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網上「方言本字考」的思考

2021-01-08 中國社會科學網
對網上「方言本字考」的思考

2016年03月22日 11:0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潔

字號

內容摘要:對網上「方言本字考」的思考?筵王潔近來,各種版本的「××人會說但不會寫的15個字」紛紛出爐、走紅網絡,涉及的地域有大有小,有「北方」、「東北」、「陝西」、「天津」、「青島」、「福州」、「合肥」、「如皋」等,這些網絡熱帖既讓各地網民從中讀到濃濃的鄉情鄉韻。也引發了全社會對方言本字寫法的濃厚興趣,一些媒體還對此進行了專題報導。方言,固然是一個大眾廣泛關注、參與度很高的話題,但我國方言歷史悠久,語音迭經演變,漢字源流複雜,不少方言本字是古代漢語的遺留,甚至在今天的通用漢字字庫裡根本無法找到,使得普通輸入法無法輸入。

關鍵詞:漢語;合肥;版本;廬州方言考釋;網絡;方言本字;動詞;學術著作;帖子;詞典

作者簡介:

  近來,各種版本的「××人會說但不會寫的15個字」紛紛出爐、走紅網絡,涉及的地域有大有小,有「北方」、「東北」、「陝西」、「天津」、「青島」、「福州」、「合肥」、「如皋」等,這些網絡熱帖既讓各地網民從中讀到濃濃的鄉情鄉韻,也引發了全社會對方言本字寫法的濃厚興趣,一些媒體還對此進行了專題報導。不過,碰上較真兒的人可能會刨根問底:「這些字真的是這樣寫嗎?依據何在?」筆者是合肥人,故選擇《合肥人會說但不會寫的15個字》進行分析。

  先看帖子裡說的「抪:pu第一聲,動詞,湯沸騰溢出,如:湯都抪出來了。」《漢語大字典》對「抪」的解釋是「散布,鋪展」,且從「抪」的字形來看,其本義應該指手部動作,與「湯沸騰溢出」的意義明顯不合。王光漢先生在《廬州方言考釋》中,早已指出其本字應為我國歷史上第一本字典《說文解字》中收入的「鬻」,原本指釜中沸水溢出,後來泛指液體沸騰溢出。由於「鬻」過於生僻,難認難寫難輸入,而它所記錄的詞在普通話裡也有使用,故《現代漢語詞典》用現代人新造的形聲字「潽」字來代替「鬻」。所以,應當是「湯都鬻出來了」或「湯都潽出來了」。

  再來看帖子裡說的「萩:qiu第一聲,動詞,(煙)燻,嗆人,如:別抽菸了,萩死人了。」《漢語大字典》對「萩」的釋義有二:一是某種蒿類植物;二是梓樹,均與煙燻無關。那麼,指「煙燻」的qiū應該怎麼寫呢?對此,《廬州方言考釋》也令人信服地論證了答案是「煍」,舉的例子是「屋都被煍黑了」。至於帖子裡的「戽,hu第三聲,音同『虎』,動詞,從容器潑灑出來,如:你看你,把水戽到處都是。」更是讓老合肥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因為這個意義在合肥話裡讀作「huǒ」,而不是「hǔ」。《廬州方言考釋》用豐富的材料考證出其本字為「豁」。而查閱《漢語大字典》,做動詞的「戽」指用戽鬥、龍骨車等農具汲水,與「從容器潑灑出來」的意思大相逕庭。

  根據《漢語大字典》、《廬州方言考釋》和《現代漢語詞典》,帖子裡討論的15個字依次應為「泚」「獃(呆)」「鬻(潽)」「煍」「嗍」「肉」「搲」「 」「澆」「鬭(鬥)」「豁」「咪」「潷」「餾」「皴」。除去「泚」「咪」「 」這3個網友無法認定的字,該網帖中涉及的12個字中將近一半都是錯誤的。這種情況,在其他版本的「××人會說但不會寫的15個字」中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毋庸置疑,網友們傳承方言文化的熱情應當受到認可和鼓勵,但如何將這種熱情真正轉化為對方言文化通俗有趣而不失科學的傳承,避免其走入網絡時代單純娛樂化的誤區,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方言,固然是一個大眾廣泛關注、參與度很高的話題,但我國方言歷史悠久,語音迭經演變,漢字源流複雜,不少方言本字是古代漢語的遺留,甚至在今天的通用漢字字庫裡根本無法找到,使得普通輸入法無法輸入。可見,「方言本字考」向來是一項專業性、學術性很強的工作,需要豐贍的材料積累和嚴謹的科學論證,才能正本清源、去偽存真,否則難免以訛傳訛。同時,在今天這樣一個「網絡閱讀時代」,來自網民的言說也是頗值得方言學者們重視的。例如,在不同版本的「××人會說但不會寫的15個字」的帖子中,那一幅幅生動形象、風趣詼諧的配圖大大增強了文本的可讀性,學者們可以從中學習如何創新方言學術著作的撰寫方式和風格,推動更多更好的普及類方言學術著作走近大眾,走入民間。

 

  (作者單位:安徽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韓卓吾)

相關焦點

  • 網上「說」潮州話有點難 建議儘早編輯權威《潮汕方言詞典》
    不是不知道怎麼寫,就是字庫裡找不到  「食啊未?」「食好哇。」「囉做呢?」「愛來去踢跎。」就像粵語系網友習慣使用粵語方言字溝通交流一樣,時下,許多潮州網友在QQ、微信等社交工具上聊天、發布信息,也越來越喜歡使用家鄉方言表述。
  • 用金華方言解開千年文字公案——「寧馨兒」本義考
    若何"猶如吳越方言中的"哪吭",意思是咋樣。現金華方言中尚有"獰形盜相"的說辭,意思是形容這個人長得不像好人。王力先生說:"魏晉的文章和口語距離不遠。自從南北朝駢文盛行以後,書面語和口語才分了家。在這時期中,只有《世說新語》、《顏氏家訓》等少數散文作品是接近口語的。"
  • 國學小知識:什麼是本字、通假字、訛字、異體字、繁體字?
    本字、通假字、異體字、古今字、訛字、繁體字。像有些漢字,在流傳時候寫法發生一些變化,而原先的文字就稱之為『本字』。羞和饈羞,意思有很多,比如進獻、難為情、感到羞恥,其中一個意思是「致滋味」。然,是燃的本字。然是會意字,在《說文》中:然,燒也;至於燃是後起字。通假字通假字是與『本字』相對的字,有本字,自然有通假字。這類文字在古代很多。
  • 四川一萌娃考100分開心得飆方言 網友:太可愛了,依白分兒真的依白...
    近日,四川自貢一小朋友參加幼小銜接考試,剛開始小朋友規規矩矩用普通話問成績,看到試卷後,開心得方言都飈出來了。接著看到後面的100分,迫不及待要跟爸爸分享好消息。網友評論:延伸閱讀:當孩子倒數第一考倒數第二
  • 漣水方言裡的服裝及其縫補漿洗
    我懷疑這裡的「孩」,其本字是「襭」,讀音為xié,方言發音與「孩」同音。「襭」意思是用衣襟兜起來,這和肚兜兜的意思不是高度吻合嗎?我小時候聽到有小褂褲的說法,以為指的是小孩的褂子和褲子,其實不對,它是相對於長衫來說的,是更舊的時代的語彙的殘留。小褂褲的說法現在已經聽不到了,蓋因長衫絕跡已久之故。
  • 論山西麵食「剔 jie/jia、抿 jie/jia」的本字
    太原方言裡,「剔 jie、抿 jie」的 jie 與「尖」恰好同音都讀「jie」,與此同時人們認為「尖」符合「剔 jie」兩頭尖的麵條形態。省城的影響力之大,使得「尖」也成了山西絕大多數飯店的寫法,哪怕很多其他山西方言裡「尖」和「jie/jia」並不同音,人們也默認了「尖」的權威性。
  • 援鄂醫療隊緊急編纂「方言寶典」,武漢方言很難懂嗎?
    這兩天,援鄂的山東齊魯醫院在48小時內編出《國家援鄂醫療隊武漢方言實用手冊》的硬核操作,在網上引來熱議。畢竟,在大眾印象裡,武漢雖然是個與成都、重慶齊名的大都市,武漢的方言卻不像「四川話」那麼具有「存在感」。
  • 小男孩考了100分,「豪橫」表情在網上走紅!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快樂是非常簡單的,有吃有喝可謂是最基礎的快樂,而考試考了100分,相信是孩子們比較高階的快樂!近日網上傳出一段視頻,一個小男孩考了100分之後,表情在網上走紅!據了解,這段視頻發生在一個小學的教室裡,當天考試成績出來後,老師念到這個同學的名字,並說出考了100分後,這個男孩在全班的歡呼聲之中,走向了講臺必須興奮地領取了自己的考卷!與此同時,全班同學都非常高興,拍手歡呼,甚至還有同學與這名男孩相擁,看來全班同學也為這名男生感到高興!這視頻傳出之後,很多人表示簡直太可愛了!
  • 流行歌曲與方言(中)
    流行歌曲與方言又有多少中國人是用普通話來思考的?雖然普通話被強制推行了這麼多年,可真正把她當生活用語的人還是只佔中國人口的極少數。大多數人聽流行音樂都只能隔著一層。不管你是否意識到,不管你是否願意承認,這個問題都客觀地存在著。    這種普通話與方言的矛盾不僅使得流行歌曲與大眾生活產生了隔閡,而且還對其它藝術的創造帶來了負面影響。比如電影電視這個行業。
  • 南昌方言「羅漢」是什麼意思?
    體驗地方的生活習俗和歷史文化是深度旅遊的重要項目,方言也是其中之一。在南昌方言中,「羅漢」一詞常有人使用,是南昌方言中比較常見的一個詞彙。小編曾聽到和在網上看到過這個詞彙 ,與許多初次見到的人一樣,小編也不了解其含義,後來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後 ,了解到它有兩個意思。
  • 方言與美食(音頻) | 馬來西亞螃蟹
    馬來西亞福建人(大馬人指「閩南人」)呼蟹為tsim(「蟹」字之閩音有hai、hue、he等讀法),其本字當是「蟳」。本地福建人叫花蟹為「蠘」tsÁi/,稱青蟹為「蟳」tsim。「蟳」在《廣韻》及《集韻》兩部韻書內皆無,字書­­­中首載「蟳」字,始見於明末張自烈編、廖文英補之《正字通》:「蟳,徐盈切,音尋。」「蟳」字雖遲至明末方收錄於字書內,其實宋代書籍已有此字。
  • 笑yue了是什麼意思 笑yue了是哪裡的方言介紹
    相信很多網友都跟小編一樣,最近老是在網上看見笑yue了,但是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這個又是哪裡的方言呢?想知道的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笑yue了是什麼意思  「笑yue了」其實和「笑吐了」的意思是一樣的,都代表很好笑的意思。網友們在網上或者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很好笑的實物都會用「笑yue了」來形容自己的心情。
  • 論漢語方言的語義類型學意義
    西漢揚雄也看到了漢語的差異,其《方言》一書中詳細說明各地語言的不同。從揚雄的《方言》來看,同一個概念,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表達。林語堂先生在《前漢方言區域考》裡將《方言》中的語言分為12個語言區。[11]21由此可見,古代漢語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色。這些各具地方特色的古代漢語,正是我們進行語義類型研究最好的語言材料。
  • 方言表情包:網絡青年的「土味」表達
    在微信表情商店,輸入關鍵字「方言」,搜索出的表情包難以計數:河南、安徽、武漢、陝西、潮汕……相對小眾的邯鄲方言,表情包也有3款。談起時下在網際網路上受到追捧的方言表情包,河北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位迎蘇表示,相較於之前將喜怒哀樂都「寫」在臉上的「大黃臉」,更加直觀並且場景化的「動圖」方言,可謂是「表情包界」的一次演進迭代。
  • 網上:科目二練兩三天,科目三練半天一天就考過了,你服不服?
    其實說句實在的,考駕照就是看自己的心態和獨立思考的的能力。很多人經常會感嘆,同樣是一個教練教的,人家練個練個兩三天後就沒什麼問題,然後直接約考的話,也能輕鬆過,再看看自己,花的時間比別人多,後面考試卻總是掛科。
  • 「安東方言」讀一讀韻母為「屋」的那些漣水話(下)
    「六國」「六穀(薏米)」「六福」「六畜」,這是上篇介紹過的漣水方言入聲韻【屋】部的疊韻詞。漣水話裡還有個以「六」開頭的疊韻詞,叫「六禿」,使用的時候末尾要加「子」,讀輕聲。而上篇介紹過,韻母為uo的字在古音裡和漣水方言裡有歸到入聲的【屋】部的情況,如「國或獲惑」這些韻母為uo的字在漣水話裡和「屋」同韻。這樣看,「煺」在漣水話裡歸為【屋】部而說成「禿」就沒什麼奇怪的了。除了「禿雞子」「禿豬」,人們有時候還會把「禿」字按在別人和自己頭上,用作打趣或輕微的嗔怒、責令。如「忙到三十晚了,我也到澡堂子裡去禿一把」「看你像個髒小豬,趕緊去把你那手爪子禿禿」。
  • 英語四六級還沒開考,「答案」已在網上叫賣
    5月下旬以來,一個網名為「英語教育」的人用QQ號,在網上公開叫賣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答案。     中國青年報記者經過近半個月的採訪發現,自稱有「非凡實力」的「英語教育」,「潛水地」位於廣東省。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開考(考試日期為2010年6月19日——記者注)前夕,中國青年報記者趕赴廣東調查。
  • 這些「山西方言」你還聽過麼?
    像這樣的方言還有很多很多。還有很多疊詞,角落——叫做閣牢牢,臺階——叫做閣臺臺,把小板登叫做——猴登凳,把桌子叫成——桌桌,還有盆盆,布布,門門,棍棍反正如果這個東西比正常小很多,好像都可以用疊詞來體現,一個大男人說這些詞想想是不是還挺可愛的(哈哈)。
  • 燒鍋的 (安慶方言)
    網絡配圖如果你用搜尋引擎在網上去查 「燒鍋的」,它一定會給你搜索出無數條介紹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鍋。
  • 普通話二級乙等可以考教師資格證嗎
    普通話二級乙等可以考教師資格證嗎 http://www.hteacher.net 2020-06-30 09:29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