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裝置,讓人與設計產生聯繫,給人帶來無限樂趣,它可以是一種減壓方式,一場遊戲,或夢境,或真實。它消除了藝術品與人之間的距離,使人成為藝術品的一部分。讓交互裝置不是單純的裝置藝術,而是人、藝術、技術的連接。
打工人壓力大,焦慮重重。而一場交互藝術裝置展,也許可以讓人佔時忘記生活的微苦。布魯克林Teknopolis交互藝術裝置展,玩的不是心跳而是輕鬆。
在交互現場,你可以旋轉跳躍,群魔亂舞,來釋放壓力,甚至可以用手觸摸聲音裝置,彈奏出專屬於自己的曲目。
當你拼接的不同材料,投影到屏幕上,像在玩心理學上的沙盤遊戲,讓潛意識意識化。看著如流水變化的色彩,壓力自然得以釋放。
生活在多元的社會、人類可以產生連接的東西很多,可總有人自嘲是「社恐」,喜歡安靜的呆在角落,宅家擼貓、吃雞。如果社恐遇到了交互裝置,我想Ta一定會愛上的。
以色列數字裝置藝術家丹尼爾·羅津(Daniel Rozin)在紐約個展的互動裝置作品《企鵝鏡》(Penguins Mirror)看似簡單,實則有趣。試問誰不愛呆萌的企鵝?
《企鵝鏡》有黑白兩面,由 450 個電動毛絨玩具組成,是一個散落在地板上的裝置。靜置的時候,企鵝鏡呈黑色,毛絨玩具以背部面對遊客。如果遊客晃晃手,對應區域的小企鵝便乖巧的轉圈圈,組成企鵝白白的肚皮則是遊客的身形姿態。正如一面鏡子巧妙的映照出你的動作。
那些喜歡自嘲社恐的人,其實擁有有趣又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們可能不會到南極看企鵝,對海洋館的企鵝也不感興趣,但想玩一把交互裝置,用自己的身形、動作來掌握企鵝隊形的變化。
《Kryophone》是法國團隊 Scenocosme 創作的互動聲音裝置,主要素材是冰塊,利用聲音、光線、靜電接觸、結合冰塊的形狀、密度和透明度等產生藝術效果。當體驗者用手觸摸冰塊時,冰塊會對體驗者身體的靜電觸感作出反應,像一個發光的水晶球。
冬天不止是滑雪,泡溫泉、還可以交互體驗。你可以踩冰塊,聽呼嘯的風,觸摸冰球,看它從粉色變到藍色再到綠色。冬天的肅穆、蕭條在交互中多情又善變。隨著顏色的變化,風聲也隨之變化,或加速、或減速,不停的在耳畔響起咕咚咕咚的聲音,好像冰雪消融,春天正緩緩而來。
面對網際網路成長起來的90後、Z時代等年輕消費人群,在IP、流量滿天飛,注重「體驗為王」、消費場景多元化的今天,交互裝置可以很好的詮釋品牌精神、與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並使其認同企業文化。比如,運動品牌NIKE與倫敦創意工作室Field合作,打造了《Force of Nature》的運動裝置。
年輕人喜歡健身、運動,但是大家都知道跑步、擼鐵很累、很無聊。當跑步者在Field嵌入了定製傳感器的跑步機上跑步,開啟了一段互動視聽之旅。當跑步者看到隨著自身移動速度而改變的顏色和圖案,他可以調整速度,讓裝置變幻出不同的形狀和色彩。那些流動的顏色和圖案產生互動,仿佛是運動者燃燒的脂肪的和揮發的汗水。這種互動體驗感好像隨時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交互裝置將競技、力量、堅持、宣洩、運動、自由、灑脫,這些運動的品質和企業文化潛移默化的融入跑步中,讓真實的跑步與虛擬的跑步形成的圖像結合,佔領消費者心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