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夏天如何避暑?男性穿「吊帶裙」,皇帝住「水簾洞」

2020-12-11 江郎說史

枯藤老樹昏鴉,晚飯有魚有蝦,空調Wi-Fi西瓜。

這個段子就是我們現代人對夏天的期望,在一個恆溫16℃的室內,手機連上滿格信號的Wi-Fi,一邊吃著冰涼的西瓜,一邊刷著有趣的段子,人生最美好的事莫過於此。

在我們享受現代避暑方式的時候很多人都會疑問,古代人怎麼避暑?古代人沒有空調,他們會不會很可憐?在這裡江郎要和你說,你想太多了。古代雖然沒有現代空調,但是人家也是有人工空調的,而且超薄吊帶裙、紗衣、冰棍這些避暑方式人家也都有。今天我們從衣食住行四個維度看古人如何避暑,他們都有哪些避暑方式。

衣:超薄衣服、吊帶裙、紗衣應有盡有

1972年在湖南長沙出土了一件衣服(素紗襌衣),這一件衣服僅重49克。這一件衣服讓我重新認識了一個成語-「薄如蟬翼」,考古專家們對這一件衣服第一感覺就是薄、薄、太薄了。這一件衣服穿上去就跟沒穿一樣,絕對是夏天避暑的最佳衣服。

因為這件衣服透光性太好了,所以有部分考古專家認為這是墓主的內衣,是用來誘惑丈夫的超薄內衣。但是多數專家還是認為這是一件裝飾服裝,就跟今天的紗衣一樣,用來凸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氣質。

我們且別管這件衣服有什麼用途,這件衣服證明了古代絲織業非常發達,完全可以製作超薄衣物。而且我跟你說一件恐怖的事情,這件衣服是西漢製品,現代研究所通過現代技術復原這件衣服,重量竟然超過了80克,也就是說我們現在製作超薄衣服的工藝略弱與古代,專家用了13年才模仿出重49.5克的素紗襌衣。現代批量製作的超薄衣服相比古代的超薄衣服,完全弱爆了。

唐代所著《宮詞》裡面有一句話:「薄羅衫子透肌膚」,這一句詩詞有大量文物、圖片佐證,唐朝時期侍女就穿紗衣和抹胸裝,和現代女性沒什麼區別。

而且吊帶裙也不是女性獨有的,誰規定男性不能穿吊帶裙了?這一點古人就非常看的開,古人夏天穿的衣物也有類似吊帶裙的服飾,比如下圖中的大佬。

《北齊校書圖》裡面就記載了古代男性是如何避暑的,男性也有穿類似吊帶裙、紗衣的服飾。

當然了,這些衣服都是上層人物享受的,平民是斷不可能有此待遇的。平民也有平民的避暑衣服,比如下面這種衣服。

超薄衣服、紗衣、吊帶裙、抹胸,這些衣服古代都有,並不是我們現代獨有的產物。而且古人還有更狂放的避暑方式,那就是什麼都不穿。反正晉朝有這個習俗,夏天的時候男性在家裡什麼都不穿,整日飲酒作樂(ps:惠帝元康年中,貴遊子弟相與為散發倮身之飲,對弄婢妾-《晉書·五行志》)。

食:冰棍、酸梅湯、碎冰冰

周朝時期就制定了「冰政」,大概就是專門設立一個機構,這個機構負責給王室搞冰塊。

由於技術不行,他們只能用最老土的方法,那就是挖地窖。

冬天的時候趁著天氣寒冷,在冰面上大肆鑿冰,然後堆放在地窖裡儲存,人工製造一個冷庫。

一直放到夏天,把剩下的冰塊取出來,以供王室使用。

唐朝時期人們發現硝石可以吸熱,所以創造了製冰工藝,冰塊開始普及。一直發展到清朝時期,冰塊開始走進千家萬戶,只需要幾文錢就能買一大塊冰。(《憶京都詞》:只須數文錢,購一巨冰。

這些冰塊就可以用來製作冰棍、碎冰冰,普通人家一般都是直接吃冰塊,大戶則是撒點白糖,弄個甜的冰棍或者碎冰冰。也有商販直接賣冰棍,百姓只要花錢就行(ps:《燕京歲時記》:「京師暑伏以後,則寒賤之子擔冰吆賣,曰冰胡兒)。

《清明上河圖》中就有賣冷飲的商販,酸梅湯、綠豆湯這種飲品一點都不稀奇。而且古代有製作冰塊的技術,完全可以在白開水裡面扔倆冰塊,喝起來都是非常清爽的。

住:人工空調、避暑山莊

首先這一點和普通百姓沒什麼關係,普通百姓能做的就是找個陰涼地方睡覺,根本沒有能力享受人工空調和避暑山莊的待遇。

避暑山莊很好理解,就是往涼快的地方跑。南方要比北方熱,如果夏天受不了熱,那就往北方跑,清朝皇帝經常跑。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承德建設了避暑山莊,此後避暑山莊就成了清朝皇帝專屬的避暑場所。

很多人納悶的是人工空調是什麼?在這裡我想問問大家,空調是什麼?空調就是通過人工手段來製冷,古代也有這種人工空調。

人工空調簡配版:最簡配的就是趴在冰塊上睡覺,春秋就有這種睡法了。申叔豫夏天的時候就以冰塊為床,穿著皮衣躺在上面睡覺,一點也不熱。當然了,這種也是貴族享受的待遇,一般人家也沒錢買冰塊。直到唐朝末期冰塊才逐漸便宜,清朝時期開始大面積普及。(ps:《左傳》申叔豫夏日以冰為床,穿皮衣躺在冰室的冰床之上

人工空調奢華版:人工空調最奢華的當屬唐朝的含涼殿,大概製冷模式就是屋子裡面有個水排,冷水不斷衝擊水排,產生風力,使大殿變得涼快。同時在屋子裡還有大量冰塊,冰塊同樣會散發涼氣,能夠有效的祛暑。還有冷水通過機械傳輸到屋頂,然後沿著屋簷流下來,大概就和水簾洞差不多。(ps:唐語林》:「玄宗起殿,……上在涼殿,座後水激扇車,風獵衣襟。……四隅積水簾飛灑,座內含凍。)

皇帝在水簾屋裡面,周圍都是冰塊,還有源源不斷的涼風。如果風不夠,那麼找十幾個妃子拿著扇子扇風,累了就換一批,保障不斷有人扇風。冷飲、碎冰冰、冰棍、冰鎮水果,這些東西吃到不想吃,你覺得皇帝會覺得熱嗎?當然不會了,那種環境比我們現在都不知道舒適多少倍。

行:富人不擔心,窮人飽受其苦

夏天行走絕對不是一個理智的選擇,頻繁的體力勞動只會讓人覺得更熱。這一點富人完全不用擔心,但是窮人卻飽受其苦。《觀刈麥》: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我們從詩詞中就能體會到古代農民的苦,酷暑都需要勞作,在這種情況下任何避暑手段都是無效的。

總結

綜上所述,古人也有很多避暑手段,但是這些都需要金錢的支撐。因此我認為最好的避暑手段就是錢,有錢就能有空調、西瓜、超薄衣服,沒錢啥都不好使。

相關焦點

  • 夏天高溫難耐,現代人有空調電風扇,古人用什麼方式避暑呢
    夏天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季節,有接天蓮葉的荷花,也有枝頭鳴噪的知了,人們可以顯示自己體態的優美,但是又免不了被高溫所擾,吃著冰鎮西瓜吹空調是很多人在夏天的標配,如今我們能夠享受的科技帶來的便利,但是在落後的古代,人們是用什麼方式避暑呢?
  • 炎炎夏日,酷暑難當,科技落後的古代人夏天如何靠穿衣來避暑?
    引言夏天,一個讓人愛恨交加的季節。人們對於夏天的喜愛體現在可以享受各種特有的美食,恨的是炎炎夏日,酷暑難當,試想35度以上的高溫天,何人能夠承受得住。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人再也不怕夏季的高溫了,原因無他,唯空調爾。
  • 古人如何消暑?
    然而在沒有先進位冷機器的古代,人們如何度過炎炎夏日?今天,時尚芭莎藝術向你介紹古人的消暑技巧,領略其中的生活妙思和審美趣味。01  「宅」很快樂對古人來說,不管是出門見人還是招待訪客,都必須做到衣冠符合禮儀,這可為夏日生活增加了不少負擔。
  • 如何度過炎炎夏日,現代有背心和空調,古代有什麼?
    但其實,古人到了夏日不像我們有空調的"庇護",著裝可比我們想像中的大膽多了。從清代的畫作《燕寢怡情》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男性除了已經常常光著膀子露著肚皮之外,甚至還會身著吊帶裙,外披著薄紗衣,是不是很震撼?畢竟在我們的認知裡,這種裝束現在只屬於女性了。那麼古時的女性會穿什麼呢?
  • 古人花式消夏避暑法 老年人用好需注意5點
    享受著現代文明,好多人都忍不住感嘆:古人遇到高溫,該怎麼辦?其實,古人的避暑方法很多,效果也不錯。古人避暑的法子起作用的原理是什麼?現代人尤其是老年人可以效仿嗎?對此,我們特地請教了浙江醫院中醫內科副主任楊維佳。建議穿有降溫效果的衣服古人避暑,很講究穿著。
  • 古人穿衣服都很保守嗎,其實我們都錯了,古人穿衣服非常開放
    夏天逐漸逼近過來了,相信大家現在穿衣服都少了許多,在街頭上面也是經常看到短褲短袖,同時也有許多疑問產生,有很多小夥伴會問,古時候的人們穿衣服會和我們一樣嗎,他們每一天都穿著那麼長的衣服難道不怕熱死嗎,那麼大的夏天沒有空調沒有冰箱,古人們究竟是如何過下去的呢,一年四季都穿多多衣服,這些古人們不難受嗎?
  • 沒有空調和電風扇,炎炎夏日,古人避暑技術經歷了哪些發展?
    對於小夥伴來說,一年當中最為難熬的就是夏天,不斷上漲的溫度讓人一出門就能感覺到 "烤人肉"的香氣,屋子裡如果沒有空調、電風扇、冷飲這些"解暑神器",那會很難熬過這炎炎夏日。古人沒有現代這些高科技產品,那他們是怎麼度過夏天的呢?
  • 古代人夏天怎麼過?他們靠什麼避暑?
    到了夏天,很多人都受不了炎熱的天氣,離不開電扇和空調。可是古代沒有這些高級設備,他們通過什麼方式來避暑?吃什麼來降溫呢?或許有人覺得古代夏天是不是比現在涼快呢? 其實地球運動規律和中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古代的夏天並不會比現在涼快多少。
  • 穿越到古代當皇帝 怎麼過夏天?
    看來穿越到古代的風險也是很大滴很多網友羨慕古代皇帝的「品質生活」,那麼在古代做個人上人和在現代做個普通人在夏天裡,到底哪個更爽呢?而在古代,雖然皇帝掌握著最高的權力,幾乎可以為所欲為,但由於科技條件的限制,在炎熱的三伏天,皇帝都無法享受到空調的待遇。有不少人就好奇,在沒有空調的古代,一國之君的皇帝,是如何度過令人備受煎熬的三伏天呢?據記載,一般有四種方法最為常用。
  • 古代人穿什麼衣服過夏天?古人的夏天,讓我們刮目相看
    對於南方的小夥伴們來說,夏天無疑是非常痛苦的,現代的南方人,幾乎就是空調、風扇、雪糕齊上陣,恨不得把自己也給脫光。那四大火爐裡……的夏季,學生們更是一直處於脫光了泡在水池的狀態。古代人那麼保守,夏天是怎麼熬過去的呢?就硬挺嗎?
  • 夏季飲食寶典:現代人夏天能吃「涼食」,那古人怎麼飲食避暑呢?
    喜歡夏天的人張開雙臂去擁抱它,而討厭它的人卻希望秋天早點來到。夏天在宋代詩人楊萬裡的筆下,是流淌不止的「泉眼」,更是小荷與蜻蜓構造出的樂趣。「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想必此時此刻的詩人,早已沉浸於生趣盎然的夏景之中。
  • 古人夏天穿什麼衣服?
    古人夏天都穿什麼衣服呢?現在已經進入到了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那麼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看古裝劇的時候,古人總是長袍大褂,那麼他們夏天也會穿這些嗎,難道就不覺得熱嗎?其實古代人對時間的變化,氣候的轉換是十分敏感的,他們會按照二十四個節氣換上相對應的服飾。
  • 康熙皇帝為什麼要建造避暑山莊,它有啥實際作用?
    避暑山莊,承載了很多的歷史文化痕跡,遙想當年康熙皇帝在此建立,並且把這裡當成了第二個紫禁城,後來乾隆皇帝也在此做出了很多大事,並且把此定為歷代君主北狩的一個重要點。所以說,歷史上的避暑山莊真的很不簡單,作為一個5A級別的旅遊景點,似乎在它美麗的景物以外,還蘊含著其他的含義。康熙皇帝為什麼要建造避暑山莊,它有什麼實際作用呢?
  • 唐朝:古人用什麼解暑?冰窖解暑弱爆了,還是皇上的方法最霸氣!
    很好奇他們都是怎麼避暑的呢?在杜甫的詩裡面就寫過,不僅是夏季酷熱難耐,到了初秋還是一樣,熱的根本吃不下飯。那麼,想要找個避暑的地方,還真的挺難的。有錢人家,當然就要想盡辦法為自己避暑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怎麼避暑的吧?措施一,利用冰窖避暑。每年冬天最冷的時候,流經長安的渭水河面就會結一層厚厚的冰。一些有錢人就會花錢僱傭民工去幫他們把河面上的冰塊砸下來,拉回家放到地窖裡。
  • 夏天想穿吊帶裙又怕尷尬hold不住?掌握5個小技巧,吊帶裙任你穿
    炎熱的夏天總是想選擇更加清涼的穿搭,吊帶裙是很多小仙女的不二選擇,可以說無吊帶不夏天,女idol們的吊帶裙造型又純又欲。可是作為平凡人的我們並沒有女明星那麼嚴格的身材管理,所以大多女孩子對自己的身材不夠自信,想穿吊帶裙卻又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按捺住蠢蠢欲動的心,身材略豐滿的女生擔心自己不能hold住吊帶裙,特別是一些副乳或者胸部豐滿的小姐姐穿上吊帶裙不能避免有些小尷尬,這些問題讓我們沒有穿吊帶裙的勇氣,只能看著別的小姐姐穿著吊帶裙「招搖」。
  • 清朝皇帝夏天去承德,真的是為了單純的避暑嗎?可沒那麼簡單
    一提到承德,很多人便會聯想到「避暑山莊」這四個字,這主要源於人們印象中,清朝皇帝會在每年暑期到來的時候,前往承德的離宮居住一段時間。不過清朝皇帝去承德可不是單純的為了避暑,這背後還有很多重要的意義,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 夏天想穿吊帶裙又怕尷尬hold不住?掌握5個小技巧,吊帶裙任你穿
    炎熱的夏天總是想選擇更加清涼的穿搭,吊帶裙是很多小仙女的不二選擇,可以說無吊帶不夏天,女idol們的吊帶裙造型又純又欲。,身材略豐滿的女生擔心自己不能hold住吊帶裙,特別是一些副乳或者胸部豐滿的小姐姐穿上吊帶裙不能避免有些小尷尬,這些問題讓我們沒有穿吊帶裙的勇氣,只能看著別的小姐姐穿著吊帶裙「招搖」。
  • 古代南京人如何消暑度夏?博物館裡的這些「避暑神器」亮了
    古代南京人如何消暑度夏?那麼在古代,人們是如何度夏呢?走訪南京各文博場館,從一件件展出的文物中可以看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古人都傾注了避暑的智慧。房屋裡面挖一口井,就是古代的「室內空調」為了讓屋子裡變得更加涼爽,古代人想了很多方法。在北京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就有一個專門盛放冰塊的容器——冰鑑,並且在南京象山也曾經出土了一件距今1500年的東晉「冰檻」。
  • 知識分享丨苦夏難熬,古人如何過夏天!
    如果要用三個字來形容夏季大概就是熱化了熱si了好熱啊都說在夏天,我們的命是空調給的沒有空調=沒有活下去的希望炎炎夏日,現在的我們有冰箱,空調,冰激凌,雪糕,短袖T恤來應對苦夏。那麼在很久以前我們的古人又是怎麼熬過夏天的呢?
  • 古人說:「屋大人少切莫住,就算皇帝不特殊」是什麼意思?
    「屋大人少切莫住,就算皇帝不特殊」作為一句老話,究竟有什麼道理?02簡單理解這句話就是人數少的家庭不要住大房子,就算皇帝也是一樣。咱們可以從五個方面來解釋。03古人用皇帝說明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按照常理來說,皇帝想住多大的房子都可以,但如果你觀察皇帝的寢宮你會發現,真正睡覺的地方很小,這是為何呢?皇帝也比較注重風水,同樣是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自己一個人住的地方如果太大,人氣積攢不住,時間長了對身體不好,所以說皇帝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