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很神秘嗎?學會這十二個字,你也可以迅速領悟禪定大意

2020-12-23 梅山易學

今日中秋與國慶同喜,祝大家同得喜樂,吉祥如意!

一說到禪,人們會迅速地在腦海中想到佛教中那些入定參禪的和尚們,在潛移默化的意識中,禪和佛教似乎是一個劃等號式的不可分割體,就像一說清靜無為就想到道教是一個道理。

禪定確實是佛教獨具特色的修行手段之一,但是如果要讓人將禪是什麼說出個子醜寅卯來,對於沒有學習過的人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網圖

那麼禪是什麼呢?禪是從梵語禪那意譯過來的,意思是靜慮、思維修,是靜中思慮,心意專注於一境,深入思慮佛教義理的止觀之道。

禪定之道原本是印度古代各種修行教派所普遍採用的修行方法,後來被佛教所傳承而長久的流傳下來,在與中國本土文化融合之後,形成了許多有中國特色的禪機、禪風、禪觀、禪意等由禪而引申出來的韻味十足之禪語。

網圖

古傳佛教各宗門之所以重視禪定之道,是希望能通過安頓身心,集中精神去排除內心的幹擾和外界的誘惑,將思想專注於一定的觀察對象,從戒、定、慧的根本法門中,以定生慧,去達到根除煩惱,破除無明,從而轉痴為智的開悟,以求得覺悟自性的成佛目的。

禪在許多的人看來是神秘莫測的存在,以為只有那些隱跡深山老林的世外高人才能深得禪中三昧,以我們普通人的智慧與體悟是很難達成禪定之境界的,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網圖

非也,雖然禪宗的智慧與境界有無窮無盡的高深境界,需要師長與學生的教學相長才能啟發開悟的智慧,但是,人人本具佛性,所以人人皆可以定生慧而入於禪定三昧之中,六祖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即是此意。

禪是自然天成的本來面目,人人本有,個個具足,無虧無欠,如果能按照六祖慧能大師在《壇經》中的三句話十二個字去做的話,誰都可以迅速的領悟到禪定大意,從而淨化心靈,開啟我們本具的智慧。

網圖

哪十二個字呢?「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只此十二字,勝過尋常的千言萬語,真正的領悟到其中的真意,你比那些只知死坐枯禪的人就不知道要強上多少倍了。

因為你已經做到了六祖所說的「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從此之後,一心不亂,外於一切善惡境界都不起心動念,自得戒定生慧的禪中三昧,本來清靜,可見自身本具的那個真如之體了。

網圖

什麼是無念為宗呢?就是心在諸境上都不染著,便不會對外境萬物產生愛憎之念,生佛平等,萬物一如,目雖能視,不戀萬物之色,耳雖能聽,不受萬物之聲,六根雖有見聞知覺,卻不入心而侵擾自性真常,使本來清靜之心無滯無礙,來去自由,「月在青天水在瓶」,常以觀照之心求己,便可使內心無念而常應,常應卻又不礙解脫自在的無求生活。

什麼是無相為體?即是於相而離相,以把握諸法的體性,萬物都有相,但是我們又要超越萬物的外相才能去把握住萬物的本源,而不會被萬物的外相障礙我們的認知,否則的話就會產生執著而難以從相上抽離。

網圖

比如說,在家人與出家人,是二個不同的相,但是我們要認識到這只是外相,是虛妄的假相,而其通過修行佛法來使自己獲得解脫生死以達涅槃彼岸的實相則是一樣的。

只要能夠自淨其意,就不必用出家人與在家人來加以區分,返觀自性,體悟自性,時時觀照,處處皆可成佛,又哪裡還有什麼區別呢?

網圖

什麼是無住為本呢?就是於諸法上念念不住,無所系傅,世間一切,無論是人我是非,利害得失,貧富差距,榮辱苦樂,都能處在一個隨遇而安的平和心境之中,得之不喜,失之不悲,成固欣然,敗亦坦然,隨緣不變,以曠達之心嘯傲煙霞。

佛祖為什麼會有無位真人之稱呢?就是因為他老人家隨緣顯化,垂機設教,顯現於千萬佛所,隨順機宜而度脫眾生,卻又不固定於某一境界中執以待化,所以才能無住而住,於眾生需要之時隨機顯現,度脫有情,若不能做到隨緣不變的無住修行,也就如此廣度眾生了。

網圖

「無念為宗,無相當體,無住為本」,時刻觀照自己的內心而以此十二個字為修行之道,自然便可以迅速的證入禪定之境,領悟到禪定中的大意和個中三昧了,因緣成熟之時,開顯自身佛性,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又有何難,不知大家以為如何?

相關焦點

  • 徐恆志居士:靜坐與禪定
    故知修禪因緣,雖不作意別行四度,四度自成。複次,菩薩固修禪定,具足般若波羅密者,菩薩修禪,一心正住,心在定故,能知世間生滅法相,智慧勇發,如石中泉。」      《六妙法門》第一,將數、隨、止、觀、還、淨的六種修定妙法所能出生的各種禪定,分別解釋如下:一者依數為妙門。
  • 修習靜坐禪定的方法
    這說明他沒有觀察入定的過程,所以,他每次都不知不覺地入禪定。 2.入定最重要三事:心細、息細、樂受 在這次的禪定學習裡,要學習認識入定的過程。其實,過程很簡單。為什麼說很簡單呢?因為在禪定裡面,有快樂的感受,呼吸很細,心念也很微細。就憑這三件事情,我們可以這樣說:當你入定時,呼吸一定是從粗變細、心念從粗變細、身體從沒有樂受變成有樂受。
  • 禪定:漫談禪和投資
    我覺得,這個「定」也可以理解為篤定的「定」、禪定的「定」。1要做和大多數人相反的事情「禪」是外不著相,不執著一切境界相是為禪;「定」是內不動心。有個住在山裡的老先生,根據報紙上的股價交易,可報紙到他那裡的時候已經晚了三天。傑西問他,你這樣能行嗎?老先生說,我做的是大波段,不會第二天就結束了,而且這樣我可以讓自己少看盤,耳根清淨,定下心來。巴菲特也為自己做了類似的安排,選擇住在偏遠的內布拉斯加州的小鎮上。
  • 打坐入禪定的心得
    初學禪定的人,在入定前會有輕安現象:有些人會覺得身體越來越大,甚至整個身體都在膨脹,大到他會覺得充滿這個世間;有人會覺得身體越來越小,或身體浮起來。這些都是輕安的現象,這種現象過後,就會產生很快樂的感受,這都是入初禪前輕安的覺受。在禪定裡,初禪、二禪、三禪都有不同的快樂感受,到了四禪就沒有樂受了。
  • 什麼是禪?這是正確解釋!
    而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你說他好,他會相信;你說他不好,他不會相信。所以有: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唯心造。第一個提出「一切唯心造」理念的就是釋迦牟尼佛。後來有許多宗教、學術派別也有心靈招感一說——你有什麼樣的心,就會招感什麼樣的果。
  • 禪定必靠打坐姿勢,修行必經禪定
    禪定必靠打坐姿勢,修行必經禪定,大乘小乘也不矛盾。李淵回原創,文化,國學,儒釋道。導語:目前只講禪定這個「禪」,不講禪宗那個「禪」。禪宗目前已經基本斷了,只剩下一個軀殼,而沒有實質之精神。而且,禪宗的問題更為複雜,我們目前暫且不談!我現在要談的是禪定,禪修的那個禪。
  • 修禪定真能修出「神通」嗎?|佛典讀解
    禪定修持是佛教徒的重要日常功課,這個功課達到一定境界後就可以幫助修習者「明心見性」。那麼,除了「明心見性」外,禪定修持還有什麼作用?或者說,「明心見性」之餘,禪定修習還能為修習者帶來什麼結果?「神通」大約是佛典記載的禪定修持的最神秘、最不可思議的結果了。
  • 修習禪定(二):密勒日巴修定
    現代人是難於接受苦行的,當然也不是說每一位修禪定的人都要走苦行道路。何況,瑪爾巴大師後來也對密勒日巴說,我對你使用的方法,今後對下根之人是毫無用處的,不可再用。瑪爾巴還明確地指出這種過於嚴格的方法,今後在西藏也不宜再用了。但是,善行可以吧,加行可以吧,修定之前總要把自己身心進行調整,把過去行為進行反思,懺悔,這是應該做到的。不要認為懺悔帶有宗教色彩,我們這個社會對犯罪或犯錯誤的人也提倡悔過自新。
  • 道個佛字 拖泥帶水 道個禪字 滿面慚惶
    我們的本來面目沒有一樣東西可以比仿,沒有一樣物件和它相似,所以也就無法向人講,只可自知了。宗門云:『妙高峰頂,不容商量!』故三世諸佛,有口難開。  你們今後不必問人家打開本來是什麼境界。阿彌陀佛!這無知之靈知,無法描繪,怎麼向你道?縱或遇到明眼人,也不過旁敲側擊,烘雲託月,以心印心。你心未明,說也不會。宗下所謂:『路逢劍客須呈劍,不是詩人莫獻詩。』
  • 宗大師開創修行禪定車軌
    這樣連最基礎的道都沒有學會的人,還稱什麼修行生起次第、圓滿次第,還說修什麼空樂無二的智慧,這一切都是自欺欺人的,沒有一個是正確的。」克珠傑大師就是這麼說的。為什麼說宗大師其修行之上了不起呢?因為在宗喀巴大師之前,如前面所列舉的比比皆是。不但是宗大師之前的比比皆是,其實現在也是比比皆是、包括藏地。
  • 打坐時,快速進入禪定的方法
    一般說來,長期堅持打坐能讓身體素質逐漸變好,這是人們普遍都認識到的。作為修行的人來說,很多人打坐就是為了讓自己進入那種神秘且輕鬆的禪定狀態。在那種狀態中,輕鬆、忘我,什麼煩惱都沒有。那麼,很多人就想,怎樣才能快速進入禪定呢?今天,雲來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個問題。著名禪宗大德慧能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 一位得道人談八點打坐入禪定的心得
    初學者可以從心念集中了、呼吸變微細了、身體非常舒服了,以這些現象來確定自己已經入定了。另外,初入定的人往往有一種感覺,就是他從非常舒服的感覺中出來之後,會覺得忽然腳酸、麻、痛了;但是,在他出來之前卻不知道痛。為什麼呢?因為初禪只有樂受沒有苦受,所以,你靜坐到心念很平靜身體非常舒服的時候,一旦休息就感覺全身疼痛,這表示休息前你入了初禪。這是很多修禪定的人都有的經驗。
  • 禪定和結使與修行方法,三四禪境界等
    這個禪定的禪,禪者,拿中國的字,嚴格的講起,就是靜態到極點的靜,靜,動靜這個靜;也可以講三點水淨土這個「淨」(繁體淨是三點水邊,我以為如此),等於把我們一杯水一個東西擺在那裡,把他冷卻、晾乾、洗乾淨這個作用;所以叫做靜,靜字下面叫禪,古代翻譯講的;在這個境界裡頭,你檢查自己心理習氣的狀態,慢慢……轉化,這個是佛法;不然呢?初禪離生喜樂,二禪定生喜樂,不是你學佛的人才有哦!
  • 實修必讀:欲望、漏精與禪定
    這不是講理論,是講成就的具體修行方法。你做不到,光吹牛沒用。很多人不懂就自欺欺人,犯大妄語。二十年前,有一個人給我打電話,他很驕傲地說自己能自由出入四禪了,他想入禪定馬上可以入,想出馬上可以出。他叫我給他印證。
  • 六祖大師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禪定」(宣化上人)
    這個禪,不一定坐才有禪,行住坐臥,都有禪,所謂「行也禪,坐也禪,語默動靜體安然。」你會用功,不一定說單單坐那兒的時候才用功,你隨時隨地都可以用功。【師示眾雲。此門坐禪。元不著心。亦不著淨。亦不是不動。若言著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著也。若言著淨。人性本淨。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淨。起心著淨。卻生淨妄。妄無處所。著者是妄。淨無形相。
  • 坐臥站立是禪嗎?
    禪不是閉眼打坐,閉眼打坐只是進入禪的方法之一。如南嶽懷讓禪師問:「譬如牛拉車,車子不走,是打車子呢?還是打牛呢?」打車子沒有用。參禪,要緊的是觀心、用心。你要想明心見性,光是用身體打坐,並不一定有很大的效果,所以,參禪打坐,用心第一。當然不能否認打坐是初學參禪的人應有的必經過程。
  • 劍梅魯北726期||董齊作品|禪——主播:海丹
    禪的動靜,是外靜內動,「禪定」外靜似佛,內心裡涅槃鳳凰,浴火重生,重生的不是形,而是心——那種永遠不會消失的精神力量。禪師修行的至高境界:雲翔萬古長空,花開一朝風月!這種詩一樣虛無縹緲的說法,莫若直接說心若止水,波瀾不驚,修心養性到物我兩忘的禪境。宋朝時蘇東坡與佛印禪師交好,時常一起談禪論道,藉以淨化心靈感悟人生。
  • 佛教故事:草木也可以成佛嗎?日本高僧的回答讓人意外!
    他來到中國後,訪遍各大名山,參話頭、習禪定足足有12年之久。20多年後,真觀禪師終於在禪門了悟修行真諦,尋得了本真自我。他把自己在中國修行領悟到的佛法要義帶回了日本,在東京、奈良等地開始弘揚禪法。各地學者,聽聞到真觀禪師修行有成,便蜂擁而來參禪求道。
  • 念佛是無上深妙禪
    《大集經》說「但念阿彌陀」,就是只念、專念、唯念阿彌陀,這就是無上的最深的最妙的禪。  這裡所說的無上深妙的禪,是指六度裡的第六度,是般若。一般所說禪定,是在前五度裡面。兩者雖都用一個禪字,可是差別極大。經教中說,前五度如盲,般若如目。這就是說,禪定等前五度都像瞎子要到第六度才有眼睛,才能照見天地萬物。
  • 打坐-雙盤打坐正確方法-修禪定的方法-禪定
    在坐禪時達到忘記身體存在的境界,這叫坐忘。沒有了身體感覺的束縛,你可以進入意識層面的各個禪定。那如何讓身體進入絕對健康狀態,就是打坐結雙盤。第一,飲食。吃肉的人可以打坐,但進不了禪定的境界。進了也只是暫時的,不能長久,更不能悟道,所以你還沒有戒肉,那起碼從現在開始不要吃肉,如果一定要吃肉,那也可以來打坐,但不要指望能進入什麼境界。第二,環境。找個安靜整潔的地方,放上一個蒲團來打坐。嘈雜的地方對初學影響很大,環境髒亂也影響心情。所以禪房要經常打掃,儘量少擺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