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說」潮州話有點難 建議儘早編輯權威《潮汕方言詞典》

2021-02-07 潮汕圈

  【潮汕圈-向世界報導潮汕】 潮汕圈微信公眾帳號:GD-CSQ 如果您尚未關注,您可以點擊標題下方的「潮汕圈→」關注我們。

  

  不是不知道怎麼寫,就是字庫裡找不到

  「食啊未?」「食好哇。」「囉做呢?」「愛來去踢跎。」就像粵語系網友習慣使用粵語方言字溝通交流一樣,時下,許多潮州網友在QQ、微信等社交工具上聊天、發布信息,也越來越喜歡使用家鄉方言表述。然而,由於潮州的方言字長期停留在學術研究層面,缺乏有效的推廣普及措施,網友們聊天、發布信息過程中,往往不得不以同音字、諧音字代替。有人認為,網上聊天、發布信息,只不過是一種娛樂消遣,大家看得懂就好,無須強求一定要準確規範。也有人提出,潮州話是古漢語的「活化石」,但部分文字一不知道怎麼寫,二電腦輸入法打不出來,該如何是好呢?

  觀察

  網上方言用字缺乏規範

  最近,一套「潮汕方言表情」圖片在本地網友間廣為流傳,圖片通過生動的卡通造型,配上潮州話口頭禪,如「瓦父」、「呂肉著痛」、「做泥」等,惟妙惟肖地表達出某種即時心理狀態。不過,稍微有一點文字常識的人,就會發現到這些「臺詞」用字極不規範。「我」字寫成「瓦」,「你」字寫成「呂」……

  記者瀏覽一些潮州網友開設的微博,還見到不少用潮州方言編寫的笑話。如:「爸甲你(口旦)個好消息甲個莫消息,你愛先聽地一個?」「先聽莫個!」「聽(口旦)今年有70%個本科生找無康課哩。」「無影噥,醬慘!了好消息個迷個?」「我考唔上本科,你免環羅瓦找無康課咯。」這則笑話頗為生動,潮州網友基本能夠看得懂。但仔細考究起來,其中「莫」、「康課」、「環羅」等字詞,也都採用同音字或諧音字代替。

  在本地網絡上,此類情況並不少見。網友「神秘人」表示,平時與同鄉人文字聊天,他經常使用方言,覺得這樣比較親切自然、生動有趣,就像面對面口頭聊天一樣。「潮州話有許多俗語,用普通話雖然也能表達,但很難起到相應的效果。像『積惡死』、『烏暗暈』,普通話怎麼說?」但「神秘人」也坦言,作為「80後」一代,他從小几乎沒有接受過潮州方言文化教育,對方言字知之甚少,有些字就算知道怎麼寫,電腦輸入法也打不出來,除了用同音字代替,又有什麼辦法呢?

  而在記者採訪過程中,一部分網友則認為,潮州話是「土話」,本來就沒有明確的文字,無所謂規範不規範,網絡交流用同音字、諧音字代替「實屬正常」。網友「YY」說,「用家鄉方言來交流,是出自對家鄉的情感,但作為一種地方土話,硬是強求準確規範沒有實際意義。」

  觀點

  潮州方言不是「土話」

  潮州方言真的是「土話」,沒有準確規範的文字嗎?知名文史學家曾楚楠對此予以否定。他告訴記者,歷史上,由於受到半封閉的自然地理環境影響,潮州地區對外文化交流較少,因此潮州文化中保留了許多古典元素,給人一種儒雅的感覺。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潮州方言,被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

  曾楚楠說,現在許多潮州人對自身的語言文化不了解,認為潮州話是粗俗的「土話」,其實潮州話恰恰是一種極為文雅的語言。例如一種有名的潮州小食,人們往往將名字寫成「鴨母捻」。鴨母「捻」出來的食物,自然讓人覺得不雅。也有人寫成「鴨母(米念)」,「(米念)」字出自《紅樓夢》,是滯粘、不爽直、不痛快的意思,更為不通。真正的寫法應該是「鴨母瀲」,形容雪白的湯圓煮熟後,像鴨子一樣隨水波浮沉。潮州話中,「母」是後綴詞,無實義,等同北方言的「子」字,如「竿母」、「薑母」等。

  曾楚楠還舉了一個例子,廁所,現在人們總認為稱「衛生間」、「洗手間」更文雅,潮州話稱「東司」相當粗俗。殊不知「東司」一詞來自古漢語,古代寺院、官署一般將廁所建於東側,故而有此稱謂。

  在曾楚楠看來,潮州話是「古話」而不是「土話」,之所以有許多方言暫時還找不到對應文字,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古中原移民文化與本地原住民文化互相交融,一些原住民日常用語難以通過字面表達。近百年來,語言學家一直嘗試對潮州方言字進行考證和整理,韓山師院院長林倫倫在這方面就取得了豐碩成果。採訪中,曾楚楠向記者展示了一本由李新魁和林倫倫於1992年出版的《潮汕方言詞考釋》,其中收錄了大量潮州方言字詞的寫法、出處和釋義。

  不過,曾楚楠坦言,目前學術界對潮州方言字的研究工作,只能說是「冰山一角」,而且由於種種客觀原因,研究成果停留在學術層面,未能真正普及到民間,造成了普通民眾不了解家鄉語言文化的遺憾。

  建議

  儘早編輯權威《潮汕方言詞典》

  近年來,社會上一些熱愛家鄉文化的網友,嘗試設計出潮州音查詢網站、潮州方言輸入法、潮州話網絡詞典等。對此,曾楚楠表示熱情可嘉,但要真正推廣普及潮州方言文化,還需要教育界、學術界和主流媒體等充分發揮自身作用,並由政府主導,協調各方力量,及早編輯一部權威的《潮汕方言詞典》。

  當前,學術界在潮州方言文化的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曾楚楠認為,當地教育部門應該起主導作用,走出對國家推廣普通話政策理解的誤區,既確保普通話教學,同時注重方言文化教育,將學術界的方言文化研究成果普及到校園中,在下一代得到更好的傳承發揚。

  與此同時,曾楚楠希望能夠由政府牽頭,整合學術機構、高等院校等各方力量,綜合當前的研究成果,編輯出《潮汕方言詞典》。「這一方面,周邊地區已經走在我們前頭,福建早就有了自己的閩南話詞典。」曾楚楠說,有關潮州方言的研究書籍、字典,歷年來陸續出版了不少,當務之急是如何將先前的成果整合起來,編輯一部更為權威的詞典。儘管研究還不全面,但至少起一個先河,讓後世研究者有據可考。詞典內容要注意雅俗共賞、有理有據,既具備學術性,又達到平民化,能夠為普通民眾所接受。

  採訪中,曾楚楠還呼籲本地主流媒體,要多做有關方言文化的宣傳報導,擴大社會影響力,以引起各方面的重視。方言文化的推廣普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各方協調配合,做出努力,民眾不了解自家語言文化的情況才會慢慢有所改觀。

  潮州日報記者 江馬鐸

  編輯:李明唐

  點擊「閱讀原文」閱讀更多精彩文章

相關焦點

  • 潮汕話,一門學到老都學不會的方言
    鄉音造就的潮汕文化潮汕人最重要的標誌之一,便是被稱為「潮汕話」或「潮州話」的方言。近代以前,「潮州」還是一個地域概念,「潮州人」往往包括說客家話的人。在廣東省三大方言(粵語、客家話、潮汕話)中,潮汕方言是最難聽懂也最難學習的。潮汕話一共有8個聲調,平上去入各分陰陽,保留了中古漢語「四聲八調」的聲調格局。這種聲調格局加上複雜的韻母系統和連讀變調規律,常常使學習者望而生畏。客家人把潮汕話稱為「學老話」(實際應該是「福佬話」),笑稱這是「學到老都學不會」的方言。
  • 潮汕話為何如此難懂難學
    :朋友問潮汕話難學不,我說很難學啊!他問:「那『很難學』用潮汕話怎麼說?」我說:「HO喔喔。」然後,他就放棄了……第二天,又有一個朋友來問我:「潮汕話是不是很好學啊?」我只好說是。他問:「那『很好學』用潮汕話應該怎麼說?」我說:「HOHO喔。」然後,他也放棄了……2013年,網友在微博上發布「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行榜,閩南話與蘇州話並列第三。
  • 廣東有個地方的方言很「難」聽懂,與普通話不搭邊,你去過嗎?
    大家都知道,我國有很多景點可以去,在這些地方中,方言就有80多種方言。今天,小編就來講講,廣東有個地方的方言很「難」聽懂,與普通話不搭邊,你去過嗎?既然中國有著這麼多種的方言,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重慶話、東北話、京腔等等,這些方言大家應該或多或少都能夠聽得懂;但是你一定不知道,在我們國家有著一門最難聽的方言,那就是潮州話。
  • 外地人第一次到潮州,感覺「潮州話」難懂,嘆:與「古人」交流?
    其實,在來潮州之前,珊珊三丫頭也接觸過不少潮汕人,多年後,自詡有語言天分的我,至今還是沒有學會「三句」潮州話,可以想像,這「潮州話」對一個外地人來說,是多麼難懂啊!老奶奶以講潮州話為主,珊珊三丫頭又完全聽不懂……因為聽不懂潮州話,難道就這樣錯過了更深入了解這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建築的機會?這個時候,真恨不得自己馬上能學會潮州話,可為什麼潮州話這麼難懂難學呢?潮州話難學難懂,罪魁禍首是「潮州八音」。
  • 據說這些潮汕成語連潮汕人都快遺忘了
    【潮汕話正音系列】 潮州話源遠流長,特別是在文字上,多數在使用時間上超過了千年,而在過去20年裡,許多文字被用壞了——導致不會說與不會寫。許多朋友更是用普通話諧音來替代潮州文字寫法,更可悲的是,「吐屎」、「做泥」、「鞋好」、「叔惡死」成為了外人對潮州話的最表象認識。這樣傳播出去的潮汕形象並無法真正推動潮汕的實質發展。今天Databear教大家如何用好潮汕成語!
  • 潮州人與潮州話
    茶座中,我們談論不懂潮州方言很難品味出地道的潮州文化,一位年輕的母親聽後,憂心忡忡地說,她的兒子11歲了,不會講潮州話
  • 客家話、粵語、潮汕話 三大方言爭鬥史
    其實,廣東的漢語主要分為三類:客家話、粵語和潮汕話,分別為客家人、廣府人和潮汕人使用,三種方言在歷史上進入廣東的時間和方式都有相當大的差別。(廣東方言分布,其中橙色為粵語,綠色為客家話,紅色為潮州話。來源:《中國語言地圖集》。)
  • 對網上「方言本字考」的思考
    對網上「方言本字考」的思考 2016年03月22日 11:0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潔 字號 內容摘要:對網上「方言本字考」的思考?
  • 潮汕方言電影《老爺保號》即將上映,「全潮汕人陣容」等你來看!
    (原標題:潮汕方言電影《老爺保號》即將上映,「全潮汕人陣容」等你來看!) 潮汕,嶺南文化中最令人難以捉摸的存在。旅遊的人離開潮汕,翻遍中國都找不到這麼彈牙的牛肉丸;工夫茶裡的人生哲學,仿佛每個潮汕人生來就能說上一二。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定義潮汕人心中的潮汕,高頻詞一定少不了老爺保號。這一次,老爺保號被拍成了電影。
  • 《宜春方言詞典》即將出版發行
    方言 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 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 它傳承千年 12月7日 記者從宜春市檔案館 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 我市首部《宜春方言詞典
  • 秦始皇說潮汕話,孔子會說什麼話?《論語》中有確切記載
    作家王朔曾經笑談,「秦始皇講一口潮汕話」,用潮州話朗讀「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時,鳩、洲、逑都很押韻。之所以判斷秦始皇說的會是潮汕話,是因為秦始皇徵服百越之後,大量秦人定居潮汕地區,而因為潮汕地區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特殊性,使得數千年中潮汕方言一直沒有出現大變化。
  • 你知道潮州話有哪些聲調嗎?
    潮州話的聲調相比普通話,上聲、去聲也分陰陽,還多了陰入和陽入,共有陰平、陰上、陰去、陰入、陽平、陽上、陽去、陽入八個聲調。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中,我們可能會聽到這樣的說法例如,有人說潮州話的「時「字讀第一聲,「是」字讀第二聲,諸如此類說法都是錯誤的。
  • 潮汕蔬菜那些有趣名字原來是這麼來的
    潮汕一帶稱茄子為「力蘇」(潮州話的諧音),小時候看到的都是白色的,個頭細長,與北方紫色的圓葫蘆狀茄子不同。據考證,稱茄子為「力蘇」與五代初期的吳越王錢鏐有關,他有一個深得其喜愛的跛足兒子,由於「茄」和「瘸」諧音,於是這成了忌諱,就改稱「茄子」為「落蘇」。「落蘇」是「酪酥」的諧音,蒸熟的嫩茄子就像「酪酥」一樣綿軟可口。
  • 一本書看懂樂山話 《樂山話方言詞典》出版
    一本書看懂樂山話 《樂山話方言詞典》出版     本報訊 (記者 吳亞飛)6月28日,記者從樂山市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獲悉,《樂山話方言詞典》出版發行,該書設有「樂山話拼音方案」「樂山話語音」「音序索引」「詞典正文」等內容,共30餘萬字
  • 易白文化「心系潮海」潮汕方言流行音樂計劃
    在雲南當兵的易白,用家鄉母語「潮汕話」嘗試作詞、作曲、演唱錄製了潮汕方言歌曲《黑夜裡的太陽》;歌曲發布後,許多在外地打拼的潮汕人聽後紛紛觸動,有的甚至淚目。易白工作室(深圳市易白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音樂主創團隊表示,他們計劃與更多潮汕企業,潮汕社會團體和熱心推動潮汕文化的潮汕人積極商洽,爭取贏得更多潮汕人通力合作和支持;進而推出以潮汕方言為主,打造的流行音樂作品,並拍攝MV和音樂微電影面向全國和海外推出,力求讓更多聽眾通過潮汕方言歌曲,認識潮汕文化與人文思想。 一些企業和社會團體希望能和易白合作,推出新的音樂作品。
  • 聽說你朋友是潮汕的?你也太幸福了吧
    #潮汕又稱潮州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屬潮汕文化區和潮汕方言區,是潮汕民系的祖籍地與集中地潮汕是著名的僑鄉、潮汕是著名的旅遊,名茶之鄉,美食之鄉,柑桔皇后之鄉、蕉柑之鄉、青梅之鄉、青欖之鄉、竹筍之鄉、荔枝之鄉、潮州菜之鄉,潮菜是粵菜主幹與代表 。
  • 華輝美食人:廣東最難聽懂的方言,排名第一竟是,你的家鄉上榜沒
    廣東的方言主要分為三類,粵語(橙色)、客家話(綠色)、潮汕話(紅色)、分別為廣府人、客家人和潮汕人使用。難度係數分有兩種:廣東人聽了表示「毫無鴨梨」的方言,還有廣東人聽完表示「一臉懵逼」的方言。而其中最難學的5種廣東方言,就是下面這5種:第五名: 廣州話廣州話,一般而言指粵語,兩廣當地人慣稱「白話」,即兩廣地區的「普通話」。狹義的廣州方言指廣州話,專指廣州市區通行的粵語。
  • 廣東大學宿舍最難懂方言榜單出爐,第一我就服了!
    而大學校園就是各種方言融匯之地,當兩位來自天南地北的童鞋說上家鄉話時,簡直就是雞同鴨講,幾經妥協,多番嘗試後才操著「廣式普通話」愉快交流。 那麼在大學校園有哪些最常見(令人懵逼)的方言?
  • 潮汕方言俗語
    泛指一般的嘗試潮汕話:力賣著批擔鼻去到下寺意思:形容做事沒有得到要領潮汕話:暗過魂宮意思:陰間據說是一片黑暗潮汕話:三更想,半冥反意思:形容沒有固定的主見,想法搖擺不定潮汕話:一樣粥飯飼千外樣人意思:社會複雜,什麼人都有潮汕話:唔相信有霞鬼邁銀紙個意思:形容人都是喜歡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