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缺乏統籌,民眾接受度不高……部分國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種進度大大低於預期
新冠疫苗遭遇「接種難」
從去年年末以來,全球部分國家開始實施新冠病毒疫苗大規模接種。然而,到目前為止,一些國家的疫苗接種推進情況似乎難以令人滿意。
出現這樣的狀況,問題何在?對更多的國家、尤其是尚未開始實施大規模新冠疫苗接種的國家來說,又有著怎樣的啟示與借鑑?
一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當地時間1月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儘管新年假期過後美國疫情持續惡化,但疫苗接種速度反而持續放緩。
截至5日上午9時,已經派發到各州的1700萬劑新冠疫苗中只有480萬劑被使用,佔總分發劑量的28%,這與此前政府承諾的2020年底前2000萬人完成接種的目標相去甚遠。
此前一天,白宮新冠疫苗負責人蒙塞夫·斯勞伊承認,美國各地的疫苗接種工作滯後。有報導稱,目前全美只有4個州完成了超過50%的疫苗接種。
同樣在5日,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在渥太華對媒體表示,自己對該國目前新冠疫苗接種的緩慢進展感到「沮喪」。
加拿大廣播公司報導說,目前約有14.8萬加拿大人接種了疫苗。這大約相當於加拿大3800萬總人口的0.39%。
人口最多的省份安大略省自去年12月14日開始接種疫苗,目前僅接種了5萬劑,日均大約2500劑。照此速度,為該省所有成年人完成接種需耗時超過10年。
新冠疫苗接種進程滯後的問題同樣出現在歐洲。
4日,法國總統對該國疫苗接種進展緩慢表示不滿,並與總理卡斯泰和維蘭會面,討論如何加快疫苗接種。
據報導,令馬克龍「忍無可忍」的具體原因是,法國的疫苗接種在一周內只進行了500多次,而其目標是在3月底為500萬至1000萬人接種疫苗,只有這樣才能抵禦新冠疫情的傳播。
二
美國媒體分析,疫苗接種緩慢的主要原因是聯邦和地方各自為政,缺乏統籌安排,聯邦政府只負責疫苗運輸,卻把繁重的分發、接種任務都交給地方政府。
而面對洶湧而來的新冠疫情,美國各州地方醫療機構早已疲於奔命,醫護人員嚴重短缺,如今分發、接種疫苗更是讓他們分身乏術。
美國民眾對疫苗的接受度較低,也減慢了新冠疫苗的推廣速度。
世衛組織明確表示,疫苗接種率必須達到70%才能實現群體免疫,從而控制疫情保護大多數人的安全。根據皮尤研究中心最新數據,大約20%的美國人表示他們不會接種新冠疫苗,62%的人表示他們不願意接種第一批疫苗。
目前,美國第一批疫苗接種對象是醫務人員、養老院老人、一線工作人員等,但是相關數據表明,除了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對疫苗接受程度較高之外,其他群體拒絕疫苗的比例之高讓人震驚。
流行病學家認為,公眾對新冠疫苗的抗拒態度將對公共健康和安全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與美國類似,在法國也有媒體的評論認為,民眾對疫苗的懷疑態度「使政府的任務更加艱巨」。
最新民調顯示,只有40%的法國人願意接種疫苗,而同一民調顯示英國人願意接種疫苗的比例為77%。
三
好不容易研發、上市的疫苗,如果無法順利、快速地完成接種應用,那麼此前的一切努力都可謂付諸東流。為了解決接種進度遲緩的問題,有關各國也在積極地籌劃對策。
法國衛生部長維蘭5日宣布,官方將繼續「擴大、加快和簡化疫苗接種策略」。他承諾,未來幾天疫苗接種量「將呈指數級增長」。
維蘭透露,法國每周預計可接收50萬劑由美國輝瑞公司和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聯合研發的新冠疫苗。他說,一旦獲得歐盟監管機構批准,法國每月另將接收約50萬劑美國莫德納公司研發的疫苗。
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5日表示,美國聯邦政府「不太可能」強制人們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強制性接種新冠疫苗的行政令只能留給各州和地方政府來施行。
此前一天,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宣布,紐約州將對接種新冠肺炎疫苗速度緩慢的醫院進行罰款。科莫當天表示,醫院在接種疫苗方面沒有表現出足夠的緊迫感,醫院對疫苗的管理也存在問題。
據多家歐洲媒體報導,在新冠疫苗短缺及接種進度慢等因素影響下,多個歐洲國家已經將「儘快接種疫苗第二劑」的目標改為「給儘可能多的人接種疫苗第一劑」。
為了讓更多民眾有機會接種兩劑型新冠疫苗中的第一劑,丹麥衛生部門4日批准,將疫苗接種間隔拉長至最多6周。與此同時,德國衛生部門也正在進行評估,調查推遲第二劑疫苗接種的可能。
上周,英國政府把疫苗的建議接種間隔時間從21天改為「至少21天」,最長「不超過12周」。
記者:梁凡
(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