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不讓我玩手機,那我玩什麼?」如果手機都管不好,怎麼管孩子?(父母必讀)

2021-02-13 VIPKID親子閱讀

魚爸 | 作者

養育男孩(ID:breedboy) 來源


如果不是自己親眼看到過幾次,真的不相信這些孩子會這樣玩,是這樣的狀態。

那天去一個親戚家,在他們樓下的綠化灌木下面,隔很遠就看到幾個孩子窩在一起,坐在花圃的邊上。

我好奇地走近一瞧,大概是小學二三年級的模樣,有三個男孩手裡都捧著一部手機。

另外一個年齡小的孩子就趴在另一個大孩子肩頭圍觀。

腦袋緊緊地湊在一起,你瞧瞧我的屏幕,我瞧瞧你的,然後一起低聲商量著。

對四周的一切都無視,都不知道我站在邊上。

趁著走過去的時候,瞄了一眼,原來他們正玩著流行的「吃雞」遊戲。

一個打扮得很精緻的女人從對面走來,提著挎包,跟另外幾個牌友聊得起勁,說誰贏了多少,運氣真好。

「東伢子啊!又在這玩遊戲,作業寫了沒,小心你爸爸回家揍你,我今天不回去吃飯了。」

她扭頭對著那幾個孩子方向叫著,然後一溜煙不見了。

這樣的情形,在鄉下的留守兒童群體裡,或者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裡,隨處可見。

還記得有一位媽媽說,自己在家裡,經常跟孩子爭奪手機,孩子還哇哇大哭,說要買手機。

有時,趁著大人忙的時候,孩子就躲進衛生間或者廚房、要麼就藏著房間的各個角落裡拿著手機玩。

感覺自己天天跟孩子玩警察抓小偷的遊戲一樣。 

有個現實,我們都要面對——孩子們跟手機(電子設備)的接觸已經無可避免

哪怕是不玩手機的孩子,也需要手機上的app來接收作業,然後查詢題目,或者上網課。

比如兒子每天放學後要用手機完成數學口算練習,還有一些網課,同時要拍照上交作業。

手機,已經開始跟孩子的生活不可分割了。

那麼,孩子們為什麼會沉迷手機?

因為他們從這裡獲取了興奮的感覺,這種興奮是其他的東西無法給予的,而且這是一種及時回饋的興奮。

比如孩子玩手機遊戲,呼朋喚友本身就很興奮,然後緊張地去玩,獲得了成功或失敗都能帶來一種興奮的感覺。

這樣的興奮讓他們覺得很開心,很容易上癮。

可是這種快樂,會佔據孩子的時間。

特別是孩子成長的環境中,如果沒有大人進行「有效」的引導,那真的會讓孩子越陷越深。

一二年級的孩子就能成為資深的追劇專家,那些玄幻、愛情、古裝片,他們都會去看,不要以為孩子看不懂。

而那些動畫片反而不看了,覺得幼稚。

其實,導致孩子上癮的原因,跟成長的環境沒有很大的關係。

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鄉下,缺乏了管教和引導,都會讓孩子上癮。

有媽媽會問,是不是在鄉下會好一些,信息沒有那麼發達,孩子們會接觸的少?

的確,有相對單調的生活環境,有鳥語花香,綠樹成蔭。

可是,很多留守的孩子卻被一部手機控制了。

父母不在身邊,在這單調的鄉村裡,孩子更容易迷戀手機。

有一次帶兒子回鄉下奶奶家,那裡環境很好,我當初帶孩子在那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

在這裡,還有幾個兒子很小時的玩伴,每次回去都想著見見面一起玩。

其中有一個經常跟他一起玩的同齡女孩。

這次見到,小小的她手上一直捧著一部手機。

原來當她奶奶出門有事,或者跟牌友打牌,必須讓孩子安靜,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她一部手機。

結果呢,她就擁有了一部專屬的手機,才小學一年級。

那天,我說讓她把手機擺沙發上,跟小小魚一起去外邊玩吧。

她不放心地看著我,然後說:「這手機是我的。」

然後就一直盯著手機,就跟外邊的世界自動隔絕了一般。

我說,「你們很久沒一起玩了,一起去外邊玩下,手機放這裡,等會給你,可以嗎?」

這時她盯著手機,已經不想跟我們說話了,一會播放動畫片,一會是玄幻古裝劇。

這樣的結果呢?

孩子的注意力肯定會受影響,周邊人說孩子現在功課都難以及格。

這樣的情形,如果大人不做改變,引導孩子的習慣養成,結果真的不知如何?

真的為這些孩子擔憂。

父母是有責任的,就算不能陪在孩子身邊,也要多關心孩子的狀態和生活。

這樣的放任不管,最後還是害了孩子。

說了這麼多,有什麼可行的建議呢?我們一起談談看。


首先,還是要理解孩子的行為,談談心,達成規矩


其實,每一個手機成癮的孩子,他們並沒有錯。

因為他們愛玩是天性,自控力弱。

有的孩子在幾歲的時候,大人就把手機當做「保姆」、「玩具」來哄孩子,這難道不是大人的問題嗎?

而且,很多時候,出於學習的緣故,我們也會把手機交到孩子的手裡。

有一位媽媽說,自己將孩子的手機沒收時,孩子很傷心,說自己看短視頻是在學習,可以從上面學到很多東西。

她就猶豫了,是不是自己做錯了,誤解了孩子。

的確,孩子有時也會獲得有用的東西,所以父母要去理解。

不過,玩遊戲或者看視頻,沒控制時間的話,那孩子的時間和注意力也是被實實在在地佔據了。

如果影響到了孩子正常的學習、休息和其他的活動時間,那父母肯定要進行幹預。

但是在幹預時,不是要暴力禁止。

而是可以找孩子談談心,告訴他這樣做沒有錯,但是你的年齡不能這樣玩,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在學習上,或者出去玩也行啊。

取得了孩子的共鳴後,再約定好使用的時間,比如每天玩幾次,每次玩多久?哪些堅決不能碰(比如網遊)。

可以細化成規矩,然後一起監督執行。

如果做不到,那就執行約定的處罰,比如罰沒三天。

只要養成了習慣,同時能遵循規矩,那事情就好辦了。

找到替代方案,讓孩子的屏幕時間減少。

如果想要孩子不玩手機,那就要讓孩子玩點別的呀。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或者幼兒,其實只要父母有足夠的時間陪他們,他們是非常願意大人帶著自己去玩的。

比如去外邊的公園撿樹葉捉蟲子,在地上挖洞洞,都要比手機好玩啊。

另外就是讓孩子愛上閱讀,能幫孩子減少很多的屏幕時間。

比如兒子每天回家,除了做作業、體育運動後,一點空餘時間就是用來看書。

因為上學忙,所以他是抓住任何一個機會看書。

還有的孩子愛打籃球或者羽毛球,那就一起出去打打球。


讓孩子忙起來,忙得沒有時間玩手機。


讓他們體驗到手機之外,生活裡的那些快樂。


以身作則,言行一致,給孩子做好榜樣和引導。

這幾句話,有點像口號,很多父母看到過無數次,但就是沒有去做。

而且很多時候不僅僅沒有引導孩子,反而帶「壞」孩子。

有的父母,費勁地告訴孩子過馬路要走斑馬線,要看紅綠燈。

結果呢?一著急拽著孩子就橫穿馬路。

孩子問為什麼要這樣做,不是要過斑馬線嗎?

「你不知道變通啊,這麼著急,斑馬線要繞很遠。」

這時孩子就混亂了,不知道該遵守之前的規矩,還是可以隨便改變呢?

有很多時候,父母一邊告訴孩子要艱苦樸素,吃飯不要剩飯。

可是一邊還在給孩子買奢侈品,告訴孩子這些名牌衣服鞋子多貴多貴,要愛惜,出去下館子還是點一大桌。

在手機這件事上,如果要求孩子控制時間,那自己也要控制時間,跟孩子一起努力。

這樣孩子才覺得自己沒有被管束,而是跟父母一起改變。

孩子就會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而且能更好的理解父母,支持父母。

這時,你的管教才會更有效。

*本文轉載自養育男孩(ID:breedboy)。資深童書編輯魚爸,每天為您原創分享親子養育常識、親子閱讀推廣,已經有700多篇原創乾貨文章等你。著有暢銷書《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好的教養》。題圖來自網絡,授權基於CC0協議,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處理。

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Protected by copyright.

Copying without permission is forbidden.


(律師/心理專家/資深學科老師和教育從業者/有視頻製作經驗)優先

做好孩子的榜樣和引導

相關焦點

  • 「媽媽,寒假了我能玩手機嗎?」你的回答,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不是爸爸工作繁忙,也不是他常年不在家,而是因為爸爸是個手機控,在家的時間都是在拿著手機。每一次浩浩想讓爸爸陪他玩時,換來的總是漫長的等待,每一次浩浩想牽起爸爸的手時,等來的總是爸爸的拒絕。究竟浩浩做錯了什麼?他只是想得到父親的愛啊!一個應該無憂無慮的年紀,生活得那樣小心翼翼。一個本該被父愛包圍的孩子,需要用卑微的祈求才能換來關愛。太可悲了!
  • 牛津大學研究:玩遊戲多的人更幸福,你還反對孩子玩手機遊戲嗎?
    最近我特意給女兒下了一些小遊戲讓她玩,因為我看到一個報導說,牛津大學一項研究發現,玩遊戲多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更幸福。想想女兒長這麼大還沒怎麼玩過手機遊戲,也是少了點樂趣,該讓她玩一玩。上面這個調查解釋說,遊戲可以提升玩家的自主性和抗壓能力,讓人感到快樂。也就是說,遊戲除了可以放鬆,還讓人有掌控感。
  • 教育部對中小學生的「手機」下手了,家長表示支持,早該管管了
    教育部這樣的消息回應,大部分家長拍手叫好,紛紛點讚,表示支持,覺得早該管管了。學生的自控能力很差,這樣終於可以避免孩子過度玩手機而不好好學習了。學生們的反應就比較無奈,手機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習慣,並且手機會給他們帶來很多的樂趣,若是不能夠帶進校園,對很多同學來說是很不習慣的。
  • 《天天向上》黃覺夫婦教育方式引爭議:孩子玩手機,到底該不該管
    黃覺夫婦卻回答說「不排斥」,畢竟:「以後手機、網際網路是他們的世界,更是他們應該掌握的一些知識。我們不想把他們的欲望放大化,讓孩子知道那是什麼,他們也不會特別渴望。」現實中,絕大部分多數父母對孩子玩電子產品都是持否定態度,怕孩子會上癮。即便是允許他們玩,也是玩一會兒就霸道「關機」。但如果不了解孩子成癮背後的原因,採用一刀切的方法,不僅沒法切斷孩子心中的念想,反而容易激化親子矛盾。
  • 《不要收走我的手機!》——孩子玩手機不讀書怎麼辦?
    隨著快節奏生活的發展,很多人跟我抱怨說:活著很無趣。對此,我是持認可態度的。在外打拼工作的人們,為了掙錢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缺少運動和娛樂,好不容易有時間去酒吧,多半也是人際應酬;而持家過日子的人們,為了孩子、老人,每天精打細算的活著,忘記自我的快樂與生活的情趣,每天就想等愛人下班回家聊上幾句心裡話,但對方已是筋疲力竭倒頭就睡。
  • 心理學家: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差距明顯!有道理嗎?
    2020年,全國的孩子們開始了史無前例的網課,如果沒有手機、沒有網絡,孩子都無法繼續學業。手機和網絡的存在,有利有弊,針對這個問題,很多專家也進行了研究,和實際情況相對比,我們究竟應該做些什麼呢?玩手機的孩子和不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差距明顯看到過很多未成年人玩手機的研究,有兩個比較權威,也是大家比較認可、紛紛傳閱的。
  • 寒假這麼長孩子卻只過「半天」,賴床、玩手機,如何調動自律情緒
    學霸們受責任心驅動,好歹還能寫寫作業,但大部分孩子完全把學習這件事拋到腦後去了。寒假這麼長,每天卻只過「半天」,賴床不起,要不就是整天抱著手機玩,過得那叫一個瀟灑隨意啊。當然,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要歸咎於家長,難得放這麼長一個假,晚上熬到半夜,白天起不來。
  • 當代父母育娃觀:你不是我孩子,手機才是我孩子
    搞得我閨蜜人都快炸了。最開始她總是溫柔勸說:別鬧了,別打了。根本沒人聽。不管給兩個孩子遞什麼玩具,也都沒用。 她一氣之下,回到自己臥室,下決心不管這倆傻兒子,關上門就玩手機。結果,神奇的事發生了.兩個孩子瞬間安靜了,一起手拉手跑過來問:「媽媽,你們怎麼不勸我們了?你怎麼又去玩手機了?可以給我和弟弟玩一會嗎?」 慢慢地,她找到一個極其管用的勸架方法:掏出手機。 兩個娃一吵架,她就先讓大兒子玩,再安頓給小兒子一個布偶玩具,大的玩20分鐘手機,接著小的玩。家裡一片祥和,她終於能長舒一口氣了。
  •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不同的答覆,決定孩子的未來!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對自己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媽媽 / 爸爸我想玩手機。不同的家長面對孩子同樣的請求時,會做出不同的反應。而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回答孩子「那就玩一會兒」。如果孩子對手機好奇,可向孩子示範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對手機用途的正確認知。 3-6歲:儘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遊戲不少父母為了圖一時清淨,偶爾會把孩子丟給手機遊戲「照看」。但3-6歲的孩子還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觸遊戲,極易上癮。
  •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回答,影響孩子的未來!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對自己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媽媽 / 爸爸我想玩手機。不同的家長面對孩子同樣的請求時,會做出不同的反應。而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回答孩子「那就玩一會兒」。的確,面對孩子要求玩手機的請求時,不同家長給出的不同回復,有可能會影響著孩子的未來。
  • 媽媽憑什麼你可以玩手機?這位媽媽天天玩手機照樣培養出學霸
    玩手機的的父母難以培養出愛學習的孩子!所以,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是做家長的基本要求。不讓孩子沉迷於電視,是大部分家庭的理性選擇。為此,有的家長,晚上八點之後,全家的手機放在一起,大家不再看手機。如果,後面還有二胎三胎呢?豈不是沒完沒了?待到能徹底放鬆玩手機,玩遊戲,看電視時,家長也到了中老年時期。那麼,家長自己的生活在哪裡呢?在大家都小心翼翼的時候,我的一位朋友,有著不一樣的做法。
  • 藍小咪防沉迷控制孩子借網課玩手機
    網課成「保護傘」 家長管不管都很難魏先生的11歲女兒就因為需要上網課而獲得了一部自己的手機,然而孩子在手機面前根本沒有自控力,加上平時魏先生也因為工作忙對孩子疏於管理,最後孩子因為想讓自己的遊戲畫面更加酷炫,而偷偷用爸爸的銀行卡為遊戲充值,為了防止被爸爸發現,孩子還特意將銀行簡訊提醒全部刪除
  • 手機比媽媽還親?太早讓孩子玩手機,會給孩子帶來不可逆的傷害
    手機就是一個讓人很容易沉迷的東西。有一些孩子對手機的沉迷程度已經到了上癮的地步,無論是吃飯上廁所還是睡覺,手裡都要抱著手機。甚至感覺手機比媽媽還親,會因為手機而對媽媽發脾氣,卻不會因為媽媽而對手機發脾氣。當然這也怪不了孩子,因為這是很多父母自己種下的苦果。一聽到孩子喊自己父母便感到心煩,於是把手機扔過去,讓孩子在一旁自己玩。
  • 14歲男孩拿菜刀砍自己6次,刀刀見骨:「不讓玩手機,我就去死」
    「不讓我玩手機,我就去死」!見過很多玩手機上癮的孩子,但你見過不玩手機就自殺的孩子嗎?前段時間,寧波一家醫院的醫生發了這樣的朋友圈:一個夜班,接到了2個想不開的孩子,一個14歲自殘,一個10歲自殺。據醫生描述,夜晚10點多的時候,一位父親背著14歲的孩子匆忙跑進醫院。
  • 疫情過後,孩子天天宅家玩手機,不想出門?心理學教你這樣做
    但是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能不管孩子,其實如果能夠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善於引導,讓孩子走出對手機和電玩的依賴是可以做到的。手機如同一個惡魔吸食著孩子的朝氣剛剛過的暑假,我回老家探親,慰問了父母親,也見到了家裡的小孩,那幾個"神獸"在暑假期間無一例外每人捧著一個手機,整天不離手,連吃飯都要催很多遍才依依不捨把手機放下。
  • 女生右眼突然「暴盲」:為什麼不讓孩子玩手機?這是我見過最贊的回答!
    在寧波,一名10歲男童,因為家長不讓玩手機說了幾句後,孩子直接在6樓跳下身亡。同樣在寧波,14歲男孩因為父母不讓玩手機,揮刀自殘,給了自己6刀。凡事都應該有個度,如果初期不積極的引導孩子,等到他陷入其中,想要再掰回來就難上加難了。
  • 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和不玩手機的孩子,10年後的區別讓人震驚
    手機已成了家家戶戶的必備品,以前的孩子最開心的就是爸爸媽媽帶他出去玩,現在的孩子最開心的是父母給他一部手機。孩子臨睡前玩手機,手機畫面過於明亮,會影響人體褪黑素的分泌,導致睡眠障礙。另外,沉迷智慧型手機的孩子常常會對運動鍛鍊表現出消極態度,導致運動能力低下,進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有研究稱:花費在手機上的時間越多,越喜歡宅在家裡的人,患上抑鬱症的機率就越高,經常玩手機的孩子患抑鬱症的比例遠高於一般孩子。
  • 學生上課玩手機被勸退:孩子沉迷手機,「三十六計」中有方法
    說到孩子玩手機,很多父母都頭疼不已。本想著給孩子配個手機方便聯繫和學習,結果卻被各種亂七八糟的APP佔據。有的父母為了嚴防死守孩子玩手機,即使老師要求用到手機的時候也看管得很嚴,但孩子們依舊沉迷其中,趁父母不注意就切換到遊戲界面,很多家長也是無可奈何。
  • 教育部對手機「下手」了!孩子沉迷手機,危害到底有多大?
    但是關於孩子玩手機這件事,家長們幾乎都有吐不完的苦水: 「我們家孩子對手機的依賴性越來越嚴重,有時候和他說話他都完全不理人了。」 「孩子從小就有手機玩,都是我和孩子爸用剩下的,剛開始沒感覺什麼,可是最近越來越沉迷,睜開眼睛就要玩,管過,罵過,也打過,我現在都要放棄了。」 「孩子沉迷手機,現在才小學就近視了,不知道該怎麼約束他才好。」
  • 孩子沉迷手機上癮?家長做到這幾點,輕鬆做到手機斷舍離
    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智慧型手機也幾乎是人手標配,最近,朋友家的孩子舉辦升學宴,彭老師就目睹了家長教訓玩手機的孩子全過程。「不能再玩兒遊戲了,把手機放下」,「這孩子怎麼回事兒趕緊的」,「手機,手機,就知道手機,你大伯父來了都不知道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