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怎麼讓孩子愛上書?靠耳朵!

2021-02-17 寶貝聽書

松居直,日本「繪本之父」。 松居直著有《什麼叫圖畫書》、《看圖畫書的眼睛》、《圖畫書時代》、《到圖畫書的森林中去散步》等著作。他的核心觀點是:故事是連接親子關係的最好紐帶。今天,我們來分享他的一個重要演講。

泰國曼谷的奇拉侖昆大學邀我講課時,給我提了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怎樣使兒童喜歡書——是靠文字呢?還是靠畫?

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靠耳朵。

我認為,在兒童讀書方面,用耳朵聽語言的體驗是最重要的。關於這一點,只要想一想我們是怎樣將語言變成自身的東西,是怎樣掌握語言的,就可以明白了。


在考慮兒童讀書問題時,我們要認識到兒童在嬰幼兒期有沒有豐富的用耳朵聽語言的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在學會讀文字之前,沒有豐富的用耳朵聽本國語言的體驗是不行的。如果這方面的體驗貧乏,將對孩子日後的學習能力、讀書能力、思考力和集中力有很大的影響。

我認為,語言不是知識,語言是一種與人的身心有更深切關係的東西。而且,語言這東西是眼睛所看不見的。用看不見的語言,創造出眼睛看得見的世界,我認為這種體驗即是讀書。

講故事 給孩子帶來的獨特體驗


親自給孩子講故事,這種體驗對今天的孩子來說特別重要。

在這影視時代,最重要的是孩子身邊的人跟他們說話,或是給他們讀書。不是讓孩子自己讀書,而是大人讀書給孩子聽。有了這種用耳聽語言的體驗,而後孩子又學會讀文字,並通過文字進入語言的世界,體會其中的樂趣。

孩子們現在在日常生活中從電視上聽到的語言能叫做語言嗎?是聲音,從電視上聽聲音,看圖像。我認為,實際上,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電視上聽到的語言不能算是語言,恐怕只能算是聲響。

我在大學裡給學生們講課,我常問他們對小時候看過的電視的記憶,舉例來說,講一部叫 《班比》的迪斯尼電影,那是一部動畫片。當我問起他們記得什麼時,他們說,記得的是場面,是景物,是畫面,有這樣的畫面,那樣的畫面。

而對班比和父親之間有什麼對話,說了些什麼,卻毫無印象。雖然他們知道故事的梗概,但是其中特別重要的語言,卻沒有在這些大學生心中留下印象。

我認為,看電視,看視頻,不是語言體驗。為什麼呢?因為電視機是機械,而人的嗓音中是包含著感情的,說話人、講故事人的感情。人與人講話是語言的基本關係,基本體驗。
常給兩三歲的幼兒讀圖畫書,他們會把整本書記下來,那種記法,是把文章一字不差地記下來。我身邊也有這樣的孩子,我一點兒也不覺得奇怪。只是在大人看來,孩子把文章一字不差地記住是令人驚奇的,其實,這種能力是兩歲到五歲的孩子特有的。

現在, 日本有個非常有名的年輕女詩人,名叫俵萬智。她 24歲時出了詩集,非常暢銷,當時好像賣了40萬冊。而讀了她的詩集,確實能感到她語言能力的非凡。我非常想知道她的語言能力是怎樣形成的。後來,我讀了她寫的隨筆,隨筆中描述了她兩歲時聽圖畫書的體驗。俵萬智每天都讓媽媽給她讀圖畫書,幾乎是反覆讀同一本民間故事的圖畫書,大約聽了幾百遍。

三歲時的某一天,俵萬智雖然不識字,卻看著畫兒把整本書的文章都說下來了。媽媽很驚奇,因為她看著圖,一字不差地把整本書都複述下來了。對此我卻毫不感到奇怪。一字不差地複述故事,正是那個年齡的孩子的特點。到了五六歲就做不到這點了,做不到一字不差。這是大人們幾乎忘掉的兒童所具有的能力。

從2—5歲的孩子具有把語言完全變成自己東西的能力,這不是記憶,不是普普通通的記憶,這是一種更驚人的能力,我認為只能把這叫做「吃語言」。

孩子們是在吃語言,若是這語言使他們感到快樂、有趣,他們就把它吃下去,變成自身的東西。因此,孩子們上學以前,我們大人應使他們有用耳朵聽真正優美語言的體驗。
實際上,早在2000年以前,古代以色列的詩人就有過「吃語言」的詩句。當我讀到那首詩的時候,大為震驚,原來古代的人就認識到這一點了啊。
然而,儘管孩子們身上有這種語言的力量,遺憾的是,我們卻忽略了這一點。雖然孩子不識字,卻具有很強的用耳朵接受語言的能力,這裡孕育著讀書的萌芽。

書是語言的世界,讀書是進入語言世界。認字只是單純的技術,雖然是非常重要的技術,但是,如果沒有使用這種技術進入語言世界的能力,就讀不了書。我們往往以為,只要教會孩子識字,他們便會自然地學會讀書,這是一個必須重新加以認識的重要問題。


語言是有感情和溫度的

語言這東西是會留在心中的。

父母讀書給孩子聽,在孩子享受讀書樂趣的時候,講故事的人是會和語言的樂趣、故事的樂趣一起留在孩子心中的。大家也許都很忙,但是,我希望大家要念書給孩子聽。

我和大家一樣忙,現在更忙。不過,我年輕的時候,再忙也要找時間讀書給孩子聽,在他們1——10歲期間,十多年中,我常念書給他們聽,雖然做不到每天都念,但是一個星期中總要念上兩三次。

現在,我的孩子們都已是四十幾歲的人了,而我當年念過的話語留在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們心中。我認為這是最可信賴的紐帶,它們和快樂的記憶一起留在心中。

我不喜歡說教,也不記得給孩子們念了多少本書,但是現在想起來,我想對孩子們說的話,實際上全都通過念書傳達給他們了。作為一個人,一個成人,一個父親,我要告訴給孩子們的話,在那些書裡應有盡有。我想,進入影視時代後,更要念書給孩子聽,出版社要不斷地對讀者講這一點。

在家裡,父親給孩子讀書,母親給孩子讀書,這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度過的快樂的時刻,哪怕只是5分鐘、10分鐘。對孩子來說,和父母在一起是最幸福的。

父母給自己讀自己最喜歡的書,那些話給自己帶來了喜悅,這難道不是最幸福的體驗嗎?因此,儘管大家很忙,但我希望做父母的能念書給孩子聽,哪怕時間很短也好。
我曾在書中看到過19世紀義大利教育家的一句話,一句非常精彩的話,他說:「光愛孩子是不夠的,還必須使他們感受到愛。」我們無疑是愛孩子的,但是這種愛孩於是不是感受到了,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了。我覺得,讀書給孩子聽,是能夠使孩子感受到愛的一種方式。
認字不代表會讀書

剛才我講過能認字並不等於就能讀書,關於這一點,有非常有力的統計上的證明。日本人的識字率是99%,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高的,聯合國教科文的統計也接近這個數字。

但是,儘管日本人幾乎個個識字,但日本成人的讀書率只有50%,讀報紙和雜誌不包括在內。讀書率在降低,而且最近兒童的讀書率也在降低。高中生、初中生都在降低。讀書時間也大幅度減少。

圖書館建起了很多,這50年間,農村、城鎮裡都有了圖書館,然而讀書率卻降低了。這是什麼原因呢?這種現象人稱「疏遠書」、「疏遠活字」,但我認為這既不是什麼「疏遠書」、也不是什麼「疏遠活字」,而是「疏遠語言」。

確實,電視播放使語言的量增加了,兒童的語彙豐富了,可是,那和讀書沒有什麼關係,孩子僅僅是知道了一些詞彙,卻不知道語言的生動的力量,不知道語言的奇妙,不知道語言所產生的喜悅。
我認為能夠識字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與此同時,在學會識字的時候,我懇切地希望孩子們對語言所具有的力量能有豐富的體驗。然而,大人們卻總想早早地教孩子識字,好讓孩子自己讀書。

但是,請大家想一想,孩子自己讀書和大人讀給他們聽,哪一種更輕鬆愉快呢?當然是聽大人讀書比自己讀更輕鬆愉快。大人想讓孩子早早地讀書,培養起讀書能力,卻不想一想,這對孩子果真是快樂的嗎?

給孩子讀書,可以引起孩子對語言的興趣、使他們變得喜歡語言,讓他們體會語言的樂趣,這時候,孩子自然會對語言發生興趣,想學識字,我自己的體會就是這樣。

我從未教過孩子寫字,但是幾個孩子在入學前後幾乎都自己學會了識字。為什麼呢?因為孩子們自己想讀,想了解那令人愉快的書的世界。孩子們知道文字的作用,知道文字和語言是什麼關係,因為他們通過親身體驗了解到文字是進入語言世界的鑰匙。
重複地說,我並不是指責電視,電視為我們提供了很多信息、知識,並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娛樂。但是,僅僅這些,對孩子的成長還是不夠的。日本的孩子們,從目前的教育狀況來看,頭腦中知識和信息塞得滿滿的,但是卻沒有運用這些知識和信息的能力,不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和信息。

運用知識和信息的能力是重要的,這就是創造力、思考力、集中力。我認為今後的教育從這種意義上講非常難。這也涉及到我們出圖畫書的工作。即使我們出了好的圖畫書,如果家長、保育工作者、老師不讀給孩子聽,也發揮不了真正的作用。

有位德國人在書中寫過,一個5歲的女孩,她的媽媽經常給她念書、講故事。有一次,電視上播放講故事節目,一個非常專業的阿姨在電視上講故事,在大人看來這是個非常好的節目。

那個5歲的女孩一開始很感興趣地看節目,可是,過了一會兒,她去找媽媽,讓媽媽給她講故事。媽媽問:「電視上的阿姨不是講得挺好,挺有意思嗎?」於是孩子回答說:「可是,電視上的阿姨不能抱著我。」這就是孩子的心情。

把孩子抱在膝上讀書給他們聽時,我們的心情能傳達給孩子,孩子的心情也能傳達給我們。從這種意義上講,我認為,在家庭中最重要、最寶貴的,是夫婦之間、親子之間豐富的語言交流。語言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

(圖片及文字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

回復魔法箱 教室 環遊 海底 昆蟲記 豆寇鎮 吹牛大王 格列佛 阿凡提 冒險王 企鵝 馬小跳 成語 三十六計 艾瑪 寶葫蘆 愛麗絲 布魯姆 彩虹魚 蹦跳 卡梅拉 貝貝熊 三國 可以聽到更多精彩好聽的故事。

微信號 : baobeitingshu ← ← ←長按可複製

相關焦點

  •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立足「兒童本位」為孩子選擇的12本繪本
    什麼樣的書可以在孩子的心靈成長中留下深刻的印記?怎樣挑選適合孩子成長階段的繪本?這些我們真的了解嗎?「繪本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不是拿來學習東西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以一個專業童書編輯的視角,告訴大家如何辨別、理解、欣賞優秀的繪本。
  • 「繪本之父」松居直:站在孩子的視角,選擇的12本繪本
    小孩子們都愛聽故事,家長們也都覺得圖畫書內容簡單,給小孩子讀故事很容易。然而,什麼才是真正的「讀繪本」?什麼樣的書可以在孩子的心靈成長中留下深刻的印記?怎樣挑選適合孩子成長階段的繪本?這些我們真的了解嗎?
  • 兒童之友繪本又回歸啦!松居直盛讚的動物繪本三部曲!
    《兒童之友》是「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於1956年創辦的繪本雜誌,60多年來共出版了800多冊繪本,始終遵循著故事性、趣味性、藝術性和類型的多樣性的標準。《兒童之友》還挖掘了赤羽末吉、林明子、長新太、安野光雅、加古裡子等世界級繪本作家。松居直對原創繪本的方針理念是選擇有豐富文學性的故事,配上高藝術性的圖畫,摒棄甜美卡通式的圖畫。
  • 低幼孩子就能懂的科學啟蒙書,日本繪本之父擔綱策劃
    但是要怎麼給孩子解釋呢?我一時語塞,不知道從哪裡入手:「月相」這個概念他肯定是不懂的,可能連基本的方位都搞不清楚…...雖然當下沒有立刻說明,但之後我一直在找低幼的科普書,想給他說明為什麼白天也會有月亮。看了很多科學書,但內容對他來說都比較深,有時候念著念著就發現問題越來越多,最後連我也一起繞進去了。
  • 走進繪本大師——林明子的「孩子世界」
    我是泡泡媽徐靜琰,江湖人稱「中華繪本小書庫」。進入親子閱讀推廣行業八年,一直以為孩子選好書為己任,如今目前各類圖畫書的閱讀量已經在3萬冊以上,對0-8歲的親子閱讀指導也算小有心得。今天想給大家介紹一位我心目中畫孩子最好的繪本大師——林明子,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林明子的「孩子世界」。
  •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最好的英語啟蒙教育是故事書
    兩個孩子一路走來,在英語上的斐然成績,全依靠媽媽讀故事書,僅此而已。汪培珽老師把自己英語啟蒙的理念和方法都寫入了《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一書。全書讀完,豁然開朗的發現,英語啟蒙可以通過讀故事書完成,我們何必那麼累。英語啟蒙的初心你為什麼覺得英語啟蒙很難,很累呢?
  • 你會給孩子挑選繪本嗎?
    最重要的,好的繪本,得獎的繪本那麼多,哪本才最適合自己的孩子呢?臺灣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的陳鴻銘先生為家長挑選繪本提供了以下建議。  繪本是對世界的善意表達  「繪本這個概念是從日本引進的,所謂的繪本,是用圖來講故事的,並非所有帶圖的幼兒書,都是繪本。」面對市面上的繪本熱潮,陳鴻銘先生首先明確了繪本的範疇。
  • 「繪本推薦」聊聊一歲孩子愛看的那些書|家庭教育100講「15」
    那麼今天,我就會從選書的角度來講一講,怎麼樣給0~2歲的孩子來選書。首先來講一下我和我兒子的閱讀的開始,在果果出生之後,我開始關注到了繪本,關注到了親子閱讀。第二,選擇一些觸摸書因為孩子他其實是靠他的五感來學習的,從他的嘴巴的觸覺,到聽覺、視覺,他的味覺,還有他的觸覺,其實這些都是他發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孩子在7個月的時候就會很有意識地用手去觸摸來感知外部世界了,所以你給他來選擇一些觸摸的書籍是非常好的。
  • 「媽媽,再念一個故事」,我用這4招,讓兒子3歲就愛上閱讀
    其實,讓寶寶愛上閱讀,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只要用對方法,孩子會越聽越想聽,越看越有趣。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01 要讓孩子產生這樣的認知:閱讀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繪本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不是拿來學習東西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所說的這句話,我深以為然。
  • 讓孩子愛上數學的趣味繪本
    今天,我們要給大家推薦這樣一本圖與文皆妙的法國數學繪本——《數學星球》。 它會讓孩子發現一個奇妙無比、妙趣橫生的數學世界。 會讓對數學有超強「免疫力」的孩子對數學刮目相看,產生興趣。孩子必懂的數學本質和發展歷程,趣味數學知識和圖畫完美結合,用數學的天然妙趣激發孩子與生俱來的數學興趣。法國最美圖書獎獲得者插圖(適合6-12歲)。
  • 從啃書寶貝到聽力小能手,19月齡小布丁的英文繪本進階路
    我的繪本之路才剛剛開始,已經讓我驚喜無限。我相信親子閱讀能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我的女兒小布丁接觸的第一套繪本,是我無意中購買的一套嬰兒布書,那時候她才3個月大。她凝神看書、專心致志的樣子,讓我記憶猶新。 使我真正決定開始親子共讀,是後來讀到《幸福的種子》這本書。作者松居直先生堪稱日本圖畫書之父。
  • 市場上的繪本浩如煙海,應該怎麼選?選得不對別怪孩子不讀
    文|親子星球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閨蜜最近一直發愁給孩子挑繪本的問題,跟著開團購買的經典繪本,或者去書店花了很長時間才買到的書,回來拿給孩子看,他沒翻幾頁就失去了興趣。按理說,孩子對圖畫應該喜歡的,難道是閱讀能力的問題?
  • 那些年一起看過的繪本日本篇(上)
    整理書櫃收拾了一堆繪本,已經從注音插圖逐漸過渡到純文字閱讀的女兒,可能再也不會回頭翻閱這些書,光潔厚實的紙張,精美的插畫,有趣溫馨的故事,是她短暫而日漸模糊的童年裡很重要的一部分。繪本界佳作不可勝數,安徒生獎,凱迪克獎,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往往是相關購書網站隨手一搜就買了,這次整理了家裡的一部分日本繪本,多以畫風細膩,故事溫馨為主要特點。
  • 年度繪本 | 圖畫書裡的異想世界
    安東尼·布朗以其特有的超現實畫風和充滿想像力的故事,成為世界著名的繪本大師,獲得過數不清的繪本大獎,收穫了全球無數讀者。其代表作有《我爸爸》、《我媽媽》、《大猩猩》、《隧道》、《動物園的一天》等。《一起玩形狀遊戲》更像是專門設計給親子&兄弟姐妹互動的遊戲說明。讀繪本的過程,也是跟隨著書裡的象小妹和大熊哥哥一起,學習他們之間永遠不會玩膩的形狀遊戲的過程。這個遊戲是怎麼開始的?
  • 繪本推薦 | 16本讓孩子愛上幼兒園的神奇繪本!
    之前,我給大家推薦過很多次孩子的閱讀書單,《0-3歲繪本書單》,和《3-5歲繪本書單》(點擊可以回顧),主要是講低幼認知、故事啟蒙和情緒管理這幾方面的內容
  • 家有女兒,一定要給她讀林明子的繪本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備受孩子和家長喜歡的女作家——日本繪本作家林明子,她的作品,不能說每部,起碼90%是大小讀者們的最愛,因為真的真的太迷人了。她的作品沒有深奧的道理,也從不試圖通過各種抽象的畫風來展示自己的繪畫技巧。她的繪本,每一本都只是關於孩子們最平常的生活,可她卻畫出了小孩子們最真實的樣子,也是孩子們最天真的樣子。
  • 暑假帶娃指南:家長堅持這樣做,孩子愛上閱讀繪本並不難
    閨蜜家的多多是個好動的孩子,每次出來聚會都上竄下跳。而我們家嘜嘜就每次乖乖地看他的繪本。閨蜜悄悄問我:「你怎麼做到讓他專心致志看繪本的?我們家的多多可不行,所以總要給他看手機或iPad才能讓他安靜下來。」
  • 圖畫書(繪本)怎麼讀用(1)
    讀這本書之前,已經新教育實驗我已經在2004年讀過幾本,第一本圖畫書是《愛心樹》(謝爾·希爾弗斯坦),這本書我國首版時間是2003年9月,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無比喜歡這本書。關於「繪本」一詞,這是日本的叫法,我知道這個詞2008年。算來算去,我讀圖畫書到現在共17年。17年間,我買的圖畫書應該有三四千本了,可以說每月都會買一些,只要是沒有的,書名特別有誘惑力的,我就買。
  • 茶茶書坊繪本童書推薦好物:科學之友和小科學之友,影響日本51年能震動心靈的科普繪本
    科學之友和小科學之友,影響日本
  • 一本關於橘子的魔法繪本,分享愛分享奇蹟
    但總是不認同孩子提出的項目,長此以往,孩子便漸漸失望,不提出自己的看法,可能也學會了對別人的想法置之不理。 我們可以喜歡做許多事,一些別人看來稀鬆平常的事,一些有難度、有挑戰的事,一些科學發明、創造,在家長眼裡無比「正確」的事。在繪本《橘子》裡的老奶奶,她就喜歡吃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