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良好家風的傳承不是小事、私事,而是利家、利民、利國的大事。作為山東省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青島市城陽區在多措並舉打造文明實踐陣地的同時,注重回歸家庭傳統,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近日,記者走進城陽區惜福鎮街道,以之為樣本探求家訓家風如何引領新時代文明實踐。
讓家風看得見、摸得著
「仁德施政 以德化民」的童恢家族、「不惹事生非 唯修身健體」的傅士古家族……11月11日起,城陽區惜福鎮街道的40000餘名社區居民,陸續收到了一本名為《陽光惜福好家風》的手冊。
這本手冊由惜福鎮街道編制,街道文史研究員李偉剛主筆,分為「家風解讀篇」「工作方法篇」「惜福鎮街道歷史先賢家風篇」「中國古代著名家訓篇」4個章節和「惜福家風故事」1個附本。全書5萬餘字,配圖260餘張,圖文並茂、簡明扼要地闡釋了家風的由來、街道歷史名人的家訓家風、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家訓、2018年以來發生在社區居民身邊的家風故事等。
「我們想用這本手冊,讓家風看得見、聽得懂、摸得著,引領形成良好的社區風尚。」惜福鎮街道科教文衛中心工作人員管燕說。
「一代律學宗師王邦直是我們家的八世祖,『仁德孝悌讓』的祖訓代代傳承。」指著手冊中關於王邦直家族的文章,惜福鎮街道小莊社區居民王麗興奮地說,「這篇文章從王邦直的先祖、二世祖的才華品德,一直寫到了他的父親、兒女、孫子、曾孫的高雅情操,我還是頭一次見到,真正領略了大家族的家風傳承。」
除了王邦直後人所在的小莊社區,在一代經學大師鄭玄築廬講學之地書院社區、清末武林高手傅士古所在的傅家埠社區、清末廉吏張鶴所在的惜福鎮社區等各個社區,這本家風手冊都引發了社區居民的強烈反響和熱烈討論。
言行清單立規矩
「說了你也聽不懂,快別問了!」「說了多少遍別吃剩菜了,怎麼老是不聽呢?」「我們為了你這麼辛苦,你這個樣子對得起誰?」……在傅家埠社區,一張「惜福鎮街道陽光家庭正負面言行清單」掛在宣傳欄裡,引得過往居民駐足細看。
「讀著讀著眼淚就出來了,有時候不太在意,很多類似的話脫口而出。」傅家埠社區居民孫淑林深有感觸地說,「現在讀起來,真的很傷家人的心,以後一定要注意。」
這份「惜福鎮街道陽光家庭正負面言行清單」,不僅貼在各個社區的宣傳欄裡,還隨著《陽光惜福好家風》《惜福家風故事》等手冊發放到了社區中的各家各戶。它列舉了對父母長輩、對配偶、對子女最不該說的24句話,以及相應的24種正確的表達方式,還站在第三方角度作出了24條「惜福提示」。
「每個人都在家庭裡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我們都有父母、對象、孩子,同時自己也是父親、丈夫、兒子。」惜福鎮街道參加編寫這份清單的工作人員陳正濤說,「你希望孩子怎麼對你說話,你就怎麼對父母說話。一個家庭最重要就是互相愛護,將心比心。」
據介紹,惜福鎮街道已經將「家庭言行有規範」列入了街道「十星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創建評比」體系,納入「陽光社區」創建考核評比,推動各個社區組織社區居民學習推廣、用心體會。
家訓掛門前,家歌唱起來
「處世以謙讓為貴,做人以誠信為本」「文明門第留香久,詩禮庭堂得月多」「寬以待人和鄰裡,嚴於律己振家風」……每一個到城陽區毛公山風景區的遊客,都會被坐落在山腳下的青峰社區所吸引。這裡不僅有一棟棟美麗整潔的小樓,而且家家戶戶屋頂掛國旗、門前掛家訓,成為一道古風雅韻、引人深思的獨特風景線。
自今年6月建成青島市第一家社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以來,青峰社區整理出了100餘條優良家訓,供居民們自由選擇,也鼓勵社區居民創作自己的家訓對聯。青峰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辦公室主任楊乃宣表示,現在社區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家訓,並篆刻懸掛在家門口。「大家在亮出家訓的同時,也時刻警醒自己,與人為善,睦鄰友好。」
除了亮出家訓,惜福鎮街道還鼓勵社區創作屬於自己的「家歌」,街道原創歌曲《陽光家風代代傳》,「我家家風代代傳,一輩做給一輩看,人生在世要惜福,心有陽光天地寬……」的歌詞,唱遍了大街小巷。王家村社區創作了《愛在王家村》,院後社區創作了《情滿院後新家園》,青峰社區創作了《毛公山紅色的山》……「這些歌曲朗朗上口,節奏明快。」街道工作人員肖鈺表示,「編成廣場舞后很受歡迎,可比用網上搜來的歌曲有意義多了。」(記者 肖芳 通訊員 王作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