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蒙古民族狼性精神的畫卷

2020-12-21 夏之夢蓮

電影《狼圖騰》講述的是城市青年陳陣到內蒙古大草原插隊,住在畢力格老人家,分配當了馬倌。去場部辦事,回來時,因不聽畢力格老人的叮囑,抄近路,被狼群圍攻,驚恐之即,陳陣用敲擊鉄馬蹬擊退狼群。這次與狼的較量遭遇,讓陳陣對蒙古草原狼著了魔,由恐懼進而敬畏和痴迷。

夜晚,畢力格老人帶著陳陣,用望遠鏡遠觀了站在山坡上的狼群發起的一場圍捕活動。狼群在高處觀察坡下黃羊群的活動,耐心等到黃羊飽食後,放鬆警惕了,鬆懈休息之時,頭狼一聲嚎叫,群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擊黃羊,飛速追擊黃羊群,進入夾擊圈,黃羊群全部陷入雪窩,全軍覆沒,凍死。

第二天,畢力格老人和牧民到雪窩拉回狼的小部分戰利品。一些當地人趁天黑,偷走了剩下的雪窩裡所有冰凍黃羊。狼看到了生存的食物被盜,面臨著絕食的危險,在暗處悲痛地眺望著,嚎叫不止。狼的危機不止如此。

牧民接到上級分配的滅狼的任務。許多牧民出動,四處尋找狼洞,把狼崽從狼洞掏出來,拋扔向空中,重重落地摔死。不想殺死狼崽,沒辦法。孩子看見這慘烈的情景,嚇得哭起來,牧民默默向天禱告。

陳陣鑽進狼洞,興奮地找到三隻狼崽,被收皮毛的人要走,一會功夫同樣被摔死在袋子裡。陳陣又鑽進更深的山洞裡,終於又尋找到一隻可愛的狼崽,抱回來狼崽和狗崽一起餵養。

狼終於被人類的貪婪與殺戮惹怒了,開始瘋狂地報復行動。在暴風雪之夜襲擊馬群,上演了刀光劍影般的搏殺,畢力格老人騎著馬趕殺狼群,狼群暴發出了無窮的戰鬥力,所有的馬都被狼趕進冰湖,凍成了冰雕。畢力格老人的兒子巴託,騎著馬同狼群搏鬥,最後為了保護馬群,英勇犧牲了。

牧民的羊圈裡的羊群,也遭到狼群的襲擊。牧民說是陳陣的狼崽引來了狼群,牧民要殺死陳陣的狼崽,主任包順貴保護了小狼崽。

主任包順貴帶領東邊的蒙族人,到最後一片沒被開發的草原開荒種地,在最後一片純潔的湖邊槍殺天鵝。下套下毒,滅鼠滅蚊,消滅有害之草。追殺狼群。畢力格老人被自己爆破炸傷,離開人世,安葬在大草原。

陳陣訓練他餵養的狼,適應生存在野外環境,教會狼避開下的套,已長大的狼漸漸地融入狼群,才放心又不舍地讓其回歸草原。走向草原深處的狼,不見了蹤影。天空中的雲,卻變成了狼的圖騰。

看了這部電影,被強烈吸引著,震撼著。為了完成上級的掏狼崽的任務,牧民無奈的把狼崽扔向天空,希望狼崽升天,心中默念,記住欠了幾條狼命,為扼殺鮮活的狼崽而贖罪。

相信觀眾看到這個場面,心也在痛惜。濫殺無辜的可愛的狼崽,最終受到狼的報復反擊。可愛的小狼崽,一眨眼就沒了性命,瞬間變得血肉模糊,慘不忍睹,心痛不已。

當時為什麼不能人類與狼和諧共處呢。保護狼群,就是保護自己的家園,滅殺狼群,就是破壞生態資源,希望這樣的麻木愚昧不再上演。

影片中的主任包順貴帶領人,在最後一片草原澆上汽油,把草燒光,狼無處躲藏,把狼群追到懸崖邊跳崖,追到狼跑不動累死。要把狼群徹底趕盡殺絕。這種行徑,真是愚昧。嚴重破壞生態環境,打斷生物鏈,讓草原毀壞,讓人類的生產生活遭到嚴重打擊。真讓人痛心疾首。憤怒不已。把狼殺絕了,黃羊沒有了天敵,黃羊泛濫成災,草原被吃光了,草原死了,哪還有人畜呀。

陳陣了解了蒙古族草原人民的精神世界。陳陣能在身陷危險之中,擊退狼群,多虧畢力格給他講過,狼害怕聽見鐵器的敲擊聲。對草原狼的從恐懼到敬畏,以及對狼圖騰的崇拜。聽到畢力格老人講述狼的戰鬥精神,圍攻黃羊的的勝利,和當年成吉思汗用很少的兵打敗千軍萬馬的戰鬥情勢同出一轍,用的兵法從狼身上學到的。

終於了解了,蒙古人民為什麼把農耕民族最痛恨的狼,作為民族的圖騰。蒙古人學狼,護狼、拜狼又殺狼。狼的圖騰,對民族精神和性格,產生龍騰狼躍的振奮作用。對草原狼和崇拜狼圖騰的草原民族肅然起敬。也希望狼的長生之歌永遠迴蕩在壯麗的蒙古草原上。

這部電影,激蕩著對蒙古人的敬佩之情。他們有著狼的狠勁,狼的耐性。狼的智慧和韌性。不做貪生怕死的懦夫,作勇敢拼殺的堅強戰士。像狼一樣有著強大的組織性和紀律性,選擇時機,取得勝利。

相關焦點

  • 果敢堅韌 鍥而不捨-《狼圖騰》讀後感
    果敢堅韌 鍥而不捨--《狼圖騰》讀後有感一次偶然的機會拜讀了《狼圖騰》後,我深深地被狼的精神震撼《狼圖騰》本書主要講述了作者姜戎作為一名知青自願到內蒙古額侖草原插隊,親身鑽狼洞、掏狼崽、養小狼、與小狼共同患難的故事。書中將數十個狼的故事串聯起來,充分體現了蒙古草原狼的智慧。捕獵時對氣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群中每匹狼的角色扮演以及狼王的英勇無畏,母狼的偉大,舍死護子、不屈不撓的精神讓人深深震撼。
  • 《狼圖騰》讀後感-由狼性到人性的解讀
    從小到大,我們對狼的認知,無異於兇狠,殘忍,他們是叢林裡的殺手,是森林中最大的威脅,甚至於老虎獅子都很少敢去惹它們。 終於有機會閱讀姜戎的《狼圖騰》 ,這是一部神奇的佳作,充分的用狼的故事講述了狼是如何生存的。
  • 狼,到底有沒有資格作為圖騰為一個民族所信仰(上)
    《狼圖騰》,老狼姜戎是在兌現一份承諾,一份對他熱愛的,卓絕的草原狼和草原人的承諾;他在完成一個使命,一個對這片土地,這片土地上的民族,歷史,精神性格,未來前途,因責任和摯愛而不得不完成的使命。同時,《狼圖騰》也是一部警世之言,其中的言論道理不一定都客觀且合理,但總能引得人思考。
  • 《狼圖騰》後16年,姜戎出新作《天鵝圖騰》
    2004年,一部並不具備流行文學特質的小說《狼圖騰》,一經出版卻奇蹟般席捲文壇,成為一部走向世界的中國文學作品。書中傳遞的「狼性精神」、「狼性文化」等理念,更是滲入到企業文化甚至日常生活之中。小說熱度退潮之後,這些詞依然持續存在於生活之中時常被討論。
  • 專家:蒙古族史上無明確圖騰 以狼為師是臆想
    蒙古族史上沒有明確圖騰  小說《狼圖騰》於2004年問世後,曾掀起一陣「狼文化」的熱潮。電影取材自部分小說內容,片名沿用了《狼圖騰》。北京作協的作家郭雪波是蒙古人,他近日發表微博稱,「狼從來不是蒙古人的圖騰,蒙古所有文史中從未記載過狼為圖騰。」
  • 《狼圖騰》作者姜戎:天鵝是比狼更早走入我內心的圖騰
    從52歲正式動筆寫作《狼圖騰》,到今天的《天鵝圖騰》,「表明我完成了再現草原遊牧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最有精神價值的兩個圖騰的重任,讓人們更全面地了解了蒙古大草原、蒙古族人民、蒙古狼、蒙古天鵝的自由剛勇和愛與美的風貌與性格。我相信更多的人會愛上他(它)們的,並從中吸取和補充精神營養。我只寫了兩部書,但我花費的時間和心血,要比別人寫十幾本書所花費的還要多。」
  • 民族圖騰 看了長見識啊!
    蒙古人所崇拜的圖騰有狼、鹿、熊、芒牛、鷹、天鵝、樹木等等。
  • 為什麼先有《狼圖騰》 後有《天鵝圖騰》
    天鵝和狼都是自由神,但天鵝還是愛神和美神。    我想通過寫作,表達自己對精神上至高無上的信仰、信念和理想的追求,為此我可以付出一切。寫出《狼圖騰》的時候,我已經58歲了,從醞釀到完成,幾乎花費了半生歲月,真是半生磨一劍。寫《天鵝圖騰》,又把後半生拼了進去。    我從小熱愛美術和音樂,在《天鵝圖騰》裡,我把自己所掌握的美的因素全都揉了進去。
  • 狼性精神是尊崇軍人的魂
    我認為,戰狼外交代表的是國家的雄心、彰顯的是民族的狼性,而只有有狼性的民族才會尊崇軍人。為什麼呢?尊崇軍人或者退役軍人表示對他們的尊重和推崇,甚至是崇拜。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美國人天生在冒險和創新的狼性文化,白種人從印第安人手中奪走北美土地,美國驅逐英國殖民後獨立,二戰中壯大發展,冷戰擊敗蘇聯、獨霸世界後發動的各項戰爭掠取資源等等,美國人狼性支持了部隊發展,部隊的發展讓美國人賺的盆滿缽滿,如何良性循環。而今天突然看到官宣的「戰狼」外交的字眼,讓我頓悟。一是狼性精神是尊崇軍人的魂。
  • 《狼圖騰》:不止是經典更像是一本奇書,從出版到問世一波三折
    《狼圖騰》不止是經典更像是一本奇書,從出版到問世一波三折,爭議不斷,輕輕鬆鬆幾百萬銷量,證明了讀者對他的喜愛程度。狼在國人文化中大多以負面形象,動漫卡通都將狼為壞的代名詞,甚至連人類的朋友狗也受到牽連,如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等。本書作者主要寫在草原狼群為啥就能霸住草原?
  • 毀經典系列之改編很失敗的電影《狼圖騰》
    小說改編電視劇電影改編的好就是三生三世系列,改編的不好就是今天小編要說的這部電影《狼圖騰》。小編可以說從小就看《狼圖騰》看到大,這本書就是小編最喜歡的書沒有之一。聽說這部小說要反派電影,小編真的是雀躍了好久,片子一上映第一時間就衝進電影院看了,然後看了沒一半就跑了。
  • 《狼圖騰》:人狼大戰,狼哪是對手,只剩殘存的一絲尊嚴
    兩個下鄉的知青來到內蒙,知青之一的陳陣一去就愛上了這片草原,當陳陣第一次遇見狼時,他緊張、害怕,用鐵器擊打的聲音驅散了狼群。然後他看見了騰格里給予他的微笑,像是遇險之後的慶幸,這也開始了他與狼的不解之緣。
  • 《狼圖騰》讀後感
    在這個酷熱的夏天,我又在眾多的讀本裡發現了《狼圖騰》,從沒有哪一本書可以讓我如此的愛不釋手,如此的痴迷。她猶如鮮嫩多汁的西瓜,讓你迫不及待狼吐虎咽起來,生怕被搶走了再也吃不到這香甜可口的美味了——吃進腦海裡,體會狼圖騰,草原魂……狼圖騰是一部精神的盛宴,她是自我和民族的思考!她是一部史詩一樣的情懷!
  • 蒙古人的榮耀與精神圖騰
    所謂民族,到底是什麼?種族、血統、姓氏、地域?高大的門檻橫亙在那裡,把門裡門外分成涇渭分明的世界,也把想容納進來的潛在人口,都排除在外。真正構建民族的內核,是精神圖騰和共同記憶。一個民族的共同記憶只有語言文字才能維繫。
  • 被譽為「中國馬蹄灣的小島」,蒙古圖騰的傳說就是來自這裡
    但其實蒼狼白鹿島是遠古蒙古族圖騰的誤譯,蒼狼在蒙古草原上是很多民族的圖騰。古書中曾說:「他從黑暗中的一點微光處走來,是一隻巨大的蒼色的狼」。蒼狼白鹿島經久不衰的傳說更來源於,當地人對蒙古人的由來。初元朝的人祖,是天生一個蒼色的狼,與一個慘白色的鹿相配了。因為蒙古人認為他們的祖先是和狼有莫大的關係。
  • 姜戎:天鵝是比狼更早走入我內心的圖騰
    姜戎新著的長篇小說《天鵝圖騰》以此開篇。從52歲正式動筆寫作《狼圖騰》,到今天的《天鵝圖騰》,「表明我完成了再現草原遊牧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最有精神價值的兩個圖騰的重任,讓人們更全面地了解了內蒙古大草原、蒙古族人民、狼、天鵝的自由剛勇和愛與美的風貌與性格。我相信更多的人會愛上他們的,並從中吸取和補充精神營養。我只寫了兩部書,但我花費的時間和心血,要比別人寫十幾本書所花費的還要多。」
  • 老俞閒話丨《狼圖騰》之後,為什麼還要《天鵝圖騰》
    12月2日晚上,在北京坊的PageOne書店,和白巖松、李敬澤一起,為姜戎的新書《天鵝圖騰》做了一場對談直播,現場聽眾也到了100多人。姜戎大家應該很熟悉。一部《狼圖騰》紅遍了中國,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響,被翻譯成了幾十種文字。
  • 《狼圖騰》給我的啟示(讀後感)
    在讀《狼圖騰》這本書之前,我還是一個只想不做的人,所以我常常缺少破釜沉舟的決心與堅持不懈的毅力,到頭來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雖然父母不斷勸導我,可我還是左耳進右耳出,我行我素。後來,在一個巧合的機會,我看了《狼圖騰》,領略了草原狼的精神與智慧,重新認識了自己。
  • 樹葉雕刻中的動物圖騰元素符號
    圖騰崇拜源於原始氏族社會,是古老的宗教信仰觀念之一,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觀念的結合,是對把大自然元素人格化的崇拜觀念。民族便是由圖騰崇拜分化而逐漸形成的群體。本文運用原始的動物圖騰符號,作為葉雕元素,希望能拋磚引玉與大家共同專研我國影響深遠的動物圖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