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高溫難耐,現代人有空調電風扇,古人用什麼方式避暑呢

2020-12-13 第一國學

夏天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季節,有接天蓮葉的荷花,也有枝頭鳴噪的知了,人們可以顯示自己體態的優美,但是又免不了被高溫所擾,吃著冰鎮西瓜吹空調是很多人在夏天的標配,如今我們能夠享受的科技帶來的便利,但是在落後的古代,人們是用什麼方式避暑呢?

第一種、扇子

扇子是中國人的發明之一,因為作用不同樣式也是多種多樣,有用來製造涼風的竹扇,也有和女子盡顯女子嬌弱的團扇,還有增加男子的氣概書法扇和蒲扇,在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見到書法扇和蒲扇。古代平民夏季多用竹子編制而成的草扇來乘涼,古人稱之為「搖風」和「涼友」,如今許多老人也喜歡用這種扇子。

民間避暑方式除了搖扇子之外,就是用樹蔭乘涼,因為古代的自然環境良好,人們多居住在有水的地方,水的周圍自然植被茂密,所以能夠提供大片的綠茵,其次茂盛的植被也使得夏天的氣溫沒有現代這麼炎熱,並且古人建造房屋的材料也大都有著很好的隔熱作用。

第二種、古代簡易冰箱

在戰國時期人們發明了一種叫做青銅冰鑑的原始冰箱,工作原理是在裡面放入冰塊來給酒水降溫。古人喜歡喝酒,冬天會溫酒,到了夏天多喝冰酒來舒緩身上的燥熱。到了後來就逐漸演變成木質冰箱,都是為了給食物降溫,目的並不是儲存,而是用冰冷的食物達到避暑的效果。

第三種、早期空調

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的許多發明在如今看來都是如此神奇,並且難以人工復原,甚至有些巧奪天工的藝術品早已失傳,我們只能在書本上感受它們曾經的輝煌。在唐宋時期,皇室和達官貴族為了避暑,會專門建造涼殿,利用木質手工傳動的方式,帶動冷水的循環,從而使涼氣進入房間,降低室內溫度,達到避暑效果。

此外每逢夏季皇帝都會前往專門修建的避暑宮殿,那裡有專門的乘涼用具,在夏至之前行宮中就會安裝專用的竹蓆和竹簾,並且話要點上香爐來驅趕蟲蟻。不過這種避暑的方式和涼殿一樣只有皇室貴族才能享受,普通百姓只能依靠天然的材料來乘涼。如今河北的承德避暑山莊就曾是皇家的夏季行宮

第四種、食物降溫

古代重農抑商,但是人們的需求量大,自然就會有商人逐利,所以夏天販冷飲就成為了最火爆的生意,不過古人的選擇多為各種湯汁果水,比如現在的綠豆湯,西瓜汁等,像冰淇淋和雪糕這種食品,古人自然無福享受。

總結:俗話說「辦法總比苦難多」,當人們想要度過某種困難時,就會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在古代哪怕是沒有高科技的便利,人們也會想到用扇子乘涼,或者採用最為原始的方式,遊泳降溫,特別是有山泉的地方。許多人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去河裡以及泉水旁避暑,你有這樣的美好回憶嗎?

相關焦點

  • 夏季飲食寶典:現代人夏天能吃「涼食」,那古人怎麼飲食避暑呢?
    「苦夏」情結在唐代文人的詩中,是「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高溫天氣已經將詩人,折磨得筋疲力盡了。在烈日炎炎、揮汗如雨的高溫天,人們都想窩在空調房內吹著冷氣,一邊喝冰鎮飲料一邊吃冷飲。這種神仙一般的小日子,是現代人對抗酷暑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幾千年前的古代社會,由於生產力較低及物質資源匱乏,根本沒有空調和電風扇。生活在這種條件下的古代人,如何度過酷熱難耐的夏季呢?
  • 沒有空調和電風扇,炎炎夏日,古人避暑技術經歷了哪些發展?
    對於小夥伴來說,一年當中最為難熬的就是夏天,不斷上漲的溫度讓人一出門就能感覺到 "烤人肉"的香氣,屋子裡如果沒有空調、電風扇、冷飲這些"解暑神器",那會很難熬過這炎炎夏日。古人沒有現代這些高科技產品,那他們是怎麼度過夏天的呢?
  • 炎炎夏日,宋朝人夏季吃什麼避暑?有幾種美食一般人吃不起
    詩魔白居易在《觀刈麥》一詩中,用「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來描繪被酷暑折磨得精疲力竭之後,早已經感覺不到酷熱難耐了。而素有詩聖之名的杜甫,卻用一個「嘆」字描繪夏天。他在《夏夜嘆》中這樣寫道:「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仲夏時節只有夜晚才涼快一些,但由於夜色太短而令人無限惋惜,無奈之下只能打開窗子,享受一下仲夏夜難得的微涼。
  • 古人夏天如何避暑?男性穿「吊帶裙」,皇帝住「水簾洞」
    枯藤老樹昏鴉,晚飯有魚有蝦,空調Wi-Fi西瓜。這個段子就是我們現代人對夏天的期望,在一個恆溫16℃的室內,手機連上滿格信號的Wi-Fi,一邊吃著冰涼的西瓜,一邊刷著有趣的段子,人生最美好的事莫過於此。在我們享受現代避暑方式的時候很多人都會疑問,古代人怎麼避暑?
  • 古人在沒有空調和電風扇是如何度過炎熱呢?看雍正的蓆子就能明白
    人們不禁開始懷念夏天,儘管炎熱酷暑,但空調和冷飲卻能解暑。想起這裡小編不禁發問,古人在沒有空調和電風扇的情況下是如何度過炎熱的呢?儘管遠古時代沒有空調,但它們卻有自己的方法,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方式。例如周王朝,貴族們會挖出巨大的洞穴,每個炎熱的夏天都會到洞穴裡來消暑。
  • 沒有電風扇、沒有空調,還穿著長袍的古人們如何應對高溫天氣?
    古時候不像現在有空調、有電風扇,可以很好的面對夏季高溫天氣,同時,古代中國最重禮儀,衣不蔽體是不能被認可的,古人們夏天經常也穿著長袍,那麼古人們難道不怕熱嗎?古人們當然也是怕熱的,只不過他們在面對高溫天氣的時候也有相應的措施。
  • 如何度過炎炎夏日,現代有背心和空調,古代有什麼?
    導語:轉眼又要到了夏天,氣溫驟然上升,太陽又大又曬。適宜的溫度轉瞬即逝,夏天雖然美好,高溫和體感的溼熱卻不是那麼舒適。作為現代人的我們大可以穿著短袖短褲躲進空調房或者買個小風扇來逃離炎炎夏日的"毒爪",但是在這些日常必備的夏日神器未被發明出來的古代,人們該如何抵抗這夏日高溫的折磨呢?相信你們也一樣會感到好奇古人有什麼奇思妙想助他們安穩度過炎夏,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清涼著裝是必備說起古代,我們都會想到思想封建古板,著裝更是複雜莊重,規矩繁多。
  • 古代人夏天怎麼過?他們靠什麼避暑?
    到了夏天,很多人都受不了炎熱的天氣,離不開電扇和空調。可是古代沒有這些高級設備,他們通過什麼方式來避暑?吃什麼來降溫呢?或許有人覺得古代夏天是不是比現在涼快呢? 其實地球運動規律和中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古代的夏天並不會比現在涼快多少。
  • 古人花式消夏避暑法 老年人用好需注意5點
    圖據人民網燥熱襲來,空調、冰箱、風扇自然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生活夥伴。享受著現代文明,好多人都忍不住感嘆:古人遇到高溫,該怎麼辦?其實,古人的避暑方法很多,效果也不錯。古人避暑的法子起作用的原理是什麼?現代人尤其是老年人可以效仿嗎?對此,我們特地請教了浙江醫院中醫內科副主任楊維佳。建議穿有降溫效果的衣服古人避暑,很講究穿著。
  • 聊一聊古人的「空調房」
    明代用「空調井」降溫的「土室」  上述古代製冷設備,對一般有錢人來說仍屬消費不起的奢侈品,至於普通老百姓就更別說了。老百姓夏天怎麼避暑?民間用不了「電風扇」、用不起「進口空調」,但有土辦法。  比較常見的,有像曹操當年在鄴城建造大冷庫「冰井臺」,挖深井採集冷氣,即在廳內或是需要的房間挖一深井,上面用蓋子蓋妥,蓋子上鑿孔,夏天便有冷氣從下面出來,而冬天則有暖氣上來,保證廳堂溫度相對穩定、宜人。在保存下來的明清古民居中,常能看到這種「土製空調」。如在安徽皖南古民居中,大戶人家的廳室裡就有這樣的「空調井」。
  • 唐朝:古人用什麼解暑?冰窖解暑弱爆了,還是皇上的方法最霸氣!
    在古代,人們的生活條件不像我們現在這樣,冷了熱了都有空調。很好奇他們都是怎麼避暑的呢?在杜甫的詩裡面就寫過,不僅是夏季酷熱難耐,到了初秋還是一樣,熱的根本吃不下飯。那麼,想要找個避暑的地方,還真的挺難的。有錢人家,當然就要想盡辦法為自己避暑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怎麼避暑的吧?
  • 古人沒冷氣怎麼過夏天?如果空調伴隨人類出現,歷史會有哪些改變
    現在夏天的溫度,動輒高溫突破38°,大家都喜歡躲在冷氣房內享受舒服的空調。那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古代沒有冷氣,是怎麼克服夏天的?今天我們會從10000年前講到100年前,從西方說到東方,來看看老祖宗們如何發揮大智慧。
  • 沒有空調和電扇,古人如何度過酷暑,太有智慧,消夏衣服與用品篇
    正是酷熱難耐,現在人可以用空調、電扇防暑降溫,對付炎熱的天氣。那麼,沒有空調、電扇的的古代,人們是如何度過酷熱的夏天夏避暑的?其實古人的避暑方法很多,避暑的效果似乎也毫不遜色於現代。香雲紗不花錢的避暑方式,脫巾散發甚至脫掉衣服,來涼快一下如金代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日轉午,脫巾散發,沉李浮瓜,寶扇搖紈素。」
  • 古人避暑|世界上最早的「冰箱空調」
    詩經有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自古便有「夏熱三伏」之說,和「伏日避暑」之舉。在古代,沒有冰箱、空調、wifi。炎炎夏日,時人是如何度過的?缶中可置放酒、果蔬等,受到冰塊冷卻後冰涼可口,需要食用時只需打開缶蓋,用銅勺撈取即可。方鑑的蓋子,有鏤空花紋,相當於現在空調的出氣孔,待冰塊融化,就可以往屋內排放冷氣,也能起到室內降溫的作用。冰箱空調一體機,儲食、降溫,一舉兩得。
  • 夏天開電風扇,記得在上面蓋一條毛巾,比空調還好用,省錢又實用
    可是,打開電風扇之後吹出來的風越來越熱怎麼辦呢?你知道為什麼有些家庭夏天開電風扇時會在上面蓋一條嗎?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招電風扇上面蓋一條毛巾的作用,比空調還好用,解決了很多家庭困擾的煩惱。下面就來看一下電風扇上面蓋一條毛巾到底有什麼作用吧!
  • 在沒有空調的古代,古人夏天是怎麼穿衣服的?要比我們想像中大膽
    夏日炎炎,最舒服的事情莫過於在家吹著空調、電風扇,邊吃著冰鎮西瓜,邊看電視。但是在古代沒有空調、電風扇,他們又穿著裡三層外三層的長袍,不熱嗎?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古人一年四季都是寬袖長袍,但實際上並不是的,他們在一年四季都有想對應的服飾。到了夏天的時候,女子並非裹得嚴嚴實實的,她們就會換下沉重的衣物,而換上輕薄的紗衣,露胳膊露腿都是很正常的事,古人夏天的衣服其實種類有很多種,就來看一下古人夏天都穿什麼吧,比我們想像中大膽多了。
  • 為什麼古人的枕頭都是用陶瓷、木頭做的?有什麼講究嗎?
    在看古裝劇的時候,會發現一件事情,就是古人所用的枕頭都是木頭、陶瓷做的,看到的時候,就很想知道古人枕著不硌嗎?再看看現代人的枕頭,就很舒服,各種樣式都有。不僅舒服,有的人選擇的枕頭,還有養生效果。兩者對比一下,就更不能理解古人的想法。想要知道背後原因,就需要繼續深入了解,或許可以理解古人的想法,答案也會與你想的不同。古人為啥用木頭、陶瓷製作枕頭?不用懷疑,木頭和陶瓷做的枕頭,都是很硬的。
  • 沒有空調的夏天
    他在文章《空調發明前》中回憶,在童年、也就是上個世紀20年代的夏天,紐約人為了避暑降溫,爭前恐後地逃離蒸籠一樣的屋子。    「當時還有高架列車……它們沿著第二、三、六和九大道行駛,許多列車都是木頭做的,窗戶敞開著……許多人在公寓裡熱瘋了,因此花5美分買張車票,然後毫無目的地跟著列車在城裡兜圈,純粹為了吹吹風。」米勒說。    那個時候,空調剛發明也就20餘年。
  • 避暑降溫新招式:寢室雨傘借風 水中麻將打得冰爽
    高溫連晴,酷熱難耐,機智的市民們今年又想出了很多避暑降溫的新招式,我們一起去看看。  冰絲席成新寵  昨日,朝天門一家涼蓆店裡,老闆正在給顧客張女士介紹冰絲席,「這是我們今年夏天剛到貨的,睡起涼快但是不冰,賣得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