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煙臺12月7日訊 (記者 王金虎)11月15日,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官方微信公眾號「芝罘灣畔」發布社區工作者招考公告,點擊量很快過十萬,報名者「擠爆」客戶端。
「待遇低,壓力大,瑣事多」的社區工作崗位,咋一下成了「香餑餑」?「社區工作者,在這有奔頭。」芝罘區大海陽路社區黨委副書記馬菲菲說。
煙臺市芝罘區在山東省率先出臺《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實施辦法(試行)》「1+3」制度文件(以下簡稱辦法),針對社區工作者職業特點,構建涵蓋選拔任用、教育培訓、薪酬體系等7方面的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全面提升社區工作者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水平,為社區工作者成長搭建起「全鏈條」職業發展體系。
眼下,從準入、晉升到退出實行的「全鏈條」職業體系已經發力。一隻年輕態,有文化,幹勁足的社區工作者隊伍,活躍在離百姓最近的地方。
有力量,社區隊伍煥發「年輕態」
社區工作者是社區治理和服務的主力軍,他們的服務質效直接關係到居民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如何讓優秀的人到社區工作?芝罘區按照「公開招聘、競爭上崗、擇優錄用」的原則,打破身份、行業、地域限制,面向社會公開選拔,並對具備助理社會工作師以上職稱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聘用。提升素質門檻,對應屆大學畢業生將學歷要求提升為全日制本科,對非應屆大學畢業生更注重相關工作經歷。
近年來,芝罘區118個城市社區招聘了420名社區工作者,今年新招錄190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佔60%。加強日常管理,建立社區工作者信息庫,對正職實行組織部備案管理,為社區工作者從嚴選任「立規矩」。完善退出機制,規定不宜作為社區工作者的6種情形和應按程序退出的7種情形,出臺社區工作退出管理細則,明確協商解除、合同終止、用人單位解除、社區工作者解除等退出方式和退出流程,確保社區工作者隊伍能進能出,保證隊伍整體質量。同時,更加注重體悟實訓全科賦能,將社區工作者隊伍納入全區幹部教育培訓總體規劃。
有保障,平均應發工資提高1600餘元
「自芝罘區三崗十八級工資制度實施以來,我們工資都有所提高。」芝罘區大海陽社區黨委副書記馬菲菲,2016年畢業後考入社區工作,辦法實施後,她被定在5級崗位,工資大幅提升。
芝罘區作為中心城區,社區工作者任務重、壓力大。芝罘區2009年—2018年招考的300名社區工作者中,已離職80餘人。而科學的薪酬體系,讓社區工作者這份職業更具吸引力。
芝罘區建立社區工作者基本報酬與崗位等級相對應並定期增長機制,形成完整配套的職業發展體系,嚴格按照「3崗18級」要求為745名社區工作者確定崗位等級,套轉薪酬工資,使每個社區工作者在工作年限增加、崗位提升、能力素質提高後,崗位等級和薪酬待遇隨之提高,全區社區工作者平均應發工資提高1600餘元。除工資外,社區工作者根據年終考核結果一次性發放績效獎金,單獨設置社區考核晉位獎,對考核名次明顯提升及重點任務完成好的社區,給予社區工作者集體獎勵。
在這背後,是大手筆提標落實社區工作者待遇的魄力。煙臺市、區兩級克服財政困難,將績效考核單列,在新增投入2100萬元基礎上,另增加投入700萬元,強化考核激勵,讓社區工作者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有奔頭,打破職業晉升「天花板」
「雖然比以前更忙,但大家忙得更有勁了。」在馬菲菲看來,辦法實施後,不僅待遇有提升,晉升渠道也大大拓展,這份職業越來越有奔頭。
芝罘區著眼打破職業晉升「天花板」,對全區社區工作者隊伍統一管理、統籌使用,為社區工作者搭建全方位、多層面培養使用平臺,讓每個人對職業發展都有奔頭、有目標。2018年以來,從社區黨組織書記招考公務員2名,事業編8名。對連續任職6年以上的社區黨組織書記建立「成績+實績」的考選體系,對獲得各級榮譽的總計最高給予15分的加分,讓真正幹得好的不吃虧;在全區社區副職中公開競選「後備書記」,適時在全區範圍內統籌使用,到重點社區鍛鍊使用;社區黨組織委員、社區工作人員層面,公開競選一批作為「書記助理」,任期滿2年,經由組織考察表現優秀的,優先任命為社區黨組織書記。
「全鏈條」職業體系下,芝罘區社區工作者隊伍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百姓臉上的微笑,就是最生動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