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節選|張真山長 · 講學文字稿
錄音整理:無言、介
編 輯:此木
圖 片:張真山長作品
在莊子《天下》篇,莊子給自己做了一個小傳。
「芴漠無形,變化無常,死與?生與?天地並與?神明往與?」
第一句芴漠,有一些版本是寂漠,都對。很多學者對各種不同的版本很較真,這種精神也值得肯定,但是有時候是較不得真的。我們自己寫東西抄一稿和抄二稿還不一樣呢。最重要的是他想講什麼,我們取大者。
人們常常會問莊子是幹什麼的呢?莊子的主張是什麼呢?莊子在這一篇現身說法。司馬遷寫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莊子部分基本上就是以這一段為本。
「芴漠無形,變化無常,死與?生與?
天地並與?神明往與?芒乎何之?忽乎何適?萬物畢羅,莫足以歸。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莊周聞其風而悅之。」
在體例上,這一節和前文也差不多:先講古道術是如何呈現的。前文中每一家都是這樣的,古道術呈現一個面,既是邊也是全部。類似於「橫看成嶺側成峰」,我們從不同的方向去看那完備的東西。
前面這個古道術所呈現出的,或者說跟莊子完全契合的這個點是個什麼樣呢?
「芴漠無形」,無體無相;
「變化無常」,無住無居,無形無常,道流衝用,大化也!
「死與?生與?」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死,不是俗情上的兩端,生不生,死非死,未知生,焉知死?
「天地並與」,「神明往與」。生死,往來,分和,皆是流變,非可實住。
《易經》所謂「消息」,其變化,無常,無可住者,易也。《大學》說「苟日新,又日新」。我們要能夠透過先聖的文字,感知宇宙與我們同在同律動的真宰和密旨,人人不孤立於大化的「生生」之外,萬有皆循道而趨,循道生滅出沒。
「萬物畢羅」,就是沒有什麼游離這之外,一網打盡,這叫「畢羅」。萬物畢羅,並不是收納到庫房去了,「莫足以歸」,一句掃空!
「芒乎何之?忽乎何適?」,不知道朝哪裡去,也不知道從哪來,不知道從哪兒出,也不知道從哪兒入,這對於活在經驗世界中的人來講,完全是顛覆!
經驗世界中,萬事萬物,有頭有尾有終有始的。我們觀察到太陽東升西落,萬物有生有滅,有著明淅的「線性路徑」,我們就以依託此種經驗和知識來認知世界。這一段,開篇就把經驗認知擊的粉碎,仿佛一下子無從把捉莊子要說什麼了?莊子說「夏蟲不可語冰」,可不汗出!
活在這個世上,人們受益於經驗與所謂的客觀知識。同時,也正是這些根本靠不住的客觀知識和經驗,坑了我們。使得世界永遠奔忙在「詩和遠方」的路上苟且,卻永不得當下的安寧。
「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莊周聞其風而悅之。」
莊周親自出場,古道術到了莊周這打住了,下一節就沒有「古道術有在於是者」這樣的話。莊周,殿後者。
「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不儻,不以奇見之也。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
莊周所宗或者聞其風而悅的古道、古道術,生發和呈現是「以謬悠之說」。
劉鳳苞說:「謬悠,無情實也。」
謬就是荒謬,看起來是荒誕的,悠遠的,不著邊際的。所以莊子這一部書裡面,惠子老是說他說大話,大而無用。為什麼會讓人覺得不著邊際呢?因為太反世俗和習慣了,對於已經知識板結化的人,已經沒有辦法聞大理了,一聽就覺得很荒唐,這句話也應對老子所說「下士聞到,大笑之」。聖人說的哪一句話聽了不會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呢?
「荒唐之言」,「荒唐」兩個字不是現在我們理解的荒唐,我們現在用這個詞已經狹窄化了。「謬悠」不是錯誤的言論,「荒唐」也不是荒唐的言論,這些都宏大無比。
「荒」,野也;「唐」,大也。荒唐,弘大,沒有邊際,言語無傷道體才稱為荒唐,我們一說話就標籤化,是小言傷德。所謂德,道的充實才是德。我們正常情況下的說話是在技術層面的,是在口舌的層面。真正的大言,不是在口舌層面。
「無端崖之詞」,這是今人拒絕的形容詞,莊子全部收入囊中。一般我們說話會覺得無端崖之詞是在罵人,這個世界真是顛倒了。無端崖之詞,不侷促。所謂行不崖異之謂寬,無端崖即是寬。
「時恣縱而不儻」
當我們真正認真聽聞莊子時,會覺得完全找不到邊際,找不到一個判斷點。不知道他說的那句話是真那句話是假,亦真亦幻,因是因非。為什麼沒有辦法判斷呢?因為我們的日常聽聞,是用我們的知見來做判斷,這種知見,在莊子處,如蚊子叮鐵牛,下不去嘴,派不上用場。有之無之,無之有之,大者言小,小者言大,實說成虛,虛說成實,被弄暈了。
莊子說:「智不達是非之境,欲觀莊子之言,如蚊虻負山」。
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遇見莊子,即便是對莊子的書很熟,即便覺得很喜歡莊子,終生喜歡莊子,也不妨礙到死與莊子都是陌路人。
「恣縱而不儻」,就是看起來很放達,但實際上根本不越位,即是夫子所說隨心所欲不逾矩也。
「不以奇見之也」。莊子說他的每一句話都不是邊見,沒有極端的話,大家這要注意哈。他要呈現的是,莊子所言,非一家之言,而是天地之卮言。
「不以奇見之也」,奇就是犄角。沒有頂牛角尖的話,沒有言之灼灼的東西,所言不是為了告訴我們什麼,所言皆無言可執,言只是激活,提醒。
事實上,書不能讓人覺醒,老師不能讓人覺醒,能讓你覺醒的只有你自己。
「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
以,也是因,因為天下已經沐在沉濁之中,不清醒了。為什麼不清醒了呢,都躁動了,那種神明的清沒有了,都坐實不虛了。人們已經沒有能力聽聞莊正之言,已經沒有辦法正常對話了。所謂「莊」,是莊嚴、正直。
未完待續,連載中……
[ 往期傳送 ]
莊子課堂 |《天下》一
莊子課堂 |《天下》二
莊子課堂 |《天下》三
莊子課堂 |《天下》四
莊子課堂 |《天下》五
莊子課堂 |《天下》六
莊子課堂 |《天下》七
莊子課堂 |《天下》八
莊子課堂 |《天下》九
莊子課堂 |《天下》十
莊子課堂 |《天下》十一
莊子課堂|《莊子.天下》十二:博大真人
張真
字抱一,號連山。
籍佔安徽蒙城,經學私淑先聖,繪事師武隆肖中胤先生。
創建連山堂卮道工作室。
時任北京象罔書院、歙縣竹山書院山長。
常以老莊接引門人,從遊者日眾。
門人輯其文而成《無端崖》一冊。
長按左側二維碼識別關注
新浪微博:@張真炮莊
莊敬身心,莊嚴國土。託不得已以養中。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愚者張真願與諸仁,炮莊發藥,自事其心。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