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滅了西羅馬,誰滅了東羅馬?竟是又一支逃亡的中國殘部

2020-12-14 諸史

縱觀歐亞歷史,可以看到一個奇怪現象:在東方不堪一擊的部隊,逃到西方之後,往往卻能大發神威,滅國無數。

歷史上的匈奴,逃難到西方之後,促使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並滅掉了西羅馬帝國。那麼,東羅馬帝國的命運又是如何呢?鮮為人知的是,數百年之後,同樣是一支中國的逃難部隊,又滅掉了東羅馬帝國,並建立了一個歐亞大帝國,讓歐洲顫抖了三百年!

繼匈奴、鮮卑、柔然之後,北方草原上又興起一個霸主——突厥。但與前輩們不同的是,突厥時運不濟,先後遇到強大的隋朝與唐朝,在中原王朝武力打擊之下,僅僅稱霸草原百餘年就衰敗。

公元五世紀中葉,突厥還是柔然的煉鐵奴,當時阿史那氏部族只有數百家,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部落。後來,突厥部落發展成數萬人,多數源於周圍的鐵勒部落人,因此鐵勒後裔又稱為突厥。公元546年,突厥合併鐵勒部5萬餘戶, 勢力逐漸強盛,六年之後突厥又擊敗柔然,建立了突厥汗國,此後開始稱霸草原,對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朝、唐朝等朝造成很大威脅。

突厥汗國最盛之時,疆域東至遼河上遊, 西臨裏海, 北至貝加爾湖, 南臨阿姆河南,與強盛時期的匈奴、鮮卑、柔然一樣。李淵建立唐朝過程中,不僅借兵東突厥,而且還曾向東突厥稱臣。

然而,與草原上前輩霸主不同的是,突厥興起之時,中原的隋唐無比強大,又出了隋文帝、唐太宗這樣的英雄皇帝,於是突厥就悲劇了。公元583年,隋文帝楊堅成功分化離間了突厥,讓突厥分裂為東突厥、西突厥,為唐初擊敗東西突厥奠定了基礎。唐朝建立之後,公元630年李靖滅東突厥,公元657年蘇定方滅西突厥,但在公元682年,南遷的東突厥後裔背叛唐朝,逃到北方之後建立後突厥汗國,最終在745年被回鶻汗國滅亡,至此突厥在中國北方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突厥徹底滅亡之後,突厥人去哪了呢?鮮為人知的是,除了部分融入中國與中亞之外,還有一些來西遷到西亞,數百年之後,建立了一個歐亞大帝國,成為懸在歐洲頭頂上的一把利劍。

公元八世紀,阿拉伯帝國攻佔中亞各地,將部分西突厥後裔納入統治。阿拉伯帝國衰落之後,一個叫塞爾柱克的突厥烏古斯部落酋長趁勢崛起,1040年塞爾柱之孫圖格魯克伯克徵服波斯全境,並進軍巴格達,建立了一個空前強盛的塞爾柱王朝。

塞爾柱王朝崛起之後,與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發生衝突。公元1071年,圖格裡勒伯克之侄和繼承者阿爾普—阿爾斯蘭在曼齊克特大敗東羅馬大軍,俘獲東羅馬皇帝羅曼努斯四世,於是東羅馬帝國所屬小亞細亞大部分地區盡歸其手。到11世紀晚期,塞爾柱王朝達到極盛,在中亞、西亞一呼百應。

但12世紀之後,由於塞爾柱王朝陷入奪位之爭,帝國四分五裂。內部紛爭不斷,外部又面臨強敵,尤其是1141年,西遷契丹人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在卡特萬戰役中擊敗塞爾柱王朝,成就西遼威名之餘,給了塞爾柱王朝致命一擊,半個世紀之後花拉子模王朝滅亡了塞爾柱王朝。所謂花拉子模王朝,就是殺害蒙古使團,奪其財物,引起成吉思汗憤怒而西徵滅掉的國家。

塞爾柱王朝時期,另外一支突厥人(Turk)開始從亞洲中部向西遷徙,由于堅強好戰的天性,很快佔領了衰落的白益王朝地盤,並以波斯伊斯法罕為中心,建立了屬於他們自己的帝國——羅姆蘇丹國,蒙古帝國崛起之後,遷徙到了小亞細亞。羅姆蘇丹國是塞爾柱王朝旁支在小亞細亞建立的封建國家,因東方人稱拜佔廷統治下的小亞細亞為羅姆,所以以此命名

蒙古帝國橫掃歐亞之際,羅姆蘇丹國也沒能倖免。1243年,蒙古人打敗羅姆蘇丹國,收為藩屬。六十年之後,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伊兒汗國,滅掉了羅姆蘇丹國,設為羅馬省。

羅姆蘇丹國滅亡之後,這個王國分裂成了36個小侯國,其中就有一個比較大的侯國叫奧斯曼,奧斯曼侯國逐漸吞併了其他的侯國,並成功擊退了外族入侵,建立了奧斯曼帝國。

因此,奧斯曼帝國原為一個突厥小部族,初居中亞,再遷到小亞細亞,最終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

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奧斯曼帝國崛起之後,註定要與東羅馬帝國一決高下。事實上,奧斯曼興起之後,就開始積極向西擴張。

到1362年時,奧斯曼帝國佔領了加利波利半島、色雷斯、馬其頓、索菲亞、薩洛尼卡和整個希臘北部,迫使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統治者稱臣納貢。1389年,在科索沃戰役中大敗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匈牙利的聯軍,震動了歐洲各國的統治者,此後歐洲各國為了拯救拜佔廷帝國,派出了援軍。但歐洲聯軍還是打不過奧斯曼帝國,在1396年的尼科堡戰役中,奧斯曼帝國一舉打敗了匈牙利、法國、德國等國聯軍,佔領巴爾幹大部土地,將近一萬名十字軍被俘,除了300名貴族騎士被巨款贖回外,其餘的幾乎全部被殺。從此,歐洲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奧斯曼帝國擴張,東羅馬帝國危在旦夕。

幸運的是,中亞另一支突厥人建立的帖木兒帝國強大了起來,一度擊敗奧斯曼帝國,甚至俘虜奧斯曼帝國君主巴耶塞特,打斷了奧斯曼帝國的西擴計劃。所謂帖木兒帝國,又是一個突厥化的國家,最強盛時疆域從德裡到大馬士革,從鹹海到波斯灣,最終於1507年被烏茲別克人擊敗,帖木兒的五世孫巴布爾敗逃至印度,並在那裡開創了莫臥兒帝國

奧斯曼帝國經過十多年混亂之後,又再一次強盛,並成為歐洲的噩夢。

1444年,奧斯曼帝國打退了歐洲匈牙利、波蘭的反撲,擊斃波蘭國王亞蓋隆契克和採薩裡尼大主教。1453年,21歲的穆罕默德二世親率八萬大軍,一舉攻克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並遷都於此,東羅馬帝國滅亡。

在此之後,奧斯曼帝國繼續擴張,並徵服了匈牙利王國,在匈牙利及中歐的所在地建立奧斯曼屬匈牙利,疆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橫跨歐亞非,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中東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和屬地,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南及今北蘇丹與葉門,是15到19世紀唯一能挑戰歐洲國家的伊斯蘭勢力。值得一提的是,奧斯曼帝國興起之後,阻斷了絲綢之路,促使歐洲尋找新的絲綢之路,從而開啟了地理大發現。

奧斯曼帝國強盛時期,是歐洲的不幸。蘇萊曼一世執政時期,哈布斯堡王朝駐君士坦丁堡的大使感慨:「(像哈布斯堡王朝與奧斯曼帝國)那樣的不同的世界之間的必定會導致怎樣的結果呢?我一想到這一點就不寒而慄。

《全球通史》:它地跨三大洲,擁有人口5000萬,而那時的英國人口只有500萬。無怪當時的基督教徒對這一不斷擴張的奧斯曼帝國都很敬畏,把它形容成是「一團日益增長的火焰,不管遇上什麼,都緊緊抓住,並進一步燃燒下去。」

可以說,1500年前後,奧斯曼帝國空前強大,歐洲在其威懾之下瑟瑟發抖。轉折點是在17世紀,1683年奧斯曼帝國圍困維也納,波蘭-立陶宛聯邦、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德意志)組成聯軍,在約翰三世·索別斯基的率領之下打敗了奧斯曼帝國,阻斷了奧斯曼帝國對歐洲的入侵。此後,隨著沙俄與奧地利帝國崛起,奧斯曼帝國停止了向西陸地擴張。

然而,儘管18世紀之後,奧斯曼已經停滯,但歐洲依然不敢放鬆。即便工業革命之後,歐洲依然警惕奧斯曼帝國,一旦找到機會就要削弱奧斯曼這個「西亞病夫」。一戰之後,英法肢解了奧斯曼帝國,從此奧斯曼帝國不再成為歐洲威脅。

總之,唐朝滅亡突厥之後,突厥並未消失,反而在西方先後建立三個大帝國,即塞爾柱帝國、帖木兒帝國——莫臥兒帝國、奧斯曼帝國。尤其是奧斯曼帝國,從13世紀晚期到17世紀晚期,可以說是真真切切的威懾歐洲三百年。在東方幾乎不堪一擊的民族,卻總能在西方大發光彩大發神威,不得不讓人感慨萬千。

參考資料:《全球通史》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的手下敗將,歐洲人卻聞之喪膽,匈奴給西羅馬好好上了一課
    四帝共治制在戴克里先活著的時候運轉良好,等他老人家一死,便立刻陷入崩潰,這也直接導致了羅馬帝國一分為二,但這個過程卻一直到帝國最後一任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去世後才正式成為事實,這位皇帝死後把皇位同時傳給了兩個兒子,一個當西羅馬的皇帝,一個去當東羅馬的皇帝。 自此以後,統一的羅馬帝國便不復存在,西羅馬和東羅馬兩大帝國分道揚鑣。
  • 被東漢打殘了的北匈奴,一路西逃,最後到底去了哪裡?做了什麼?
    北匈奴的一部分一路向西,逃到烏孫(首都赤谷城,中亞伊賽克湖東南中國邊境)以西,康居(首都卑闐城,中亞巴爾喀什湖西南錫爾河北岸突厥斯坦)以東,建了個國家叫悅般國,而且立國時間挺長,不少於七十年。
  • 誰真正繼承了羅馬?
    本期我們將討論一下誰是羅馬真正的繼承者。 羅馬的法統問題 我們先簡單介紹一個知識點,皇帝這個稱號在中國跟羅馬是有一定差別的,在中國從秦始皇之後的中國皇帝登基繼承的都是始皇帝的尊號。
  • 匈奴未滅何以為家之貴霜帝國
    這樣一來秦國沒有了「背後捅刀的人」(請自行補腦普京大帝說土耳其)開始了稱霸戰國的時代。其實之前在秦穆公的時候,西戎的八個國家就都服從秦國。但百年後,這些國家就都變成了秦國的領土。之後始皇嬴政滅六國,連接長城抵禦匈奴,還修了直通大道(現在的秦直道),始皇派大將蒙恬帶領十萬大軍攻打匈奴,收復了黃河以南。匈奴此時就不敢侵犯秦,蒙恬在的十餘年,匈奴是備受欺壓的小國。
  • 匈奴人到底去了哪裡,蒙古是匈奴的後裔嗎?
    匈奴,這個曾經強大的中國北方霸主已經不復存在了,在歷史的長河中,他不斷的分裂,通婚,遷移,雜居,已經融合到世界的各個民族當中。目前在中國,真沒有哪個民族算是匈奴的後代。有人說蒙古,有人說滿族,其實都不是,蒙古的祖先是東胡,居住在大興安嶺附近,是和匈奴同時代的一支部落,滿族的祖先是肅慎,生活在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一代。
  • 為什麼秦始皇滅了六國,最終卻沒能統一中國?
    秦始皇嬴政13歲即王位,一生南徵北戰鮮有敵手,在位期間先後滅了其餘六個諸侯國,北擊匈奴南徵百越,對內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廢除分封制,建立起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秦朝,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政治格局,功蓋三皇德高五帝自稱始皇帝,完成了歷史上不可一世的貢獻。
  •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兩個人的傳奇一生,鑄就了大漢軍魂
    談起歷史上的匈奴,我們總能想到漢武帝。昔日秦王朝為了抵禦匈奴,不得不修建了萬裡長城。而到了漢武帝時,情況大有轉折,他不僅要打匈奴,還要求匈奴臣服於大漢。漢武帝說到做到,他把匈奴打到了今日俄羅斯境內的貝加爾湖畔,成功擊潰了囂張跋扈的匈奴帝國。而這些成就,離不開兩個人,一個是衛青,一個是霍去病。
  • 他重生大秦,安內攘外,掃滅六國北擊匈奴,一統山河的架空歷史文
    導讀:他重生大秦,安內攘外,掃滅六國北擊匈奴,一統山河的架空歷史文首先非常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點開這篇文章,小可愛們在茫茫網際網路中點開我的文章,這是我的一個榮幸,本期內容概括:靈魂重生回戰國末期,附身未來的中華第一勇士蒙恬,與千古一帝嬴政相遇、相識、相知,結成深厚友誼,鋪展開戰國末年的宏圖畫卷
  • 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古代民族今何在?
    公元前36年,北匈奴被西漢誅滅。東漢時匈奴再次分裂為南、北匈奴。其中南匈奴被漢族同化,北匈奴大致是現在的匈牙利。初到歐洲時,北匈奴所向無敵,甚至打敗當時不可一世的羅馬帝國。鮮卑繼匈奴之後,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遊牧民族,興起於大興安嶺。是魏晉南北朝對中國影響最大的遊牧民族。鮮卑起源於東胡族,秦漢之際,被匈奴打敗,分為兩部,形成烏桓族和鮮卑族,受匈奴奴役。
  • 力壓大漢幾十年,讓古代王朝頭疼的匈奴,如今是什麼民族?
    雖然後來漢武帝歷時44年對匈奴展開反擊,以漠北決戰奠定勝局,從根本上解決了匈奴南下騷擾的問題。可匈奴是遊牧民族,打不過就跑,能隨時轉移,發展起來後又跑過來騷擾,簡直就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直到東漢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那麼,匈奴人被擊潰後到底去了哪裡呢?
  • 困擾兩漢的匈奴是個怎樣的民族?今天匈奴人在哪?還有這個民族嗎
    匈奴是生活在中國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他是一個由多部落融合的混合民族。 漢宣帝時期,漢帝國經略西域,徹底斷絕了匈奴聯合西域夾擊漢境的局面。不久匈奴南北分裂,南匈奴投降西漢,而北匈奴在漢帝國和南匈奴的打擊下滅亡。 東漢時期,匈奴再次分裂為南北二部。這也標誌著匈奴帝國,步入滅亡的倒計時。 漢和帝時期,漢軍在稽落山和金微山,兩次擊敗北匈奴,其殘部被迫西遷康居。
  • 匈奴、契丹、柔然、突厥、女真、韃靼,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中國的歷史中,少數民族也建立過多個民族政權,特別是在中國北方就出現了許多強大的少數民族政權,但這些少數民族政權存在的時間卻不算太長,雖然這些少數民族都是遊牧民族但卻戰爭不斷,同一個地區政權頻繁更替。中國人對北方古代的少數民族記憶比較深刻,因為這些少數民族時常侵犯中原地區,可每次前來侵犯的民族卻不同,比如突厥、匈奴等等。
  • 威壓中原數百年,攪亂歐洲政局的的匈奴是何來歷?現在是什麼民族
    「匈奴」,是中國古代歷史繞不過去的話題,它伴隨著中國原始文明而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可深遠的影響,關於它的典故遺蹟隨處都是,如長城就是為防禦匈奴而建,再如蒙恬、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還有著名的的「昭君出塞」都與匈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奇怪的是,匈奴自南北朝之後,就再無聲息,這個民族真的從歷史上消失了嗎?
  • 匈奴與突厥的西遷,為何能看出中國古代的強大?
    在漢唐之時,中國北方興起了兩個強大的遊牧民族,他們是匈奴和突厥,不過在漢唐名將的連續打擊之下,匈奴和突厥都西遷到中亞一帶甚至更遠的歐洲地區,因此如今就有很多人認為,從這兩隻遊牧民族的西遷就可以看出古代中國的強大,筆者深有同感,下面試著分析一二。
  • 歐美國家為什麼不知道感恩中國?
    在公元前3世紀,羅馬人崛起,打造一支鐵血的羅馬兵團,在歐洲大陸上所向披靡,先後徵服了埃及、希臘、迦太基、不列顛……,建立一個橫跨亞非歐的三洲的帝國。之後羅馬吸取希臘人的文化成果,自己也造就出不朽的文明,最為人熟知便是羅馬在法律上的貢獻,尤其是西塞羅,被稱為「歐洲法律奠基人」。
  • 小說中聖火令的起源地,國家曾遭彎刀屠戮險些滅國,得華夏幫助才復國
    波斯經歷接連失敗之後,大流士三世被殺,波斯最強帝國被滅。往後波斯依舊有殘部建立。然而羅馬人卻沒打算放過他們,波斯人先後建立的塞琉古王朝、阿薩息斯王朝都被羅馬人毒打過。 雖然接連遭遇重創,但不得不承認波斯人韌性極強,始終能重新建立新王朝。不過新王朝日子大多不好過,需要選擇依附周邊強國才能保證不被滅掉。
  • 元滅宋,清滅明與古印度、古埃及被其他民族入侵有什麼區別?
    同樣的道理,元滅宋、清滅明都之時一個國家朝代的滅亡,都沒能讓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文字、語言發生變化(其中原因很複雜,下面會展開來說)。而反觀被雅利安人滅掉的古印度和古埃及,漸漸的被其他民族的文化所同化,印度變成了雅利安人創立的種族文化的天下;而古埃及則是徹底被伊斯蘭教文化所同化,古埃及象形文字、法老文化都湮沒在歷史當中。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其中四者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