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園」正式啟幕開園。當天,中科院上海有機所臨港分子智造研究院、嘉和生物、潤佳醫藥等20餘個高能級產業項目籤約,總投資額達160億元,涵蓋分子合成、免疫藥物、細胞治療、重點疫苗、CDMO、CRO、3D列印等生物醫藥產業的前沿領域。
同時「臨港新片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服務站」、「臨港新片區藥品創新服務基地」、「臨港新片區生物醫藥產業聯盟」等功能性平臺和行業組織落地,為生命藍灣的生物醫藥產業特色化、集群化發展按下了「快進鍵」。
開園儀式上,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審評中心、上海藥品審評核查中心分別與上海臨港奉賢經濟發展公司籤署合作備忘錄,合作打造臨港新片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服務站和藥品創新服務基地。
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郭術廷表示,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服務站將為園區企業提供優質的審評服務,並為園區的招商團隊提供專業培訓,「我們希望把園區的招商團隊培養成醫療器械的行家,或者成為貼身服務的『社區醫生』,在招商安商的時候,精準施策、精準服務。」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高新產業和科技創新處副處長陸瑜則表示,生命藍灣空間承載充足,能滿足企業各個發展階段的需求,落地於此的企業得以實現「一站式發展」。
此外,臨港新片區還會根據產業發展和企業訴求不斷升級更新產業支持政策。陸瑜透露,集聚發展生物醫藥產業10條措施出臺不到一年,2.0版本也即將發布,在各個領域對企業的支持力度都有很大突破。
臨港新片區通過一系列舉措,不斷刷新、擴大生物醫藥產業的「朋友圈」,構建專家「智囊團」,打造國際創新人才的「聚集地」,營造更好的營商和居住生活環境,讓政府更好為企業服務,讓平臺更好為企業加持,營造健康生態,發揮「1+1大於2」的結構效應,實現「留業、留人、留心」的發展,將生命藍灣打造成上海版「紮根計劃」的首要承載區。
今年以來,已有30餘家生物醫藥企業在新片區落地,投資規模近200億元,產業的集聚度和顯示度明顯提升。
依據新片區前沿產業發展規劃,到「十四五」末,新片區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將達到500億元,佔到全市的10%;到2035年,新片區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聚焦精準診斷、精準藥物、精準手術及健康服務等領域,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精準醫療產業發展先行區,並圍繞生物醫藥產業的關鍵領域、關鍵環節加速聚集,奮發淬礪,不斷補鏈、固鏈、強鏈,推動新片區全鏈發展、全域布局,營造健康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