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家訓」安徽歙縣「張一帖」:大醫精誠 傳家有道

2020-12-23 九親文化

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在京舉行。安徽省歙縣的「張一帖」——國醫大師李濟仁、張舜華家庭作為全國文明家庭代表也參加了這次大會。「張一帖」家族「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自強精進、厚德中和」的家訓家風,傳承了460餘年,穿越時空、歷久彌新。

一、「張一帖」家風源於「孝悌忠信」的徽文化

安徽歙縣古稱新安,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歙縣是古徽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徽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也是明清兩代輝煌近四百年的徽商故裡。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徽文化中,新安醫學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而歙縣深渡鎮定潭村的「張一帖」又是新安醫學中影響最大的世醫家族之一。

「張一帖」的創始人張守仁勤於實踐,歷經30餘年反覆揣摩、臨床驗證,研製出一種粉狀藥劑——「末藥」,此藥對勞累傷寒有特殊的療效,往往一帖藥就能把病治好。久而久之,「張一帖」的聲譽不脛而走,來自全國各地的病人經常半夜提著燈籠,打著火把到定潭去看「張一帖」。

從明朝嘉靖年間起,「張一帖」世代相承,聲名日著,至今已傳承15代,歷460餘年。之所以能傳承幾百年且興盛不衰,除了「懸壺濟世」的高超醫術外,其「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自強精進、厚德中和」的家訓家風發揮了重要作用。

16字家訓中,「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徽文化的核心,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中華傳統文化是責任文化,講究德治禮序,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中華文明的DNA。可以說,風景如畫的徽州山水、孝悌忠信的徽州文化,孕育了「張一帖」的家訓家風。反過來,「張一帖」的家訓家風也豐富了徽州文化的內涵。

二、「張一帖」家風貴在「堅守」

正是16字家訓的傳承,歷代「張一帖」都強調醫者仁心,以德輔醫,贏得了廣泛的讚譽,拔萃於醫林,傳為杏林佳話。

早在1958年,李濟仁、張舜華夫婦就響應國家號召,將「張一帖」祖傳秘方無償獻給國家。2009年,他們又與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籤署協議,無償捐建了醫藝館。直到今天,定潭「張一帖」還常年在路邊免費供應「藥茶」,為年紀大的病人或家庭困難的病人免費看病,這都是幾百年傳承下來的老規矩。

上世紀70年代末,李濟仁、張舜華夫婦因工作調動舉家遷往蕪湖。他們覺得「張一帖」在老家定潭的根不能丟,於是把當時年僅16歲的次子李梃留在了家鄉,成了「張一帖」在定潭的守護者,延續著當地「趕定潭」的傳說,這一守就是37年。

「張一帖」的16字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經典的東西,大家都耳熟能詳,難得的是張氏子孫460多年能夠堅守下來。尤其是穿越幾百年的時空,當這個世醫家族已經積累了信譽、財富、名譽後,還能一代代地傳承下來,這就是這個家族了不起的地方。

三、「張一帖」家訓凸顯的是一種「工匠精神」

張氏家訓裡的「自強精進」,凸顯的是一種可貴的「工匠精神」。歷代「張一帖」都注重創新發展傳統中醫學。第十三代「張一帖」張根桂就根據季節的不同對「末藥」的配方進行了調整,使得藥效更加顯著。第十四代傳承人李濟仁、張舜華夫婦在繼承「張一帖」精湛醫術的同時,結合西醫的研究成果,創造了不少效方驗方。2010年,「張一帖」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醫不能封閉著傳承,有創新才有發展,發展好才能發揚廣大。」李濟仁一直鼓勵子女用創新的思維來傳承中醫。李濟仁、張舜華夫婦共育有四子一女,都傳承了「張一帖」家學。除了李梃外,大兒子張其成、四兒子李標、五兒子李梢都是博士生導師。

其實不僅是醫學,我們各行各業都需要這種「工匠精神」,不管做哪一行都努力做到最好,一個醫生是這樣,一個老師也是這樣,一個工人是這樣,一個農民也是這樣,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把自己分內的事情做到最好,做到精進,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美好。

懸壺六十餘載,孜孜不倦地傳播著中醫國粹的精華與智慧,李濟仁一家「兄弟三博導、兩代七教授」在當地傳為佳話,生動演繹了一個國醫世家的家風淵源和文化根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中所說,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

(來源: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趙冬梅 九親文化整理髮布)

相關焦點

  • 山西家規家訓精選
    家風,影響著一個人的品質和行為,影響著一個家族的興衰榮辱。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稷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家風問題:「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2015年春節團拜會講話)「每一位領導幹部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
  • 「好家風 好家訓」吹進校園 在孩子心中播下善的「種子」
    我們家的家風是:善良 勤儉 樂觀積極......」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廉潔家風·書香校園」主題活動在濮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拉開帷幕。全區5個中小學通過舉辦廉潔家風主題班會、家風故事會,製作手抄報、參觀家風展等活動形式,把廉潔家風帶進校園,送到孩子們心間。開頭的一幕就發生在綠城實驗小學,該校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弘揚好家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各個年級中開展了「廉潔家風」主題手抄報徵集活動。
  • 我家的家風家訓●陸(總園大班)
    程飛敏 :勤儉節約,不浪費糧食水和電,不去招惹是非,不撒謊,誠實守信,見到叔叔阿姨問聲好,遇到到熟人到招呼懂禮貌,鄰裡互幫互助,尊老愛幼,一家人團結友好,和和美美的。    劉皓軒:誠實守信、熱愛勞動、尊老愛幼、團結友愛、勤儉節約      汪博瑞:我們的家風,家訓很簡單,首先就是百善孝為先。
  • 家風家訓紀念館成暑假親子遊熱門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記者了解到,我市多個家風家訓紀念館、家風家訓文化傳承基地近期將陸續恢復開放。我市依託名人故居、閩南特色建築遺存等建設的一批家風家訓紀念館、文化傳承基地,「顏值」和內涵並存,是暑期親子遊的好去處。 昨日上午,南安市羅東鎮的黃先生帶著兩個孩子到李光前故居紀念館參觀。
  • 沈氏家訓.沈姓的來源
    「三沈」雕塑 漢陰沈氏至今保持著三個獨特的歷史特徵:一是語言的統一性,即語音多帶秦韻,由於沈氏入陝時間長、戶族大,形成了自己固定的語言風格
  • 今天,我們一起,談家風
    瀘州青年 |有用| 有趣 | 有態度 | 「青年專屬的微信公眾號」 在景宏這個大家庭裡,我們的家風家訓是:以誠立信,以德致遠。 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景宏身挑重責,向著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口罩生產行業進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一腔孤勇,是和成百上千逆行的抗疫人員的並肩作戰,是精忠承家訓熱血報家國的華夏情懷。
  • 學榜樣家風家訓 做伊春最美家庭專欄(十)
    學榜樣家風家訓 做伊春最美家庭專欄(十) 2020-07-28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訓掛門口 家風潤心田——城陽區以家風傳承引領新時代文明實踐
    良好家風的傳承不是小事、私事,而是利家、利民、利國的大事。作為山東省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青島市城陽區在多措並舉打造文明實踐陣地的同時,注重回歸家庭傳統,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近日,記者走進城陽區惜福鎮街道,以之為樣本探求家訓家風如何引領新時代文明實踐。
  •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優良家風家訓
    小記者觀摩採訪家風館。 梁書欣文/圖 家風、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它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2月6日,銀川晚報小記者團的小記者們邁著整齊的步伐,走進寶湖社區「家風家訓館」體驗家的傳統文化。 寶湖社區「家風家訓館」以時間為主線,共分為「古人好家風」、「名人好家風」、「傳承好家風」和「我們身邊的好家風」四個部分。小記者們在專業講解老師的帶領下,興致勃勃地參觀了起來。「老師,他的家風家訓是什麼?」「老師,這幅畫上寫的是什麼字?」
  • 家風漫捲潤長安——「崇廉尚德·好家風潤西安」系列活動總結會側記
    「落紅尋歸宿,初心潤民心,好家風潤西安……」西安市經開第一中學誦讀的《家風漫捲潤長安》散文詩,飽含著「崇廉尚德·好家風潤西安」系列活動在400多個日夜裡取得的成績,為全市人民交上一份家風傳承的答卷:「樹家規,立家訓,揚清正家風」稿件徵集展評,數千份作品像清風入懷、萬木競秀,守望著家風習習中的西安擔當;「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美德
  • 音頻| 經典家風家訓 · 雲誦讀(123)
    小編說:誦讀經典家風家訓,是「崇廉尚德——好家風潤西安」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西安紀檢監察微信公眾號推出「經典家風家訓·雲誦讀」欄目,邀請我市社會各界人士代表,以中共陝西省紀委宣傳部彙編、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的《經典家訓品讀》為主要誦讀內容,傳播以德治家、以學興家、文明立家好傳統,讓良好家風促黨風帶民風,讓崇廉尚德蔚然成風,歡迎關注。
  • 【好家風好家訓】2018年梅州市「好家風好家訓」作品評選出爐!
    張訓達 家訓家規:孝友傳家,尚武自強,博學崇德,執著求真。廖子金 家訓家規:從政者,克己制欲;經商者,誠信為本。兄弟姐妹,互幫互助;婆媳妯娌,相敬如賓。鄰裡之間,真誠相待;若起爭執,忍讓禮先。肖美霞 家訓家規:安分守己,誠實守信。尊老愛幼,心存孝道。簡樸持家,樂於助人。溫笑青 家訓家規:夫妻相敬,舉案齊眉,婆媳相讓,一家和氣。
  • 忠孝節義,厚風俗,傳家風
    自秦、漢以來,我國歷代王朝對人格優秀的忠臣、義士、節婦、孝子、賢達、清官、隱逸、以及情操耿介忠正者等大加褒揚,由地方申報朝廷,獲準後賜以匾額,或由官府、或由自家,建立牌坊,以彰顯其名聲氣節。中國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英雄列傳,其實就是一部傳播弘揚「忠孝節義」人格品行的教科書,史學家通過史書,文學家通過文學,藝術家通過藝術,旌表「忠孝節義」,倡導「善行義舉」,設立牌坊,譜成家訓,目的就是為了「厚風俗」,「傳家風」,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天下大同,讓後世中華兒女從中感受到中華傳統文明的魅力,體味到做人做事、人生不朽的真諦。
  • 「倡清廉家風 創最美家庭①」清風正氣從家出發,濱州經典家規家訓...
    近期,市婦聯面向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發出了經典家規家訓家書徵集令,廣大黨員幹部和社會各界人士積極響應,熱情參與,共徵集經典家規家訓家書311個,其中,家風故事74個、家規家訓60個、家書74封、書畫102幅、親子閱讀視頻1個。
  • 《大醫精誠》——白衣戰士的詩篇
    在新冠肺炎肆虐的2020年春天,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先後派遣7批共214名白衣戰士支援武漢,他們在武漢的70多個日日夜夜匯集成了《大醫精誠》中的28個故事。該書由作家江北和劉麗丹經過大量採訪記錄而成,由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
  • 弘揚銅河文化 傳承好家風沙灣區銅河之濱的文旅打卡地——銅河家風...
    為傳承優良家風,弘揚「銅河家風文化」,一座以「家風文化」為主題的標誌性建築——銅河家風樓,在沙灣區銅河之濱應運而生,通過集中展現家風家訓文化、姓氏文化、孝廉文化,將其打造為集傳統文化教育、特色研學、休閒觀光為一體的文旅打卡地。
  • 大醫精誠
    大醫精誠張湛曰:「夫經方之難精,由來尚矣。」今病有內同而外異,亦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藏六腑之盈虛,血脈榮衛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診候以審之。而寸口關尺,有浮沉弦緊之亂;俞穴流注,有高下淺深之差;肌膚筋骨,有厚薄剛柔之異。唯用心精微者,始可與言於茲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粗至淺之思,其不殆哉!
  • 榆陽區新明樓街道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專題講座開講
    知禮儀、重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為進一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弘揚優良家風,培育道德正能量,宣揚文明向上的家風文化,營造積極健康、科學教子的良好家庭氛圍,7月22日,新明樓街道「弘揚傳統美德,爭做時代新人」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專題講座在夫子廟荷風書苑開講。
  • 釋家規·承家風|桓臺優秀家風系列故事(六)——以公為重育家風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兆濱 通訊員 田保強 淄博報導編者按: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黨風政風、社風民風的根基,更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一環。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每個家庭的家風、家訓可能不盡相同,但是積極健康、充滿正能量的家風,卻決定著一個人的成長成才,影響著一個家庭的榮辱興衰。全縣廣大幹部群眾都應弘揚優良家風,特別是各級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抓好家風,讓正家風成為必修課,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