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進中科大,17歲讀博,31歲當正教授。尹希:我不是神童

2020-12-13 騰訊網

「我非常反感神童這個詞,對我來說,這個詞有污衊的含義。」

尹希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說。

這話裡似乎透著狂妄,但他想表達的是另兩層意思。

中國人歷來有神童情結。仲永七歲能詩,甘羅十二歲拜相,千百年來廣為傳誦。神童者,智商碾壓普通人,常在極短的時間內,取得他人畢生難以企及的成就,令人豔羨。

人們津津樂道於神童的事跡,除了獵奇,更希望從中窺見神童們成長的秘密,總結出培養人才的方法和規律。

神童被發現後,就會生活在聚光燈下,受到廣泛關注。這種關注,無形中給了神童們很大壓力。如果神童們最終沒有按照「神童」應有的路徑成長,可能引來各種冷嘲熱諷。

這樣看,尹希不願意被人稱為神童,可以理解。

尹希身上的光環燦爛奪目:

小學二年級看得懂「微積分」

9歲進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

12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17歲哈佛碩博連讀

31歲當上哈佛正教授

33歲獲物理學新視野獎

1983年,尹希出生於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小時候的尹希,和很多小朋友一樣,被父母要求「全面發展」,除了學好文化課,還要學圍棋、畫畫,參加體育運動。

但尹希更喜歡看一些與年齡不相稱的書,比如父親書櫃裡的微積分、量子力學。小學二年級時,就能看懂微積分。當然,只能略知皮毛。其物理學方面的天賦,那時候就已表現出來。

什麼是神童不好說,天賦的偏好是客觀存在的。先天性愚型兒胡一舟,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超越常人,就是明顯的例子。但尹希的天賦表現得更全面而完美。

母親發現兒子的非凡智商,是尹希二年級的時候。尹希並不是特別努力學習的孩子,考試之前不認真複習,也不做額外的作業,但每次考試都輕鬆拿第一。母親發現了這點,就跟學校商量讓兒子跳級。

學校也發現尹希具有超常智力。9歲時,尹希進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這個班,某種意義上,是為中科大少年班發現並輸送人才的基地。

12歲,尹希以572分的高考成績,進入中科大少年班,是班上年紀最小的學生。在中科大,尹希已經有了明確的目標,要向物理學進軍,因而學習上非常努力。每天上課,幾乎都是最早一個到教室。

5年後本科畢業。17歲的尹希,獲哈佛大學2萬美元全額獎學金,赴美讀博。決定去哈佛之前,他有幾個選擇,耶魯大學、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都錄取了他,並且開出全額獎學金。

為什麼選擇哈佛?「我沒拿到普林斯頓和加州理工的offer。」尹希回答。

很顯然,物理學是他確定的發展方向,言下之意,哈佛也只是次選,前述三所大學根本不在考慮之列。

22歲,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同年,哈佛大學打破慣例,破格接受尹希在本校讀博士後。這非常難得,如果不是看好尹希,美國人怎麼會為一個中國人破例?

31歲,晉升哈佛大學正教授。此次晉升,打破了華人在海外名校獲正教授的年齡紀錄。

尹希為何這麼牛?除了才華橫溢、智商超群,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的研究領域主要是弦理論,量子引力中的黑洞熵、弦論中的超對稱束縛態等。這是物理學最前沿的研究領域,是現代物理學取得突破的重要方向。

但尹希表示,自己並不在乎什麼職位或者職稱,不願意花時間想升職這類事。獲得正教授當然好,更希望獲得終身教授。這樣,做研究時可以心無旁騖,不擔心被解僱。

尹希不覺得自己是神童,也不比其他人更努力。同時他也認為,按部就班的階梯學習,所謂的成長規律,都是胡亂定出來的,沒有科學依據。中科大少年班給了孩子們更多選擇的機會,這正是中國教育最欠缺的地方。

自己為什麼能有優異的表現呢?尹希坦言,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專注。自己並不比同齡人更努力,只是做事情比較專注,不容易受幹擾,不浪費時間在無意義的東西上。

比如,很長一段時間,尹希花很大精力在跑步上面,最好的成績是,1小時24分跑完半馬,2小時53分跑完全馬。這個成績已經很厲害了,但尹希覺得,自己在跑步上沒有什麼潛能,不會取得突破,便放棄了。

二是喜歡。尹認說,他不喜歡「智力」一詞,也不太明確它的定義。自己只是普通人,之所以在別人看來很厲害,只不過做了自己喜歡的事。喜歡一件事,才能將它做到極致。有些人喜歡的東西太多,精力被分散;有些人沒有真正喜歡的事,興趣容易轉移。

做真心喜歡的事,在別人看來需要頑強毅力去堅持,自己卻感覺不到有多辛苦。

尹希這樣說,當然是謙虛。專注做自己喜歡的事的人很多,能有他這般成就的人卻鳳毛麟角。小學二年級能看懂微積分,33歲在前沿物理學領域卓有成就,這不是專注和喜歡能解釋的事。

科學研究表明,大部分人的智商水平非常接近,但總有一些人,基因在傳遞的過程中發生神秘突變,以致智商水平遠超同齡人,或者在某方面表現出驚人天賦。

但是,僅有天賦是不夠的,專注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才能將天賦充分發揮。如方仲永那般,被鼠目寸光的父親每日帶著「環謁於邑人」,「不使學」,終將泯然眾人。

尹希如今在美國娶妻生子,專業上正在尋求突破。有人說他入美國籍是人才流失,是不愛國。這種觀點有失偏頗。正如尹希自己所言,是否晉升,在哪兒工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讓自己心無旁騖地投入研究,最終取得成果。

有了成果,才能談損益。將來,尹希是對自己的祖國湧泉相報,還是徹底成為一根香蕉,現在下定論為時尚早。

我倒是覺得,尹希接受媒體採訪時,那番無遮攔的話,非常有價值,能給人啟發。普通人要有所成就,不要想著走捷徑。如果說有什麼捷徑,那就是,專注地做喜歡自己的事。如此,沒有大成就,也有小成就,足以慰平生。

共勉!

相關焦點

  • 神童尹希,12歲讀中科大17歲讀哈佛博士,37歲的他現狀讓人感慨
    之前一位叫尹希的神童,從小成績優異,在其他孩子追逐打鬧的時候他卻甘願留在家裡學習。因為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家裡書卷氣息濃鬱,在這種氛圍的薰陶下,尹希也很喜歡看書,並且酷愛物理,所以他考取了中科大的少年班,這是一種專門針對他這樣的神童而開拓的特殊教育方式。
  • 天才神童17歲上哈佛,31歲成哈佛大學正教授,刷新最年輕年齡紀錄
    17歲,他手拿哈佛博士offer,繼續超弦定理研究;31歲,他晉升哈佛大學正教授,刷新了最年輕哈佛正教授的年齡紀錄;33歲,尹希獲得2017年科學突破獎——物理學新視野獎。尹希的成功,除了高智商,還離不開個人的堅毅與刻苦,以及整個家庭的因材施教及循循善誘。
  • 12歲考入中科大,31歲成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天才尹希現狀如何?
    2001年,年僅17歲的尹希完成了中國科大五年制本科畢業,獲得哈佛大學2萬多美元的全額獎學金,並赴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2006年,打破哈佛大學博士不得在該校繼續讀博士後研究的慣例,破格允許留校繼續研究工作;2013年,獲得美國斯隆基金會(Alfred P
  • 破華人紀錄的中國神童,32歲成哈佛正教授,從不計劃回國發展
    2015年9月4日,世界名校哈佛大學發聲宣布:「祝賀尹希晉升為教授」。可是你知道這個時候晉升為哈佛大學正教授的尹希,他的年齡還不到32歲。和尹希同為中科大少年班的莊小威,是尹希教授的學姐,他們二人先後一同走進了哈佛大學,但截止到2015年為止,尹希的成就似乎已經超越了他的學姐莊小威。
  • 12歲考上中科大 31歲成為哈佛教授 問其何時回國效力 他卻如此回答
    曾經被稱為「神童」的尹希,於1983年1月出生於生於河北保定一個書香門第家庭,父母皆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擔任地質工程師。由於家庭的薰陶,從小便表現出了不同於同齡人的聰慧和好學。尹希父母在接受一次採訪時說:「尹希在小學二年級時就對大學才學的微積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其9歲半的時候,破格進入了入北京市第八中學智力超常實驗班。
  • 神童成為哈佛教授,尹希坦言:沒有回國的打算,原因讓中國人羞愧
    在選擇學校的時候,有很大一部分的中國學生會選擇到歐美發達國家讀本科、研究生。國內學生出國留學並不是一件壞事情,經歷過清王朝的閉關鎖國之後,我們都認識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重要作用,如果不吸收外來的先進思想技術,那落後只能挨打。
  • 32歲成哈佛史上最年輕華人正教授,華裔物理天才尹希加入美國國籍
    32歲成哈佛史上最年輕華人正教授(終身教授),公派留學的華裔物理天才尹希加入美國國籍。據說他崇尚美國給他灌輸的,科學無國界。難道美國一系列對中國的留學生,華裔科學家以及對中國的科技的打壓,都沒能讓他看清美國的嘴臉嗎?
  • 那個14歲上大學、17歲讀博、24歲成教授的天才神童,如今怎樣了?
    ,一年取得碩士學位;17歲進入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讀博,21歲博士畢業,24歲即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史上最年輕的教授;31歲那年榮獲麥克阿瑟基金會頒發的「天才獎」和有著「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茲獎,被譽為「數學界的莫扎特」。
  • 天才少年尹希:17歲上哈佛,32歲成終身教授,卻早已忘記了祖國
    而今天筆者要為大家介紹的這個人,是中國物理神童,在17歲時就考上了哈佛大學,後來執意留在美國,當被問是否回國時,答案令眾人無言。 這個人就是尹希,他出生於1983年,是湖南株洲市人。家境相當優越,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學識淵博,所以他家的文化氛圍非常濃厚。父母非常重視對尹希的教育,從小就給他定下了非常全面具體的學習計劃,力求讓他接受最好的教育。
  • 12歲考上中科大,24歲當教授的尹希,加入美國國籍後怎樣了?
    但是有這麼一位天才,拒絕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獎學金選擇留學哈佛,並且在最後加入了美國國籍還成為了哈佛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華裔正教授,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就是現任哈佛大學物理系教授的尹希。自小天賦過人尹希生於1983年,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 8歲自學微積分,31歲成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天才尹希為何不回國
    但也有傷仲永這類年少展現異於常人的天賦,但是在長大的過程中方向走偏了最後泯然眾人矣的人。對於天才的更高一步的要求是要他愛國,有些天才成就斐然,但最後不再為國付出,引得無數非議。今天介紹的這位天才,8歲自學微積分,31歲成為哈佛最年輕的華人教授,但卻不再回國,這究竟是為何呢?
  • 12歲被中大錄取,31歲成為哈佛年輕的中文教授
    在2001,年僅17歲的尹希完成了美國科技大學五年制本科課程,獲得了哈佛大學2萬多美元的全額獎學金,並前往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博士;他打破了哈佛大學博士不得繼續學習的慣例博士後,並獲準留在大學繼續研究工作;在2013中,他獲得了美國斯隆基金會(Alfred),他被P授予美國斯隆研究獎,SloanFoundation),他成為哈佛大學最年輕的華裔教授(物理學教授);
  • 從路人甲到17歲被哈佛大學錄取博系列閱讀,學霸自述:不是天才
    現在家長把孩子的成績看得一清二楚,卻不知道成績是最重要,而尹希是小學裡典型的學習渣滓,11歲時,他迅速長大,幾周後,他成為班上的第一名,當12歲被中街大學錄取,17歲被哈佛大學錄取,31歲時,他成為哈佛最年輕的華文教授。
  • 美國11歲男孩大學畢業,想挑戰霍金,但神童這條路他又能走多遠
    由於回國後沒有繼續讀博,他無法留任中國科技大學(當時,博士學位已經成為任教的比較條件)。再加上長期的壓抑和找不到工作的壓力,他的精神時好時壞,甚至還將自己禁錮在了與母親共同居住的房間裡。(王思涵)圖源:搜狐8歲讀中學,13歲上大學,17歲考入中科院碩博連讀的魏永康,因為進入學校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也被學校勸退。
  • 「他」10歲參加高考,16歲成為最小博士,現在怎麼樣了?
    曾經有神童張炘煬10歲就讀大學,16歲成了中國最年輕的博士令人羨慕,少年天才尹希12歲考入中科大,17歲在哈佛讀博,31歲成哈佛最年輕教授。這位學生在學校裡面的每門功課都不低於90分,以優秀的成績畢業之後,又獲得了全額的獎學金到了哈佛留學。等到了哈佛之後,尹希也沒有放縱自我,而是日以繼日的潛心研究物理。
  • 「天才神童」12歲考入中科大,17歲在哈佛讀博,現在過得怎樣
    1983年,尹希出生在了中國,或許家裡人都沒想到這個孩子日後會有那麼大的成就。1993年,尹希還不到十歲,可是年齡卻從來都是不尹希的絆腳石,年僅九歲半的尹希考上了北京八中的智力超常實驗班。要知道,能夠進入這個班級的孩子,都是一群智力非凡的天才兒童們,尹希在這個班裡年紀已經是最小的那幾個之一,不過在智力超常班裡,尹希還是學到了很多。時間一天天的催促著尹希長大,三年後,這時尹希順利的從北京八中的少兒班畢業,並且以572的高分考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少年班,然而這時的尹希也才十二歲。
  • 16歲讀博的「神童」:我不後悔逼迫父母在北京買房,有的是感嘆
    那我們今天就聊聊一個「神童」,他的才華讓人佩服,可做出的事又讓人爭議不已。01、13歲讀研16歲讀博的「神童」,卻逼父母在北京買房,現在如何?張炘煬是在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父母對他的教育有著很大的人性化,他們不會刻意壓抑孩子。
  • 「東方神童」魏永康:13歲進湘潭大學,17歲中科院碩博連讀被勸退
    在中國有那麼一位天才神童,13歲便考入大學,17歲考入中科院碩博連讀,可謂是年少有為。然而父母所期盼的「造神」之路,或許只是育才不育人的謬誤;讀了3年研究生的他,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被中科院勸退回家。
  • 「東方神童」下凡記:13歲讀大學17歲碩博連讀,20歲不會交流勸退
    魏永康,就是這位「神童」。他1983年出生於湖南的華容縣,他的「神奇」地方在於,當其他孩子還是小學生時,他13歲就考上了重點大學本科。此後的求學之路,一路開掛,17歲高分考上中科院的碩博連讀。造就這位被號稱為「東方神童」魏永康「神奇」之路的,除了他本身智商以外,絕大部分取決於一個關鍵的人物——他的媽媽曾學梅。
  • 中國神童入美籍後成哈佛教授,沒有回國打算,他的解釋讓眾人沉默
    尹希於1996年進入中科大少年班,此前他已經多次展現自己神童的本質。他出生於知識分子的家庭,父母都是中國地質大學的教授,而他從小就接觸到了與別人不一樣的資源與待遇,這也是他成為奇才的原因之一。1991年,尹希才剛剛讀小學,令人沒想到的是,僅僅三天,他就學習完了課本上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