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day 香港地,一個重慶人感受香港文化生活的新地標

2020-12-18 騰訊網

這個HKday·香港地是重慶前幾年才開業的一個很有濃鬱港式風的拍照聖地,因為街景建築的高還原度和高仿真性,這裡很受攝影愛好者歡迎。

如果你們想問重慶復古一點的拍照聖地有哪些,我毫不猶豫地說,HKday·香港地絕對榜上有名。

之前為慶祝提車,約上女友,也到這個濃鬱的港風地拍了組復古寫真。

車是比亞迪e3,白色。

簡單耐看的車型我和女友都很喜歡,前臉羅曼晶鑽星陣式格柵外加LED的前大燈,特別大氣,雙腰線設計營造出一絲肌肉感,16寸輪轂搭配車身恰到好處。

到達目的地附近

這是HKday·香港地附近的奧體,放眼望去這邊停車拍照還比較方便,地寬人少。

e3是款三廂轎車,後備箱上下開門設計,以我和女友的身高,剛合適。

車內飾不錯,三幅式平底方向盤顯運動,8英寸液晶儀錶盤信息顯示也直觀,清晰度高。

雖然外部車身看起來偏小巧,但是車內空間一點也不小。以女友165cm的身高為例,她坐進前排,座椅調到合適位置,頭頂離車頂都還有兩拳左右的空隙,腿部空間更寬,基本活動不受限。

後排空間也可以,座椅可以整體放倒。需要的時候,放倒後排座椅實現後備箱空間擴容,實用。

找地方停好車,迫不及待向HKday·香港地進發……

可能是工作日的關係,我們到這邊發現人並不多,進門只見到兩個管理員…

一種感覺,好復古!很多仿真打造的老香港街道、建築還有商鋪。我們見到的就有什麼叮叮車、絲襪奶茶鼻祖蘭芳園,還有記憶中的皇后碼頭、劉標骨傷跌打館、香江大戲棚等等。有種穿特別越感。

香港一大特色----叮叮車

霓虹燈bling bling的……

香江大戲棚

香港地鐵模型

裡面樓中樓、屋中屋,鋪天蓋地的霓虹招牌,我倆真有種在香港街頭穿梭的錯覺。有些地方光線比較暗,如果有要到這邊拍照的朋友,建議大家最好帶上補光設備,出來的效果會更好哦。

最後我們在老街一家咖啡店喝過咖啡,整理好照片,就往回走了。近距離感受港風,體驗還是不錯的。

對於e3,雖然我們現在開的時間還不長,但它給我的好感一點也不少。車子很多功能我還在摸索,從前面的體驗來看,操控不錯,上手快,動力基本夠用(最大功率70kw,最大扭矩180N·m),代步沒問題。另外加速很線性,底盤調教偏舒適,過減速帶車內震感不是特別明顯。至於其他的,接下來還要慢慢發掘。今天的分享就先到這裡,更多用車體驗,等我再開上一段時間再來上。

相關焦點

  • 春節來香港「打卡」旅遊新地標
    新華社香港2月2日電 題:春節來香港「打卡」旅遊新地標新華社記者 朱宇軒高鐵香港西九龍站擺上了年花盆景,香港戲曲中心好戲連場賀新年,尖沙咀星光大道重新與公眾見面……農曆新年臨近,香港各大旅遊地標呈獻滿滿年味,迎接歡欣抵港的旅客。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加入全國高鐵網絡,西九龍站迎來了第一個春運。
  • 「感受香港·2020香港微型藝術展」來杭
    「感受香港·2020香港微型藝術展」來杭  陳 濤  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浙江聯絡處主辦的「感受香港·2020香港微型藝術展」於12月11日在杭州揭開序幕。繼上海站獲得圓滿成功後,展覽移師素有「人間天堂」之稱的杭州西子湖畔,在杭州潮流地標——嘉裡中心開展。
  • 感受香港早茶文化必去的餐廳
    早晨起來,買一份報紙,悠悠的走進茶樓,一壺靚茶,兩籠點心,或者約上三五知己,時事八卦,邊吃邊聊,這就是香港的早茶生活。
  • 香港尖沙咀文化零售新地標「文化矽谷」K11 MUSEA正式開業
    K11集團創始人、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執行副主席鄭志剛表示:「過去的十年間,我一直致力將尖沙咀海濱活化成一個藝術和文化地標,而K11 MUSEA 就是當中最矚目的項目。K11 MUSEA以當代大宅院為理念,建築糅合折衷風格(Eclectic style)、豐富文化及藝術典藏,整體設計貫徹了可持續發展和生物多樣性的方針,室內則主要使用了石灰巖及木材等自然物料。 走進「海邊的靈感繆斯」,感受創意律動
  • 香港奧特萊斯進駐重慶 預計明年正式開業
    8月31日,以專營世界時尚奢侈品牌著稱的香港奧特萊斯,正式與重慶市江津區政府籤約,落戶該區雙湖新區的晉愉大嶺湖,這是自西部奧特萊斯之後,又一大型奧特萊斯購物中心進駐重慶。該購物中心明年正式開業後,將有多個世界頂級品牌入駐,市民將在其內享受到較多的購物折扣。
  • 香港遊記:行走香港,感受文藝、時尚的香港!
    說到香港,可能大家對於香港的印象就是他是一個跟上海差不多的繁華大城市,大家來到香港以後也就是買買瘋狂的購物,因為香港大商場的折扣真的是太地了,滿足了所有女孩兒的虛榮心,而我的想法其實跟大家卻不太一樣,我喜歡來到香港,悠哉悠哉的走一走來享受一下我的香港生活。
  • 了解香港美食文化,品嘗香港的茶餐廳,看看香港人天天都吃什麼?
    今天我們的美食列車,要帶領大家前往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的代表地香港!去了解當地的文化,分享當地的美食。香港特別行政區,郵件能倒九龍新界以及180多個島嶼組成,他原來的名字叫做「芬芳港」。很久以前,傳說香港是一個運輸香料的小海島,這裡的瀑布,留下了芬芳的泉水從這裡起錨的船隻,沾染了泉水的香氣,把香港的芳名,傳播到了遠方。
  • 香港街拍:多元文化下的世界主義
    香港作為全球性的大都市,文化多元,吸收了世界各個國家的人在此工作、生活和定居。走在香港的街頭,各色人種、文化符號、商業標誌等組成一個非常多元複雜的街頭社會,非常適合街拍。圖為旺角街頭。旺角是香港電影經常出現的地方,也是香港最熱鬧、最繁華的地方之一。
  • 展覽| 在上海感受香港:2020香港微型藝術展開幕
    11月27日,「感受香港•2020香港微型藝術展」在上海TX淮海開幕。此次展覽共展出40件講述「香港故事」的微型藝術品,涵蓋「文化傳承」、「地標建築」、「懷舊街市」及「港式風味」四類,其中有四件作品為首次展出——中國冰室、長洲搶包山、長洲飄色和車仔檔。展覽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上海經濟貿易辦事處(駐滬辦)主辦,作品由香港快樂微型藝術會提供。
  • 和香港人談戀愛是怎樣的一番感受和體驗?
    內地女在考慮是否與港男結婚時,有不少內地女會因為香港的居住環境、社會文化和政治問題等等望而卻步。因此,港男和內地女結婚的數目在持續減少; 而港男則更喜歡內地女,認為內地女更願意為家庭奉獻,不像港女有很重的事業心。在過去一年,我談了一個香港男朋友,現已分手,來說說我的看法和感受。
  • 香港非遺辦事處館長伍志和:非遺文化源於生活 饋於生活
    坐落於荃灣的三棟屋博物館,是香港一座法定古蹟,除了能反映客家堂橫屋的建築特色,還記載著陳氏族群在此生活的點滴。「我們選擇三棟屋作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是因為這裡匯聚了香港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精髓,是一個理想的非遺教育推廣基地。」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館長伍志和說。「三棟屋作為一個非遺項目,保留著客家的傳統文化。
  • 江蘇文化嘉年華 道地「蘇味」進香港
    人民網香港4月18日電 4月20日至22日,「水韻江蘇·相約香港」江蘇文化嘉年華將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為香港市民呈現江蘇老字號特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江蘇特色文藝演出和特色旅遊資源等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 江蘇美食是此次嘉年華的重要內容。
  • 香港著名導演範秀明重慶工作室掛牌成立
    香港著名導演範秀明重慶工作室掛牌成立 香港著名導演範秀明和他的重慶工作室 7月5日,香港著名導演範秀明重慶工作室在大渡口區天安數碼園掛牌成立,
  • 繁華和平庸交織在一起,這幾處繁華與安靜的地點,感受香港文化
    很能理解很多人並不喜歡香港因為這真是滴國際化大都市,初來乍到都會覺得沒有自己滴一席容身之地,而這樣滴大都市又是繁華和平庸交織在一起,那些樓宇大廈滴背後就是看起來有些殘破滴居民區,能看到骨瘦嶙峋滴老人,吃力滴拉著垃圾車。
  • 許冠傑用歌曲詮釋昔日香港人生活的點點滴滴
    在許冠傑的歌曲中,我們可以留意到較為突出的題材,那就是反映出昔日的香港。歌詞中反映了香港人的生活,他的歌能夠顯示出香港的歷史,可算是「專屬香港人」的歌。而他在1974年的一首歌名為「制水歌」,反映了香港昔日發生的制水事件。昔日,香港淡水缺乏,因而發生多次水荒。
  • 港劇中的茶餐廳不僅是香港人的記憶,更是香港人的生活
    內地的我們,對於茶餐廳最早的記憶,便來自於香港電影。還記得《旺角卡門》中,張學友扮演的烏蠅那讓人記憶深刻的表情包不?沒錯,場景也是來自於茶餐廳。茶餐廳,在香港是個特別的存在。從電影中,我們就能看出它的魚龍混雜與接地氣。不管是黑幫大佬,還是街頭小混混,茶餐廳裡,總少不了他們的身影。無論是勞工還是創業初期的年輕人,茶餐廳都能滿足需求。
  • 國際博物館日:蜻蜓FM點亮成都、臺北、香港三地城市文化地圖
    當天,蜻蜓FM推出節日活動專題,在一系列的內容上線中,此前走紅網絡的《城市文化地圖》點亮成都、臺北以及香港三地,為推廣當地城市文化,傳播城市精神內涵再次做出嘗試,打造數字文旅新體驗。《城市文化地圖》是蜻蜓FM與高德地圖攜手推出的文旅融合節目。此前,節目已經上新了北京、杭州、上海等6個城市的文化地圖,總播放量達近百萬次,其中由知名演員王剛主講的北京專輯播放量達36.4萬次。
  • 走進真實的香港老街區,沒有富麗堂皇,只有香港人最真實的生活
    但是,作為遊客,我們去那裡旅行,我去看更多的景點,但是,和普通人的生活完全不同,這樣的結果可能難以置信,在香港也不能避免因循守舊。我們第一次知道的香港,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中,在電影中展示的香港,每個人都充滿了憧憬,但是,除了在電視上看到的香港以外,香港也充斥著長期存在的獨特風俗和文化,它屬於香港的舊地區,由於各種原因,這裡顯然趕不上時代的發展,已經有點像「貧民窟」。
  • 那些曾經張狂的娛人作品,是香港電影給中國文化最大的貢獻
    2007年,製作影片佔港片產量近四分之一的「中國星」停產了,對於熟悉港片的人來講,這事等于晴天霹靂。自從邵氏1985年下線後,龍頭嘉禾在1998年後也逐漸隱退,港片產商走向群龍無首的一個階段,向華強創辦的「中國星」日漸成為中流砥柱,出品過《黑社會》《瘦身男女》等多部超賣座影片,只可惜港片救星的「中國星」還是沒能熬過2007,這也是以香港電影為代表的港文化走向黯然的一個標誌性符號。
  • 一個香港人的 17種臺北生活,慢活去感受人生
    而小編最近也看到了一篇文章,解開了香港人為何如何愛臺灣的17個理由!到底有什麼值得一次又一次地去到那地?其實沒有值不值得,而我所認識的臺北其實也沒多特別。她樸素無華,就只是每每細看都會發現到她不同的樣子,然後就不自覺地,一次又一次地踏上這美麗的島嶼。17 種臺北生活01 | 古早味的臺北比起小食,我更愛臺灣的家常便飯,簡單的一碗苦瓜湯、一碟燙青菜、一碗大肉燥飯就已經叫我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