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建設 |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2021-02-08 世界家風



一家人要有一家人的樣子,四個字,叫作「血濃於水」。俗話說,胳膊肘不能向外彎,我們很清楚我們的手臂只能向內彎,不能向外彎,向外彎的話,手就斷掉了,所以中國人最討厭胳臂向外彎的人。一個人講話站在外人的立場上,那算什麼家人呢?一家人就要互相扶持、互相幫助,這些觀念到今天還是存在的。俗語還說:父子一條心,泥土也能變成金。作為家裡的一分子,大家都應當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鬥,就是把這個家發展得越來越好。


家不是講理的地方,很多人很喜歡把在社會上講理的那一套帶回家裡,家人之間是講親情的,不是講理的,更不是講法的,家族才講法。你看,如果家族內的某人把事情鬧得很大,大家族的人就會把門一關,家法伺候。可見,中國人親疏有別,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一層一層的,都不太一樣,我們一定要分清楚,做到層次分明,而不是像西方人所講的一視同仁。


我們現在要研究一個問題,這也是西方人每次都會跟我談到的:你們中國人根本就是欺負小孩子,你看你們只有孝道,沒有慈道,只有《孝經》,沒有《慈經》,怎麼做父母,沒有人敢講,老是講怎麼做子女,明擺著就是欺負小孩子。其實是他們不理解,中國人一切都講相對的,有陰就有陽,當你看到陰的時候,一定要想到陽;當你看到陽的時候,一定要想到陰,如果你沒有把兩個合起來想,你就偏了。中國人講孝就是講慈,父不慈,子不孝;君不賢,臣不忠,這些都是相對的。


但是既然是相對的,為什麼我們只講孝道、孝心而沒有講慈心呢?原因很簡單,假如有人出題目請我們當中的任何一位講講怎樣做好父母,誰敢去?誰都不敢去講,因為你一講,人家就盯著你,心想:你自己根本就沒有做到,自己的家裡搞得亂七八糟的,還好意思出來講?中國人是講求言行要一致的,自己做不到的,你最好不要講。沒有一個爸爸敢說自己是個好爸爸。因為我們受到的限制很多,我想照顧我的小孩,可是我為了養家餬口,必須天天忙於工作;我的小孩生病,我想自己帶他去醫院,可是我要出差;看到一個好東西,想買給他,但是口袋裡錢不夠了;希望孩子讀北大,可他就是考不上,我也沒辦法……人生到處都有限制。我們現在口口聲聲講「我是個好爸爸」,或者「我是位完美的媽媽」,這都是很奇怪的。就近與你家隔壁的爸爸媽媽比較一下,你會發現自己很多都是做不到或做得不夠的。你看隔壁的爸爸一回來,買很多新的玩具給自家小孩,你就做不到。沒有人敢說自己是好爸爸、好媽媽,所以我們只有從孝裡面,反射到做爸爸應該怎麼樣,這是中國人做人的基本道理,並不是偏頗。


我們現在常說,父母教小孩,怎麼教都沒有錯。其實不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一直都被解釋錯了,說父母永遠是對的,子女要孝順,要聽話。哪有這回事!中國人有《孝經》,有孝心,有孝道,有孝敬,不曉得誰一時糊塗,把它寫成「孝順」了。孝順是不可以的,孝到順的地步,那就沒有是非了。你爸爸叫你去偷兩根木頭回來,你偷不偷?你偷,你就是害了你爸爸,因為你會使得爸爸的名聲變壞,那就是不孝。所以,怎麼能叫孝順呢?像這些都是我們這一次讀經要重新正本清源的。


當然,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很無奈,會「飢不擇食」,看到一本書,也不知道裡面寫得對不對,也不知道它寫得好不好。現在就要慎重些了,否則的話,是會受害的。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應該這樣解釋:天下的父母都是人,沒有一個父母不是人。既然天下父母都是人,只要是人就一定會犯錯,就連聖賢有時都會講錯話,更何況一般人呢?


人只有死了以後,才不會犯錯,所以中國人為什麼很尊重死人,就是因為人死了就不會再犯錯了。只要人活著,就難免會犯錯,但是因為這個人是你的父母,所以用不著你講,你不講,他自己也會知道,而且別人也會講的,如果他錯得很厲害,公安會抓他,你急什麼呢?這道理非常明白——儘管我知道我爸爸的這個觀點是錯的,我也不能講,我只要不聽從他的就是了,但是我的表現還要裝著聽他的。


孔子把曾子教導得很好,曾子是以孝出名的。曾子的爸爸脾氣不太好,可以說相當壞。有一次,曾子做錯了,他爸爸就打他,打得他遍體鱗傷,可憐兮兮的,他就跑去孔子那邊,希望能得到老師的安慰。沒有想到孔子卻罵他:「你不是我的學生!」曾子說:「我爸爸打我,我沒敢怎麼樣……」孔子說:「你爸爸打你,你不會跑?你這叫孝嗎?如果你讓你爸爸打死了,你爸爸還犯下了殺人罪,你這是大不孝。」曾子就記住了,所以下一次他爸爸發脾氣要打他時,他就趕快跑掉了,他心想:這一次老師可要稱讚我了吧!可這次孔子還是罵他不孝:「你爸爸要打你,你就讓他打幾下嘛,你還跑,想把他氣死?」這才叫作孔門,這才是儒家的教化之道。


我們今天把孔子思想講得僵化了,變成了戒律,戒律就是宗教,只有宗教才有戒律,孔門是沒有戒律的。因為伏羲一開始就告訴我們,是人自己在自主,人不可以對任何人有戒律。西方人以神為主,神會教人可以怎麼樣,不可以怎麼樣,這是戒律。我們沒有戒律,我們都只是說「你看著辦」,從來沒說「你一定要怎麼樣」。因為我們尊重每個人的情況,而每個人情況都不一樣。


所以我們現在就知道了,爸爸要打你時,你要看看爸爸是氣到了什麼地步,如果爸爸只是想警戒警戒你,情緒沒有特別壞,那麼叫你伸手你就伸手,他打兩下就不打了的。如果爸爸暴跳如雷,情緒失控,那你就要趕快跑。這才叫作孝,它會變動,它是有彈性、有生命的,不是死的教條。


但是,我們自宋朝以來,尤其是到了明朝,整個思想就僵化掉了,動不動就講「要孝順」,怎麼能叫孝順呢?父母的話有道理,你才要順從;父母的話沒有道理,你也順從,豈不是反而害了他們嗎?


* 作者:曾仕強

* 文章來源:摘編自《家風:遺失的優秀傳統文化》,曾仕強著,廣東經濟出版社,2017.8


相關焦點

  • 「天下無不是之父母」
    近年來,有傳統文化老師教人孝道,教人孝順父母,曰:天下無不是之父母。教人家庭和諧,曰:家裡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 葛劍雄:家風建設不能只寫在紙上
    我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父親是個不善言辭的人,但他做事刻苦,愛鑽研。他當銀匠,就嘗試把名字打在婚戒上。後來去了上海的儀表廠,很複雜的工作都能勝任。母親是個非常勤儉的人,她讓我從小就養成了很好的生活習慣,可以適應社會的各種變化。家風建設要擴展到鄰裡社區草地:近年來,南潯開展「最美家風+」建設活動。
  • 聖經裡的孝道與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中國的父母不是不愛孩子,是不會愛孩子。父母滿心是愛,說出來的卻是傷害。聖經裡講到的孝敬,不是說我要孝敬父母,就閉著眼睛,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不管他們是對是錯。因為天下沒有不犯錯的父母。這不是聖經的教導。聖經告訴我們,很多父母都是不完美的父母,但我們還是要尊敬他們。不是尊敬他們的錯誤,不是同意他們的錯誤,而是尊敬他這個人。
  • 家風 | 玉佩裡的家風故事
    玉佩身後是勤儉的家風,家風背後是勤儉的社會。玉佩影響家風,家風影響世風。歷史如此、當下如此、以後復如此。壞家風臭名昭著。雲南原省委書記秦光榮的貪腐家風,不僅害了自己,還嚴重影響了雲南省的黨風政風和幹部作風。周永康的不堪家風更大範圍的帶來嚴重負面影響。好家風口口相傳。習總書記和睦的家庭,嚴禁的家教,給世人留下楷模榜樣。
  • 男童被父母虐待致死,世界上最大的謊言就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千百年來人們都集體認同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即人們都是統一的認為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最偉大的。因為作為父母,他們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成人,教育子女成才。所以哪怕偶爾對子女有些打罵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父母一切的出發點都是為孩子好。但是天下真的都是無不是的父母嗎?
  • 【家風建設】《廉潔好家風》系列漫畫③ | 歸零
    【家風建設】《廉潔好家風》系列漫畫③ | 歸零 2020-10-21 2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風條款」寫入民法典只是擺設?!專家:「家風條款」這樣發揮作用→
    「家風條款」寫入民法典只是擺設?!專家:「家風條款」這樣發揮作用→CCTV法律講堂 今天來自專輯解讀民法典 「家風條款」不是擺設,不是裝飾,而是一種價值牽引。如果自覺遵守,自然和平無事,如果拒絕履行,就會引發倡導性規範與強制性規範的有效互動,最終產生實體法的規範功能。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條規定:「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本條的立法目的是要矯正偏失,提倡現代家庭文明建設,所以民間又稱其為「家風條款」。 「家風條款」是民法典的一大亮點,也是一大熱點。
  • 我的家風故事:父母教會我「忠信篤敬 真善美仁」
    我的家風故事:父母教會我「忠信篤敬 真善美仁」 2020-01-10 1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和美家風:鄉村文明建設新引擎
    無論文人烈士還是政商巨子,代不乏人。  龍津古時曾有「平橋望月、紅棉春曉、沙洲晚唱、榕蔭古塔」的「良寶四景」,村內現存清末民初風貌的嶺南古民居184座。  龍津村黨委委員關淑卿介紹,《龍津古訓》的12個章節內容,共分為4個大的部分,其一是對待國家、社會(守國法、和鄉鄰、崇節儉);其二對待家庭(孝父母、愛兄弟、別夫婦);其三對待他人(信朋友、重師尊、勤本業);其四對待宗族(教子弟、睦宗族、奉祖先)。
  • 「樹文明家風 育時代新人」——《父母必讀》雜誌創刊40周年主題...
    12月11日,「樹文明家風 育時代新人」《父母必讀》雜誌創刊40周年主題活動在北京出版集團12層報告廳隆重舉行。他談到,《父母必讀》匯集著一批又一批專家學者的真知灼見,凝聚著一代又一代辦刊人的智慧與付出。在長期實踐探索中積累的光榮傳統、優良作風和寶貴經驗,是我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面對新時代、新使命、新作為,希望《父母必讀》以紀念創刊40周年為契機,堅持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融媒體平臺建設,促進優質內容的多元化傳播,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我的家風故事:好家風如春風化雨潤澤大地
    曾國藩的這句家訓大家都不陌生,比起物質財富,優秀的家風家訓才是留給後人的無價之寶。好家風濃縮著華夏子孫幾千年來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瑰寶,是涵養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中國自古注重家風、家訓。古語有云: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良好家風的樹立、傳播,能夠弘揚正氣、引導全社會向上向善。
  • 家風永流傳:「父母就是最好的一本家書」
    而在紙質書信早已不復存在的當下,他認為家書還會存在於家庭的每個角落,「因為父母就是最好的一本家書。」 時代在變,書寫形式在變,唯有家風永流傳。#SplitPageHere#
  • 駐市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推進家風建設 強化廉政教育
    為切實強化「兩節」期間黨風政風建設,提高幹部廉政意識,近日,駐市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組長田江波以「樹立良好家風,爭做廉政表率」為題,給市農業農村局全體幹部職工上了一堂生動的廉政黨課。這是今年以來,自市民政局、市供銷聯社、市水利局後,田江波進行的第4次授課。
  • 家訓掛門口 家風潤心田——城陽區以家風傳承引領新時代文明實踐
    良好家風的傳承不是小事、私事,而是利家、利民、利國的大事。作為山東省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青島市城陽區在多措並舉打造文明實踐陣地的同時,注重回歸家庭傳統,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近日,記者走進城陽區惜福鎮街道,以之為樣本探求家訓家風如何引領新時代文明實踐。
  • 釋家規·承家風 | 桓臺優秀家風系列故事(十二)——身教勝言傳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黨風政風、社風民風的根基,更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一環。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每個家庭的家風、家訓可能不盡相同,但是積極健康、充滿正能量的家風,卻決定著一個人的成長成才,影響著一個家庭的榮辱興衰。
  • 「「三八」特輯」家風家教微課堂|福建好家風第(1)講——民族英雄...
    福建省家庭教育研究會聯合福州儒韻學堂國學私塾為家長提供教育支持 特別推出福建好家風講堂帶你一起學習福建歷代名人代表的優良家風課程視頻他的父母又對他有怎樣的影響?林則徐對於自己子女又有怎樣的教育觀念,這一講我們將帶你學習林則徐家族的好家風。課程簡介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國家」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概念。「國」與「家」緊密相聯,國由家組成,有國才有家,治國從治家開始,而治家的關鍵在於家風。
  • 閃耀人性光輝的大愛——讀《毛澤東家風》
    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培養良好的家風早已經成為傳統。從某種意義上說,領導幹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幹部作風的重要表現。領導幹部的家風,不僅關係自己的家庭,而且關係黨風政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培育良好家風方面為我們作出了榜樣。
  • 千門萬戶好家風 襄陽盛開幸福花——襄陽市深化家庭文明建設工作綜述
    11月20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襄陽市的趙福蘭家庭獲得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為襄陽的冬日注入一股「家的暖流」。今年,襄陽市共有1戶家庭獲評全國抗疫「最美家庭」、6戶家庭獲評荊楚抗疫「最美家庭」、2戶家庭獲評荊楚清正廉潔「最美家庭」、1戶家庭獲評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4戶家庭獲評「湖北省文明家庭」……爭做良好家風建設的表率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典型就是一個標杆。
  • 傳承好家風 凝聚正能量 | 原平市婦聯「建設好家庭、傳承好家教...
    傳承好家風 凝聚正能量 | 原平市婦聯「建設好家庭、傳承好家教、弘揚好家風」空中課堂(五十六) 2020-12-15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風故事匯】第四十三期|楊雯:家風,潤物細無聲(外三章)
    ,共同建設好家庭、涵養好家教、傳承好家風,深入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好家風歷經歲月錘鍊,成為世人奉行不二的真理,無非為善,無非履孝,無非勸學……好家風衍生善的品格、好的風範、美的風度,是長期修為後的自然流露;好家風,不是抽象的空洞的文字,而是溫暖的正氣之風。父母於我父母不只是給了我生命的人,他們給予我的除了髮膚,還有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