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季節,有接天蓮葉的荷花,也有枝頭鳴噪的知了,人們可以顯示自己體態的優美,但是又免不了被高溫所擾,吃著冰鎮西瓜吹空調是很多人在夏天的標配,如今我們能夠享受的科技帶來的便利,但是在落後的古代,人們是用什麼方式避暑呢?
第一種、扇子
扇子是中國人的發明之一,因為作用不同樣式也是多種多樣,有用來製造涼風的竹扇,也有和女子盡顯女子嬌弱的團扇,還有增加男子的氣概書法扇和蒲扇,在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見到書法扇和蒲扇。古代平民夏季多用竹子編制而成的草扇來乘涼,古人稱之為「搖風」和「涼友」,如今許多老人也喜歡用這種扇子。
民間避暑方式除了搖扇子之外,就是用樹蔭乘涼,因為古代的自然環境良好,人們多居住在有水的地方,水的周圍自然植被茂密,所以能夠提供大片的綠茵,其次茂盛的植被也使得夏天的氣溫沒有現代這麼炎熱,並且古人建造房屋的材料也大都有著很好的隔熱作用。
第二種、古代簡易冰箱
在戰國時期人們發明了一種叫做青銅冰鑑的原始冰箱,工作原理是在裡面放入冰塊來給酒水降溫。古人喜歡喝酒,冬天會溫酒,到了夏天多喝冰酒來舒緩身上的燥熱。到了後來就逐漸演變成木質冰箱,都是為了給食物降溫,目的並不是儲存,而是用冰冷的食物達到避暑的效果。
第三種、早期空調
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的許多發明在如今看來都是如此神奇,並且難以人工復原,甚至有些巧奪天工的藝術品早已失傳,我們只能在書本上感受它們曾經的輝煌。在唐宋時期,皇室和達官貴族為了避暑,會專門建造涼殿,利用木質手工傳動的方式,帶動冷水的循環,從而使涼氣進入房間,降低室內溫度,達到避暑效果。
此外每逢夏季皇帝都會前往專門修建的避暑宮殿,那裡有專門的乘涼用具,在夏至之前行宮中就會安裝專用的竹蓆和竹簾,並且話要點上香爐來驅趕蟲蟻。不過這種避暑的方式和涼殿一樣只有皇室貴族才能享受,普通百姓只能依靠天然的材料來乘涼。如今河北的承德避暑山莊就曾是皇家的夏季行宮
第四種、食物降溫
古代重農抑商,但是人們的需求量大,自然就會有商人逐利,所以夏天販冷飲就成為了最火爆的生意,不過古人的選擇多為各種湯汁果水,比如現在的綠豆湯,西瓜汁等,像冰淇淋和雪糕這種食品,古人自然無福享受。
總結:俗話說「辦法總比苦難多」,當人們想要度過某種困難時,就會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在古代哪怕是沒有高科技的便利,人們也會想到用扇子乘涼,或者採用最為原始的方式,遊泳降溫,特別是有山泉的地方。許多人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去河裡以及泉水旁避暑,你有這樣的美好回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