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上流佳苑社區便民大食堂 紅火了四年為什麼這麼香

2020-12-21 信網

原標題:紅火了四年 這家食堂這家食堂為什麼這麼香

( 來源:青島晚報)

在李滄區世園街道上流佳苑社區便民大食堂,每到飯點,人流絡繹不絕進進出出。這種火熱的場面,已經延續了四年。

10月26日,晚報記者來到上流佳苑社區便民大食堂探訪。上流佳苑社區便民大食堂自2017年設立以來,名氣越來越大,社區老人吃飯3折,不少居民成了這裡的常客,附近單位職工也紛紛前來「蹭飯」。社區通過壯大集體經濟,讓居民得到實惠,社區食堂是一個小窗口,折射出服務民生的溫度,體現著社區居民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

紅燒豬蹄、四喜丸子、雞腿、雞蛋炒茭瓜……10月26日上午11時許,記者來到位於青島世博園附近的上流佳苑社區便民大食堂,只見熱氣騰騰的飯菜陸續出鍋,工作人員在各個窗口前忙碌著。沒多久,陸續有人走了進來,開始就餐。自2017年開辦至今,這處便民大食堂已紅火了四年。

現場

飯菜價目表兩年沒變動

「這裡的飯菜質量好,價格也公道,已經是我們的單位食堂了。 」李女士在青島國際院士港綜合服務中心上班,她告訴記者,單位駐地就在附近,只要上班,她和同事都會選擇到社區便民食堂就餐。 「有了便民大食堂,給我們單位也解決了後勤難題。 」李女士所在的單位,在社區便民大食堂辦了卡,員工就餐可統一划帳。酸辣土豆絲4元、小白菜炒火腿7元、木須肉7元、紅燒茄子8元……「從2018年至今,食堂的飯菜價目表就沒有變過。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食堂一天三餐都有供應,早餐有十幾個品種,午餐和晚餐有二十多個品種。 「菜品每天都換,蔬菜類主要以時令蔬菜為主。 」老年居民就餐時,工作人員也會根據其身體健康狀況,從營業角度給予建議。 「以老人一頓四菜一湯計算,四種菜品加上一元一碗的小米粥,一頓飯大約只需8.1元。 」工作人員說。

人物

有了食堂家中少開火

採訪中,家住上流佳苑小區的臧秀雲拎著兩大袋黃米糕,高興地和工作人員打著招呼。兩袋黃米糕總共20個,每個相當於兩個包子大小,可她只花了12元。 「按照市場價來算肯定遠遠不止這個價,但社區有政策,年滿60周歲的老人可以三折購買。 」臧秀雲今年69歲,她告訴記者,自從便民大食堂開業以來,家裡很少開火了。「我就住在食堂旁邊的樓上,到了飯點坐電梯下來就行,價格比自己做還便宜。」臧秀雲和老伴把晚年生活安排得非常滿,家裡不用開火,給兩人節省了不少時間。「要不然,每天還要忙著買菜、擇菜啥的,太耽誤時間了。 」和臧秀雲有同樣想法的村民不在少數。記者採訪期間,取餐口前一直排著隊,大家有序取餐、結算。 「今年受疫情影響,我們2月才開門營業,且4月前一直不提供堂食,只有外賣。 」食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疫情期間僅供應早餐、午餐,取消堂食,居民可訂餐或錯峰到食堂買飯。訂餐標準分為20元和30元兩種,社區60歲以上的老人享受就餐3折優惠,居民可通過電話預訂分時取餐。到食堂買飯的居民在門口測量體溫、登記後依次進入買飯,避免交叉感染。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恢復堂食後目前食堂中午的售賣量已接近去年同期。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很多居民佩戴口罩有序排隊,並選擇將午餐打包帶走。井然有序的就餐秩序與食堂門口張貼的倡導「文明餐桌」和「使用公筷公勺」的公益廣告令人印象深刻。

助老

一年集體經濟補貼上千萬

「敬老助老,我們拿出的都是真金白銀,就為了讓老人們享受到社區的溫暖和社會的關愛。 」李滄區世園街道上流佳苑社區副主任李仁傑告訴記者,社區素來有敬老尊老傳統,每年重陽節等重要節假日,社區都會為老人們發放福利。10月25日重陽節當天,社區就利用集體經濟,為年滿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每人發放了2000元現金和一臺電飯煲。 「目前,社區共有400餘名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當天領到節日禮物,大家都非常高興。」李仁傑告訴記者,據不完全統計,僅去年一年,社區集體經濟為給老人提供各種福利,就補貼了1300多萬元。除了節假日發放的現金、禮品以及平時的福利外,其餘補貼均用到了社區便民大食堂的運行上。

上流佳苑社區便民食堂的持續發展,離不開社區集體經濟的穩定向好。近兩年來,上流佳苑社區集體經濟發展走上了快車道,建設運營了國際院士產業加速器、院士港綜合服務中心、上流和園項目等科研樓宇項目,預計到2020年底,社區集體經濟純收入將由2018年的7700萬元、2019年的8630萬元提高到9800萬元。伴隨社區發展越來越快,社區居民福利待遇也隨之提高,居民持股待遇由1600元/月提高至2000元/月,非股民也享有400元/月的遞補福利。預計到2020年底,居民人均收入將由2018年的7.5萬元、2019年的8.1萬元提高到8.8萬元。

■深讀一點

壯大集體經濟居民得實惠

為了讓全體居民的生活得到有效改善,1993年以來,上流佳苑社區順應發展形勢和群眾需求,集中力量壯大集體經濟,積極推動村莊改制,社區經濟實力不斷壯大,整體面貌煥然一新,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社區黨委始終注重統籌優化資源,通過發展集體經濟來實現居民利益的最大化。社區黨組織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支部成員從帶頭出資創辦建材廠,到招商引資,再到成立實業股份公司,社區的集體經濟規模不斷壯大。為了更好地維護居民利益,社區黨組織著手研究集體資產改制,創新性地提出了工齡股加人頭股的股權分配方案,贏得了居民的廣泛認同。

集體經濟發展起來了,老百姓的收入不斷增加,社區黨組織又開始關心他們的居住環境等。為了更精準地服務社區居民,社區創建了「黨員精準聯戶」制度,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黨組織網格體系。每名黨員精準聯繫10餘戶居民,通過經常性地走訪,積極關切居民的日常生活訴求。

■記者手記

讓群眾感受服務民生的溫度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年。上流佳苑社區便民大食堂,無疑是觀察民生青島的一扇窗口,通過它,可以看到民生青島的溫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經濟社會發展了,社區集體經濟增長了,要讓百姓也享受到紅利。上流佳苑社區便民大食堂對60歲以上老人推出的暖心舉措,讓民生青島的溫度更加熱乎。截至去年,包括上流佳苑社區便民大食堂在內,李滄區共開設社區助老大食堂52處,服務11個街道5萬餘名老人。全市共有助老大食堂480個,日均助餐老人8300多人。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在家門口享受到便捷營養實惠的餐飲服務。展望下一個五年,上流佳苑社區黨委書記李存業表示,社區居民經濟上會得到更大收益,精神上幸福感會有更大提升,社區將會更加和諧。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徐美中 攝影 徐常青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三人目]

相關焦點

  • 社區小食堂 民生大文章
    社區小食堂,承載民生大文章,未來發展潛力很大。專家認為,今後既需要政府部門加大支持力度,也需要社區食堂堅持市場化方式更高效地運營,科學穩妥地把這件民生實事辦好。  「只需10元,就有一葷一素。」  「60歲以上老年人吃飯可以打八折。」  「下樓就能吃飯,一日三餐不重樣。」
  • 社區小食堂 民生大文章(深度觀察)
    社區食堂要實現長期健康運營,市場化的發展方式是大勢所趨。目前已有一些成功案例表明,通過專業化市場化的運營,社區食堂能夠實現「微利可持續」,形成自我「造血」機制。社區小食堂,承載民生大文章,未來發展潛力很大。專家認為,今後既需要政府部門加大支持力度,也需要社區食堂堅持市場化方式更高效地運營,科學穩妥地把這件民生實事辦好。
  • 深度觀察:社區小食堂,承載民生大文章
    社區小食堂 民生大文章(深度觀察)  核心閱讀  價格實惠、用餐便利的社區食堂既能解決老年人的吃飯問題,也能減輕上班族的家務負擔,受到社區居民的歡迎。  與社會化餐飲相比,社區食堂公益屬性較強。要實現價廉物美,在成長初期往往難以做到盈虧平衡,需要政府部門、社區和社會力量的多方支持。
  • 社區食堂,火了!創新性的市場化探索有哪些?
    團餐謀原創內容作者|雲起受疫情的催化作用,「社區」商業這塊大蛋糕,正吸引眾多玩家爭相布局。對團餐業而言,社區市場有哪些不容錯過的商機?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頻繁被媒體作為政府「民生工程」、「助老服務」報導的社區食堂,會是其中之一嗎?團餐業態豐富,社區食堂並非新生事物,早有先行者。不過與其它業態相較成熟的市場化運作模式相比,目前社區食堂可供借鑑的成功經驗依舊寥寥。2020年的社區商業大發展,浪潮激蕩,團餐業的社區食堂運營,能否迎來更具創見的探索?
  • 深度觀察:社區小食堂,承載民生大文章_新聞中心_中國網
    社區食堂要實現長期健康運營,市場化的發展方式是大勢所趨。目前已有一些成功案例表明,通過專業化市場化的運營,社區食堂能夠實現「微利可持續」,形成自我「造血」機制。社區小食堂,承載民生大文章,未來發展潛力很大。專家認為,今後既需要政府部門加大支持力度,也需要社區食堂堅持市場化方式更高效地運營,科學穩妥地把這件民生實事辦好。「只需10元,就有一葷一素。」
  • 日照:便民社區食堂打造養老服務新模式
    12月2日,東港區日照街道利群社區東關裡的社區福彩長者便民食堂裡十分熱鬧。該食堂由日照普天安泰養老服務公司打造,主要為周邊老年居民提供生活便利,打造智能養老服務新模式。近年來,日照普天安泰養老服務公司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經營、惠及老人」的發展方向和運營思路,打造沒有圍牆的養老院和便民服務生活圈。
  • 青島:39項便民服務「趕大集」
    日前,由青島市民政局和青島市李滄區委、區政府主辦的青島市社區供需服務大集在青島市李滄區上流佳苑社區廣場舉行。此次大集吸引了18家社會組織參展,展示項目25個,開展便民服務39項,吸引了上千名居民參與。
  • 理髮、磨剪子、傳授急救方法,39項便民服務「趕大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高雅潔 11月14日,青島市社區供需服務大集在李滄區上流佳苑社區廣場舉行,18家社會組織參展,展示項目25個,開展便民服務39項,收集居民信息351條、志願者登記信息254條,發布微心願50個,上千名居民參與。
  • 社區小食堂:面積不大但用餐便利 有效解決周邊居民就餐問題
    依靠多方支持許多地方探索對社區食堂發放運營補貼、減免租金、免費提供公共空間酸辣土豆絲4元、青椒炒肉7元、花卷0.5元……走進山東青島市李滄區上流佳苑社區便民大食堂,看到牆上掛著的菜單價目表,炒菜、麵食、湯粥一應俱全,價格實惠,老年人就餐還能打折。
  • 線上預訂一點就到 灃東新城打造社區便民餐點
    「姑娘,一碗紅豆稀飯、一個蔥花餅,」啟航佳苑的趙奶奶,是啟航佳苑便民餐點的老顧客了,趙奶奶說「7點的蔥花餅、8點的廣場舞,一樣都不能落下」。 為確保轄區業主群眾能夠在屬地小區住的放心舒心,推動新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灃渭城服公司做為灃東新城城市物業綜合服務運營商始終努力滿足轄區群眾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 社區小食堂惠及大民生
    老年食堂整潔清爽。A開辦老年食堂政府提供補貼  對老年人來說,早飯、晚飯有子女幫忙解決,但午餐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買菜、做飯或多或少成了一項負擔。  2016年6月,安公社區老年食堂開始試運營。食堂以眾籌菜品的方式讓社區老年人匯聚一堂,解決轄區老年人特別是失獨、殘疾、孤寡老人的吃飯問題。
  • 東風社區「市民大食堂」試營業 這些人員可免費
    德州新聞網訊為方便轄區的低保、特困人員、困境兒童及老年人用餐,經過近兩個月籌備,10月26日,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河街道辦事處東風社區「市民大食堂」已經開始試運營了。乾淨整潔的就餐環境、安全衛生的菜品質量、平民價格的就餐標準,這家「大食堂」讓群眾感受到了社區人性化服務的點點滴滴。「我就住在天玉銘城小區,今天孩子們帶我在家門口吃了快餐,感覺還真好。」李女士對記者說,「大食堂」就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側,既方便了群眾就餐,又方便辦理業務。一旁的崔先生還補充說,這裡對困難群眾就餐實行免費,他為政府提供的利民措施豎起了大拇指。
  • 社區大食堂——真正的民生食堂
    2019年7月2日中午,合肥市電視臺的記者來到了城東街道的老樂福隆崗護養院,對城東街道隆崗村社區大食堂這一民生食堂進行採訪,城東街道副主任韓永勇和社會事務部部長靳慶梅全程配合記者採訪,就社區大食堂的就餐人群及社區養老服務工作相關的惠民政策進行了介紹。
  • 杭州熱水瓶廠變「社區大客廳」 社區老底子文化都在這
    近日天氣變冷,杭州拱墅區長徵橋社區的新便民服務中心「大客廳」卻很熱鬧,早上有附近居民來讀書看報、下午有自由職業者來這會客辦公、放學了有孩子跑來寫作業、晚飯後有老人圍坐在一塊閒聊……為什麼都來這?社區書記徐淑蓉說,「這邊是社區活動的新場地,空間大、環境好、設備新。現在開暖氣了,大家過來取取暖,很舒服的。」便民利民服務於民,就是2年前社區將服務中心「改舊革新」的初衷。2018年8月之前,便民服務中心還位於小河佳苑小區的北區,那裡是居民活動的中心地帶。恰逢「老舊小區提升改造」,社區便想把功能區塊做一個整合。
  • 百姓「舌尖上的幸福」 煙臺市區已建46家社區食堂
    「家門口」的食堂提升幸福指數家住毓璜頂社區紅玉裡的81歲貴玉正老人,只需走50米,就可以到毓西社區食堂中心店打上熱騰騰的飯菜。「真是開到家門口了,太方便了。」貴玉正老人78歲的老伴腿不好,現在年紀大了,腿不能站久,做飯也做不了了。平日,老倆口經常出去買飯,現在有了社區食堂,老人吃飯可有著落了。
  • 記者走訪漳州首家社區食堂「幸福大食堂」
    10月25日,全市首家社區食堂「幸福大食堂」落戶薌城區通北街道和平裡社區。目前,該社區食堂經營現狀如何?近日,記者來到該社區食堂一探究竟。  用餐區域只容30個座位  空間狹窄,輪椅通行不便  和平裡小區的社區食堂位於和平裡社區服務站內,該服務站由原先的和平裡社區居委會擴建而成。記者看到,除了社區食堂之外,新服務站還有家庭醫生工作站、調解室、圖書室、居民會議室等多功能分區。
  • 連拍四年大學食堂登上人民日報,有一種畢業,叫做食堂的飯……
    「豆花牛柳,每次食堂阿姨都要喊成:豆花扭扭~~」……其中,一位女生將大學四年吃過的食堂上傳到微博,短短幾天時間,微博就被轉評贊超過10萬次,並且登上人民日報客戶端。>前段時間,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的同學「@_QxueMmm"曬出了自己大學四年間吃過的食堂飯菜。
  • ...社區食堂行業協會成立 引領打造有溫度、受歡迎的「民生品牌」
    煙臺市民社區食堂行業協會的成立,將更好地服務煙臺民生事業,進一步推動市民社區食堂向規範化、精細化、連鎖化和品牌化發展,讓市民社區食堂成為更有溫度、更受歡迎、知名度更高的煙臺「民生品牌」。2019年起,煙臺市在創建為老服務助餐點的基礎上,啟動了「市民社區食堂」建設新模式。  截至目前,煙臺全市已建成市民社區食堂73處,日均服務社區居民1.5萬餘人,其中老年居民4000餘人。市民社區食堂 「敬老愛幼,便民利民,共建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公益屬性日益突出,已成為百姓心中響噹噹的「民生品牌」。
  • 金鄉街道金宇社區凱盛佳苑「零酬管家」成為群眾「娘家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李波 通訊員 李永旭金鄉街道金宇社區凱盛佳苑小區位於凱盛市場,由原魏莊村因凱盛市場建設於2012年搬遷,2016年11月回遷安置小區。小區共建有7棟樓房,常住人口572戶,16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