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餘個高能級產業項目籤約,上海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產業園開園

2020-12-14 界面新聞

9月10日,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園」正式啟幕開園。當天,中科院上海有機所臨港分子智造研究院、嘉和生物、潤佳醫藥等20餘個高能級產業項目籤約,總投資額達160億元,涵蓋分子合成、免疫藥物、細胞治療、重點疫苗、CDMO、CRO、3D列印等生物醫藥產業的前沿領域。

同時「臨港新片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服務站」、「臨港新片區藥品創新服務基地」、「臨港新片區生物醫藥產業聯盟」等功能性平臺和行業組織落地,為生命藍灣的生物醫藥產業特色化、集群化發展按下了「快進鍵」。

開園儀式上,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審評中心、上海藥品審評核查中心分別與上海臨港奉賢經濟發展公司籤署合作備忘錄,合作打造臨港新片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服務站和藥品創新服務基地。

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郭術廷表示,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服務站將為園區企業提供優質的審評服務,並為園區的招商團隊提供專業培訓,「我們希望把園區的招商團隊培養成醫療器械的行家,或者成為貼身服務的『社區醫生』,在招商安商的時候,精準施策、精準服務。」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高新產業和科技創新處副處長陸瑜則表示,生命藍灣空間承載充足,能滿足企業各個發展階段的需求,落地於此的企業得以實現「一站式發展」。

此外,臨港新片區還會根據產業發展和企業訴求不斷升級更新產業支持政策。陸瑜透露,集聚發展生物醫藥產業10條措施出臺不到一年,2.0版本也即將發布,在各個領域對企業的支持力度都有很大突破。

臨港新片區通過一系列舉措,不斷刷新、擴大生物醫藥產業的「朋友圈」,構建專家「智囊團」,打造國際創新人才的「聚集地」,營造更好的營商和居住生活環境,讓政府更好為企業服務,讓平臺更好為企業加持,營造健康生態,發揮「1+1大於2」的結構效應,實現「留業、留人、留心」的發展,將生命藍灣打造成上海版「紮根計劃」的首要承載區。

今年以來,已有30餘家生物醫藥企業在新片區落地,投資規模近200億元,產業的集聚度和顯示度明顯提升。

依據新片區前沿產業發展規劃,到「十四五」末,新片區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將達到500億元,佔到全市的10%;到2035年,新片區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聚焦精準診斷、精準藥物、精準手術及健康服務等領域,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精準醫療產業發展先行區,並圍繞生物醫藥產業的關鍵領域、關鍵環節加速聚集,奮發淬礪,不斷補鏈、固鏈、強鏈,推動新片區全鏈發展、全域布局,營造健康產業生態。

相關焦點

  • 聚焦生物醫藥產業上海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園區開園
    10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園」正式開園。嘉和生物、潤佳醫藥等20餘個高能級產業項目籤約落地,總投資額達160億元,涵蓋分子合成、免疫藥物、細胞治療等生物醫藥產業的前沿領域。生命藍灣位於臨港奉賢區域,此前已布局生物醫藥產業體系多年。今年以來,30餘家生物醫藥企業落地,投資規模近200億元,產業的集聚度和顯示度明顯提升。依據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發展規劃,到「十四五」末,新片區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將達到500億元,佔到全市的10%;到2035年,新片區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
  • 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24個重點產業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達160億元!
    新民晚報訊(首席記者 宋寧華)24個重點產業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達160億元!今天上午,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園」正式啟幕開園。這標誌著作為臨港新片區生物醫藥產業集中承載地的生命藍灣,承載著新時期國家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歷史使命,邁開了揚帆啟航的步伐。
  • 臨港新片區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園開園 24個高能級產業項目籤約落地
    昨天,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園正式開園。中科院上海有機所臨港分子智造研究院、嘉和生物、潤佳醫藥等24個高能級產業項目籤約落地,總投資額達160億元,涵蓋分子合成、免疫藥物、細胞治療、重點疫苗、CDMO、CRO、3D列印等生物醫藥產業的前沿領域。
  • 開園當日籤約24個重點產業項目,臨港生命藍灣生物醫藥產業園有何...
    東方網記者薛寧薇9月10日報導:生物醫藥產業在臨港新片區有了集中承載地。今天上午,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園」(以下稱「生命藍灣」)正式開園。現場,中科院上海有機所臨港分子智造研究院、嘉和生物等24個高能級產業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額達160億元,涵蓋分子合成、免疫藥物、細胞治療、重點疫苗、CDMO、CRO、3D列印等生物醫藥產業的前沿領域。記者獲悉,生命藍灣既是臨港新片區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承載空間,也是上海生物醫藥產業二次創業的一個重要生產基地。
  • 24個生物醫藥產業項目落戶臨港新片區
    【製藥網 行業動態】據悉,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園」已於9月10日正式開園。嘉和生物、潤佳醫藥等24個重點產業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160億元。   另外,「臨港新片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服務站」、「臨港新片區藥品創新服務基地」、「臨港新片區生物醫藥產業聯盟」等功能性平臺和行業組織的落地,也進一步助力生命藍灣的生物醫藥產業朝著特色化、集群化發展。   生物醫藥產業被稱為「朝陽產業」,近年來在政策利好支持下,生物醫藥產業得以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帶動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的發展。
  • 浦東新片區加快構建開放型生物醫藥產業體系
    圖片說明:生命藍灣為生物醫藥企業量身定製的廠房9月10日,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園」正式開園。生命藍灣是上海市首批特色產業園中的一個,也是臨港新片區生物醫藥產業集中承載地。張江創新策源以及產業化的整體延伸開園儀式上,中科院上海有機所臨港分子智造研究院、嘉和生物、潤佳醫藥等24個高能級產業項目籤約,總投資額達160億元,涵蓋分子合成、免疫藥物、細胞治療、重點疫苗、CDMO、CRO、3D列印等生物醫藥產業的前沿領域。
  • 26特色園區跟蹤調研|生命藍灣志在生物醫藥產業新策源
    彼時新片區還未成立,臨港生物醫藥產業也幾乎是一片空白,是什麼吸引陳建新將新公司落戶臨港?9月28日,課題組來到臨港新片區生命科技產業園(簡稱「生命科技產業園」)調研,尋找答案。 如何成為生物醫藥產業新策源 「2035年GDP達到1萬億。」這是臨港新片區的規劃目標。從數據看,相當於再造一個浦東。
  • 上海授牌5個生物醫藥產業園 張江、臨港這樣錯位發展
    在4月28日召開的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特色園區推進大會上,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東方美谷、灣區生物醫藥港和北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園等5個生物醫藥產業特色園區正式授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出臺了多項政策發揮投資的「逆周期」調節作用。
  • 頭部企業發力新冠病毒中和抗體 臨港新片區生命科技產業園火熱建設
    「2年以前這裡還是一片空地,現在已經建成了非常現代化的生物大分子醫藥工廠,並成為建設臨港新片區生命科技產業園的重要一員,我們感到幸運、自豪。」站在工廠外,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營運長馮輝深有感觸地說。在這座工廠裡,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正在緊鑼密鼓地研製中。
  • 臨港新片區產業項目審批不斷優化,流程圖升級至「3.0版」
    日前,總投資約75億元的藍灣進平新能源項目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開工。開工儀式現場,韓國進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潘載鏞用不太熟練的普通話向記者表達自己的興奮:項目籤約是在2月,進度卻絲毫不受疫情影響。僅僅4個月後,公司又拿到了施工許可證。「這樣的速度,在別處聞所未聞!」
  • 上海創新規劃臨港新片區產業布局 目標2035重點前沿產業世界領先
    24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臨港新片區創新型產業規劃》,提出到2035年,臨港新片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重點前沿產業競爭力世界領先,現代服務業高度發達。新華財經上海9月24日電(記者楊有宗) 24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臨港新片區創新型產業規劃》,提出到2035年,臨港新片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重點前沿產業競爭力世界領先,現代服務業高度發達。
  • 上海自貿區臨港新區集聚發展集成電路等4大產業
    ,他表示,臨港新片區圍繞國家戰略需要、國際市場需求大、對開放度要求高的重點領域,集聚發展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民用航空等4大產業集群。我們圍繞國家戰略需要、國際市場需求大、對開放度要求高的重點領域,集聚發展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民用航空等4大產業集群,提升發展新型國際貿易、跨境金融、高能級航運、信息服務、專業服務等5項高端服務功能,培育發展離岸經濟、智能經濟、總部經濟、藍色經濟等4類創新經濟業態。截至今年7月底,新片區累計新籤約產業項目120個,涉及總投資超過1900億元。
  • 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發布
    在 AI 晶片、決策算法、線控底盤等難點技術上形成突破,實現關鍵技術突破不低於20項,具有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企業不低於100家。培育產業聯盟,基本形成完備的產業體系,產業鏈上下遊融合發展的態勢基本形成。如何實現?《規劃》提出要從五個方向出發,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在臨港新片區的發展。
  • 產業興、人氣旺,步入發展「快車道」,臨港實現大變樣!
    上海哪裡最熱門?位於東海之濱的臨港,不得不提。開發建設臨港是上海繼浦東開發開放後作出的又一項重大戰略決策。經過多年的發展,臨港已華麗蛻變為「發展熱土」。十三五規劃期間,臨港地區創新生態持續優化、城市建設穩步推進、社會民生不斷改善。去年8月20日,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揭牌後,臨港更是邁入發展「快車道」,利好消息不斷傳來。
  • 【官宣】臨港藍灣城市概念設計正式交由SOM完成、面積7.5平方公裡
    > 臨港藍灣國際社區坐落於南上海,杭州灣北部,總規劃面積約8.5平方公裡。 藍灣將建成「體量適度、精緻獨特、產業富有特色、生態充滿活力」的特色國際社區,為上海科創中心的建設增添一座理想的社區、一個靚麗的品牌和一張鮮活的名片。
  • 臨港新片區揭牌100天: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
    次日清晨,在S20由西向東通往S2滬蘆高速2公裡左右的匝道口,標有「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道路指示牌已早早被換上。緊接著兩周時間,8月20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式揭牌。1990年,浦東啟動開發建設,它作為一面旗幟引領上海改革開放,歷經29年實現1萬億元經濟總量。未來20年、30年,是否還能找到一片引領性區域,牽引上海的發展?
  • 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2020-2025)」正式發布
    未來將與廣大企業攜手努力,以進一步確立上海在全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中的優勢地位,努力推動我國智能汽車相關領域協同發展和技術跨界融合,為長三角乃至全國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和智慧交通建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活動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2020-2025)》(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並做宣介。
  • 臨港新片區「十四五」:形成3~5個千億級前沿產業集群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黨工委委員、專職副主任吳曉華表示,「十四五」期間,新片區經濟規模和經濟密度要明顯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同時加快建立自主可控安全的前沿產業集群,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4+2+X」產業體系臨港新片區要構建的前沿產業體系,包括「4+2+X」。
  • 臨港,它房價的頂不斷被突破!
    在2019年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超級規劃裡,預計2035年臨港片區GDP做到10000億元,相當於現在整個浦東產值。 而臨港片區一年有多少商品住宅供應呢? 我們盤點了一下,自貿區臨港新片區2020年可能供應的新盤房源: 總計3535套! 不到潛在需求的10%!
  • 2020海鹽南北湖文化旅遊節開幕 「高能級產業生態園」規劃亮相
    通訊員範冰潔 駐嘉興記者 張世新9月27日,因「海濱廣斥、鹽田相望」而得名的海鹽縣正式拉開2020中國長三角·海鹽南北湖文化旅遊節的大幕,第三屆國際經貿洽談會同期舉行,正式發布了託起「核電共享夢」的海鹽縣高能級產業生態園概念性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