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藍和小黃》|極簡圖畫書,玩轉藝術啟蒙與教育實踐

2020-12-21 橙子育兒講堂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1959年,一位老爺爺帶著孫子孫女坐火車去旅行,在旅途中,為了給他們解悶,他隨手從雜誌上撕下了藍色、黃色、綠色等顏色的碎紙片,給孩子們講起故事,他們都聽得津津有味,還吸引了不少乘客圍觀。

這個簡單卻富有趣味的故事講述者便是李歐·李奧尼,當時的他剛剛從設計師的職位退休,因為創作出這本被載入20世紀繪本史冊的《小藍和小黃》,他再次迎來了事業的新高峰,這時他的身份轉變為一名繪畫家,他所創作的作品四次獲得凱迪克大獎,其中《小藍和小黃》是他的第一部成名代表作,這本繪本也成為了「圖畫書的出發點」,極簡主義的風格,抽象的五顏六色的紙片被賦予生命,著實是圖畫書史上的一次重大創新。

本文我將從《小藍和小黃》的創作特點、教育啟示、繪本講解技巧這三個方面作分析,帶領大家了解該繪本的迷人之處。

一、《小藍和小黃》的創作特點

李歐·李奧尼豐富的設計經驗,讓他的思維有著獨特的跳躍性,對色彩、空間、布局的把握恰到好處,讀他的繪本,時常會不由自主發出「妙哉妙哉」的讚嘆,他的繪本不僅適合給小朋友看,也讓大人為之著迷,饒有趣味、不說教,他把故事娓娓道來,認真揣摩便能讀懂其中的深層含義。

1、擬人化的手法,面對面對話——親切自然

(1)翻開繪本第一頁,映入眼帘的便是:這是小藍。(一個不那麼規整的圓形藍色小紙片)位於中間位置,這不就是我們平日裡打招呼的模樣嗎?先正式介紹主人公,放在開頭也說明這是故事裡重要的一個角色。

(2)化繁為簡是藝術的最高境界,用幾個簡單的色塊來講述一幕幕溫馨的故事,更貼近孩子的視角與認知,藍色與黃色都是色彩比較豔麗的顏色,符合孩子對色彩的偏好,此時介入一些有關於色彩的繪本故事,可以讓孩子逐步搭建起自己的色彩體系,有利於提高他對色彩認知、對美的敏感度。

2、用色彩表達心情——比文字更加生動貼切

(1)在繪本中,我們可以看到小藍的家是橙色的,有高高的爸爸跟圓圓的媽媽,橙色跟藍色為互補色,也稱對比色,搭配在一起可以營造出活潑有趣的氣氛,也透露出小藍跟家人之間的關係是很和諧融洽的。

(2)繪本中有一個場景讓人印象深刻,小藍偷偷離開家去找好朋友小黃,他找呀找呀,這邊找找,那邊找找,一直沒找見,焦急萬分的他最後在拐彎角上看見了小黃,此時的背景從「黑色」變為「紅色」,代表他的心情由失落絕望變為欣喜雀躍。此處顏色的妙用,讓我們看到了小藍、小黃之間深厚的友誼。

3、精心的構圖、位置的變化——構建真實畫面感,賦予「人物」生命力

時常變化的色塊位置,是服務於整個故事情節和人物心理狀態的。小藍有很多好朋友,他們經常會一起玩遊戲,比如躲貓貓、轉圈圈等等。

(1)像躲貓貓這幅插圖,小藍就在下方,靠著的一塊長長的黑色色塊,就像是一塊樹樁,而其它的小夥伴都在樹幹上面,各自有著不同的神情與動作,我們很容易就能猜出小藍一定是負責找人的,其它小夥伴是負責躲藏的,他們正在興致勃勃地玩躲貓貓遊戲呢。

(2)還有轉圈圈這個遊戲,作者把所有的色塊都安排在上方的位置,而不是放在正中間,因為轉圈圈是動態的,小朋友們在玩的時候肯定也不是規規矩矩的,放於上方可以更好地表現小朋友們活潑好動的性格。

《小藍和小黃》透過言簡意賅的文字,看似簡單平凡的幾個色塊,所傳遞出來的有關於孩子與教育方面的啟示卻是耐人尋味的。

二、《小藍和小黃》——小故事裡傳達出深刻的教育啟示

1、遊戲、玩耍是開啟孩子認知世界的大門

美國心理學家彼得·格雷在《玩耍精神》中指出:「玩的教育是最棒的教育。」

玩耍是最天然的認知世界的方式,孩子通過五官感受著周圍環境形形色色的變化。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們的權利。

在《小藍和小黃》中,小藍跟小夥伴們在一起玩各種遊戲,藏貓貓、轉圈圈、去公園玩、穿過隧道、爬山等等,他們自由自在地享受著遊戲玩耍的快樂。

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也說過:遊戲能夠創造學前兒童的「最近發展區」。

孩子在遊戲中能迸發出更多的潛能,父母經常會驚喜地發現:通過遊戲,孩子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更多的技能。比如孩子經常愛做的分類遊戲、角色扮演、手指遊戲、集體遊戲等等。

(1)分類遊戲

把具有共同特徵的不同類物品放在一起,讓孩子通過觀察或經驗常識來進行分類。

比如玩偶、筆記本、小汽車、鉛筆、筆盒、筷子、卷筆刀、湯匙、積木等等,鼓勵孩子從不同維度來發現物品的共同特徵,文具用品:筆記本、鉛筆、筆盒、卷筆刀;玩具:玩偶、小汽車、積木;廚具:筷子、湯匙。

(2)角色扮演

準備好一些道具,讓孩子通過想像創造性進行模仿現實生活的活動。

比如父母拿起方向盤,跟孩子玩開車的遊戲,可以說:「我是小司機,我要開車了!」

拿一些醫生使用的玩具聽診器、注射器、體溫計等,讓孩子扮演醫生、爸爸扮演病人、媽媽扮演護士。

有些孩子還特別愛玩炒菜的遊戲,可以買一整套玩具廚具,爐灶、鍋、鏟子、還有胡蘿蔔、番茄、雞蛋等等,模擬買菜——洗菜——炒菜的過程。

通過角色扮演,孩子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把握他所處的世界,一切皆是可感知的。

(3)手指遊戲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俗話說,心靈手巧。大腦可以控制雙手,而手的靈活性、創造性反映了大腦的聰慧。通過鍛鍊手指的靈活性來促進大腦、手指神經、眼的協調能力。

比如捏粘土、搭積木、拼拼圖、設計手語歌等等,既動手又動腦,把兒歌編成手指操,還能鍛鍊孩子的手口協調能力。

(4)戶外集體遊戲

周末父母可以帶上孩子,約三五個小朋友到戶外去享受大自然的饋贈,沐浴陽光,可以做的遊戲很多,像堆沙堡、滑滑梯、踢足球這類遊戲,在戶外孩子的活動空間更加廣闊,可以充分調動孩子的自主能動性。

在集體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合作協商能力,同時他們會把在遊戲中學到的經驗遷移到日後的日常生活中。具有良好的同伴關係將有利於孩子理解為人處世的法則,它是與親子關係同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兒童人際關係。

2、孩子需要在規則與自由中成長

《小藍和小黃》中,作者用黑色的四邊形代表教室,黑色是嚴肅的莊重的,而且四邊形是有邊邊框框的,因此有規則的地方就是教室

規則是共同制定並且約定好需要遵守的,規則保障了參與者的秩序感,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在規則的制約下,所有人都遵守規矩。

規則和自由是不矛盾的,生活中同樣需要自由,就像蒙特梭利所說的,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幫助孩子從妨礙其身心和諧發展的障礙中解放出來。

在繪本中,小朋友們放學後就恢復了自由,插圖背景是白色的,所有色塊都比較分散,大家都又跑又跳,黑色的規則與白色的自由形成強烈的反差,這也體現了一種平衡,在規則與自由中成長。

3、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1)了解孩子的關鍵期,接納和尊重孩子

《小藍和小黃》中,小藍不顧媽媽的叮囑,自己一個人偷偷溜出家門去找小黃,小藍和小黃抱在一起變成了綠色,回到家之後他們的父母都不認識他們了,「你不是我們的小藍!」「你不是我們的小黃!」

其實父母不懂「藍色與黃色混合會變成綠色」這種常識性的問題,透露出來的是父母並不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

就像李躍兒老師的《關鍵期關鍵幫助》一書中提到:「兒童的成長是有階段性的,0-6歲是人類精神胚胎時期,是精神上的人逐漸成長的階段。人的觀點、立場、思維模式、行為模式,都是在0-6歲分階段去發展的。」

最常見的就是0-2歲孩子的口、手、腿的敏感期,空間建構敏感期等等,孩子啃手、啃腳趾頭、以及身邊一切能抓到的東西,很多家長都很納悶,甚至還呵斥或打手粗暴制止孩子,吃手,這個動作對於孩子來說並不容易,首先他得通過大腦來指揮手部肌肉,把手正確送到嘴裡,手、口、腦需要達到協調,每重複一次吃手的動作,大腦的神經元就會不斷建立起新的連接,孩子最早的心智模式就這樣逐步搭建起來了。

直到後來小藍和小黃分離後,父母才恍然大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不是有時也會誤解孩子呢?

(2)孩子在探索中實現自己與他人的分離

小藍找到好朋友小黃,他們緊緊抱在一起並融為一體變成了綠色,他們的關係好得不分彼此。

實際上每個個體仍然需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小藍跟小黃的真正分離是在他們落下傷心的眼淚之後才實現分離,做回他們自己。

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曾說:沒有自我,不能歸屬於自己,必歸屬於他人。分離意味著孩子開始分清「自己」與「他人」,個體與個體之間存在共性,但更加美妙的是個體存在的差異性與獨特性,自我構建發展比較好的孩子,才能擁有強大的內心力量,具有自信、自愛、自尊的品質。

三、繪本講解技巧

1、聲情並茂地描述故事情節

繪本中的文字比較簡單,父母在講繪本的時候可以用描述性的語言來豐富畫面情節。比如小藍跟小黃爬山的場景,父母可以這麼說:「小藍和小黃很愛爬山,他們興高採烈地爬上了高山,在山頂上他們看到了整座城市美麗的風景,這景色只有在山頂上才能欣賞到,他們非常興奮,打算回家把這件開心的事告訴爸爸媽媽。」

如果我們僅僅說一句「他們又爬上了一座大山」,就顯得比較無趣。繪本中每一句話都可以加上想像來擴展成一段話,也可以引導孩子看圖說話,每隔一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再把繪本拿出來重新讀一遍,孩子的語言表達水平一定會隨著詞彙量的增加而得到提升。

2、抓住孩子的色彩敏感期,進行藝術啟蒙

3-4歲是孩子的色彩敏感期,這一階段的孩子基本上已經能夠辨認出某些顏色,能夠表達自己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喜歡什麼顏色的玩具等等。此時的孩子喜歡用彩色筆塗鴉,在牆上、書桌上、書上都留有他們畫過的痕跡。

《小藍和小黃》就是一本可以用來進行藝術啟蒙的絕佳圖畫書,我們可以這樣來跟孩子玩:

(1)撕紙成書

拿出幾張跟繪本各個角色相對應顏色的紙張,藍色、黃色、橙色、綠色、紅色、黑色、咖色,按照原型撕成圓滾滾、瘦長的模樣,帶著孩子一起把紙片做成書,一定會有滿滿的成就感。

(2)捏粘土

選擇無毒的超輕粘土,同樣是備好相對應顏色的粘土,捏成小藍、小黃,還可以把小藍、小黃揉合在一塊,跟孩子一起觀察會變成什麼顏色,小紅和小黃揉合在一起會變成什麼顏色呢?多做幾組這樣的試驗,讓孩子了解三原色、混合色。

(3)用水粉顏料畫畫

建議用水粉顏料來進行創作,水粉顏料比起油畫棒、水彩筆這類固定顏色的畫筆來說更加具有創造性跟靈活性,用水粉顏料來玩色彩,玩的就是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可以任憑孩子自由發揮,畫出他們眼中的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對於色彩濃淡、筆墨的掌控能力比較差,父母無須要求孩子照著繪本一筆一划來畫。

(4)欣賞名家畫作

在色彩敏感期這個階段可以介入世界級繪畫大師的作品,什麼也不用說,讓孩子自己去品味,畢卡索曾經說過:「我一生都在學習像孩子一樣畫畫!」所以孩子才是跟藝術離得最近的人,他們利用的繪畫技巧成分越少,藝術成分就越高。

像《你好,藝術》這套書就很值得推薦,裡邊匯集了13個繪畫造詣深厚的大師作品,梵谷、莫奈、畢卡索、高更、米羅等等,耳熟能詳的有梵谷的《星夜》、《向日葵》,高更的《我們從哪裡來》,畢卡索的《夢》,莫奈的《日出·印象》。

寫在最後:

讀一本好書,學會用另一個角度看世界。《小藍和小黃》不僅是一本關於色彩啟蒙的圖畫書,更是關於友情、親情、富有人生哲理的圖畫書,用最簡單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現深刻複雜的教育課題。

我是@橙子育兒講堂,關注我,與你分享更多育兒、有趣故事!(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相關焦點

  • 《爺爺變成了幽靈》:關於生命教育的繪本,你害怕跟孩子談生死嗎
    如果你看了《爺爺變成了幽靈》這本繪本,一定會對生命教育產生更深刻的認識,大人們總忌諱在孩子面前談論生死,大多數時候會對孩子說:「爺爺變成了天使,爺爺變成了泥土」,是的,主人公艾斯本的爸爸媽媽就是這麼告訴艾斯本的,可是艾斯本不信,他不相信爺爺會變成天使,也不相信爺爺會變成泥土。
  • 《小藍和小黃》到底有多好?家長怎麼用?(附視頻)
    有這樣一類童書作者,他們既精於繪畫,又擅長編故事,一出作品就是經典,像蘇斯博士,卡爾老爺爺,Mo Williems都在此列。李奧尼也是,但厲害之處不僅是又會寫又會畫,讓我們按時間順序,看看牛人擁有的開掛般的人生:義大利著名先鋒派畫家——經濟學博士——《財富》雜誌廣告設計總監,進入美國廣告藝術名人堂——童書作家,4次獲得童書領域最受矚目的凱迪克大獎。
  • 【海亮小太陽睡前故事】小藍和小黃
    今天果果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對好朋友小藍和小黃,他們共同經歷了一次神奇的冒險。有一天,小藍找不到小黃了。當他們終於相遇的時候,他們開心極了。他們抱在了一起,直到變成了綠。可是,小藍和小黃到哪裡去了呢?他們消失了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繪本課堂《小藍和小黃》
    活動延伸建議:親子閱讀後,您還可以這樣做~《顏色抱一抱》   1、家長可為幼兒提供藍色、黃色的油畫棒或水彩筆、顏料等,供幼兒進行藍黃混色實驗,指導用語:我們也讓小藍和小黃抱一抱吧!    2、提供更多色彩的畫筆或顏料,供幼兒指認並大膽進行混色實驗,找尋顏色的奧秘。
  • 李西西 :讓圖畫書的價值回歸高位
    2020年8月22日,由場景實驗室和布穀學習聯合主辦的「繪本時代」——中國首屆原創繪本論壇」邀請到新閱讀研究所所長、作家李西西先生發表了主題為《讓圖畫書的價值回歸高位》的精彩演講。圖畫書的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我們對圖畫書有哪些誤解?圖畫書的發展方向在哪裡?
  • 《蒲公英數學圖畫書》:讓數學不再成為噩夢
    日前剛剛出版的《蒲公英數學圖畫書》(全37冊)是一套培養幼兒數學素養的科普書,它並不要求讀者預先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而是用圖畫呈現數學,用故事講述數學,通過引入身邊常見的生活實例、輕鬆有趣的故事,提出數學問題,結合生動形象的畫面,以及精彩豐富的實驗和互動遊戲,深入淺出地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和知識介紹給孩子。
  • 李學謙:推動圖畫書的大國時代
    李學謙說:「出版界是推動圖畫書大國時代的最重要力量,要給插畫家提供足夠大的實踐舞臺,讓他們參與更多少兒出版的國際交流,中國插畫家才能得到快速成長。」之所以以「好故事一起講」為題目,背後滲透了李學謙對於圖畫書的理解:對於圖畫書來說,一個精彩的好故事是由作家和插畫家共同完成的。作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故事,講述自己的故事,插畫家的視覺藝術同樣也在講述故事。正是因為有了視覺藝術和語言藝術的完美結合,才得以出現圖畫書這樣一個受孩子喜愛的出版品類。
  • 黃氣球、博物館和無字書,圖畫書裡有「名畫模仿」的正確姿勢
    說起名畫模仿,或許可以讓設計師傑奎琳·普萊斯·韋茨曼和畫家羅賓·普萊斯·格拉瑟來教給你一種更富有想像力和更具有童真氣質的姿勢。在她們創作的無字圖畫書中,藝術和生活進行了一場活潑生動又妙趣橫生的對接和還原。
  • 90後小哥自述:0元吃大餐,小黃和小藍大戰你還記得嗎
    2016年,小黃和小藍同時入住登封,一年過後,小藍卻不見蹤影,你知道這期間發生什麼事嗎?登封市是背靠五嶽之一的嵩山,有擁有享譽海外的少林寺,年年入選全國衛生城市。在2016年,小黃和小藍同時入住登封,一年過後,小藍卻不見蹤影,你知道這期間發生什麼事嗎?人員不足,外賣員壓力大雖然是剛剛入住登封,但是憑藉良好的口碑,小黃和小藍都很快打開局面,但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來了。
  • 戴戴:各類推薦繪本書單的書裡面的書單匯總
    >《讓路給小鴨子》《小房子》《逃家小兔》《在森林裡》《小塞爾採藍莓》《阿羅有隻彩色筆》《小藍和小黃》《三個強盜》《月光男孩》《野獸國》《米菲在海邊》《小黑魚》《愛心樹》《蘇和的白馬》《彼得的椅子》《和爸爸在一起》5)讀圖的圖畫書34.《不萊梅的音樂家》35.《小藍和小黃》36.《好餓的毛毛蟲》37.《月亮,晚安》38.《下雪天》39.《第一次上街買東西》40.《小黑魚》41.
  • 國際安徒生大獎,安東尼布朗《我喜歡書》,圖畫引導閱讀興趣
    這是一本童話版「書之贊」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好書,一本從三歲到13歲都可以讀的書,可以帶給孩子很好的讀書啟蒙的書,讓孩子知道原來書,這麼好玩,這麼有意思!專為所有愛書的孩子量身定做,也為每一個即將愛上書的孩子而準備。
  • 嘉嘉薦書 | 漢聲數學圖畫書
    這套書給她買了有六七年時間了,我不太記得當時是朋友推薦購買還是我自己發現的了。總之這應該是我給她一次性買書最多的一次,全套書加上媽媽手冊一共41本。由於都是精裝本,沉甸甸地搬進家門一大箱子的書。幸好她很喜歡,也算沒白買。
  • 圖畫通識叢書:海德格爾 | 薦書
    圖畫通識叢書:海德格爾 | 薦書 2020-10-14 13: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李歐•李奧尼:時間之書【當心有好書】
    《紐約時報》曾不惜溢美之詞給予了他這樣的評價:「如果圖畫書是我們這個時代一種新的視覺藝術,李歐·李奧尼則是這種風格的大家。」誠然如此,他把選擇繪本創作譽為是「對生命的致敬」。正是懷著這樣崇高的敬意,他努力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在浩瀚的宇宙中孤立站立,才成就了令時間也繞不過去的經典。
  • 年末 讓數學更有趣:《漢聲數學圖畫書》開箱
    但是,到了課堂上,數學就變為一個個解題的過程,應試教育下,誕生的只有答題機器,數學本身的樂趣反而被掩蓋了。難怪會覺得數學難!這方面,國外的數學科普書籍,在基本概念的普及上,做的還是可以的。比如《漢聲數學圖畫書》這套書,作為功能性繪本,不僅內容設置的很合理,同時還能兼顧美學體驗和幼兒的接受能力。
  • 《如何給孩子講藝術》|只要用心感知,藝術啟蒙沒有你想的那麼難
    《如何給孩子講藝術》是一本啟蒙孩子或藝術入門者有關藝術素養的書籍。作者是法國資深藝術史學者弗朗索瓦絲·芭布-高爾,高爾是美國、俄羅斯、法國等多家博物館的顧問,現為羅浮宮學院當代藝術課程教師。著有《如何看一幅畫》等多部藝術教育相關書籍。
  • 推薦6套數學啟蒙思維訓練書,幼小銜接不用愁!
    但是要想系統地教孩子數學,讓孩子更好的進階,就得需要數學思維啟蒙讀物。書的好處就是,裡面的知識全面系統,具有寶貴的經驗。畢竟在教育方面,父母也得學習,這時候好老師就會用書籍來教會我們,我們再教會孩子。下面就推薦幾套我們用過的覺得還不錯的數學啟蒙書。孩子對下面的這幾套還是非常喜歡的。在孩子2歲多時我入了多湖輝系列。多湖輝是日本非常著名的學齡前早期啟蒙讀物。
  • 書單|13本精選藝術類繪本,世界大師們給孩子的藝術啟蒙
    噹噹書香節,這幾天我也在給雪球買書,今天給大家推薦一下適合低幼兒童的藝術啟蒙類繪本。「設計大師穆納裡1945系列」是穆納裡1945年為兒子設計的一套圖畫書,共9本,長銷歐美70多年,是圖畫書史上的經典之作。這本書是我們育兒群裡面極力推薦的一本藝術啟蒙繪本。
  • 好玩+好萌+好看+好用+好讀=五好圖畫書「章魚先生有辦法」系列!
    (溫馨提示:以下內容涉及大量劇透~)哈哈,章魚先生被稱為「海中變色龍」,不光會變色,還會擬態哦!無論遇到什麼難題,章魚先生總是有辦法~看完這套書,小朋友一定也會和故事裡的小動物一樣,感嘆一句:「章魚先生,你真厲害!」看看這些五顏六色、奇形怪狀的傘猜猜看他們都是屬於哪些動物的呢?悄悄說,按顏色匹配準沒錯!
  • 「小黃」救「小藍」,那是拼了命的!
    「小黃」救「小藍」,那是拼了命的!一名藍衣外賣員撞車起火一名黃衣同行徒手將他救出近日,央視新聞報導了發生在大連的「小黃」勇救「小藍」的故事收穫眾多網友點讚點擊播放 GIF 1.6M隨後交警、120救護車和119消防車趕到現場傷者被送往醫院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