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自己的生活都成問題的人,是沒有時間構建上層建築的。
所以有些人說上層建築不屬於收入較低的人,他們並沒有時間去思考夢想、世界甚至奉獻,他們沒有多餘的東西用來奉獻了。
這種觀點過於現實,卻是無法反駁的真實。
當今生活繁忙,照顧自己,不去麻煩別人已經耗盡了自己的精力,還有什麼理想和奉獻可談呢?
當今社會的職場中往往違背現實因素,總有年薪幾十萬、月薪上萬的領導,要求員工為了公司的利益著想,既要有理想抱負又要有奉獻精神。
這些員工往往月薪一兩千,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外地來的人工資都用在了房租上,生活都是負支出。
在職場中,他們被分配了繁重的工作,每天加班是常態,加班工資是沒有的,受領導的氣是常態。
與同事是關係也是勾心鬥角,領導在知道員工狀況下還在刻意壓榨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救世主心理
救世主心理也被稱為施捨心理,顧名思義,這樣的領導對員工的態度是居高臨下的,他們自身的月薪就超越了員工的年薪,消費水平高,生活優渥富裕。
然而過於充裕的生活使他們飄飄然,呈現了一幅說一不二、高高在上的姿態,對反對的聲音表現出不能接受的狀態,如果遭到拒絕情緒會顯得暴躁。
他們需要員工全然服從自己,有反對的聲音就呈現出排除異己的姿態。
在他們的概念中,他們掌握著員工的薪資,沒有他們員工就不能正常生活。他們自認為自己是員工的救世主,每一次薪資的發放都像施捨。
但是他們不知道公司關係中,領導者與員工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關係,也是互相依存的關係。
員工的薪資是他們日常勞動後應得的報酬,不是說想施捨就要施捨,反之就能扣留的。
當員工不再為公司服務之後,公司也不能正常周轉。
奴役心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樣的領導並沒有同理心,他們只在意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會從員工的角度分析問題,即使他們也是從底層一步一個腳印爬上來的。
在員工與公司的取捨中,他們永遠會選擇為公司服務。
要求月薪一兩千的員工為公司的發展無條件付出,顧全大局甚至奉獻自己的正常休息時間。這樣的領導完全不在乎員工的身體問題,只是在有限的時間的榨取員工的價值,這是一種奴役心理。
奴役心理本質就是把人群分為三六九等,讓地位更高的人去指使地位低的人,上級自然不會顧及下級的真實需求。
這種奴役不完全是榨乾員工的剩餘價值,也在於從精神上壓迫和控制月薪一兩千的員工,使他們自身認為可以通過努力出人頭地,認為自己的付出有價值,表現出毫無底線的言行,並不為員工的實際利益服務。
奴役心理在我國有根可尋,其本質也是封建王朝的殘留物。
在中央集權的王朝時代,沒有人會質疑皇上的言行,也沒有人膽敢忤逆,而公司這種奴役性質的剝削,本質上也是打造聽話的廉價勞動力,不會質疑領導的任何決策,從而實現企業經濟低支出。
有種領導雖然壞事做盡,但是表面上一直與員工很融洽,言語激勵,形式鼓勵,給員工製造一幅被重用的畫面。
但實際什麼用都沒有,在這種環境下最容易給人製造一幅「領導認為我重要」的幻想,從而產生被奴役思想,總覺得忍忍就可以熬出頭,實則不然。
過於自我
這種過於自我的領導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聽不見他人的聲音,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他提出的無理要求一旦遭遇否決,他人就會被數落為自私,成為不替公司整體著想的惡人。
即使把領導所做錯的事實擺在他的面前,他也不會低頭,只會找各種藉口搪塞或者讓其他員工背鍋,寧可高價僱傭新人也不會給老員工漲薪。
遇到這樣的領導要及時止損,他們利用員工的價值卻不支付對應的薪水,欺負老實人。
並不體恤老員工,不會因為你的司齡高低而採取相應的惻隱之心,即便年薪幾十萬也沒有相應的社會責任,就業一定要跟對領導,否則人生規劃都容易被打亂。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Cognitive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