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月嬰兒口腔長滿白色絮狀物,竟然是因為媽媽太愛「乾淨」!

2021-02-13 向辣媽進軍

  剛坐完月子的果果媽無意間發現寶寶的嘴唇上冒出一些白色絮狀物,像是起了皮一樣,保姆說可能是最近室內開了暖氣太乾燥了,所以大家也就沒放在心上。餵完奶後,果果媽拿來棉籤蘸點水準備給寶寶擦擦嘴唇,可發現這些白皮很難擦掉,反而把寶寶給弄哭了。這一哭不要緊,卻著實讓果果媽嚇了一大跳,原來她發現寶寶的嘴巴裡布滿了這種白色的絮狀物,舌頭上也全是。

  

  看來並不是乾燥引起這麼簡單的了,於是她抱孩子來到了醫院,醫生告訴她寶寶是患上鵝口瘡了。這是一種很常見的嬰幼兒口腔疾病,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

  醫生叮囑說,平常一定要多注意衛生,寶寶的奶具要徹底消毒,如果是母乳餵養的話也要注意乳頭的乾淨,不然很容易把細菌、黴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

  可是,這番話倒是讓果果媽更納悶了,她說:寶寶一直是喝母乳的,我平常特別注意衛生,每次餵奶前我都會拿溼巾先擦擦乳頭的。沒想到醫生聽完後竟然說:這樣說來,孩子很有可能是因為太乾淨才長鵝口瘡的!

  太乾淨?「特別注意衛生」難道反而做錯了嗎?咱們還是先從鵝口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開始說起吧。

  一、什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常見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由一種黴菌—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點片狀絮狀物,形似奶塊,略微突起,邊緣充血,不容易拭去,強行剝離後會出現紅色創面。嚴重時白色絮狀物遍布寶寶口腔,可出現在舌、頰、顎或唇內黏膜上。同時患兒還會出現食慾下降、呼吸不暢、吞咽困難等症狀。

  二、哪些情況下容易感染?

  鵝口瘡常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或者長期使用抗生素的嬰兒中,比如下面這些情況都容易引起感染:

  媽媽產道有炎症,寶寶出生時接觸了產道分泌物的黴菌引起感染。

  寶寶的奶具消毒不徹底,或者母乳媽媽的奶頭不乾淨而導致。

  日常衛生不注意,比如寶寶吃手、咬玩具,因而導致黴菌進入口腔引起感染。

  嬰兒體內菌群失調,使得黴菌趁虛而入而感染。

  

  三、患鵝口瘡後該如何治療?

  發現鵝口瘡後可口腔內塗抹制黴菌素,同時口服益生菌進行治療,在殺黴菌的同時扶植腸道正常菌群。

  四、「太乾淨」也會導致鵝口瘡?

  說到這裡,可能還是有人會一頭霧水:既然鵝口瘡是感染黴菌引起的,難道不是應該「特別注意衛生」嗎?

  首先有一個小常識大家必須明白:黴菌的天敵是細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適當的注意乾淨是非常有必要的,可是有些媽媽特別在意養育環境的衛生,甚至希望達到無菌的程度,這就使得寶寶出生後很難接觸到本應接觸的細菌,因而造成體內腸道菌群失調,這時白色念珠菌這種機會菌趁虛而入大肆泛濫,寶寶口腔內就極易引起鵝口瘡。

  比如前面案例中的果果媽,她每次餵奶前用溼巾擦拭乳頭進行消毒清潔的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溼巾中或多或少含有清潔劑、殺菌劑等消毒劑成分,這些消毒劑顆粒隨著寶寶的吸吮進入到體內後,會殺滅嬰兒腸道內的正常菌群,從而導致菌群失調,由此使得黴菌大量繁殖,最終引起鵝口瘡。

  

  俏媽說:

  鵝口瘡其實並不難治,但是卻很容易反覆。發現寶寶患有鵝口瘡後,不少媽媽們都認為一定是自己平常衛生還不夠注意導致的,其實多數情況下恰恰相反。媽媽們不如先反省下家中是不是太乾淨了,平常是不是過分注意寶寶的衛生清潔了。

  那到底如何做才不至於是「過分」注意清潔衛生呢?

  家裡最好不要使用含有任何消毒劑的產品,包括嬰兒奶瓶清潔劑、寶寶溼巾等;

  奶瓶、奶嘴不需要次次徹底消毒,比如有些媽媽喜歡用清潔劑擦洗奶具後再放消毒鍋,其實大可不必。個人建議可以一天最多消毒一次,其餘時候用熱水衝、刷、燙後控幹水分正常存放就可以了。

  母乳餵養是有菌餵養,媽媽乳頭以及乳頭周圍皮膚上的細菌被寶寶吸入體內後反而有利於腸道內正常菌群的建立,所以不需要次次刻意清洗乳頭後再餵奶。如果覺得自己身上有些髒如出汗後,可以用乾淨的溼毛巾擦拭下乳頭。

  日常可以用乾淨溼毛巾擦拭寶寶的雙手,千萬別依賴溼巾。

  總之,愛乾淨是好事情,但愛到追求無菌效果就大錯特錯了。一旦寶寶的腸道內菌群失調,除了有可能引起鵝口瘡,更多的時候會讓寶寶的腸胃受損引發腹瀉,甚至導致腸胃炎等疾病的發生。

----

註:圖片來源網絡

來源:俏媽說,ID:qiaomas

代碼:a82

Top 1.你第一眼看到哪處不同?你的性格脾氣就是什麼!

Top 2.她已經110歲了,仍然身穿高跟鞋,噴灑香水,長壽又快活地生活!

Top 3.馬伊琍的「二婚」

Top 4.月子裡婆婆一個「好心」舉動,毀掉了孩子的一切!

Top 5.為什么女人生完孩子的頭兩年很困難,是因為你不懂這些...

Top 6.秋吃南瓜正當時,孩子個頭兒躥一躥!好吃的南瓜做法全在這裡啦

Top 7.我是母乳媽媽,我不需要你的同情!馬伊琍一篇長微博戳中無數媽媽的心

Top 8.和一個經常令你心寒的男人在一起,會冷一輩子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香油裡面有白色絮狀物?難道時間長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自己剛買來的香油裡面會有白色的絮狀物,這時我們心裡會咯噔一聲,難道自己買來一瓶快要過期的香油?還說自己買了一瓶假香油?況且自己還食用了一大半兒,這到底會不會對我們身體造成什麼影響啊?
  • 植物葉背和葉芽處長滿白色絮狀物,那就是煩人的吹棉介殼蟲
    如果你發現養護的植物花卉葉片上長滿了白色毛茸茸的東西,不要覺得那是什麼好東西,也並不是發黴,這些毛茸茸的棉絮狀的東西就是一種害蟲,它的名字叫「吹棉介殼蟲」,不及時處理就會不斷繁衍,整棵植物都會感染。吹棉介殼蟲在春夏季節是比較常見的,它們會繁衍得非常快,在幼蟲的時候就會分泌一些白色棉絮一般的蠟狀物,這些東西都會阻礙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造成葉子迅速枯萎。一旦發現植物感染吹棉介殼蟲。要及時剪掉這些病葉病枝,且要把病葉病枝丟棄到垃圾桶裡,直接銷毀,不要讓它們繼續留在土面上,另外就要及時噴灑清水,可以用有高壓的噴水壺噴灑,增加環境溼度,可以減少吹棉介殼蟲。
  • 雞蛋裡有白色絮狀物,是寄生蟲嗎?還能不能放心吃了?
    很多人在打開一個雞蛋時,會發現雞蛋裡面有一些白色的絮狀物,擔心是寄生蟲而不敢繼續食用,而且不是所有的雞蛋裡都有,只是有些有,不免讓人多想。雞蛋裡出現了白色絮狀物,真的是寄生蟲嗎?這種雞蛋還能不能吃了?哪些雞蛋最好別吃?早點了解,可能許多人都吃錯了。雞蛋裡的白色絮狀物是什麼東西?
  • 胡姬花花生油懸浮白色絮狀物 網友質疑摻雜油(圖)
    胡姬花花生油懸浮著許多絮狀物圖為半島網網友"快樂主婦"做的對比試驗,左側為自榨花生油,右側為胡姬花花生油    半島網3月18日消息 「胡姬花花生油懸浮著白色的絮狀物,這油還能吃嗎?」近日,市民劉女士向記者反映。
  • 超好用的口腔清潔好物,清新口腔白淨牙齒!
    而這款漱口水zui厲害的地方是能幫助長時間「消滅」口腔有害菌,裡面含有NONIO特別研發的配方成分——CPC(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其中,檸檬酸屬於果酸,能夠加快角質更新了,並且能夠和食物殘渣中的微生物和有害菌(主要是蛋白質),發生變性、固化,讓它們浮出來,難怪我每次用它漱口還會吐出一些白色絮狀物。
  • 為什麼嬰兒滿6個月後,常常會發燒
    為什麼從這一月齡起,嬰兒有時會出現發燒?有些嬰兒滿6個月後,常常會發燒。這是因為媽媽給嬰兒的抗體只維持6個月左右,6個月後嬰兒自身的免疫力才逐漸發揮作用。所以嬰兒過了半歲後,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生病。怎樣護理患感冒的嬰兒?對患感冒嬰兒的護理十分重要。當嬰兒有流涕、鼻塞、打噴嚏等某一症狀出現時,媽媽應給他測體溫。假如體溫在37.5~38℃,可1小時測量一次,多給他喝開水;如體溫超過38℃,則應立即去醫院看病。如果嬰兒光感冒不發燒,精神較好,能玩、能吃,可給他吃清淡食物,保證足夠的飲水量。
  • 雞蛋裡有白色「絮狀物」是寄生蟲?知道真相後我笑了
    打開一個雞蛋仔細觀察會發現蛋黃中有一些絮狀物,很多人在打雞蛋時發現這些物質認為雞蛋中存在寄生蟲,會將其扔棄不敢食用,甚至有些因為害怕有這些物質而不敢吃雞蛋,而其實雞蛋中的這些白色絮狀物並不是寄生蟲,它是可以吃並且沒有傷害的。 雞蛋中的白色絮狀物是什麼?
  • 嬰兒口腔清潔,馬蕾醫生也推薦的抗菌指套
    >嬰兒口腔清潔,馬蕾醫生也推薦的抗菌指套2020-05-26 15:51:12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馬蕾醫生,兩個孩子的媽媽,婦產科醫生,致力於給到各位新手媽媽最科學的孕產哺育知識。   孩子的口腔問題,現在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視,很多孩子的牙齒過早地開始變黑、掉落,兒童的牙科也是人滿為患,馬蕾醫生關於口腔問題也這樣說:如果孩子每天因為口腔疾病吃不好睡不好,甚至連一個自信、輕鬆的微笑都不能擁有
  • 石頭馬和智慧虎媽:嬰兒寶寶牙齦白點白斑,長馬牙?
    請問寶寶快5個月了,前陣子發現寶寶嘴左下牙齦外側長了一個白色的小東西, 問家裡長輩說是馬牙,讓用黑布加香油去擦,不知道可以嗎?
  • 嬰兒睡覺愛蹬腿,哪裡出了問題?4個原因很常見,細心媽媽好解決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最近經常有寶媽媽私信問我:「孩子睡覺老蹬腿,是不是缺鈣了?」「6個月的娃睡覺愛蹬腿,是長個子嗎?」睡覺蹬腿這個事情,大人之中也經常發生。有時候剛睡著,會突然一蹬腿,把自己給驚醒了。
  • 鶴壁一男子發現花生油有絮狀物 專家教你判斷
    圖為花生油油桶內出現的白色絮狀物 陳先生供圖晨報訊(百姓熱線記者 常凱)2月12日,淇濱區陳先生來電求助:「我家中有兩桶某品牌的花生油,放置三四個月了,最近拿出來準備食用時,發現瓶底有白色的沉澱物。我晃了晃之後,整個桶內就出現了不少白色的絮狀物,這樣的食用油是不是有質量問題啊?」據陳先生介紹,這兩桶花生油的生產日期是2016年3月份,保質期是18個月。「油還在保質期內,出現這樣的現象是咋回事?」陳先生說,「我知道純正的花生油在低溫下會凝固,但我家有暖氣,很暖和,花生油裡出現絮狀物是不是有質量問題?」就陳先生的問題,記者諮詢了鶴壁職業技術學院食品工程學院的王老師。
  • 嬰兒鵝口瘡怎麼辦?寶貝計劃為您解答
    鵝口瘡是白色念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多在嬰幼兒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鵝口瘡是因何而起?        1、母親陰道有黴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餵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都可以是感染的來源;        3、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
  • 「農夫山泉」飲用水現懸浮絮狀物
    「買了一箱農夫山泉飲用天然水,其中有五六瓶出現了懸浮的絮狀物。」日前,九江市民周興向本報反映。但問題出現後商家給出的說法不一。
  • 高蛋白酸奶、美白牙膏、不脫妝唇釉...1月好物愛用
    這是1月的好物推薦~好多快遞都停了,最近為了過年囤了不少東西,尤其是一個超好吃的黑巧。都分享給你們~本篇含有3個廣告。另外上個月的抽獎公示!泡沫細膩,全線都是胺基酸起泡,漱口很容易衝乾淨,不會有刷完牙嘴裡還一直有牙膏的感覺。BOP他家是主打植物科學的口腔護理品牌,做的都是真正的植物精油牙膏,由日本權威口腔醫生渡邊秀司教授研發。藍色款還拿到了美國和日本的專利配方。植物精油系列一共有3款,白色美白,橙色修復滋養,藍色抑菌清新口氣。都很好用!
  • 日本超火的漱口水,20秒清潔口腔、清新口氣
    比那氏蜂膠漱口水600ml它就是來自日本口腔護理品牌Propolinse(比那氏)的蜂膠漱口水。它在日本特別受歡迎,很多人在吃完飯後都會用它漱口,在COSME美妝大賞上它的評價也超高。國內許多明星、美妝博主都推薦過這款漱口水,就連天后王菲、林允也在用。
  • 寶寶牙床、上顎長了很多小白點?別擔心,寶寶只是出馬牙了
    1、什麼是馬牙?所謂馬牙,就是指寶寶在沒出牙以前,上顎中線兩邊或牙齦上出現米粒大小乳白色或乳黃色小硬塊。醫學上管這個叫做上皮珠,上就是由上皮細胞堆積而成的。在體積不大,不影響寶寶吃奶的情況下,千萬不要用縫衣針挑破或用布去擦,寶寶的口腔黏膜很薄,血管很豐富,如有破口極易引起感染,甚至造成敗血症。
  • 3個月小嬰兒愛哭鬧有原因,想做滿分媽媽,這幾個育嬰方法要掌握
    可芹芹家的寶寶就不一樣了,同樣是母乳餵養,可她家寶寶在夜裡要吃3次夜奶,而且總是哭鬧,弄得做媽媽的睡不好覺,白天感覺特別累,還老愛發脾氣。芹芹說想不到自己帶個娃這麼累,寶寶不但晚上哭鬧還吃夜奶,白天也是經常哭鬧,弄得自己精疲力盡的。於是她總是感嘆為什麼別人家的寶寶是天使,而我家的就是個小惡魔呢?
  • 媽媽不讓別人親娃是矯情?No!是因為致命的「親吻病」
    其實這是因為成人的口腔中潛伏著很多微生物,95%以上的成人都攜帶著EB病毒,當成人免疫功能正常的時候,這些微生物基本不會導致生病,成人感染了EB病毒一般也就嘴角起個泡、口腔潰瘍。但這種病毒對於免疫能力差的孩子來說卻是致命的:會造成寶寶起水泡、發燒,嚴重的甚至會危及生命!
  • 認為一個多月的兒子是鬼,媽媽深夜將其摔死,嬰兒真的有天眼嗎?
    有位媽媽竟然覺得自己剛出生的兒子不是人,而是鬼,於是將兒子摔在地上,還踩了好多腳,直到兒子死亡。雲南羅平的女子張某,今年2月15日凌晨四點多起床給一個多月的小兒子餵奶,她看到兒子的眼睛望著他,還會動,突然覺得他不是人,是鬼!
  • #葉子口腔科普#
    昨晚下樓遛娃的時候,碰到鄰居小怡抱著她家14個月的滿滿出來散步。我剛想逗滿滿玩,小怡就迫不及待地吐苦水,她說,「最近給孩子斷夜奶,孩子天天夜裡哭,太痛苦了」。一般孩子9個月以後家長就要給孩子斷夜奶,保證孩子能夠睡長覺,因為睡覺是大腦功能修復以及發育的時間,頻繁的夜奶使得孩子不能處於深度睡眠狀態,就會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