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沙化、鹽漬化……固沙治鹼讓《狼圖騰》裡的草原「起死回生」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草原專家調研組就《草原保護與建設》專題,前往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烏拉蓋草原腹地調研。他們發現烏拉蓋草原開展的退化草場改良、鹽漬化草地治理、沙化草地治理等多個生態治理項目,已經規模治理沙化草地近2萬畝。這一成果讓調研組眼前一亮。

讓調研組眼前一亮的成果的背後是怎樣的治理模式?科技日報記者隨調研組進行了走訪。

一條暗沙帶成為草原沙化的隱患

提到荒漠化,很多人馬上會聯想到西北乾旱地區一望無際寸草不生的荒涼沙漠。其實,從荒漠化類型看,除沙漠外還包括受自然或人為因素影響形成的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壤鹽漬化、土壤沙化等。

作為最脆弱的自然生態系統之一,草原生態的退化是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草原生態修復治理的難題。如何用科技的力量讓草原綠起來,這正在成為各界努力的焦點。

烏拉蓋是內蒙古中部最美的草原,是電影《狼圖騰》的拍攝地,被譽為「天邊草原」。電影中的草原景象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烏拉蓋草原近年來也有了退化、沙化、鹽漬化的跡象。

為什麼昔日的青青草原如今卻逐漸的沙化?內蒙古蒙草生態草原研究院(以下簡稱草原生態研究院)經過長期地調研發現,烏拉蓋草原綠色植被下存在一條暗沙帶,處在暗沙帶上的植被如果被破壞就會迅速地風蝕沙化,一旦細沙侵蝕周邊的草原,就會形成大面積的沙化草地。

烏拉蓋草原牧民曹磊說:「我家的草場前些年是典型的丘陵平原草甸草原,植被破壞後有186畝草地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沙化,最嚴重的地方已經成為面積達50畝的風蝕坑,專家在那時就給出結論——是因為植被種類單一且覆蓋率降低。」

草原生態研究院負責人告訴記者,早在6年前,他們就開始對烏拉蓋草原的生態環境進行檢測,同時,開展植物多樣性調研。結合「三化」草地的特點,根據不同地形和退化程度,逐步提出了針對性解決方案。

結合烏拉蓋管理區(錫林郭勒盟縣級管理區)林業治沙項目、農業綜合開發沙化、退化草地治理等項目,草原生態研究院針對不同的風蝕沙化情況,應用機械沙障、生物沙障、補播牧草組合等措施,先期治理嚴重沙化,並且已出現風蝕坑的草地13處、共3000餘畝。治理後,流沙得以固定,多年生植物顯著增加、植被覆蓋度達到55%以上。

在此基礎上,烏拉蓋管理區針對草場沙化情況因地施策,依託草原生態研究院的技術集成,採用埋置機械沙障+生物沙障+人工撒播+枯草鋪設的辦法,固沙並還原植物生境,讓天然植物物種在休養生息中煥發自我修復的能力,成功抑制住了烏拉蓋草場的繼續沙化。

狼毒是「警」不是「景」

近幾年來,烏拉蓋草原上出現大片美麗的狼毒花。在遊客眼中,這些花草算得上是一道靚麗的風景,但在牧民白布和眼中,狼毒花的肆意生長則是一場災難。

狼毒花是一種汁液含毒的多年生植物,根系大、生命力強,家畜誤食會中毒,還會抑制其他優良牧草的生長。大片的狼毒花不僅危害草原生態,而且威脅草畜產業健康發展,被視為草原荒漠化的「警示燈」。錫林郭勒草原就是狼毒花的原生地之一。

白布和家的草場位於烏拉蓋牧場腹地,500畝草場上發生了不同程度的狼毒型退化,這是當地草原生態修復中「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經過3年連續試驗示範,烏拉蓋管理區幫助科研人員採用圍欄+免耕+施肥的綜合措施,補充表層土壤營養,促進禾本科、豆科等植物生長,提高了天然打草場的產量和質量,最終成功抑制了狼毒花生長。

白布和介紹,治理3年後,自家的草場上狼毒花減少了80.35%,優勢植物佔比顯著增加,牧草產量增加28%。「狼毒花的減少和草原生態的恢復幾乎是同步的,載畜能力增加,生態持續好轉。草原生態研究院針對我們草場生態修復的科技成果轉化,讓我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他說。

讓鹽漬化草場「起死回生」

「鹽漬化草地的成因,主要是盲目開墾和超載放牧等人為因素,表現形式為草地鹽鹼含量增加,阻礙牧草生長,逐漸成為地表裸露的鹽鹼斑。鹽漬化與沙化、退化一樣,也會使植被覆蓋度持續下降,牧草產量受到影響。」草原生態研究院院長邢旗告訴記者。

據介紹,2017年,錫林郭勒盟生態修復科研團隊聯合烏拉蓋哈拉蓋圖農牧場一連8戶牧民,在5000畝草場上實施了綜合開發土地治理草場改良。

工作人員回憶,當時,其中的1930畝已經嚴重鹽漬化,分布著面積大小不等的鹽鹼斑,斑內土壤PH值鹼度較高,大部分已經完全沒有植被。剩餘的3070畝為輕度鹽漬化,植被較稀少,草地的總體植被高度、密度和覆蓋度都比較低。

邢旗介紹說:「為了避免牲畜的啃食與踩踏進一步加劇項目區的鹽漬化程度,我們的修復在圍欄內進行,根據鹽鹼斑面積大小和草地植被情況,採取不同的治理措施:鹽鹼斑外的草地採用圍欄封育與施肥方案;中、小面積的鹽鹼斑採用人工翻地、撒腐殖酸、補播草籽、草簾覆蓋的技術方案;大面積鹽鹼斑則先採用旋耕機翻耕,再實施後續措施。經過一年的治理,8戶牧民的草場植被平均覆蓋度達到45%以上,治理效果顯著。」

錫林郭勒盟草原生態治理負責人表示,相比20年前,錫林郭勒盟的草原植被覆蓋度提高了16%,平均畝產乾草量提高了50%左右,草原沙化退化呈現「總體遏制、局部好轉」的良好態勢。其中,草原生態研究院研究團隊從2014年至今,在烏拉蓋地區成功修復各類型草地近3萬畝,平均植被覆蓋度達40%—60%,嚴重沙化草地平均植被覆蓋度由15%提高到50%。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專家:蒙古族史上無明確圖騰 以狼為師是臆想
    蒙古族史上沒有明確圖騰  小說《狼圖騰》於2004年問世後,曾掀起一陣「狼文化」的熱潮。電影取材自部分小說內容,片名沿用了《狼圖騰》。北京作協的作家郭雪波是蒙古人,他近日發表微博稱,「狼從來不是蒙古人的圖騰,蒙古所有文史中從未記載過狼為圖騰。」
  • 《狼圖騰》作者姜戎:天鵝是比狼更早走入我內心的圖騰
    從52歲正式動筆寫作《狼圖騰》,到今天的《天鵝圖騰》,「表明我完成了再現草原遊牧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最有精神價值的兩個圖騰的重任,讓人們更全面地了解了蒙古大草原、蒙古族人民、蒙古狼、蒙古天鵝的自由剛勇和愛與美的風貌與性格。我相信更多的人會愛上他(它)們的,並從中吸取和補充精神營養。我只寫了兩部書,但我花費的時間和心血,要比別人寫十幾本書所花費的還要多。」
  • 《狼圖騰》讀後感
    在暑假的日子裡可以行千裡路,觀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暑假的日子裡可以暢遊在知識的海洋裡為所欲為,好不痛快!在這個酷熱的夏天,我又在眾多的讀本裡發現了《狼圖騰》,從沒有哪一本書可以讓我如此的愛不釋手,如此的痴迷。
  • 《狼圖騰》後16年,姜戎出新作《天鵝圖騰》
    2004年,一部並不具備流行文學特質的小說《狼圖騰》,一經出版卻奇蹟般席捲文壇,成為一部走向世界的中國文學作品。書中傳遞的「狼性精神」、「狼性文化」等理念,更是滲入到企業文化甚至日常生活之中。小說熱度退潮之後,這些詞依然持續存在於生活之中時常被討論。
  • 為什麼先有《狼圖騰》 後有《天鵝圖騰》
    天鵝和狼都是自由神,但天鵝還是愛神和美神。    我想通過寫作,表達自己對精神上至高無上的信仰、信念和理想的追求,為此我可以付出一切。寫出《狼圖騰》的時候,我已經58歲了,從醞釀到完成,幾乎花費了半生歲月,真是半生磨一劍。寫《天鵝圖騰》,又把後半生拼了進去。    我從小熱愛美術和音樂,在《天鵝圖騰》裡,我把自己所掌握的美的因素全都揉了進去。
  • 《狼圖騰》蒙古民族狼性精神的畫卷
    電影《狼圖騰》講述的是城市青年陳陣到內蒙古大草原插隊,住在畢力格老人家,分配當了馬倌。去場部辦事,回來時,因不聽畢力格老人的叮囑,抄近路,被狼群圍攻,驚恐之即,陳陣用敲擊鉄馬蹬擊退狼群。這次與狼的較量遭遇,讓陳陣對蒙古草原狼著了魔,由恐懼進而敬畏和痴迷。
  • 姜戎:天鵝是比狼更早走入我內心的圖騰
    「草原的愛與美,是每年早春北歸故鄉的天鵝帶來的。」姜戎新著的長篇小說《天鵝圖騰》以此開篇。從52歲正式動筆寫作《狼圖騰》,到今天的《天鵝圖騰》,「表明我完成了再現草原遊牧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最有精神價值的兩個圖騰的重任,讓人們更全面地了解了內蒙古大草原、蒙古族人民、狼、天鵝的自由剛勇和愛與美的風貌與性格。我相信更多的人會愛上他們的,並從中吸取和補充精神營養。
  • 老俞閒話丨《狼圖騰》之後,為什麼還要《天鵝圖騰》
    12月2日晚上,在北京坊的PageOne書店,和白巖松、李敬澤一起,為姜戎的新書《天鵝圖騰》做了一場對談直播,現場聽眾也到了100多人。姜戎大家應該很熟悉。一部《狼圖騰》紅遍了中國,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響,被翻譯成了幾十種文字。
  • 《狼圖騰》給我的啟示(讀後感)
    在讀《狼圖騰》這本書之前,我還是一個只想不做的人,所以我常常缺少破釜沉舟的決心與堅持不懈的毅力,到頭來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雖然父母不斷勸導我,可我還是左耳進右耳出,我行我素。後來,在一個巧合的機會,我看了《狼圖騰》,領略了草原狼的精神與智慧,重新認識了自己。
  • 草原上的「愛」與「美」——品讀姜戎新作《天鵝圖騰》
    這部以草原為背景、以狼為主角的作品迅速風靡全國,並走向海外,影響了上千萬的讀者。無數人通過這本書,第一次走近神秘又壯闊的草原,重新認識狼這種動物。書中對自然和勇氣的歌頌,跨越了時間與國界的藩籬,得到海內外讀者長久熱烈的回應。時隔16年,《狼圖騰》的作者姜戎推出了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天鵝圖騰》。他將視線投向了另一種與草原共生千年的動物——天鵝,再現了他記憶中如天堂般的溼地草原。
  • 果敢堅韌 鍥而不捨-《狼圖騰》讀後感
    果敢堅韌 鍥而不捨--《狼圖騰》讀後有感一次偶然的機會拜讀了《狼圖騰》後,我深深地被狼的精神震撼《狼圖騰》本書主要講述了作者姜戎作為一名知青自願到內蒙古額侖草原插隊,親身鑽狼洞、掏狼崽、養小狼、與小狼共同患難的故事。書中將數十個狼的故事串聯起來,充分體現了蒙古草原狼的智慧。捕獵時對氣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群中每匹狼的角色扮演以及狼王的英勇無畏,母狼的偉大,舍死護子、不屈不撓的精神讓人深深震撼。
  • 狼,到底有沒有資格作為圖騰為一個民族所信仰(上)
    《狼圖騰》,老狼姜戎是在兌現一份承諾,一份對他熱愛的,卓絕的草原狼和草原人的承諾;他在完成一個使命,一個對這片土地,這片土地上的民族,歷史,精神性格,未來前途,因責任和摯愛而不得不完成的使命。同時,《狼圖騰》也是一部警世之言,其中的言論道理不一定都客觀且合理,但總能引得人思考。
  • 中國北方四大沙地生態狀況改善 沙化土地持續減少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牧民超載養畜和自然氣候變化,渾善達克沙地面積一度擴張,薩如拉圖雅嘎查一帶草原逐漸沙化,風沙直逼北京。那時,廷·巴特爾在自家的5900多畝草場上養著200多隻羊。眼看草場一天天沙化,1998年他果斷把羊全部賣掉,換了40多頭牛來養,還將5900多畝草場劃分為9個區域,四季輪牧。
  • 《狼圖騰》:不止是經典更像是一本奇書,從出版到問世一波三折
    《狼圖騰》不止是經典更像是一本奇書,從出版到問世一波三折,爭議不斷,輕輕鬆鬆幾百萬銷量,證明了讀者對他的喜愛程度。狼在國人文化中大多以負面形象,動漫卡通都將狼為壞的代名詞,甚至連人類的朋友狗也受到牽連,如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等。本書作者主要寫在草原狼群為啥就能霸住草原?
  • 《狼圖騰》作者再出新書 豆瓣評分為何高達9.1?
    「蒙古草原的愛與美,是每年早春北歸故鄉的天鵝帶來的。」這是最近的熱門長篇小說《天鵝圖騰》的開頭。  《天鵝圖騰》是作家姜戎繼《狼圖騰》之後,暌違16年,為讀者帶來的一部關於「愛與美」的至情至性之作。
  • 在天邊草原,你願意接受一次「與狼共舞」的邀請麼?
    在「天邊草原」烏拉蓋的腹地,生活著黃羊、狐狸、獾、野兔等種類多樣的野生動物,同時也棲息著它們的天敵——草原狼。相信不少看過《狼圖騰》的人,都曾蠢蠢欲動,想要親自去看看那集智慧與兇狠於一身的草原狼。現在,來烏拉蓋野狼谷,就可以實現這個願望。
  • 毀經典系列之改編很失敗的電影《狼圖騰》
    小說改編電視劇電影改編的好就是三生三世系列,改編的不好就是今天小編要說的這部電影《狼圖騰》。小編可以說從小就看《狼圖騰》看到大,這本書就是小編最喜歡的書沒有之一。聽說這部小說要反派電影,小編真的是雀躍了好久,片子一上映第一時間就衝進電影院看了,然後看了沒一半就跑了。
  • 黃河首曲,綠水彎彎潤草原
    隨著天然林保護、退牧還草、退耕還林、草原生態系統修復、生態公益林建設、溼地保護等一大批重點生態工程加入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甘南黃河流域生態環境逐年改善,生態環境退化的趨勢得以初步遏制。   自2015年開始,藉助國務院確定的重大水利工程——甘肅黃河幹流防洪治理工程,黃河瑪曲段兩岸垮塌的河道開始得以大面積治理。
  • 內蒙古開展「一湖兩海」綜合治理 擦亮草原上的「明珠」
    為擦亮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這幾顆草原上的「明珠」,內蒙古推進「一湖兩海」綜合治理,並從「治湖泊」向「治流域」轉變,使「一湖兩海」重現勃勃生機。  作為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的生態功能區,內蒙古森林、草原、溼地、河流、湖泊、沙漠、戈壁等生態種類一應俱全。
  • 生態保護丨黃河首曲,綠水彎彎潤草原
    隨著天然林保護、退牧還草、退耕還林、草原生態系統修復、生態公益林建設、溼地保護等一大批重點生態工程加入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甘南黃河流域生態環境逐年改善,生態環境退化的趨勢得以初步遏制。 自2015年開始,藉助國務院確定的重大水利工程——甘肅黃河幹流防洪治理工程,黃河瑪曲段兩岸垮塌的河道開始得以大面積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