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七點多,正是上學上班高峰期。
擁擠的公交車到站,一位年輕媽媽一手提著嬰兒車,一手拉著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吃力地擠了上來。
好心的乘客們慢慢挪動位置,給年輕媽媽讓出一個角落,母子三人才算有了站立的地方。
緩了口氣,年輕媽媽拿出電話,」您好X老師,我是XXX的媽媽,實在對不起早上沒趕上校車,我現在送他過去,抱歉啊。」
放下電話後,不滿的看了小男孩一眼,「你為什麼總是要這樣,媽媽帶著弟弟送你你覺得容易嗎?」
這時,嬰兒車上的小寶寶也開始哼哼,並伸手開始拽口罩,應該是車上擁擠悶熱的環境讓他感到不舒服了。
年輕媽媽安撫了兩下沒有效果,最後一把把小寶寶臉上的口罩扯了下來,臉上堆滿了煩躁。
我想,這位年輕媽媽今天一天的心情可能都不太好了。
我們總說「為母則剛」,這句話在我看來無形中給媽媽這個角色增加了很大的壓力。
因為你是媽媽,你要「剛」。
你不該再有少女時的爛漫,不該再露出嬌羞之色,你應該表現得像個戰士,一個隨時衝鋒在前的戰士。
你要適應無縫對接的角色轉換,從被捧在手心的小公舉瞬間變成無所不能的大女人。
你不能再怕蟑螂老鼠,因為你的孩子比你更怕;不能再擔心天黑有鬼,因為就算有你也會為了孩子打趴它。
可是我想說,為什麼只有媽媽們要「為母則剛」?
同樣的,爸爸們為什麼不能「為父則柔」呢?
如果爸爸們「為父則柔」,媽媽們就不會有那麼多抱怨、焦慮,甚至產後抑鬱都會減少很多。
如果爸爸們「為父則柔」,婆媳之間怎麼會有那麼多水火不容,家庭和睦才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首要條件。
如果爸爸們「為父則柔」,堅定不移的把夫妻關係放在家庭關係的首位,多體諒妻子,主動替妻子分擔,明白相愛容易相守難,也許離婚率就不會連年攀升了。
「為母則剛」,是媽媽們晉級路上的必備技能,同樣,「為父則柔」也是爸爸們升級路上的必要條件。
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