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種子基金資金、政策、技術等多方面的扶持後,我們公司從只有產品雛型到如今已研發出兩款產品,年產值達到500萬元的高新技術企業。」重慶懷旭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劉懷旭對記者說。
近日,2020年重慶擬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名單正式對外公布,劉懷旭的公司成為新增高新技術企業之一。在獲得種子基金支持後,通過市區兩級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的幫助和培育,本年度新增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公司還有24家。
一年新增培育24家高新技術企業
劉懷旭大學就讀機械專業,每年回到西北老家,他看到當地農民在烈日下晾曬農作物很辛苦,且看天吃飯。「若碰上天氣不農作物曬不幹發黴,一年的收成都沒了,我就想研發一款性價比高的智能烘乾房,把農作物放進去,定時烘乾。」他說。
2016年6月,劉懷旭註冊成立重慶懷旭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僅15萬元。
憑藉大學所學知識,他研發出一款智能烘乾房雛型。可苦於缺乏資金,這款產品無法量產、推向市場。
2017年,重慶科技學院種子基金向他伸出援手,投資了2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劉懷旭將這筆錢用於產品研發,很快推出了智能烘乾房產品。同時,他的公司還落戶重慶科技學院眾創空間,得到了全方位的服務。
「有技術導師為我們提供創業指導、技術支持、投融資服務等,還有政策宣講、創業培訓、在線答疑等各類輔導活動。」劉懷旭說,此外,眾創空間開展種子基金優選路演等,讓他們能以賽促創、創賽結合,並引入雙一流高校博士創辦的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
諸多扶持政策助重慶懷旭科技有限公司快速成長,今年11月,公司註冊資本變更為500萬元,預計今年產值超過500萬元。
專注於攪拌摩擦焊裝備及工藝開發的重慶派馨特機電有限公司,也是得到種子基金培育後,今年新增的高新技術企業。
「得到種子基金培育後,他們在配套服務上給予我們很大支持。」重慶派馨特機電有限公司創始人徐安蓮對記者說,孵化器和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在政策解讀、項目申報方面為企業節省了大量時間和精力
數據顯示,在獲得種子基金支持後,通過市區兩級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的幫助和培育,本年度新增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公司還有24家。
累計支持近700家企業
作為重慶培育初創企業發展的重要科技金融產品,種子基金由市區兩級財政專項資金共同出資組建,自2016年設立以來一直承擔著孵化、培育創新創業團隊和初創科技型企業的重任,也成為眾多創業者首選的公益性金融政策產品。
截至今年11月,全市已累計組建種子基金49支,覆蓋我市大部分行政區域,組建規模達到10.06億元,已累計支持各類創業團隊和初創企業695家,支持金額2.43億元。
通過種子基金的支持,眾多初創企業順利度過了早期發展的「死亡谷」,逐步成長為具有一定競爭力的優質潛力企業。在已支持企業中,加上2020年新成長起來的24家企業,種子基金已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03家,佔種子基金支持企業近3成。此外,根據數據統計顯示,種子基金支持企業中有100家已進入多層次資本市場。
今年6月,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金融監管局共同修訂並印發了《關於印發重慶市種子投資引導基金運營管理實施辦法的通知》(渝科局發〔2020〕70號),進一步提高了支持額度,優化了種子基金申報和決策流程。目前,本年度已有17支種子基金啟動了申報工作。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