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是部門之首,言行舉止都能給員工帶來影響。領導位高權重,但為了管理好團隊,也要花心思去給員工一些好處和溫暖,請員工吃飯就是最常見的表現。
華為總裁任正非曾說過:「作為管理幹部,應該多請下屬吃飯。」他認為,領導請吃飯,有利於增加員工對領導的認可,也利於團隊建設,做好管理工作,應該多組織聚餐。
員工倒是舉手贊成,但有一部分領導卻有不同的聲音,我有一個當領導的朋友就說過這個經歷:
月初,大家都在忙碌著項目驗收的事情,加班是常有的事,員工都開始有抗拒的情緒。身為領導的他發現員工出現怠慢的態度,為了激勵士氣,他給大家都訂了奶茶、披薩、雞翅等小吃,慰勞一下辛苦加班的員工。
隨即,他讓助理把宵夜的費用都發布到群裡,總額2800元,今晚消費476元,活動經費餘額是2324元。大家一邊吃,一邊竊竊私語:「還以為是領導掏錢呢,原來是用經費的。」
直到上周,眼見工作已經接近尾聲,臨近下班前,他又對員工說:「今晚咱們放鬆一下吧,走,到樓下新開業的火鍋店聚一聚。」員工一聽,歡呼雀躍。
大夥樂呵呵地到了火鍋店,點了滿滿一桌菜,2個小時過去了,大家吃飽喝足後,服務員拿著清單走過來,說:「請問誰買單?」
員工有些低頭玩手機,有些在聊天,沒人搭理服務員。他只好掏錢買單,然後把消費清單和銀行卡都放進了錢包裡。
第二天,他吩咐助理把昨晚的消費總額發到群裡,讓大家平攤。看到這個消息,大夥都愕然了,原來昨晚的聚餐不是領導請客嗎?怎麼變成了AA制?大家對此議論紛紛。
事後,有員工更是很不滿他的做法:「早知道是AA制的,我就不會去了。」還有一些員工認為:「項目做完後,領導的獎金提成也不少,請客吃頓飯都不行,真摳門。」
這件事引起員工們極大的不滿,表面不說,但內心卻很不爽,此後,即使他再次邀請聚餐,大部分人都找藉口不出席,甚至還有員工開始藐視他的管理。
對於這件事,身為領導的朋友也表示很無奈:「我也要養家餬口啊,經濟壓力大,而且公司報銷額度有限,每次出去聚餐都由我來掏錢,肯定是吃不消的,我最怕員工們道德綁架。」
我這個領導朋友的顧慮無非就是以下兩點:
1、上級和下級職場關係應該涇渭分明,太親密容易產生人情,破壞管理體制。
2、領導請客太多,容易滋生員工懶散的工作狀態,損害團隊的執行力,還容易被員工道德綁架。
從這件事上,我們發現身邊一些現象,越有錢的人,越吝嗇。好比如,一個大老闆十年如一日地穿著一雙老北京布鞋,看起來很低調;有些領導月入3萬,卻拿著28元的打車發票去報銷。這些行為是員工無法理解的,認為這領導、老闆太摳門了吧。
正如上述領導請客卻要員工AA平攤費用的事,也容易讓員工有牴觸和不平衡的心理,自然不會服從管理。
我個人認為,任正非的說法有一定道理,作為管理者,應該多請客吃飯,無論在情感建議和提升工作效率,都有大大的幫助。
1、領導請客吃飯,員工心裡歡喜
領導處於管理者的位置,要想員工服從管理,首先要做到表率作用。有時候適當地給員工一些甜頭,自然能收攬人心,請客吃飯就是一件簡單的事。
其實,站在員工的角度看,只要看到領導有掏錢的動作,員工內心就得到了安全感和認同感。不管最後領導是否真的從自己腰包掏錢,還是事後在公司裡報銷,這都是後話了。
由此可見,員工想要的是一個有擔當的,能為他們遮風擋雨的好領導,但從是否願意掏錢請客,就能最直觀地看出來。如果是公費請客,員工會覺得理所當然,如果是領導掏錢,那員工就會心存感激。
2、能傳播企業的正能量
別小看領導請客吃飯這件事,它背後隱藏著大玄機。這也是考驗領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
在一家大企業裡,員工不可能有充足時間了解老闆,沒有機會和老闆深入溝通,所以管理人員必須要代表老闆。請員工吃飯,能通過領導的行為和談話中傳達老闆的意思,傳播公司的理念和文化。
領導就相當於一個中間介體,連接老闆和員工的橋梁。如果選擇面對面開會去交流,會增加彼此的壓力,員工也有牴觸,但通過吃飯這個輕鬆愉快的氛圍下,員工就容易接受多了。
3、增加團隊的執行力和凝聚力
領導是部門的指揮官,員工是執行者。要創造最佳業績,員工的作用可真不少。一個有認同感的團隊,會比一個嚴格要求的團隊會更容易管理。試想一下,如果員工每天只有被業績、任務壓迫,每天像機械一些運作,內心會很崩潰和牴觸。
領導可以適當地掏腰包請員工吃下午茶、吃飯,舒緩一下員工緊張的心情,是一種很好的情感交流方式。大家也能感受到領導的溫度和熱情,自然就會自發性地想為這個團隊付出一份力量。
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人際關係滲透在我們方方面面,無論是員工還是領導,都需要處理好人際關係問題。領導請吃飯,這個舉動就足以看得出辦公室人際關係的好壞。
有些新晉領導不懂得與員工打好關係,新官上任三把火,直接把關係鬧僵,對他將來的管理工作也不好開展。有些員工為了拍馬屁,不分場合地請領導吃飯,讓對方無法下臺階。這些小細節不注意就成了大錯,得罪人也不知道。
人在社會,要想混得開,就需要有一定的常識。《社會常識全知道》裡,系統地從形象、禮儀、場景口才、語言溝通、社交心理、與人相處、識人、人脈、辦事、送禮、宴請、潛規則、職場生存、創業、理財、休閒、安全、防騙等十八個方面深入解析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如何請客吃飯,怎麼跟形形式式的人打交道,怎樣辦事送禮最高明等等,都有詳細地介紹。
即使人生經驗較為豐富的中年人、老年人也存在常識上的盲點,一些該知道的常識不知道,因而也需要不斷補充和更新,這樣才能避免種種意外失敗和損失。
只有掌握這些社會常識,才能樹立起良好的形象,擁有優雅的利益、卓越的溝通能力,遊刃有餘地應對各種人際關係,辦好各種難辦的事,建立廣闊的人脈,獲得財富和成功的青睞。
我們生活在社會上,都需要擁有一本社會知識的百科全書,你涉足到的,還沒有涉足到的,也可以提前預知,未雨綢繆,也可以當做是增加自我見聞的好機會。
多一份社會常識,不踩雷,不越界,別人也會高看你。不妨把它當成枕邊書,提高你的見識吧。
(點擊上方連結,即可購買,掌握一些常識,了解他人不知道的事,別人就對你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