享受現代避暑方式的時候很多人都會疑問,古代人怎麼避暑?古代人沒有空調,他們會不會很可憐?在這裡江郎要和你說,你想太多了。古代雖然沒有現代空調,但是人家也是有人工空調的,而且超薄吊帶裙、紗衣、冰棍這些避暑方式人家也都有。今天我們從衣食住行四個維度看古人如何避暑,他們都有哪些避暑方式。
衣:超薄衣服、吊帶裙、紗衣應有盡有
1972年在湖南長沙出土了一件衣服(素紗襌衣),這一件衣服僅重49克。這一件衣服讓我重新認識了一個成語-「薄如蟬翼」,考古專家們對這一件衣服第一感覺就是薄、薄、太薄了。這一件衣服穿上去就跟沒穿一樣,絕對是夏天避暑的最佳衣服。
因為這件衣服透光性太好了,所以有部分考古專家認為這是墓主的內衣,是用來誘惑丈夫的超薄內衣。但是多數專家還是認為這是一件裝飾服裝,就跟今天的紗衣一樣,用來凸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氣質。
我們且別管這件衣服有什麼用途,這件衣服證明了古代絲織業非常發達,完全可以製作超薄衣物。而且我跟你說一件恐怖的事情,這件衣服是西漢製品,現代研究所通過現代技術復原這件衣服,重量竟然超過了80克,也就是說我們現在製作超薄衣服的工藝略弱與古代,專家用了13年才模仿出重49.5克的素紗襌衣。現代批量製作的超薄衣服相比古代的超薄衣服,完全弱爆了。
唐代所著《宮詞》裡面有一句話:「薄羅衫子透肌膚」,這一句詩詞有大量文物、圖片佐證,唐朝時期侍女就穿紗衣和抹胸裝,和現代女性沒什麼區別。
而且吊帶裙也不是女性獨有的,誰規定男性不能穿吊帶裙了?這一點古人就非常看的開,古人夏天穿的衣物也有類似吊帶裙的服飾,比如下圖中的大佬。
《北齊校書圖》裡面就記載了古代男性是如何避暑的,男性也有穿類似吊帶裙、紗衣的服飾。
當然了,這些衣服都是上層人物享受的,平民是斷不可能有此待遇的。平民也有平民的避暑衣服,比如下面這種衣服。
超薄衣服、紗衣、吊帶裙、抹胸,這些衣服古代都有,並不是我們現代獨有的產物。而且古人還有更狂放的避暑方式,那就是什麼都不穿。反正晉朝有這個習俗,夏天的時候男性在家裡什麼都不穿,整日飲酒作樂(ps:惠帝元康年中,貴遊子弟相與為散發倮身之飲,對弄婢妾-《晉書·五行志》)。
食:冰棍、酸梅湯、碎冰冰
周朝時期就制定了「冰政」,大概就是專門設立一個機構,這個機構負責給王室搞冰塊。
由於技術不行,他們只能用最老土的方法,那就是挖地窖。
冬天的時候趁著天氣寒冷,在冰面上大肆鑿冰,然後堆放在地窖裡儲存,人工製造一個冷庫。
一直放到夏天,把剩下的冰塊取出來,以供王室使用。
唐朝時期人們發現硝石可以吸熱,所以創造了製冰工藝,冰塊開始普及。一直發展到清朝時期,冰塊開始走進千家萬戶,只需要幾文錢就能買一大塊冰。(《憶京都詞》:只須數文錢,購一巨冰。)
這些冰塊就可以用來製作冰棍、碎冰冰,普通人家一般都是直接吃冰塊,大戶則是撒點白糖,弄個甜的冰棍或者碎冰冰。也有商販直接賣冰棍,百姓只要花錢就行(ps:《燕京歲時記》:「京師暑伏以後,則寒賤之子擔冰吆賣,曰冰胡兒)。
《清明上河圖》中就有賣冷飲的商販,酸梅湯、綠豆湯這種飲品一點都不稀奇。而且古代有製作冰塊的技術,完全可以在白開水裡面扔倆冰塊,喝起來都是非常清爽的。
住:人工空調、避暑山莊
首先這一點和普通百姓沒什麼關係,普通百姓能做的就是找個陰涼地方睡覺,根本沒有能力享受人工空調和避暑山莊的待遇。
避暑山莊很好理解,就是往涼快的地方跑。南方要比北方熱,如果夏天受不了熱,那就往北方跑,清朝皇帝經常跑。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承德建設了避暑山莊,此後避暑山莊就成了清朝皇帝專屬的避暑場所。
很多人納悶的是人工空調是什麼?在這裡我想問問大家,空調是什麼?空調就是通過人工手段來製冷,古代也有這種人工空調。
人工空調簡配版:最簡配的就是趴在冰塊上睡覺,春秋就有這種睡法了。申叔豫夏天的時候就以冰塊為床,穿著皮衣躺在上面睡覺,一點也不熱。當然了,這種也是貴族享受的待遇,一般人家也沒錢買冰塊。直到唐朝末期冰塊才逐漸便宜,清朝時期開始大面積普及。(ps:《左傳》申叔豫夏日以冰為床,穿皮衣躺在冰室的冰床之上)
人工空調奢華版:人工空調最奢華的當屬唐朝的含涼殿,大概製冷模式就是屋子裡面有個水排,冷水不斷衝擊水排,產生風力,使大殿變得涼快。同時在屋子裡還有大量冰塊,冰塊同樣會散發涼氣,能夠有效的祛暑。還有冷水通過機械傳輸到屋頂,然後沿著屋簷流下來,大概就和水簾洞差不多。(ps:唐語林》:「玄宗起殿,……上在涼殿,座後水激扇車,風獵衣襟。……四隅積水簾飛灑,座內含凍。)
皇帝在水簾屋裡面,周圍都是冰塊,還有源源不斷的涼風。如果風不夠,那麼找十幾個妃子拿著扇子扇風,累了就換一批,保障不斷有人扇風。冷飲、碎冰冰、冰棍、冰鎮水果,這些東西吃到不想吃,你覺得皇帝會覺得熱嗎?當然不會了,那種環境比我們現在都不知道舒適多少倍。
行:富人不擔心,窮人飽受其苦
夏天行走絕對不是一個理智的選擇,頻繁的體力勞動只會讓人覺得更熱。這一點富人完全不用擔心,但是窮人卻飽受其苦。《觀刈麥》: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我們從詩詞中就能體會到古代農民的苦,酷暑都需要勞作,在這種情況下任何避暑手段都是無效的。
總結
綜上所述,古人也有很多避暑手段,但是這些都需要金錢的支撐。因此我認為最好的避暑手段就是錢,有錢就能有空調、西瓜、超薄衣服,沒錢啥都不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