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12月1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劉曉陽 攝影報導)煙臺市是全國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地級市之一,為滿足社區居家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就餐服務需求,我市將建設發展市民社區食堂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工程強力推進。2019年,市政府辦公室印發《煙臺市中心城區市民社區食堂建設指導意見》,在芝罘、福山、萊山、牟平、開發區、高新區等中心區重點推開。截至目前,社區食堂在煙臺市區已建設46家,日均服務社區居民8114餘人,其中老年人1865餘人。作為煙臺市政府今年100件民生事項中的一項,煙臺市民社區食堂,百姓「舌尖上的幸福」,暖身更暖心,為老年人打造了一個「家門口」的食堂。
「家門口」的食堂提升幸福指數
家住毓璜頂社區紅玉裡的81歲貴玉正老人,只需走50米,就可以到毓西社區食堂中心店打上熱騰騰的飯菜。「真是開到家門口了,太方便了。」貴玉正老人78歲的老伴腿不好,現在年紀大了,腿不能站久,做飯也做不了了。平日,老倆口經常出去買飯,現在有了社區食堂,老人吃飯可有著落了。
11月21日,毓璜頂街道聯合山東煜桓綜合服務有限公司打造市民社區食堂規模化運營試點——毓西社區中心店開始試營業,開業首日就餐人數就達到了500人,這是我市今年新增加的10個社區食堂之一。
在社區食堂,70周歲以上老年人服務標準分套餐和單點兩類。早餐套餐價格不高於5元,至少有雞蛋、奶製品、稀飯和主食;午餐和晚餐套餐價格不高於8元,至少一葷兩素一湯及主食,單點飯菜享7折優惠。
2020年6月11日,位於芝罘區通世裡50號的毓璜頂街道翡翠社區食堂,迎來了一周歲生日。翡翠社區市民社區食堂,是煙臺市第一家政府惠民工程下成立的社區市民食堂。「我是社區食堂的常客,只要營業幾乎天天來,這裡飯菜不光營養、健康、可口,還很便宜!」住在芝罘區翡翠社區的賀業豐老人和老伴基本就在這裡就餐:「不用自己忙活著做飯,我倆飯量小,兩人花不多錢就能吃到好幾個剛出鍋的菜,既方便又實惠。」
翡翠社區居委會主任高振璐告訴記者,現在每天來吃飯的有二三百人,其中七十歲以上享受優惠的老人佔一半左右。對失能半失能老人,食堂還提供免費送餐服務。一年來,社區市民食堂不僅在照顧老年人的口味上依舊保持著高標準和嚴要求,為了更好的吸引年輕人的口味和目光上不斷尋求突破。在365個日日夜夜裡,市民食堂紮根社區,滿足社區群眾的食品安全和需求的同時,確保和推動服務民生落在實處。
打造新的社區互助照料平臺
社區食堂不僅是居民用餐的場所,在非用餐時間內,也是很多老人們聊天談心、休閒娛樂的重要場所。萊山區萬光府前社區食堂,在社區組織、志願者的廣泛動員引領下,社區老人每天在相對固定的時間段內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拉拉家常,其樂融融。食堂經營方還經常組織對獨居、空巢老人進行登門探訪或電話聯繫,避免獨居空巢老人在家發生意外。在較好地解決老人吃飯難題的同時,打造形成了新的社區互助照料平臺。
在毓璜頂社區食堂中心店,貼心地在就餐區劃分出敬老區和學生驛站。把最亮的座位留給孩子,最暖的座位讓給老人。社區食堂服務「一老一小」,從為老年人提供優惠政策同時「向一小延伸,多為小朋友吃飯服好務」,解決了周邊孩子上學午晚餐就餐問題。對老人給予就餐優惠,對失能老人提供免費送餐服務,將營養、安全的飯菜、貼心價廉的就餐服務送到家家戶戶的餐桌上。中心店開業後還為社區周邊的學校及小朋友們同時開設四點半課堂。
在通伸街道順河社區「市民社區食堂」裡,設置老年人選餐專區,並設置不少於1/3座位數的老年人優先就餐區,對社區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每天一次免費送餐服務。
隨著一家家社區食堂在煙臺各個大街小巷陸續開設,整個社會的敬老愛老風氣也更加濃鬱。在翡翠社區市民食堂常年活躍著一直志願服務隊——「樂善慈善義工隊」。自社區食堂開業以來,每天都會有志願者隊伍在食堂為社區群眾提供志願服務。「應一應、扶一扶,送一送」已經成為社區市民食堂志願者們每天都會為前來就餐的老人提供的幫助。每個月的6號和26號,志願者們還會主動到社區食堂包餃子,通過開展「和諧鄰裡餃」的活動,一方面解決社區食堂人手不足包餃子難的情況,更解決了社區大多數老年人吃餃子的需求,讓志願服務更「貼地氣,暖人心」。
為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再就業平臺
社區食堂在解決老人吃飯難問題的同時,也為社區居民特別是就業困難人員打造了一個再就業平臺。
48歲的孫成軍是東山街道海岸路社區食堂的廚師長,老家在萊陽,因為喜歡做飯,他20多年前來到煙臺打拼。2019年12月,閒賦在家無業的他,就業到了社區食堂,並成為廚師長。每天,他要做出二十多種面點,看到大家吃的開心,他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價值,很快樂。海岸路社區食堂運營方、煙臺春蕾餐飲有限公司董事長叢蕾告訴記者,公司承辦的兩個社區食堂,吸納下崗失業的4050人員近20名,佔食堂員工的半數以上。
翡翠社區市民食堂吸收社區周邊的4050人員,擴大周邊地區人員就業,食堂共有工作人員16名,4050人員達到12人,緩解了社區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幫助他們儘快融入到新的工作環境中。在居民自願和符合有關標準的前提下,社區食堂優先聘用本社區「4050」等就業困難人員從事服務工作。如今,芝罘區4個已運營食堂共有工作人員40人,其中,聘用本社區居民11人,佔總從業人數的27.5%,有效緩解了社區居民就業再就業困難,減輕了從業人員家庭經濟壓力。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社區食堂肩負起的責任和擔當,給市民交上了最好的答卷。
「在這次疫情防控中,居民也切實體會到了市民社區食堂帶來的便利,親身感受到了社會各界送來的溫暖。」市民政局社會福利科負責人介紹說,市民社區食堂是市委、市政府大力推進的重要惠民便民工程,這次更是將服務延伸至最後一百米,成為居民在社區真正的「後廚」。
有溫度的「煙臺模式」民生品牌
試點社區食堂受到轄區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歡迎的背後,源自政府對城市社區老齡化問題的精準施策。
市民社區食堂的試點,將好事辦到了群眾心坎裡。來自社區的問卷調查印證了這一點。對翡翠社區60周歲以上老年人收回的886份調查問卷顯示,有69.4%的老年人表示願意到社區食堂就餐,26.6%的老人表示偶爾會去。對遲家社區老年人收回的400份調查問卷顯示,有83%的老年人願意到社區食堂就餐,13.7%的老年人表示偶爾會去。
2020年,煙臺六區(芝罘區、福山區、萊山區、牟平區、煙臺開發區、煙臺高新區)各選址1-2處社區食堂,10個社區食堂按照規模化、連鎖化、標準化要求選址建設,一般在500平方米以上。目前,已建成7處社區食堂,芝罘華茂社區、福山德勝社區和開發區旭日社區三家社區食堂正在趕工建設中。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市民社區食堂自建設運營以來,已初步形成了市場主體運作、政府適當補助、服務老人、輻射社區的市民社區食堂「煙臺模式」,讓更多老年人共享社區食堂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社區食堂」是一個門頭,更是一個品牌,市民社區食堂,需要持之以恆推下去,惠及更多百姓,打造有溫度的民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