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視他人之疑目如盞盞鬼火,大膽地去走你的夜路。——史鐵生《病隙碎筆》
在美劇《生活大爆炸》裡有一個叫做謝爾頓的物理學家,在劇中他還拿到了諾貝爾獎,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十分驕傲,認為自己很聰明,有的時候面對自己的同事都常常表現得很不屑。不過,即使是這樣一個自大的人,還是會說,在中國有一些很聰明的人。
謝爾頓這樣說自然有他的道理,事實上,在當今世界,華人在世界頂尖的科學家中佔比實在不容小覷。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位主人公就是一位很厲害的華人物理學家。和很多智力超群的人一樣,他從小便展現了他異於常人的天分,然而,他的成功與經歷卻是不可複製的。
1983年,尹希出生在了中國,或許家裡人都沒想到這個孩子日後會有那麼大的成就。1993年,尹希還不到十歲,可是年齡卻從來都是不尹希的絆腳石,年僅九歲半的尹希考上了北京八中的智力超常實驗班。要知道,能夠進入這個班級的孩子,都是一群智力非凡的天才兒童們,尹希在這個班裡年紀已經是最小的那幾個之一,不過在智力超常班裡,尹希還是學到了很多。
時間一天天的催促著尹希長大,三年後,這時尹希順利的從北京八中的少兒班畢業,並且以572的高分考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少年班,然而這時的尹希也才十二歲。與他同齡的孩子們大多還剛剛小學畢業,而他已經邁入了大學的門檻。
當時《人民日報》曾經發布了一條關於尹希12歲就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報導,一時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無論是家長還是小孩,都對尹希的成功表示敬佩。自此以後,他的身上不僅僅有父母的願望,更有來自全國各地關注他的人的企盼。
五年之後,也就是2001年,尹希完成了本科學業,一畢業就收到了哈佛大學的全額獎學金,就這樣,十七歲的尹希奔赴美國繼續攻讀物理學博士。
尹希的求學、求知的路看起來一直是暢通無阻的,2006年,他便成功的拿到了博士學位,更加令人欽佩的是,哈佛大學甚至為尹希打破了慣例,讓尹希博士畢業後繼續留校從事研究工作。
2008年,尹希被哈佛大學聘為物理系的助理教授,七年的時間裡,他又成功的從副教授晉升為教授。對於普通人來說需要奮鬥很久、甚至即使經歷不懈奮鬥也無法獲得的東西,尹希卻用了最少的時間都得到了。
然而,我們不能把這一切全部歸結於尹希天資聰穎,要知道,在中國有十幾億人口,聰明的人其實太多了,但是世界上卻只有一個尹希。
這裡面有兩個重要原因,其一是因為尹希做事十分認真,簡直是把要麼不做,要麼做到最好這種精神發揮到了極致。很多人都一個固有印象,那就是做研究的人都是書呆子,然而尹希除了在學術上做得很好,其實體育方面也很厲害。2004年,尹希就曾經參加過馬拉松比賽,最終,歷時四個多小時後,尹希成功抵達終點。馬拉松的漫長的行程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很難克服的,然而尹希卻一步一步的奔向了終點。倘若尹希沒有那種把自己已經決定做的事情做到最好的決心的話,是不可能那麼輕易的跑完整場馬拉松賽的。
除了擁有堅定的決心,尹希的成功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外部因素的支持,那便是家庭環境。中國人都很熟悉仲永的故事,聰慧的仲永在成年後卻泯然眾人矣,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因為他的父親並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只看到了眼前小利。好在尹希有一雙開明的父母,雖然一開始尹希的母親以為尹希看她大學時候微積分的教材只是瞎鬧,可是在知道尹希是認真的閱讀後便立馬從反對面換到了支持面。並且,他們很注重對尹希的培養,在發現尹希的過人的才智後便把他送到最適合他的學校,培養他,讓他接觸到更多、更完備的知識。所以最終尹希成為了當今世界上一顆矚目的物理研究方面的明星,雖然年僅輕輕,卻受世人矚目。
時至今日,尹希早已步入了而立之年,並且慢慢的向著不惑之年進發,年歲從來都是令尹希困惑的東西,年少時他就超越年齡的束縛,熱切追求他渴望的知識,時至今日,他仍舊在他喜歡的弦理論研究方面孜孜不倦地研究著。
參考資料:《紐約僑報》《新華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