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濰坊社區食堂 新民晚報記者陶磊 攝(下同)
在浦東浦電路上人流熙攘,居民們發現,一個顏值頗高的社區食堂在這裡亮相。作為上海今年市政府實事項目之一,濰坊社區食堂運營不久就迅速走紅,讓老人們享受到「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社區食堂一開就「火」
近日,記者實地走訪這個食堂看到,中午11時不到,已經有不少老人來這裡就餐。和普通社區食堂不同,這個食堂有點「潮」,按照不同功能劃分為「記憶」「相逢」「心傳」「家常」「牽手」「關愛」等區域,讓老人不但可重溫記憶中「小辰光」美食的味道,也可在時尚的烘焙間學習製作點心等。濰坊街道有關負責人介紹,8月10日社區食堂試運營以來,截至目前,已經辦理老年就餐卡近5400張,日均服務1000餘人次,每天提供近50個品種的三餐餐食。
社區食堂為何一開就火?滿足老人就餐需求是首要因素。截至今年8月底,濰坊街道戶籍老年人約3.18萬人,佔戶籍總人口的33.8%左右,老齡化程度比較高而且日益加深,老年人的助餐服務需求凸顯。為了緩解社區長者用餐難問題,濰坊街道積極整合資源,建成了社區食堂。
記者看到,食堂裡,有老夫妻攙扶著來吃飯的,兩個人點上4個菜,吃不完打包帶走,晚餐也解決了;有老人在保姆陪同下,坐著輪椅前來就餐;還有老人獨自前來,找個清靜角落,靜靜地享受美食。食堂裡還專門提供「半份菜」,價格實惠,也避免了食物浪費。
圖說:濰坊社區食堂就餐方便,環境舒適,不少居民來到這裡用餐
升級完善「15分鐘養老服務圈」
社區食堂,暖的不僅是胃。在食堂,記者遇見了一名志願者,她已年過六旬,但作為「小老人」,仍積極參加社區志願活動,包括社區食堂的志願服務等。全新打造的食堂不僅讓老人享受美食的樂趣,也成為另一種交流平臺。她告訴記者,自從食堂開了後,一位年近九旬的老太太經常在這裡「蹲點」,還沒開門就等在門口;到了打烊時候才離開,這裡不但可以就餐,還可以和其他「老夥伴」們聊聊家常。食堂志願者重點關注高齡老人的狀態,發現異常及時和其所在的社區溝通,發揮長者食堂的特殊關愛作用。
社區食堂,為老人提供了平價、放心的餐食,但要實現可持續運轉,不僅僅依靠經營者和管理者。為此,濰坊社區食堂成立了社區食堂膳食委員會,由街道分管部門、職能部門、食堂運營單位、養老服務機構代表、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及志願者代表等組成,不定期檢查社區食堂餐品安全、衛生、質量,以及群眾滿意度等,充分發揮群眾自治力量,監督運營單位不斷提高服務品質。
「社區食堂建成後,依託其在社區助餐服務中的核心樞紐作用,街道還將對已有8個助餐點提質增能,並在有需求和具備條件的居委設立家門口微型助餐點,從而構建覆蓋全社區、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1+8+X』助餐服務網絡,不斷升級完善『15分鐘養老服務圈』,讓社區老年人享受『舌尖上的幸福晚年』。」濰坊街道有關負責人介紹。
同在今年,在陸家嘴街道梅三小區,一個全新的長者食堂採用「嵌入式」開到了居民「家門口」,通過智慧助餐系統,刷臉即可自動結算,實現人員識別、精準補貼和無感支付,老人再也不用擔心飯卡丟失的煩惱。
圖說:居民點完自己心儀的菜,來到帳臺結帳
記者了解到,陸家嘴的長者食堂,打破原來由政府直接出資金「貼錢」的模式,轉為政府搭平臺提需求。通過「長者膳食改善計劃」,借力陸家嘴社區基金會,採用「線上廣泛募集+線下精準對接」的方式做大資金池,讓區域內各類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能有針對性地參與到助老服務中,實現「政府搭平臺、企業出資金、老人得福利」的三贏,也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會風氣蔚然成風。
據悉,社區老年助餐服務場所建設,早已被納入上海市政府實事項目,到2022年,將實現比2019年翻倍的目標。在助餐點數量增加的同時,通過在有限的空間裡最大限度發揮服務倍增效應,實現從「老有所養」到「老有頤養」,打造有溫度的社區,將成為暖胃又暖心的好事。
受惠者口述:天天調花頭 好吃又省心
我是陳忠華,今年76歲,和74歲的老伴一起居住在濰坊二村的老公房。因為身體還算好,過去至少要隔一天去菜場買菜,尤其是夏天買汏燒下來,也是一身汗。
之前我看到其他地方有社區食堂,就想著,什麼時候要是我家門口也有就好了。沒想到今年夢想成真,走路5、6分鐘就能走到,真是太方便了。中飯和晚飯我和老伴一般點個3菜一湯,一大葷、一小葷、一個素菜,加份湯,價格在30元左右,就能吃飽吃好。我特別喜歡吃社區食堂的紅燒大排、家常豆腐,比有些飯店裡燒得還好吃。而且菜品天天翻花頭,越來越好吃。
我們喜歡到這裡吃飯還有一個原因,是這裡有許多志願者,他們在這裡默默奉獻,讓這裡充滿了人情味。食堂裡還有許多社區裡的老夥伴,大家一起吃吃聊聊,很溫暖。
數給你看:
2008年,社區老年助餐點建設首次被納入市政府實事項目。經過十餘年的探索和發展,目前全市已建成的社區老年助餐點,基本滿足了社區老年人享受就近、便捷、價廉的助餐服務的需要。
2019年,「新增200個社區老年助餐點」被列入上海市政府實事項目。這是繼2008年之後,本市再一次將社區老年助餐點建設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按照規劃,之後的4年,上海以老年人為主要服務對象、又兼具「社區食堂」功能的社區長者食堂將在各街鎮「開花」。今年,上海「新增200個助餐場所」的市政府實事項目已完成212個。
到2022年,上海市助餐服務點數量,將在2019年近800個的基礎上實現「翻番」,即不少於1600個(2019年起每年增加200個);助餐服務供給能力,也將在2019年日均服務約8萬人的基礎上「翻番」,達到日均16萬人,覆蓋全市65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的5%。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宋寧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