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黨建為引領,以完善城市建設、村居治理、公益宣傳為基礎,選樹各類身邊典型,全方位整合資源和力量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真正讓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為融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於一體的基層綜合服務平臺。
近年來,歷城區華山街道經濟社會發展逐漸駛入了快車道,同步提升的還有群眾文化活動需求。華山街道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軸心」,重點打造文明新陣地,城市文明見微知著,轄區黨員群眾正以自己的一言 一行,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志願服務已經成為街道轄區最溫暖的底色。
放開手探索打造文明實踐傳播新平臺
城郡社區建立起華山彩虹志願服務隊,組織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觀華社區重點打造「一陣地五平臺」,為周邊居民提供生活便利,城灣社區打造「紅色家園」,以黨性教育貫徹基層黨建,翡翠外灘社區與駐地企業開展「共駐、共商、共建」……
「新時代文明實踐不必拘泥於統一模式,各村居要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發展路子。」華山街道黨工委書記畢經海介紹,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之初沒有經驗可談,華山街道黨工委給予了每個社區最大的自由發展空間,鼓勵他們不斷嘗試,指導每個社區都制定出適合自身的實踐發展模式。
放手探索造就了如今百花齊放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熱潮。2013年,華山街道轄區22個村整體拆遷,涉及居民2萬餘人。如今,隨著居民陸續回遷,大量人口不斷湧入,華山街道常駐居民達到了20萬人。
面對如此體量的回遷居民和新居民,如何做好管理工作?華山街道另闢蹊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上下功夫,新成立4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2個回遷安置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不斷加強和改進文明實踐工作。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至今,在不到2年的時間裡,大大小小300多次便民活動,參與者達到十萬人次,拉近了基層政府和群眾的距離,也讓居民的「幸福感」和「參與感」大幅提升。
「一站式」回應需求激活社區文明新動能
網格員參與社區管理、六大融合為群眾文化活動提供陣地保障、志願者當困難群體幫扶員……自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開展以來,臥牛社區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成為整合各方力量、資源下沉基層、響應群眾需求的為民服務平臺,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有熱度更有溫度。
臥牛社區是典型的回遷安置區,也是華山片區的發軔地之一。這裡,居住著原來華山片區14個拆遷村的回遷居民,總人數達到1.7萬人。而臥牛社區工作人員僅有9人。如何管理基數龐大的社區居民?新時代文明實踐發揮了大作用。
臥牛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依託黨群服務中心建立,以「六大融合共建幸福臥牛」為主題,以回遷村提升發展為己任,面積約1550平方米,設置了志願服務站、圖書閱覽室、舞蹈室、書畫室、智慧管理平臺、休息服務區等區域,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了陣地保障。
「硬體」提升的同時,「軟體」也不容忽視,社區通過招募志願者的形式,大量吸納社區內部及周邊居民參與社會治理,同時,將社區分為15個網格,每個網格都配備了社區志願者與專職網格員共同參與管理,開展「把脈問診」式的城市管理,精準施策、對症下藥,推動問題解決。
「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以來,12345熱線工單明顯變少了。」臥牛社區黨委書記卞清昌說。「群眾有需求、我們有回應」,志願者們擔當起了政策法規宣講員、文明建設示範員、困難群體幫扶員、居民矛盾調解員等,織密織牢基層治理網、服務群眾的同時,也為社區管理插上了翅膀,不斷為居民的小康生活增添幸福的「砝碼」。啟動「亮點品牌」行動推動志願服務遍地開花
「開展過大型馬拉松賽事志願服務、彩虹巴士共建項目、平安啄木鳥項目、『學習強國』系列活動之光影新「視」界項目等25項志願服務活動,除10項已完結的活動外,有15項活動仍在長期開展……」細數成績,華山彩虹志願服務隊隊長馬全明無比自豪。自2018年成立以來,該志願服務隊共招募志願者496人,註冊登記活動時長7000餘小時。
為了更好地扶持華山彩虹志願服務隊,華山街道專門召開黨工委會議,研究並協助其建立了華山彩虹志願服務隊黨支部,將其納入黨建管理範疇,使其管理更加規範有序。下一步,街道將依託華山湖溼地文化公園,在華山湖景區內打造彩虹景區志願服務站,為景區活動的開展提供服務陣地,方便景區志願活動的長期開展。
華山彩虹志願服務隊是華山街道志願服務隊的代表。近年來,華山街道重點打造了14支志願服務隊,如今,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遍及華山街道每一寸土地,志願者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承諾。
以全方位開展志願活動為出發點,華山街道不斷推陳出新,「四點半」課堂、臨風堂國學課堂、「雙報到」志願服務活動、垃圾分類普及活動、「城市牛皮癬」問題專項整治行動等,各種志願服務活動涉及11大類、200餘項,與機關各支部實現了常態化掛鈎幫辦,社會參與度大幅提升,志願服務活動在華山蔚然成風。
通過一系列工作部署有的放矢、綜合施策、有序推進,華山街道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和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把新時代文明實踐有效融入到基層黨建、城市建設與管理、經濟社會發展、社區服務和群眾日常生活之中,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與其他工作合力合拍、相互促進,不斷邁上新臺階。
(本報記者 張敏 通訊員 劉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