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古銅錢在中華歷史上的文化地位

2021-01-09 廣東陳大笑

古銅錢,即是錢幣,是古時華夏大地流通的法定貨幣。自秦始皇消滅六國,統一中華後,便下令鑄造當時的秦朝法定貨幣″秦半兩",秦滅六國前,六國各自鑄幣流通,貨幣制度極其混亂,秦朝統一華夏後,廢除六國貨幣制度,統一開鑄″半兩″錢。秦半兩,是中國第一枚古代封建王朝規定流通和使用的法定貨幣。

秦滅後,劉邦建立西漢,開始鑄行漢代五銖錢,五銖錢一直沿用隋唐之際,歷時幾百年,東西二晉,包括後來的三國,南北朝,都以漢五銖作為當時全國流通貨幣,因五銖錢極其輕薄,造型奇特,攜帶方便,老百姓極其喜愛。楊堅滅掉後陳後,建立隋朝後,下令鑄造有隋朝特色的五銖錢,史稱″隋五銖」。李淵滅隋建立大唐帝國後,下令廢除沿用近千年的五銖錢貨幣制度,開鑄唐朝第一枚國家法定貨幣″開元通寶″銅錢,開元,意思是開闢一個新時代。

到宋朝後,因國家經濟繁華,社會穩定,故每一個宋代皇帝在位時都用當時的年號來命名錢幣,然後下令鑄造流通。宋代銅錢上的文字,很多都是當時皇帝的親筆御書,字體獨特,頗具帝王風範,如崇寧通寶錢,鐵劃銀勾,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宋徽宗親筆御書錢。明代嘉靖年間開始,在銅錢中加入化學元素鋅,加入鋅以後,鑄造出來的銅色呈黃銅色,是為黃銅錢,嘉靖以前所使用流通的是青銅錢。清代以後,各個皇帝陸續發行年號錢,鹹豐年間,因爆發太平天國運動,朝廷下令發行當百,當千的大錢,以彌補財政不足,大額錢的開鑄,標誌清王朝已由繁榮轉向衰敗,統治日落西山。

到清光緒年間,引進外國機器開鑄機制銅元,銅元參與流通。清亡後,民國政府及各地政府各自開鑄銀元,銅元作為流通貨幣,銅錢為中國沿用兩千多年的法定貨幣,正式退出歷史舞臺。一枚小小的銅錢,深遠影響了華夏民族的文明進程,成為中華大地璀璨的一顆明珠。

相關焦點

  • 論中華傳統思想文化與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統一
    論中華傳統思想文化與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統一    ——傳統思想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我們應該統一中華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為一個整體,消減中、西方文化之別,促進其相融通、交流與互鑑。
  • 「中華文化奇蹟——北京房山雲居寺歷史文化展」走進古都西安...
    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房山石經精神,持續打造雲居金名片,讓珍貴的文物「活」起來,2020年12月15日,「中華文化奇蹟——北京房山雲居寺歷史文化展」在西安唐都新碑林藝術博物館順利開展,為當地群眾奉獻了一道有著1400年歷史積澱的文化盛宴。
  • 李玉中:歷史虛無主義的危害與文化自信的構建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有段經典論述,「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響,不是靠窮兵黷武,不是靠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中華民族5000年燦爛文化的歷史傳承,不僅展現了中華文明強大的生命力、號召力和凝聚力,而且體現了中華文化發展的獨特規律,尤其是國家民族命運轉折的重大歷史時期,文化發展的獨有魅力更加彰顯。也正是文化發展的獨立性,使得中華文明成為世界上唯一歷經5000年連續不斷的文明。
  • 舌尖上的歷史與文化 | 這門課的由來
    央廣網文化 > 文化專題
  • 面向人類未來的中華文化
    又如,生命技術的各種探索與突破不僅可能產生局部能力強化的新人類,而且可能帶來真正意義上的完全複製人,那麼,他們到底是人還是別的什麼?人類將以何種倫理觀念來面對這些生命體?總之,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將人類推到了一個必須從根本上反思自身、重建自身的時代。  不僅科學技術帶來了對人類文明的重要挑戰,而且人類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活本身也正在發生難以預計的變化。
  • 【學理書簡】《新經學講演錄》詮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化新視角
    然而,中華五千年文明發展歷史及其積澱的文化內涵博大精深,哪些傳統文化是值得復興的優秀文化,如何復興優秀傳統文化,優秀傳統文化復興與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建設有什麼重大的關係?學界尚未達成共識,直到《新經學講演錄》的出版[1]才比較客觀而全面地回答了上述問題。
  • 陝西漢中市.中華聚寶盆,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有中華聚寶盆,天府之國 ,魚米之鄉的美譽,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這些優厚的地理條件為悠久的歷史文化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陝西漢中市也被列為國家衛生城市,被授予「國家園林城市」稱號,漢中市為國家首批旅遊文化示範區,陝西唯一被評為優秀旅遊文化城市的地區,是旅遊文化資源的聚寶盆。陝西漢中市也是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是歷史文化的聚寶盆。
  • 武術是中華文化的精神標識和內核
    中華武術拳種眾多,浩如煙海,燦若星河,形式豐富多彩又各具特色;作為中華武術而言,在幾千年歷史中積澱了各個時代的社會生活背景和不同環境所決定的差異性,在形成與發展中蘊含著獨特的民族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任何一個拳種、流派或體系都有其歷史背景和文化。
  • 古老中華玉文化,才是中國工匠精神
    回顧中國歷史,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玉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上萬年。玉文化大約有一萬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文明史上最古老的文化,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玉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奠基石。今天國家開始提倡《大國工匠》什麼是大國工匠精神?應該就是中華玉文化理所敢當然啦!
  • 舌尖上的歷史與文化|農耕文化
    飲食的不斷發展與變遷造就了每個地區不同的飲食習慣和味覺傾向,這些不同的飲食習慣和味覺傾向又發展成了各種習俗與文化。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舌尖上的歷史與文化》系列課程從人類飲食歷史與文化演進的視角出發,按照舌尖上的穿越、工具、進化、傳說、發明、民族、產業、安全和科學等內容,介紹人類追尋食物、改變食物並最終改變自己的足跡。同時,課程將食物背後所賦予的歷史與文化內含穿插其間,探尋食物背後的故事,探索中華飲食歷史與文化奧秘。
  • 青海日報數字報 |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和象徵
    千百年來,黃河養育著中華兒女,見證著華夏民族歷史的變遷、文明的發展。作為一條自然河流,黃河是人們心中的「母親河」,是一種文化象徵。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極其重要的母親河文化,是古今黃河流域多民族人民在黃河的滋養下、與自然交互作用創造的燦爛文化,是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主要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思想中心和重心所在地的文化,構成了中華文明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之根和源頭。
  • 線上「中華文化大樂園」開營 營員將全方位了解中華文化
    希望此次「中華文化大樂園」活動內容的設置能更好地激起同學們熱愛傳統中華文化的興趣,增進對祖國的了解,祝願活動成功舉辦。 英國中文教育促進會會長伍善雄MBE在致辭中提到: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線上「中華文化大樂園」活動,活動形式以網絡平臺和直播進行。從籌備開始,學生參營人數遠遠超出了預期,可見這是一項深受家長和學生歡迎的、意義非凡的活動。
  • 漢字:中華文化的獨特符號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能夠代表中華文化的符號數量眾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定非漢字莫屬。這不僅因為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更是因為漢字本身就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從她產生的那一刻起,漢字就擔負起承載中華文化的重任,幾千年來與中華文化相伴而行,儘管飽經滄桑,卻能同舟共濟,共同譜寫了中華文明的不朽篇章。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崇尚文字的國度。
  • 【歷史文化】高堯 ‖ 壯美大渡河: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
    【歷史文化】高堯 ‖ 壯美大渡河: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 2020-06-07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法國在歐洲歷史的地位,影響力,歷史地位
    在法國文化與法國社會中,歷史所佔的地位非同凡響。它在法國政治話語和新聞評論中的地位是任何其他國家都沒有的。它在法國所享有的聲譽也是其他任何地方所沒有的。歷史是進行任何思考時必備的參照,是不可或缺的視角。曾有人說它是一種"法蘭西激情";或許,我們甚至可以從中看到一種民族怪癖。
  • 樂山一河灘現大量古銅錢 村民挖出開元通寶賣50元一枚
    前不久,在四川樂山市五通橋區境內岷江邊驚現大量古銅錢,附近不少村民前來河灘地裡 「 挖寶貝 」。目前,當地相關部門已發布公告稱,河道中挖出的古代銅幣屬於國家所有,將依法進行追繳。 前不久,在四川樂山市五通橋區境內岷江邊驚現大量古銅錢,附近不少村民前來河灘地裡 「 挖寶貝 」。
  • 一視同仁地看待世界上其他不同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中節謂之和,以我的理解,這是事物的兩種狀態,中,即獨處時的狀態,他有自己特有的性狀,特徵,不管是一個文化,還是一個個體,和,即由獨處到參與到了與別種文化別的個體接觸的過程中,這個時候就需要克制,有節,學會欣賞,不能自傲,不能文化中心主義。正因為不管是獨處存在,還是參與交流,都能泰然處之,於是,才有了「致中和而天地位萬物育」的境界。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華本位文化的重建與認同
    作者:彭 林 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導  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最優秀的文明之一。德國哲學家雅斯貝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將人類歷史劃分為史前、古代文明、軸心時代和科技時代等四大階段,其中只有中華文明完整地跨越了四個階段。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華本位文化的重建與認同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作者:彭 林 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導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最優秀的文明之一。德國哲學家雅斯貝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將人類歷史劃分為史前、古代文明、軸心時代和科技時代等四大階段,其中只有中華文明完整地跨越了四個階段。作為人類軸心時代的幾大原生文明之一,中華文明為人類作出了傑出貢獻。鴉片戰爭之後,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問題日漸凸顯,成為當下值得我們關注與思考的問題。
  • 樂山一河灘現大量古銅錢後村民「挖寶」,文保部門叫停並追繳
    前不久,在四川樂山市五通橋區境內岷江邊驚現大量古銅錢,附近不少村民前來河灘地裡「挖寶貝」。目前,當地相關部門已發布公告稱,河道中挖出的古代銅幣屬於國家所有,將依法進行追繳。村民忙著挖銅錢開元通寶賣50元一枚寬闊的岷江河灘地上,不少人手中拿著鐵鏟、釘耙、鋤頭,在裸露的石頭縫中邊挖掘邊尋找著什麼……原來,他們在尋寶——挖銅錢。村民在河灘地上「挖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