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山鎮實打實地改善轄區群眾生活環境 唐鴻姿/攝
志願者為同學們做道路指引。 記者 張皓瑋 攝
熊海鳴(左)和書法班成員展示書法作品。 記者 張皓瑋 攝
環境優美的福民社區,居民休閒娛樂豐富多彩。 記者 張皓瑋 攝
「我在塗山居住的這些年,周圍環境變好了,生活條件變好了,我們的生活也更加輕鬆愉快了。」說起社區生活的改變,在塗山鎮居住了20多年的居民張先生很是感慨。
近年來,隨著塗山鎮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周邊被徵地的「農民」逐漸變成「市民」,其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也隨之改變。但由於城市化進程的矛盾,隨之出現了居民行為不文明、環境衛生差、噪音擾民多等城市管理難題。為解決群眾參與率低、整體滿意度不高和安全感較差等問題,塗山鎮黨委堅持以黨建為引領,通過行業自律、群眾參與、共建共享的方式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從而帶動和激發基層群眾的智慧與活力,逐步實現項目化服務群眾、行業化制訂標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十三五」期間,塗山鎮將城市管理精細化,構建共建共治的治理體系,共建和諧文明的社會秩序,深入推行各項工作到轄區,實打實地改善轄區群眾生活環境。
民眾積極參與:
曾經的「陌生人社區」從此不陌生
今年10月底,在塗山鎮福民社區公共空間,福民社區書院首屆公益教學成人書法班順利結業。而帶著這群「學生」順利結業的正是福民社區觀園黨支部書記、公益站站長、霜葉藝術團團長熊海銘。有了「新六藝」活動小組、藝術團等「粘合劑」,福民社區這個曾經的「陌生人社區」如今成了「熟人社區」。
「我辦書法班、做藝術團的初衷,就是為了提高社區的文化底蘊。」在福民社區生活了多年的熊海銘退休後便積極投身社區公益事業,大家都親切的稱他老熊。還有很多像他一樣熱心公益的黨員志願者,他們把社區文藝愛好者聚在一起,當起了社區和居民之間的中間人,將其愛好分類,成立合唱、舞蹈、時裝走秀、小品、書畫、戲劇等興趣小組,讓原本不熟悉的居民熟絡起來。
老熊在南岸區塗山鎮有些名氣,連彈子石街道一帶居民也稱他是「社區紅人」。老熊之所以被人熟知,是因為他總活躍在當地各種社區活動中。作為霜葉藝術團團長,藝術團創辦至今已發展到1000多人的規模。隊伍涵蓋時裝隊、民樂隊、舞蹈隊、合唱隊、太極表演隊、曲藝隊等,在社區黨委的領導下開展各項工作。除了日常的文娛活動以外,藝術團還承擔著居民議事、三事分流、志願者活動等功能。
「福民社區成立於2013年12月,常住居民3萬餘人,75.8%的居民來自市內區外,5.5%的居民來自外省市。」福民社區黨支部書記黃安強向記者介紹,社區的居民來自五湖四海,一開始對社區缺乏認同感和歸屬感,對參與社區公共事務表現得很冷漠。
福民社區通過搜集居民意見,決定從「新六藝」,即耕、讀、禮、養、居、樂入手,尋找解開居民幸福的「密碼」。如今,居民自家樓下有了菜園,大家種下蒜苗、青椒、茄子等蔬菜,感受到耕種樂趣。社區還打造食育坊空間,傳授居民製作環保酵素、酵素手工皂、手工月餅的技巧。不僅如此,不少家長還主動來到社區,提出免費為孩子們提供託管服務。「治髒、治亂、治差」的社區自治活動不定期展開。
「看著陌生的鄰居熟悉了起來,冷漠的居民親近了起來,冷清的樓道熱鬧了起來,曾經的『陌生人社區』,從此不再陌生了。」黃安強表示,自社區開展以「新六藝」活動為載體的創新社會治理以來,在社區黨委、骨幹黨員、熱心群眾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建立起了以社區教育為主脈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呈現出了「鄰裡知、鄰裡和、鄰裡幫」的良好氛圍。
孵化社會組織:志願者隊伍搭起「美麗新家園」
小區裡到處可見的寵物狗曾讓塗山鎮不少居民苦不堪言。「小區路上經常能看見狗狗大便,一不小心踩到了,一天的心情都不好了。」家住東海長洲小區的張先生說。2019年起,塗山鎮規範了文明養犬行為,「美麗家園」服務隊在9個社區指導組建文明養犬自管會,制定《塗山鎮文明養犬協會管理章程》和文明養犬「五必須五不得」公約,大力倡導轄區群眾文明養犬。
目前,塗山鎮文明養犬自管會會員超過1000人,寵物犬接種疫苗1260餘支。文明養犬自管會發放牽引繩500餘條,辦理養犬登記證820餘本,約佔全區辦證總量的80%,平均每月收到關於不文明養犬行為投訴2件,投訴率下降50%。「大概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犬吠擾民和寵物狗隨處大小便的情況明顯減少了。」張先生笑著說,「現在小區裡乾淨多了,也安全多了。」
據了解,自2017年12月起,經塗山鎮黨委會研究決定,由鎮黨委副書記牽頭,黨政辦具體負責,分別在10個村(社區)各招聘了1名熟悉轄區情況、有號召力及飽滿工作熱情的專職工作人員,組建了「美麗家園」志願者服務隊,創新基層工作模式,快速響應轄區事務。
同時,積極運用「網際網路 」及現代信息技術,探索多元有效的共治方式。2018年,由鎮政府出資建立了「美麗家園」移動端APP,暢通線上線下信息收集與傳遞渠道,進行實時定位及動態管理,如遇突發事件則上傳圖片、就近派單、快速處置。同時加大日常巡查力度,通過APP、微信公眾號、微信工作群等線上平臺及時反饋問題,分派處置任務,妥善解決線下不文明行為。
三年來,「美麗家園」志願者隊伍走訪調研了洗衣、小面、住宿、汽修、幼教、養犬、殯葬、理髮、培訓、送餐、按摩共11個行業組織,幫助其自我運營管理。在「美麗家園」志願者隊伍的幫助下,其中有9個行業成立了行業協會,通過協會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發展,目前部分商家已經具備了向轄區居民提供更高質量服務的條件。此外,志願者服務隊定期開展測評,累計表彰文明養犬、文明殯葬30餘人次,對不規範經營的殯葬商戶累計下達整改通知書50餘份。
同時,塗山鎮以「今日塗山 美麗家園」政府微信服務號為平臺,定期向轄區居民推薦優質商家,揭露坑蒙拐騙,樹立行業標杆,形成典型示範。此外,社區還不定期舉辦鄰裡相親、寵物競賽、知識講座、安全祭祀等文明倡導活動,邀請行業協會成員廣泛參與,動員轄區知名人士、公眾人士、熱心人士1400餘人共建共治治安良好、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的幸福塗山。
做優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品質家園
「同學慢一點,不著急,還有幾秒才變紅燈。」近日,在重慶濱江實驗學校門口,身穿紅背心,拿著小黃旗的志願者正在為同學們做上學路上的指引工作。
據了解,從今年5月開始,來自塗山鎮轄區內5所小學的家長志願者和各社區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站上了各「護學崗」崗點,塗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學生時段」護學崗志願服務活動正式全面啟動。活動由「美麗家園」志願者服務隊牽頭,聯合轄區交巡警、派出所、城管執法支隊、家長志願者、社區公益性工作人員及轄區內各學校共同開展,還招募了家長志願者1900餘名。「護學崗」的堅守就是為了確保塗山鎮轄區內近3000名低年級小學生上學、下學路途安全,培養其獨立自主能力,解決家長接送困難的問題。
自啟動「學生時段」項目以來,在轄區彈子石小學(CBD校區)、大佛段小學、龍門浩隆平小學(塗山校區)、濱江實驗學校、興隆灣小學設置點位共47個。每到上下學時間,各點位都會出現一支身穿紅馬甲的「家長志願者護學崗」隊伍,他們幫忙維持校園周邊的道路交通環境,為轄區小學生們的「學生時段」保駕護航。
在塗山鎮,打心眼裡感到高興的還有國際社區觀園的居民們。「現在好了,晚上不鬧了,我們覺也能睡得踏實了。」國際社區觀園居民小胡說起小區樓下夜間大排檔的變化,就不自覺地嘴角上揚。夜間露天燒烤佔道經營、大排檔噪音擾民、私搭靈堂擾民……塗山鎮執法大隊的隊員們一邊加強夜間燒烤大排檔巡查整治和定點值守,規範商戶經營活動,一邊積極協調區城市管理局,在人行道上加裝阻車樁1000餘根,從根本上制止道路人行道車輛亂停放行為。
近年來,塗山鎮自籌資金對轄區主幹道、學校周邊、小區周邊等空地場所,實施新(改)建公共綠地、修建花臺花池、增添健身器材等措施,不斷豐富轄區居民休閒健身場所,有效改善居民生活環境。
同時,塗山鎮主動協調轄區蓮花堂修建公用靈堂場地1處提供給殯葬商戶,進一步約束殯葬商戶在民政指定場所開展殯葬經營活動,消除私搭靈棚場所,有效制止私搭靈棚行為。鎮上還積極協調江南殯儀館、蓮花堂為塗山鎮戶籍居民減免辦喪費用每次1000元,通過優惠政策有效引導轄區居民選擇到國家規定的場所文明治喪。
目前,塗山鎮「喪葬一條龍」更加規範,徹底制止了燃放煙花爆竹、油汙髒水亂排、樂隊噪音擾民、封建迷信大開路等不文明行為,前往「四公裡殯儀館」「蓮花堂」等規範場所文明治喪人數逐年增加,殯葬問題投訴率同比下降70%。
——專訪塗山鎮黨委書記潘相麟
記者:今年,對衝疫情影響,塗山鎮在保障民生方面有哪些舉措?
潘相麟:在疫情期間,塗山鎮按照不高於40元/人/天的標準,由鎮政府統一採購、統一配送,為156名居家隔離人員提供生活物資,保障基本生活;加強轄區藥店、餐飲企業及娛樂場所檢查力度,重點檢查哄抬疫情防護設備價格、活禽和野生動物銷售及群體性聚餐等情況,每日巡查消毒農貿市場;此外,我們建立起「一老一小」特殊群體幫扶聯繫制度,落實每日對「一老一小」特殊群體進行入戶或電話回訪,並適時發文通報。同時,加強轄區養老院巡查;不僅如此,我們還紮實推進復工復產復學,累計復工復產企業980家、個體工商戶3187家,減免中小微企業國有資產租賃費用38.48萬元,累計排查26所幼兒園、2所小學、1所中學、1所九年義務教育一貫制學校、90個校外培訓機構,並指導復學複課復訓。
記者:接下來,塗山鎮將在經濟社會的哪些方面發力?
潘相麟:一是繼續在社會治理上下功夫,通過強化基層黨建引領作用,進一步引導社會組織發揮作用,完善居民自治和社區共治體系。二是針對蓮花村經濟發展滯後、村容村貌髒亂差、房屋結構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開展全面綜合整治,有力提升硬環境;針對南濱路沿線及塗山路沿線老舊小區存在安全隱患、出行不便、停車困難等問題,實施整體改造,提升「兩江四岸」沿線城市品質。三是通過探索運用智慧化社會治理模式,將「網際網路 」技術植入城市治理領域,重點打造軟環境,選擇轄區特色小區進行試點,不斷優化拓展城市治理和行政服務功能,讓市民逐步成為城市治理的「主人」。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