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熊淑蘭:希望子孫都能幸福生活下去

2020-12-21 新角度看國際

南京大屠殺一個讓人十分悲傷的日子,每當談論起這個日子的時候的,帶給我們的永遠的無盡的痛苦和折磨,雖然此事已過去多年,但是這個傷痕卻永遠地烙在了我們心中,不曾抹去,雖然時間會慢慢淡化,但是相信國人是永遠都能夠銘記的。

在國家公祭日到來前夕,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之一就接受了媒體記者採訪時,採訪時她曾表示都不要忘記苦難的歷史,要化悲痛為力量,目的就只是希望在自己的子孫後代能夠幸福下去,其他的就沒有什麼別的要求。

雖然年事已高,但老人的頭腦清醒,身體健康,性格爽朗,南京大屠殺之中的倖存者熊淑蘭,熊淑蘭是1931年出生,就在1937年日本人南下的時候,熊淑蘭也僅僅只有7歲,根據老人回憶,當年他家住在家裡有父母,姐姐等人,侵華日軍攻進南京後,一家人坐小船到長江中的小島上凡是有人要來就躲到地洞裡,為了不引起注意,家裡人便給熊淑蘭剃了光頭。

為了能夠更好的隱藏自己他們都是穿一些男娃的衣服,只要看到日本人就去哪不躲藏起來,根據熊淑蘭描述,那個時候像母親這樣的農村婦女一般都是躲在村子裡面的地洞裡,一般人這個時候日本人出來掃蕩的時候,他們幾個小娃子就像情報員一樣提前探風之後會告訴家裡人和村民,這個時候村民們就可以提前進到地洞裡面隱藏好自己。

熊淑蘭告訴記者,當時日本人來到南京的時候她的母親剛好懷有5個多月的身孕,為躲避侵華日軍不慎摔倒在地導致流產,後來他們得知一個噩耗,在長江岸邊謀生的伯伯也慘遭侵華日軍屠戮,但是因為對外面的情況不是很清楚,所以伯伯具體是那一天被日軍屠殺是不知道的,所以每當一起這件事情,熊淑蘭表示自己十分的難過,這麼多年過去了,雖然現在是一個和平的時代,可是每當想想當年的遭遇自己就會十分的悲傷。

這麼多年來熊淑蘭一直堅持參加各種活動,講述自己的當年的親身經歷,傳遞和平之聲,並且多次在活動中講道「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我們應該化悲痛為力量」,希望年輕人在工作上能夠認真努力工作,小朋友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這樣一個和平的年代,沒有過多的要求,就只是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一定要把我們國家建設得更加的強大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熊淑蘭:對過去要化悲痛為力量 希望世代子孫都...
    中新網南京12月10日電題:(從「九十後」到「九零後」和平之聲歷久彌堅)熊淑蘭:對過去要化悲痛為力量希望世代子孫都幸福下去中新網記者 朱曉穎「現在日子多好啊,真是好得不得了。你看,家家有飯吃,人人有衣穿,住的是樓房,看的是彩電,聽的是行動電話,活得是真開心。面對過去要化悲痛為力量。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只要活著,就要把這段歷史一直講下去
    「屍體在街上都堆成了山,我們只能踩著死人走。中華門附近還坐著一排排日本兵,看到人就殺,慘無人道。」靠著野菜、做零工生活的蔣樹珍一家,在南京大屠殺中活了下來。83年過去了,再次講起那段歷史,老人的手在顫抖,泛紅的眼睛和哽咽的語調,難掩悲憤。▲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哭牆上,記錄了30萬遇難者的名字。
  • 2020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百人群像實錄
    92歲)、朱惟平(已故)、經智珍(92歲)、朱秀英(已故)、沈桂英(已故)、賀孝和(91歲);  第七排從左至右:陳素華(已故)、夏淑琴(91歲)、楊靜秋(91歲)、張惠霞(91歲)、周湘萍(91歲)、張蘭英(已故)、蔣樹珍(91歲)、仇秀英(已故)、徐德明(90歲)、劉貴祥(90歲);  第八排從左至右:馬承年(已故)、王翠英(已故)、姚秀英(已故)、王津(89歲)、熊淑蘭
  • 奧斯卡獎得主羅思:我為什麼要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故事
    不但是我,絕大多數西方人也都如此……這也正是我為什麼要拍這部影片的重要原因。」美國女導演瓦妮薩·羅思日前向新華社記者談起她執導的新片《女孩與影像》時滿懷感慨。羅思曾在2008年作為紀錄短片《扣押幸福》的製片人獲得奧斯卡獎。她近年來執導的多部紀錄片,如《天命之女》等也廣受好評,其很多作品都展現了在逆境中抗爭的小人物形象。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路洪才:六名家人被殺害,包括懷孕母親
    (原標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路洪才:六名家人被殺害,包括懷孕母親)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歷史永不會被磨滅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歷史永不會被磨滅 2020-12-08 1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30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有了自己素描畫像(組圖)
    本報訊 昨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畫像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幕,30位倖存者的畫像躍然牆上,每張畫像右邊是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的20行小詩,再現了每位倖存者的血淚經歷。  倖存者畫像是南京藝術學院畫家張玉彪教授創作的。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和平歲月和日本友人結下暖心情誼
    【解說】近日,九旬高齡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接受了中新社記者採訪。談及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時,老人十分傷心。謝桂英稱,只有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才能讓中日兩國人民都過上好日子。  【解說】已經是滿頭白髮的謝桂英,至今依然清晰記得83年前的一幕幕慘狀。
  • 永不消逝的南京記憶:走過至暗時刻,他們仍在守護和平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1937年12月13日,日軍悍然侵佔南京,燒殺、搶劫、強姦,千年古都生靈塗炭、血流成河,「南京市內簡直成了火海,到處都發生了火災。」屠戮,持續了整整六周,每隔12秒,就有一條生命消失,「從鄉下回城的路上一片狼藉,死屍在街上堆成了山。」
  • 南京大屠殺「百人斬」中,活下來堪稱奇蹟,唯一倖存者說出了原因
    然而,在南京大屠殺中,令人震驚的是這兩位殺人魔頭並不是舉辦的「百人斬」,都是以斬殺500人甚至1000人為目標,這就是南京大屠殺日軍犯下獸行的一幕。  在南京大屠殺中,成千上萬的平民成為日軍屠刀下的冤魂,在所謂的「百人斬」中,能夠活下來堪稱奇蹟,因為受害者是在日軍眾目睽睽之下被砍下頭,怎麼會逃脫呢?
  • 講述歷史 祈願和平③│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歷史永不會被磨滅
    2020-12-07 15:57圖文來源: 南報網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3周年,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 這些關於南京大屠殺的電影,是對歷史真切的銘記與見證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倖存者登記在冊者僅剩100位,而其中最年長的倖存者管光鏡,也於12月10日與世長辭!「現在的日子真是太好了!」,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說!是的,我們出生在幸福和平的時代!但我們依舊要銘記歷史!
  • 志願者講述南京大屠殺:希望為聽眾完整還原歷史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範梓幸作為志願者為國際友人和學生做英文講解。奶奶總是希望,我們年輕人能夠為這些民族苦難歷史的傳遞做些貢獻。」因為奶奶的這個願望,河海大學大四學生範梓幸加入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志願者團隊;也因為更多倖存者爺爺奶奶們的期望,範梓幸站上了波蘭奧斯維辛-比克瑙國家博物館(下文簡稱奧斯維辛館)的講壇,把這段歷史和背後無數受害者對和平的嚮往,帶給了更多國家的人們。
  • 萬年曆 | 南京大屠殺83年,不能忘卻的歷史!
    在這場慘絕人寰的災難中,大量中國平民和軍人遭到殺害,數以萬計的家庭支離破碎,死難者超過30萬。日軍犯下的滔天罪行,滅絕人性,震驚世界。南京哭牆上,遇難者名單刺目。一筆一划刻劃下血色痕跡,深深銘刻著這段灰色的回憶。警鐘哀哀,聲聲泣血。無聲無息提醒後人,時刻牢記歷史,勿忘國恥。下面,萬年曆App就帶你來一一細數83年前的歷史記憶。
  • 國家公祭日|12.13緬懷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萬人坑證人的證言很多當年幸運的活下來的人,在面對攝像機的鏡頭,「南京大屠殺」總能敏銳地牽扯住他們脆弱的神經,一個個歷經滄桑的老人泣不成聲,發抖,憤怒,害怕,這個噩夢從來都沒有消失,伴隨了他們的一生。倖存者石秀英曾經說:「只要活下去,就要一直講下去。」讓祖祖輩輩知道這樣一段血腥屈辱的歷史,讓祖祖輩輩珍惜和平,沒有戰爭。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路洪才:唯有和平才能家國興旺
    83年過去,年近九旬的老人路洪才依然能夠顫抖著手數出來,「南京大屠殺時,日本兵殺了我家六口人,還不包括我母親腹中的孩子。」每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夕,老人總是會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悼念家人,回憶往昔。「1937年12月,得知日軍一路燒殺奸掠馬上就要進城了,我們全家人驚慌起來。
  • 年輕人走進這裡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大屠殺持續了多久?」這些問題夏淑琴老人都可以通過對話進行講述回答。據悉為了保證最好的視覺效果,該影像與美國南加州大學猶太大屠殺基金會合作拍攝,錄製時使用了多達110臺攝像機。塵封的歷史再次被打開,每個來館參觀的人都能直接與歷史見證者「對話」。
  • 特別關注|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每一位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都是這段歷史的活證人,他們是歷史真相的捍衛者,更是和平與正義的守護者。 2019年,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消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胡信佳老人於12月4日去世,享年9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