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重用醫衛專家指導國家抗疫行動

2020-12-07 環京津網

日本目前確診新冠肺炎感染數過萬,形勢越發不容樂觀,但疫情防控整體效果明顯遠優於美歐,至今經濟與生活基本正常,社會秩序依然穩定良好。這份看似平淡無奇的疫情防控業績,得來並不容易,也與日本政府在抗疫過程中重視科學、重用有世界衛生組織(WHO)工作經驗的抗疫專家等因素密不可分。

尾身茂是日本醫學博士,曾任WHO西太地區事務局局長,現兼任日本政府新冠感染症對策專家組副組長。疫情發生之初,尾身博士即活躍在最前線,協調內外渠道、收集分析疫情、提醒各界注意、制定防疫對策,等等。4月7日晚,安倍首相宣布東京等首批地區進入緊急狀態時,尾身博士與安倍首相併列出現在記者會現場。安倍在發言中不時提及「專家意見」等關鍵詞,尾身博士則適時回答現場媒體提問。這種場面以往非常少見,由此可見日本領導人對抗疫專家的尊重、對科學性專業性意見的重視。

4月10日,德仁天皇夫婦在赤坂御所專門會見尾身博士,聽取他對新冠病毒特徵等與疫情有關情況的說明。日本廣播協會(NHK)報導稱,德仁天皇夫婦直接聽取外部專家意見尚屬首次。

押谷仁是日本東北大學微生物學教授,曾作為WHO西太地區事務局感染症對策專家參與過抗擊「非典」,現兼任日本政府新冠病毒感染症對策專家組成員、厚勞省新冠病毒群體感染對策班首席專家。在NHK4月11日播出的紀錄片《來自阻止新冠感染擴大最前線的報告》中,押谷醫師講了以下一番話:「我們面臨的巨大挑戰,是如何在維持社會經濟活動的同時促使疫情趨於結束。封城,重啟,然後再次出現疫情,重新封城,如此周而復始的話,世界經濟和社會將會破產,人們的心理也必定崩潰,年輕人會對未來失去希望,大企業將一個接一個倒閉,中老年人也將不能安享晚年。我們絕對不能讓這種事態出現。」評論認為,這些專家奮戰在防疫第一線,「是懷著保護民眾生命和希望、確保社會存續與未來希望等使命感和責任感的」。

近藤奈邦子是日本醫學博士、感染症醫師、WHO高級顧問。據《日本經濟新聞》4月22日報導,接受該報採訪談到中國抗疫經驗時,近藤博士認為,中國採取「封城」措施並成功抑制新冠病毒流行,包括自「非典」疫情以來中國加強重症監護室(ICU)建設,還有4萬多名醫護工作者馳援重疫區湖北省和武漢市,這些措施和經驗對新加坡、韓國等亞洲國家來說是共通的,對應對感染症來說具有很高經驗值,「歐洲最初卻猶如隔岸觀火」。

對於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暫停支付WHO會費問題,近藤博士表示:「不清楚美國究竟是從根本上懷疑WHO的新冠對策,還是以此作為(美國國內)感染擴大後推卸責任的攻擊手段。但是,如果把WHO整垮就能解決問題的話,那是錯誤的和不可能的。」

至於新冠疫情給人類的教訓,近藤博士認為,進入21世紀後,人類經濟和社會活動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變立體,物量和速度今非昔比,感染症流行也往往會瞬間擴大。由此看來,新冠疫情並不是什麼異常事態,需要被理解為「新常態」並拿出對策,而制定對策的根本就是要相信科學。

在美國決定暫停資助世衛組織的背景下,日本政府至今仍秉承支持世衛組織的立場,世衛組織對日本抗疫也持肯定態度。WHO總幹事譚德塞3月14日曾表示,安倍首相領導下的日本政府全力抗疫,對抑制病毒在日本流行發揮了決定性作用。譚德塞還感謝日本向WHO捐贈1.55億美元防疫資金。安倍首相則在4月17日的記者會上表示,WHO在應對新冠疫情過程中是否存在不足或問題,要待疫情結束後再調查。他同時強調:「(日方)完全沒有考慮削減或者拒付WHO會費的意思,必須切實支持世衛組織。」

本報東京4月22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駐日本記者 張建墅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田博群

相關焦點

  • 國家專家組抗疫專家潘純等8位戰疫英雄回歸中大醫院
    其中,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潘純主任醫師,作為撤離武漢的最後一批國家衛健委專家組專家5月10日順利結束隔離。中大醫院同時歡迎的戰疫英雄中,還有江蘇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中的中大醫院莫敏等6位抗疫勇士,以及新加盟中大醫院的呼吸內科專家、援鄂抗疫勇士章銳峰主任醫師。「爸爸,終於見到你了!」
  • 微醫網際網路總醫院開通河北抗疫專區 千位專家網上集結馳援河北
    1月11日,微醫網際網路總醫院「河北抗疫專區」正式開通,以劉芳為代表的首批全國專家再次迅速集結,在線提供24小時免費問診服務。河北居民可通過「健康河北官微」「河北青年報」兩個官方微信公眾號進入專區諮詢,還能獲得核酸檢測結果查詢、疫情實時動態、專家科普等便捷服務;部分地區居民可享受便民門診開藥、送藥到家。
  • 端午特別行動感恩抗疫戰士
    面對未知的敵人,他們顧不上可能會被傳染的風險,穿著厚重的防疫服參與對患者的救治,最終通過抗疫戰士們以及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使得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新增患者日趨減少,治癒出院患者則日益增多。東易日盛速美超級家向抗疫戰士們致敬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無數抗疫英雄義無反顧地衝到了最前線,他們有來自解放軍、全國各地方的醫療隊,隊伍中有經驗豐富、年近退休的醫學專家,也有正值芳華的白衣天使、有為人民服務的警察、更有堅守在社區、鄉村的基層工作者。
  • 石家莊記「疫」|同心抗疫 一家三醫齊上陣
    石家莊記「疫」|同心抗疫 一家三醫齊上陣 2021-01-14 2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抗疫力量昭顯的精神品格
    在醫資短缺、床位緊張、疫情複雜、邊戰邊摸索的條件下,感染和病亡人數不斷減少,疫情迅速向好的態勢轉化,給全國人民乃至世界上其他相關國家增添了信心。這種越戰越勇、堅不可摧的抗「疫」力量蘊含著多重人文精神和崇高品格。運籌帷幄,敢於擔當。每到歷史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就在於指揮若定、敢於擔當。其一,審時度勢,科學決策。
  • 支援抗疫,日中青年經濟文化交流協會在行動……
    在這場艱苦的「戰疫」中,他們身在海外,心繫祖國,用愛守護著祖國的同時,用實際行動表達著他們時刻與祖國同在。在疫情發生後,遠在東瀛的日中青年經濟文化交流協會(以下簡稱日中青年會)在會長櫻木翔的倡議下,理事會成員的共同組織下,用實際行動見證他們在抗擊疫情中的每一份心力與付出。
  • 「學會抗疫風採錄」中國電子學會:講好中國抗「疫」故事,發出中國...
    在堅持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統籌抓緊推進復工復產,深化服務內容和服務能力,發揮科技社團優勢,與多家國際機構溝通合作抗「疫」,助力講好中國抗「疫」故事, 發出中國抗「疫」聲音。各業務版塊結合行業特點,積極發出抗「疫」倡議,堅持科技戰「疫」。倡議將科技成果運用到抗「疫」一線,132家機構和企業積極響應。
  • 「食在廣州」在行動 邀抗疫英雄 品廣州味道
    為了向一線抗疫英雄致敬,3月16日起,由廣州市飲食行業商會發起,聯合廣州地區飲食行業協會、廣州烹飪協會、廣州西餐行業協會、廣州技師協會餐飲分會開展「致敬逆行者,』食在廣州』在行動」美食募捐大行動啟幕,活動由廣州市商務局指導,廣州日報、美食導報協辦。據悉,活動至今總共募得愛心餐飲代用券面值541.624萬元。
  • 「佛系抗疫」的新加坡實踐能成功嗎?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在中國進入防疫攻堅戰的關鍵時期,關注國際社會抗疫進展和動態,提早進行國防和外交部署非常重要。目前發生疫情的國家中,中國民眾和媒體最關注的境外國家之一是新加坡。有媒體把新加坡政府的抗疫舉措稱為「佛系」抗疫。之所以被稱為「佛系」抗疫,是因為新加坡政府在報紙和公眾宣傳中,反覆強調公眾如果沒有疾病和症狀,不需要佩戴口罩。
  • 中國政府抗疫醫療專家組援非分享會在澳門舉行
    中新社澳門7月23日電 (記者 龍土有)澳門特區政府23日舉辦「中國政府抗疫醫療專家組赴阿爾及利亞、蘇丹工作簡介與分享會」,邀請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代表團來澳,分享防疫經驗。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長歐陽瑜在會上表示,今年5月,在國家統一安排下,澳門特區獲得參與國際援助機會,首次派出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澳門)5名隊員,與重慶市的醫療專家組成「中國政府抗疫醫療專家組」,前往非洲阿爾及利亞和蘇丹開展抗擊新冠肺炎工作。
  • 勇敢者遊戲 爭當抗疫小勇士 重報小記者雲行動
    重報傳媒小記者雲行動,上遊新聞抗疫小勇士!歡迎來戰!抗疫宅家,孩子們能做什麼?不負春光不負年華!可以看書,觀看紀錄片,限時背完1800個英語單詞,還能學會多種強身健體的招式,當然,還有妙不可言的DIY美食……特殊時期,上遊新聞教育頻道發起了一場特殊的「挑戰」。第一季挑戰中,參與的小朋友可以任意選擇以下的類型完成挑戰,優秀作品我們將報以「瓊瑤」。
  • 用「心」陪伴,共同抗「疫」——江蘇12355青少年心理援助行動進行時
    用「心」陪伴,共同抗「疫」——江蘇12355青少年心理援助行動進行時 2020-02-24 13: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胖子福音---醫衛專家:減重手術為超級肥胖者帶來希望
    醫衛專家指出,超級肥胖者適合通過減重手術降低體重,讓身體更加健康。目前,全世界體重超重的人群高達6億,中國肥胖者超過9000萬,肥胖已經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的十大慢性疾病,並可導致心血管疾病、代謝併發症和腫瘤等多種疾病。5月11日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世界防治肥胖日。
  • 抗「疫」保供勇擔當!遂寧勞模工匠在行動
    疫情發生後,他勇於擔當、精準施策,用行動詮釋了一名企業家在關鍵時刻應有的職責和擔當。春節本是與家人團聚的最好時期,金翔宇卻毅然投身抗「疫」前線,第一時間建立企業疫情緊急防控應對小組,連續召開專題會議,部署落實疫情防控工作。為抗擊疫情貢獻一份企業的力量,金翔宇帶領著高金集團職工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還積極捐獻物資,千裡馳援湖北人民,確保老百姓的「菜籃子」得到保障。
  • 伊利再捐1.8億 同心戰「疫」 營養呵護抗「疫」逆行者
    責任無界,大愛無疆,伊利累計捐贈價值將達2.8億元,共迎抗疫勝利。作為健康領域的龍頭企業,伊利持續發揮行業龍頭的責任擔當,不斷加大行動力度,持續為一線守護者提供營養支持,引領行業不斷為這場戰「疫」貢獻力量。  再捐1.8億,彰顯龍頭企業責任風範  目前,在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之際,援鄂醫療隊員開啟回家模式。
  • 宇航人900盒沙棘油增援抗「疫」
    這一暖心舉動,讓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倍感溫暖與鼓舞。內蒙古青年志願者協會副會長、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機關系統團委書記劉淑清和內蒙古青年志願者協會秘書長楊國奇出席捐贈儀式並接受捐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 《中文導報》:北海道僑胞為中國和日本抗疫雪中送炭
    《中文導報》:北海道僑胞為中國和日本抗疫雪中送炭
  • 澳門國際應急醫療隊首次承擔國際醫療援助任務 援非抗疫專業表現...
    今年5月份,在國家衛健委支持下,澳門國際應急醫療隊選派5名隊員,加入由重慶醫療專家組成的中國政府抗疫醫療專家組,一行20人先後赴阿爾及利亞和蘇丹參與抗疫援助。這是澳門國際應急醫療隊首次承擔國際醫療援助任務,開展海外應急醫療實戰。5名澳門專家非常珍惜參與這次國際抗疫合作行動的機會,做了充分準備。
  • 風雨同心 共抗疫情 麗水民進在行動
    風雨同心 共抗疫情 麗水民進在行動 2020-03-20 22: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竹內亮:我拍攝的南京抗「疫」紀錄片在日本火了
    首發:「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ID:xhmrdxwx)口述:竹內亮|42歲|紀錄片導演|江蘇南京整理:沈汝發|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竹內亮拍攝的南京抗「疫」紀錄片。我叫竹內亮,是這部紀錄短片的導演。這個視頻就是要把中國防疫的真實情況,傳達給日本觀眾,讓他們了解中國人的抗「疫」對策。拍攝的時候,我到了快餐店。在漢堡套餐紙袋子上,我發現貼著「非接觸安心卡」,卡片上還標註了烹飪人、遞送人的名字和體溫,我作為食用者感覺非常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