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群山環抱,植被繁茂,有許多可食的野果資源。它們自然天成,無需特別栽培,頑強地生長在草莽叢林中,萃取著日月精華。雖然它們是如此的低調,但就像那黑夜裡的螢火蟲一樣,滋養著兒時物質匱乏的我們。但我們卻不知道,它們竟會有那麼大的功效!
via:@深山老學生
via:@wfnhaps
酸棗,味道就一個字:酸,估計不少小夥伴光看圖就酸的吞口水了!
via:@深山老學生
野生酸棗含有糖、酸、蛋白質、鈉、鐵、鋅、磷、硒等多種微量元素、β-胡蘿蔔素、胺基酸和維生素。 被譽為「維C之王」。具有養肝,寧心,安神,斂汗功效。
全身毛茸茸,必須把毛除掉才能吃,不然口腔會發癢,吃起來酸、甘且爽口!能養陰生津,潤腸燥。
山柿子沒有種植的柿子的紅嫩多汁,個頭也小,肉質較硬澀。有耐心的話,山柿子放在小溪裡浸幾天再吃!它具有健脾、治痢、止血,可緩解大便乾結、乾咳、喉痛、高血壓等症狀。
這個大家不陌生了,當年家家戶戶都會種一兩顆桑樹。因為果子裡縫隙會藏有蟲子,吃前最好用鹽水浸泡十來分鐘。
桑果補益肝腎,滋陰養血,息風。具有主治心悸失眠、頭暈目眩、耳鳴、便秘盜汗、瘰癧、關節不利等病症。是中老年人健體美顏、抗衰老的佳果與良藥。
當泥,這個就不用多說了,沒有吃過的,都不敢說在農村生活過。
當泥補血,滋養,安胎。用於貧血,病後體虛,神經衰弱,耳鳴,遺精。當泥還可以釀酒,很補!
布離子,也叫「烏妮子」,學名地捻,長在灌木叢中的地上。可提取天然食用色素,色價高達190。
布離子是一種多汁漿果,含有鉀、鈣、磷、鎂、鈉、鐵、錳、銅、鋅等多種礦質元素,可作為天然的補鈣食品。具有活血止血、消腫祛瘀、清熱解毒之功效。
紫林兒,又叫"肥珠子"。學名赤楠。與當泥一樣,是比較常見的野果。口感酸甜,吃多了嘴巴變被果汁染黑。能平喘化痰。
via:@深山老學生
「糖盎兒」,又叫金櫻子,有刺,需用刀剖開吃,很甜,想吃它得小心刺破手。
金櫻子有固精縮尿,固崩止帶,澀腸止瀉的功效。用於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久瀉久痢等。可以泡酒,熬膏!
「圓兒」,又稱錐慄,可生吃,煸炒後食用更香!不錯的零食選擇。
有補腎益氣,治腰腳不遂、內寒腹瀉、活血化瘀等作用。常食可抗衰老、延年益壽。
畢久(jiú)兒,亦稱拐棗,不成熟苦澀,成熟後很甜,晾乾食用風味更佳。
畢久兒功同蜂蜜,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果品。民間常用其酒泡藥或直接用於醫治風溼麻木和跌打損傷等症。
竻(刺)泡,學名覆盆子。果實形似縮小版的草莓,所以也叫山莓。莖上帶刺,果端稍尖,果肉實心。吃起來酸酸甜甜,多汁,略帶點澀味。
有補肝益腎、明目烏髮的功效。
棠梨小的形狀略似枇杷,大的像個桌球。生棠梨味酸澀,一般情況是煮熟後吃,能除澀味;泡糖水或者泡成果酒又是一番別樣風味!
棠梨能幫助消化,它的果酸可以使人增加食慾,同山楂一樣有消滯的功效。
有清熱解毒,利溼消滯,涼血止癢,明止退翳的功效。
via:@ZZYHL
麻甲子,學名菝葜,未熟的果子非常澀,不過熟透之後,就變得紅彤彤,開始有些甜了,可以釀酒。可利尿解毒。
學名叫烏飯子,秋季成熟,味甜,小時候很喜歡的野果。酸酸甜甜的滋味,那感覺至今回味,無法忘懷。對心悸怔忡;夜不安眠;久咳有治療效果!
油甘子,吃它就像品味人生的旅程。剛入口的時候是苦澀的,可是吃到最後變甜,特別是喝水後。
油甘子具有潤肺化痰,生津止渴。能降低血壓,增進食慾,可治喉炎和B肝炎,常食有醫療和保健功效!
原來它們的功效那麼多,難怪我們小時候會很少得病。回味孩提時代,幾個穿開襠褲的小夥伴,滿山遍野地尋找野果,吃得津津有味。如今擺滿茶几的各式水果,也品不出當年那又香又甜的滋味了!
來源:大埔網
關注公眾號,更多客家趣事等著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