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生活揭秘,沒有橡皮,古人如何處理寫錯的字呢

2020-12-13 魅力故事計

夥伴們,好奇的小宮又來啦。小夥伴們有沒有像小宮一樣好奇過在古代,寫錯字的古人是怎樣解決的呢?小孩子們寫錯了字拿起橡皮擦,大人在手機電腦上寫錯字就可以刪改,大家都習慣了如此方便的現代生活了吧,大家有沒有想過,中國書法文化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從甲骨文開始,如果直接塗抹,不僅不方便,也會影響書法的欣賞功能。沒有解決方法嗎?小宮不禁好奇,那麼古人寫錯字是怎樣解決的呢。接下來,就讓小宮帶著大家一起去找尋答案吧。

首先,絕對不是哦,事實上,在古代即使使用墨水,錯誤的字符也可能被改變。至於如何改,古籍中記載了兩種方法,小宮覺得這兩種方法實際上比橡皮好。

第一種方法,記錄在古今秘苑。記載蔓荊子、龍骨、南芬、白草露、鳥糞是用來磨成粉末的。使用時,將錯別字用水滴浸溼,然後將粉末塗在字跡上,字符會自然消失。

第二種方法,記錄在格古要論中。這本書是明代的曹昭寫的,後來被收入四庫全書,可以看出,這本書上方法的的實踐能力已經被後世所肯定。夥伴們可能要問了,既然是文物鑑定書,為什麼會有「橡皮擦」的製作過程?這種方法可能是由古代仿品大師開發的。就像盜墓者後來發明的洛陽鏟子一樣,出於同樣的原因,今天考古學家仍然在使用它。橡皮擦是如何在格古要論中製作的?

以上兩種方法雖然在製作時會有一些麻煩。但是使用非常非常方便,而且不會損壞紙張。雖然隨著工業文明的到來方法已經被淘汰,但畢竟是幾百年前古人使用的方法,當時在大街小巷可是隨處可見的。現在古人的許多智慧方法已經在人們的生活中消失了,但是小宮認為古人的智慧不應該被遺忘。此外,古人的智慧肯定會激勵現代科學,促進更快的社會進步。

中華民族一直是一個聰明的民族。即使在科學技術落後的古代,古人也用他們的勤奮和智慧創造了許多偉大的工程。這些偉大的工程對現代人來說也很難完成。古人的智慧是真真正正得從生活中吸取的教訓,因此適用於許多地方。有時小宮覺得不得不欽佩古代人的智慧。先人們可以很好的地管理自己的生活,並通過自己的生活經歷總結了應該做什麼。小宮覺得總結與發展的精神是非常寶貴的,也是大家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的。隨著中華民族走向復興,回顧中華已經走過的五千年,展望更美好的未來,小宮覺得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智慧的力量,中華智慧何嘗不是兒女復興和發展的強大動力呢。

古人怎樣改錯字的問題就解答完啦,下一期小宮將繼續與大家討論有趣的問題。這裡是滿足大家好奇心的小宮,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精彩的內容,請關注小宮吧!

相關焦點

  • 古人寫錯字怎麼辦?古籍記載兩種方法,現代人想不到
    古人書寫古代沒有橡皮擦,寫錯字怎麼辦?絕對不是得,古人的智慧很多時候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其實在古代的時候,即便是使用墨水,寫錯字都是能夠塗改的。對於如何塗改,在古籍中記載了兩種方法,這兩種方法其實比橡皮擦都好用。第一種記載於《古今秘苑》,在這本古籍中記載用「蔓荊子、龍骨、南粉、百草露、鳥屎」,將他們研成粉末就可以了。使用的時候先將錯字用水滴溼,然後將這粉末,放在字跡上,這字自然就消失了。
  • 古人寫經一旦寫錯該怎麼辦?竟有三種處理方式,絕非一撕了之
    在古代,沒有先進的印刷設備,即便是後來有了印刷術,但實際的印刷效率也並不高。因此,古人最常用的方式還是手抄。比如,就佛經來說,僧人抄經不僅是為了將經書傳遞下去,也更是一種靜心和修行的過程。那問題就來了,如果抄寫錯了該怎麼辦呢?
  • 古人取表字有何講究,為何現代人沒有表字了?
    古人取表字有何講究,為何現代人沒有表字了?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我國自古便是禮儀之邦,在古代,「禮儀」體現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而「姓名」便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也就是說參考了古人所取之名後再看古人所取「表字」,會發現這其中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比如周瑜字公瑾,瑜與瑾都有美玉之意;再比如張飛字翼德,飛與翼都有展翅翱翔鷹飛九天之意;還有曾鞏字子固,鞏與固的意思相同,這些都是以本名之意來取字的方式。
  • 古代沒有指甲鉗,古人是如何剪指甲的?
    可是,古代沒有指甲鉗,古人們是如何修剪指甲的呢?記得小時候看過一個段子,就是提問,失去了一隻手的楊過,是如何剪指甲的,這個答案後來眾說紛紜,當然金庸也無法解釋,但是在古代,剪指甲是生活必須要做的,雖然中國古代有個觀念叫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但是指甲和頭髮是例外,是一定要剪的。
  • 古人如何看時間呢?
    古人如何看時間呢?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看時間已經不叫做問題了,手錶、手機、電腦甚至是電視早已被設置好了,時間我們一看便知。那麼對於古人來說,他們又是如何看時間的呢?其實古人很早就有了時間概念,從日出到日落以及天色變化,從樹樁的年輪到後來的圭表、日晷,最後衍生出了一套完整記錄時間的日曆。計算時間的工具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發展。最開始,能看到日出就算到新的一天,從此開始感知到日落,就意味著這一天將要落下帷幕。而年輪是在日誌上記錄著更長的時間單位年,這都是最原始的記錄時間的方法。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這法子,厲害了!
    古人的智慧到底有多厲害?今天我們又領教了「一招」!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古代是沒有漢語拼音的,不止是很早以前沒有,就連清朝都沒有!也就是說,在中國長達5000年的文明裡,雖然有漢字存在,卻一直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識字」的?並且還能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據史料記載,中國的漢字拼音運動,是從清末民國時候才開始的。
  • 「月」字旁與「肉」有關,竟然是古人搞錯了
    古人在漢字的一個流傳中,因為當時沒有複印技術,在傳抄過程會出很多的訛誤。
  • 宋朝以前沒有鐵鍋,古人是用什麼做飯的呢?佩服古人的智慧
    不過炒菜多半都是用鐵鍋,但在宋朝以前是沒有鐵鍋的,更沒有其他高科技的炊具那麼古人是怎麼做飯的呢?我國是個文明古國,歷史源遠流長,我國炊具的發明也是早於其他國家的。在我國出土的文物中發現了很多不同時期的炊具,形態各異,種類齊全蘊含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精髓。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是如何認識漢字的?老祖宗的方法讓人佩服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都中國的漢字種類很多,比如多音字、形近字、近義字等等,想要徹底的區分他們實屬不易。現在的人們基本上通過拼音來認識漢字,這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從我們求學開學,進入學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認字母,比如聲母表、韻母表。因為所有的拼音都是由字母組成,只有認識了字母,才能夠拼拼音,這是人們認識漢字的第一步。但是在我國古代並沒有拼音,那時候的人們是如何認識漢字的呢?老祖宗的方法讓人佩服。
  • 古人生活大解密:洗澡、避孕、刮體毛等細節讓你瞠目結舌
    古人沒有冰箱,那如何保存食物呢?誰說古人沒有冰箱?湖北省隨縣曾侯乙楚墓曾出土一件「銅冰鑑」,就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冰箱。早在春秋時期,奴隸們就冬天鑿冰儲藏,供貴族夏季飲用。古人沒有保險套和保險套,如何避孕呢?古代的皇帝如果不希望他的妃子懷孕,會命令太監把那女子倒掛起來,用藏紅花來清洗下體。
  • 沒有拼音,古人是如何注音的
    古人沒有拼音,那麼如何注音呢?最常用的方法叫做「反切法」。 朱熹的《四書集注》有「澳,於六反」這樣的話,這是在給「澳」注音。反切法,就是用兩個大家熟悉的字給一個不熟悉的字注音,取第一個字的聲母,取第二個字的韻母和聲調。例如: 矣,於紀切。
  • 人生就是一張白紙,我們要做一支帶橡皮的鉛筆
    就拿小時候我們寫字這件事來說,儘管小心翼翼,認認真真,但還是經常把字寫錯,一旦發現錯了,我們便把鉛筆掉過頭來,用橡皮擦掉,然後繼續寫,這樣的錯誤會反覆出現,我們也反覆的擦掉重寫。當我們長大了,文字水平提高了,我們便改用了鋼筆寫字。用鋼筆時,錯別字明顯少了,卻依舊難免筆誤。這時出現的錯字,便很難擦掉,塗塗改改之間,一張潔白的紙張往往就變成了「大花臉」。
  • 揭秘古代沒有安全套和避孕藥,那古人怎麼避孕?
    1.古人以前沒有衛生棉,那麼來姨媽了怎麼辦? 2.古人沒有保險套和保險套,如何避孕呢?皇帝如果不希望他的妃子懷孕,會命太監把那女子倒掛起來,用藏紅花來清洗下體。過去的青樓女子也會服用一種含有麝香的「涼藥」來避孕。不過,效果也不是百分之百的,韋小寶八成就是他媽避孕措施沒做好才蹦出來的,甚至還有人喝劇毒水銀。當然,多數古人不會刻意避孕。3.古代皇帝後宮3000人,真有這麼多嗎?
  • 古代有沒有褲子,古人是如何為腿部禦寒的呢?
    看古裝劇的朋友會發現一個問題,古代人的服裝大多都為裙袍,這就不僅讓人感到疑惑,也會產生一個疑問:古人究竟有沒有褲子,如果沒有,古人裙袍下面又穿著什麼呢?眾所周知,中國處於溫帶地區,四季分明。如若夏天不穿褲子,那倒還有幾分涼爽。
  • 古人也有電飯鍋?看古人如何給飯菜保溫
    那麼問題來了,在古代的時候,古人是如何在天冷時給飯菜保溫的呢?之前有盤點過古人是如何禦寒的呢?今天小編就來告訴你,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古人也有他們的保溫電飯鍋呢!具體如何,就讓我們接著往下看吧古人的各式「電飯鍋」溫鼎溫鼎內置炭火以使食物保溫。現代的電飯鍋都有保溫功能,不斷加熱、保溫,以保證食物不冷。
  • 古代每當寒冬將至,沒有暖氣沒有羽絨服,古人如何保暖呢?
    每當快進入臘月的時候,現代人都會窩在空調房中不出門,人們可能會想沒有空調該如何度過這漫長的寒冬?可是在古代,沒有空調沒有暖氣,棉花也直到元朝才傳入中國,甚至還沒有全球變暖,那古人是如何度過這漫長的冬天,說到這裡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高超智慧了。在春秋時期就有一種燎爐被用於保暖。
  • 歷史故事:古人的名和字
    這裡的子房,就是張良的字。史文責在實錄,是以行文都是直呼人名——對大德者例外, 如《孔子世家》及《仲尼弟子列傳》兩文中,司馬遷只有一處稱孔子的名:「丘生面叔梁紇死。」按《禮記.曲禮》:「男子二十冠而字。」孔子剛出生,只有名,還沒有字,所以司馬遷此處稱孔子之名,其他地方要麼寫「孔子」,要麼寫「仲尼",以表達他對孔子的敬重。
  • 古人的字和名有什麼區別?
    之前曾有不少歷史學家經過探查發現其實名和字可以最早追溯到遠古時期也就是最原始的時期,當時我們的祖先都是過著群居的生活,由於一個群族人數比較多,因此為了區分,就把人群分開並且以一個代號作為標誌,也就是所謂的姓。
  • 古人不用指甲刀是怎麼剪指甲的?古人就是這麼做的
    ——喬萬尼奧裡(意)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728字,閱讀約2分鐘古諺有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是中國古代的傳統美德。那麼很多人比較好奇了,古人一輩子不理髮,可以理解,留長點不影響生活。
  • 中華古人生活大解密:洗澡、擦屁股、避孕、刮體毛等細節讓你瞠目結舌!
    古人沒有冰箱,那如何保存食物呢?誰說古人沒有冰箱?湖北省隨縣曾侯乙楚墓曾出土一件「銅冰鑑」,就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冰箱。早在春秋時期,奴隸們就冬天鑿冰儲藏,供貴族夏季飲用。古人沒有保險套和保險套,如何避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