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舌尖上的幸福」 煙臺市區已建46家社區食堂

2020-12-16 水母網


水母網12月1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劉曉陽 攝影報導)煙臺市是全國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地級市之一,為滿足社區居家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就餐服務需求,我市將建設發展市民社區食堂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工程強力推進。2019年,市政府辦公室印發《煙臺市中心城區市民社區食堂建設指導意見》,在芝罘、福山、萊山、牟平、開發區、高新區等中心區重點推開。截至目前,社區食堂在煙臺市區已建設46家,日均服務社區居民8114餘人,其中老年人1865餘人。作為煙臺市政府今年100件民生事項中的一項,煙臺市民社區食堂,百姓「舌尖上的幸福」,暖身更暖心,為老年人打造了一個「家門口」的食堂。

「家門口」的食堂提升幸福指數

家住毓璜頂社區紅玉裡的81歲貴玉正老人,只需走50米,就可以到毓西社區食堂中心店打上熱騰騰的飯菜。「真是開到家門口了,太方便了。」貴玉正老人78歲的老伴腿不好,現在年紀大了,腿不能站久,做飯也做不了了。平日,老倆口經常出去買飯,現在有了社區食堂,老人吃飯可有著落了。

11月21日,毓璜頂街道聯合山東煜桓綜合服務有限公司打造市民社區食堂規模化運營試點——毓西社區中心店開始試營業,開業首日就餐人數就達到了500人,這是我市今年新增加的10個社區食堂之一。

在社區食堂,70周歲以上老年人服務標準分套餐和單點兩類。早餐套餐價格不高於5元,至少有雞蛋、奶製品、稀飯和主食;午餐和晚餐套餐價格不高於8元,至少一葷兩素一湯及主食,單點飯菜享7折優惠。

2020年6月11日,位於芝罘區通世裡50號的毓璜頂街道翡翠社區食堂,迎來了一周歲生日。翡翠社區市民社區食堂,是煙臺市第一家政府惠民工程下成立的社區市民食堂。「我是社區食堂的常客,只要營業幾乎天天來,這裡飯菜不光營養、健康、可口,還很便宜!」住在芝罘區翡翠社區的賀業豐老人和老伴基本就在這裡就餐:「不用自己忙活著做飯,我倆飯量小,兩人花不多錢就能吃到好幾個剛出鍋的菜,既方便又實惠。」

翡翠社區居委會主任高振璐告訴記者,現在每天來吃飯的有二三百人,其中七十歲以上享受優惠的老人佔一半左右。對失能半失能老人,食堂還提供免費送餐服務。一年來,社區市民食堂不僅在照顧老年人的口味上依舊保持著高標準和嚴要求,為了更好的吸引年輕人的口味和目光上不斷尋求突破。在365個日日夜夜裡,市民食堂紮根社區,滿足社區群眾的食品安全和需求的同時,確保和推動服務民生落在實處。

打造新的社區互助照料平臺

社區食堂不僅是居民用餐的場所,在非用餐時間內,也是很多老人們聊天談心、休閒娛樂的重要場所。萊山區萬光府前社區食堂,在社區組織、志願者的廣泛動員引領下,社區老人每天在相對固定的時間段內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拉拉家常,其樂融融。食堂經營方還經常組織對獨居、空巢老人進行登門探訪或電話聯繫,避免獨居空巢老人在家發生意外。在較好地解決老人吃飯難題的同時,打造形成了新的社區互助照料平臺。

在毓璜頂社區食堂中心店,貼心地在就餐區劃分出敬老區和學生驛站。把最亮的座位留給孩子,最暖的座位讓給老人。社區食堂服務「一老一小」,從為老年人提供優惠政策同時「向一小延伸,多為小朋友吃飯服好務」,解決了周邊孩子上學午晚餐就餐問題。對老人給予就餐優惠,對失能老人提供免費送餐服務,將營養、安全的飯菜、貼心價廉的就餐服務送到家家戶戶的餐桌上。中心店開業後還為社區周邊的學校及小朋友們同時開設四點半課堂。

在通伸街道順河社區「市民社區食堂」裡,設置老年人選餐專區,並設置不少於1/3座位數的老年人優先就餐區,對社區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每天一次免費送餐服務。

隨著一家家社區食堂在煙臺各個大街小巷陸續開設,整個社會的敬老愛老風氣也更加濃鬱。在翡翠社區市民食堂常年活躍著一直志願服務隊——「樂善慈善義工隊」。自社區食堂開業以來,每天都會有志願者隊伍在食堂為社區群眾提供志願服務。「應一應、扶一扶,送一送」已經成為社區市民食堂志願者們每天都會為前來就餐的老人提供的幫助。每個月的6號和26號,志願者們還會主動到社區食堂包餃子,通過開展「和諧鄰裡餃」的活動,一方面解決社區食堂人手不足包餃子難的情況,更解決了社區大多數老年人吃餃子的需求,讓志願服務更「貼地氣,暖人心」。

為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再就業平臺

社區食堂在解決老人吃飯難問題的同時,也為社區居民特別是就業困難人員打造了一個再就業平臺。

48歲的孫成軍是東山街道海岸路社區食堂的廚師長,老家在萊陽,因為喜歡做飯,他20多年前來到煙臺打拼。2019年12月,閒賦在家無業的他,就業到了社區食堂,並成為廚師長。每天,他要做出二十多種面點,看到大家吃的開心,他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價值,很快樂。海岸路社區食堂運營方、煙臺春蕾餐飲有限公司董事長叢蕾告訴記者,公司承辦的兩個社區食堂,吸納下崗失業的4050人員近20名,佔食堂員工的半數以上。

翡翠社區市民食堂吸收社區周邊的4050人員,擴大周邊地區人員就業,食堂共有工作人員16名,4050人員達到12人,緩解了社區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幫助他們儘快融入到新的工作環境中。在居民自願和符合有關標準的前提下,社區食堂優先聘用本社區「4050」等就業困難人員從事服務工作。如今,芝罘區4個已運營食堂共有工作人員40人,其中,聘用本社區居民11人,佔總從業人數的27.5%,有效緩解了社區居民就業再就業困難,減輕了從業人員家庭經濟壓力。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社區食堂肩負起的責任和擔當,給市民交上了最好的答卷。

「在這次疫情防控中,居民也切實體會到了市民社區食堂帶來的便利,親身感受到了社會各界送來的溫暖。」市民政局社會福利科負責人介紹說,市民社區食堂是市委、市政府大力推進的重要惠民便民工程,這次更是將服務延伸至最後一百米,成為居民在社區真正的「後廚」。

有溫度的「煙臺模式」民生品牌

試點社區食堂受到轄區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歡迎的背後,源自政府對城市社區老齡化問題的精準施策。

市民社區食堂的試點,將好事辦到了群眾心坎裡。來自社區的問卷調查印證了這一點。對翡翠社區60周歲以上老年人收回的886份調查問卷顯示,有69.4%的老年人表示願意到社區食堂就餐,26.6%的老人表示偶爾會去。對遲家社區老年人收回的400份調查問卷顯示,有83%的老年人願意到社區食堂就餐,13.7%的老年人表示偶爾會去。

2020年,煙臺六區(芝罘區、福山區、萊山區、牟平區、煙臺開發區、煙臺高新區)各選址1-2處社區食堂,10個社區食堂按照規模化、連鎖化、標準化要求選址建設,一般在500平方米以上。目前,已建成7處社區食堂,芝罘華茂社區、福山德勝社區和開發區旭日社區三家社區食堂正在趕工建設中。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市民社區食堂自建設運營以來,已初步形成了市場主體運作、政府適當補助、服務老人、輻射社區的市民社區食堂「煙臺模式」,讓更多老年人共享社區食堂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社區食堂」是一個門頭,更是一個品牌,市民社區食堂,需要持之以恆推下去,惠及更多百姓,打造有溫度的民生品牌。

相關焦點

  • 好幸福啊,漳州市區首家社區食堂來了
    好幸福啊,漳州市區首家社區食堂來了 2020-10-25 2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一元公交」惠民,「市民食堂」暖心!煙臺加大民生投入,持續增強...
    公交優先就是百姓優先、民生優先。『一元公交』的實施,不僅能有效降低市民出行成本、提高公交分擔率,而且能提升老百姓對政府的滿意度和幸福感、獲得感。」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表示。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
  • 將增設兒童學習功能 未來的煙臺社區食堂增量又提質
    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社區食堂是具有煙臺特色的民生工程,接下來將進一步增加社區食堂數量,並增設兒童學習功能,擴大社區食堂服務範圍。煙臺市民政局辦公室主任王磊介紹,煙臺市是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城市之一,開辦社區食堂,正是適應本市老齡化趨勢、解決居家養老問題的有效之舉。去年以來,煙臺市委、市政府把社區食堂建設納入全市100項重點民生實事來抓,打造成為了具有煙臺特色的民生工程。
  • 視頻|社區辦起百姓食堂 居民家門口吃上熱乎飯
    有魚有肉、菜色自選、經濟實惠……這不是自助餐,而是樓下街邊的社區百姓食堂。近年來,奎文區依託紅色物業試點建設了社區百姓食堂,越來越多的市民在「家門口」就能吃上可口可心的熱乎飯。百姓食堂由葦灣社區承辦,並委託益壽堂養老中心運營管理,主要為轄區60歲以上有需求的老人,以套餐方式提供膳食。
  • ...社區食堂行業協會成立 引領打造有溫度、受歡迎的「民生品牌」
    2019年起,煙臺市在創建為老服務助餐點的基礎上,啟動了「市民社區食堂」建設新模式。  截至目前,煙臺全市已建成市民社區食堂73處,日均服務社區居民1.5萬餘人,其中老年居民4000餘人。市民社區食堂 「敬老愛幼,便民利民,共建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公益屬性日益突出,已成為百姓心中響噹噹的「民生品牌」。
  • 煙臺市區15家醫養結合機構 提升居家老年人幸福指數
    水母網8月3日訊(YMG記者 於明君 通訊員 王長新)記者從煙臺市衛計委獲悉,芝罘區著眼提升居家老年人幸福指數,實行「五個融合」,統籌推進機構、社區、居家醫養結合……目前全區共有醫養結合機構15家,醫養結合床位2570餘張。
  • 【地評線】民生十為 | 社區食堂上海走紅 讓老人享受「舌尖上」的...
    作為上海今年市政府實事項目之一,濰坊社區食堂運營不久就迅速走紅,讓老人們享受到「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社區食堂一開就「火」  近日,記者實地走訪這個食堂看到,中午11時不到,已經有不少老人來這裡就餐。
  • 2020,不可錯過的煙臺精彩丨六連冠!煙臺再奪「全國文明城市桂冠」
    張璐璐充分發揮婦女在家庭建設方面的有利條件,將「春風化雨潤無聲」般的家風建設在社區中推廣開展,並在社區廣場打造了20米的「集家訓、家風、家教」等內容為一體的「家風長廊」,向居民宣傳「好家風、好家訓」,將「家風家訓」這一優秀傳統道德教育方式融入到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讓好家風走近居民身邊、走進居民家中。「我們社區每個小家和諧了,我們的社區就更加美好了。」
  • 城市觀察:煙臺「三重」工作「牛鼻子」如何牽引城市向前?
    今年年初,煙臺發布了2020年全市重點工程、重點項目、重大事項100項,將省市級重點項目、重點民生事項、重點水利工程暨全域治水項目、市區城建重點項目、農業農村重點項目、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以及20項重中之重事項等列入「三重」事項,當成推動全市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總抓手。
  • 芝罘區:社區小食堂,書寫民生大文章
    西牟市民社區食堂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崔荔媛 煙臺報導  隨著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老年群體的衣食住行越發引人關注,如何讓空巢、獨居、留守、高齡等一些生活有困難的老人吃飽對此,芝罘區建成了17處市民社區食堂,不僅解決了老年人的吃飯問題,也減輕了上班族的負擔,讓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用餐的便利。  截至目前,芝罘區各社區食堂已累計服務市民人次近80萬,其中累計服務老人達到22萬人次。
  • 幸福轄區將建煙臺首個汽車生活廣場
    奧託瑪特汽車生活廣場位於芝罘區幸福中路,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創新性的整合了城市級汽車超市、社區型購物中心,規劃有汽車超市、兒童教育培訓、兒童室內遊樂場、兒童用品集合店、餐飲美食、影城、生活超市、KTV、健身中心等業態。
  • 在芝罘區,有一種幸福叫「吃在社區食堂」
    在煙臺市芝罘區,有一種幸福叫「吃在社區食堂」。快看!家門口又新增了這幾處社區食堂。西牟社區食堂解決就餐難題為滿足社區居民就餐需求,方便老年居民群體的日常生活,近日,只楚街道西牟社區在養老服務中心開辦社區食堂,面向轄區上班居民和老年人,以配餐模式為居民提供就餐服務,打造便利、放心、安全的就餐場所。
  • 鄉村學堂、幸福食堂、社區花園……從化推出眾多項目引導鼓勵村民...
    歐陽阿姨說道,「平時除了在食堂吃飯,社工都會在食堂組織很多活動,村裡的老人家都很積極參加。」歐陽阿姨如今已逐漸成為幸福食堂裡一名志願者。30多歲的劉先生同樣如此。周末,他帶著上小學的兒子來參與幸福食堂的繪畫班。從前的周末,兒子一寫完作業就看電視,劉先生希望兒子在課餘時間能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但此前村裡沒有培訓班,要到街口街上培訓班,一是學費貴,二是忙於工作的劉先生經常沒有時間接送兒子。
  • 開到百姓「心坎裡」!煙臺芝罘區全面推開市民社區食堂建設
    近年來,我區多個社區建立了市民社區食堂,解決老年群體「吃飯難」的問題。作為具有公益屬性的餐飲服務項目,今年,依據毓璜頂街道翡翠社區食堂試點情況,在試點工作基礎上將在全區全面推開市民社區食堂建設。>鼓勵有意願參與社區食堂的餐飲企業在社區內按照社區食堂建設和服務標準要求獨立打造,由企業自主經營。
  • 曲阜市第一家社區「幸福食堂」開業啦!
    9月3日,時莊街道崇文社區幸福食堂啟用揭牌儀式舉行。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磊為崇文社區幸福食堂揭牌。崇文社區幸福食堂總面積約200平方米,建設有廚房、菜系展示櫃、餐廳、洗手間、休息室等功能分區。食堂分為上下兩層,一樓建築面積70平方米,設餐桌5張、餐位20個,二樓面積約130平方米,設有餐廳和休息室,有餐桌10張、餐位40個。據了解,崇文社區幸福食堂將面向轄區內李官莊社區、千禧苑、教師新村、華沁苑、金茂小區的70歲以上老人、低保戶、精準扶貧戶,提供1葷2素的就餐服務。
  • 鞍山幸福驛站社區食堂小餐桌大文明
    24日,走進鐵東區湖南街道東塔社區幸福驛站社區食堂,「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使用公筷、健康生活」等溫馨提示語映入眼帘,正在就餐的居民享受著社區食堂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在積極響應號召,養成文明就餐的生活習慣。
  • 福山區:社區食堂暖民心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作為煙臺市委市政府力推的一項惠民工程---市民社區食堂,在煙臺市福山區建設得有聲有色,讓老年人足不出社區,在家門口就能吃得放心舒心。臨近中午,在位於松霞路陽光首院西門的天府市民社區食堂裡,有不少老人陸陸續續前來排隊打餐。眼前正在用餐的老人賈淑敏向記者介紹,由於平時孩子工作忙,中午自己在家,不願意做飯的時候,就首先想到了這裡。
  • 濟寧創新孝老養老新模式,建設「周轉房」「幸福食堂」、日間照料...
    為改善老年人生活居住條件,今年魚臺縣優先選擇張黃鎮等部分鎮街和村居,通過「幸福院+周轉房」的方式,優先保障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等4類困難老年人居住。6月19日,袁窪村24套周轉房已基本竣工,庭院正在進行綠化、硬化鋪裝。「百善孝為先」。養老服務關係民生,情牽百姓。
  • 重慶忠縣:社區建起「幸福食堂」 200多位老人有了溫暖的家
    不用買菜,不用下廚,就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近日,忠州街道香怡社區黨委為社區群眾辦了一件大好事——建起「幸福食堂」,讓社區內200多位老人有了一個溫暖的家。「有了這個『幸福食堂』,咱們吃上了可口的飯菜,再也不用為做飯、買菜問題發愁了。」
  • 社區大食堂:把「幸福」端到餐桌上
    12月28日中午,在薌城區和平裡社區的「社區大食堂」,服務人員馬上笑臉迎來幾位走進食堂的老人,告訴他們今天的菜譜,「等會張大爺他們幾個來了,正好坐一起,你們邊吃邊聊。」和平裡社區人口3715人,其中老年人1509人,佔總人口的40.6%,社區所在的小區60歲以上老人就有330多人,社區人口老齡化問題比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