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成分的製備

2021-02-12 臨床醫生

(一)血液成分的製備原理  

人體血液經過抗凝處理後稱為全血,全血離心後主要分為三層,自上而下依次為血漿層、白膜層和紅細胞層。血漿層主要包含血漿、水、蛋白質、鹽類和各種離子等;白膜層主要包括富含血小板區、富含淋巴細胞區、富含單核細胞區和富含粒細胞區,這些有形細胞比重接近,因此聚集在白膜層;紅細胞層可簡單分為年輕紅細胞和正常紅細胞,由於二者處於紅細胞的不同生長時期,因此比重略有差別。根據全血離心後分層的原理,可以將各層中不同的血液成分分離、製備成成分血,這樣就可以合理利用血液資源,滿足患者對不同成分血的需求,提高治療效果。  

(二)血液成分的分離策略  

目前血液成分的分離策略主要有離機血液成分分離和聯機血液成分分離。離機分離策略在血液成分的製備過程中不需要獻血者同步參與,先將從獻血者身上採集到的全血放入無菌袋,然後再進一步離心、分離為成分血;而聯機分離策略要求獻血者必須配合醫務工作者,同步參與血液成分製備,即一邊採集獻血者的全血,一邊分離成分血。  

(三)血液成分的分離方法  

1、離機血液成分分離  離機血液成分分離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將採集到的全血放入無菌多連袋中,離心後用手工方法將其分為不同的成分血。其優點是比較經濟,操作簡單。但也有下列缺點:(1)重複性較差;(2)去血小板血漿(PPP)、富含血小板的血漿(PRP)和濃縮血小板(PC)製品中易汙染其他細胞;(3)必須配備血袋封口機;(4)對血液成分的重量無法設立對照和記錄;(5)製備濃縮血小板較為困難;(6)無法進行標準化和條行碼識別處理。  

另一種方法是將採集到的血液放入無菌多連袋,離心後用自動血液分離機將其分離並裝入別的無菌袋中。其優點如下:(1)可以進行條形碼識別、數據記錄和血液分離過程中的信息傳遞,對整個分離過程進行控制;(2)可以自動封閉血袋;(3)高性能的光學傳感器保證了分離的重複性;(4)離心後確保高純度成分製備;(5)PPP、PRP和PC中細胞汙染少;(6)製備快速。但其需要預先的資金投入,而且在製備過程中,要根據不同機構使用的血袋和採血量,制定離心曲線,以保證符合自動血液分離機在血液分離過程中的需要。 

2、聯機血液成分分離 聯機血液成分分離也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在血液分離過程中,獻血者與單採血漿機始終相連,機器將收集到的獻血者的血液離心並抽提出需要的血液成分,把它裝入其他無菌血袋,同時將不需要的血液成分回輸給獻血者。其優點為:(1)可以收集到血漿、PC和紅細胞(RBC)(特別是存在同種異體免疫風險時),而且血液成分質量較高;(2)如果有額外的液體回輸作為補償,每個獻血者一次最多可以提供600ml血漿;(3)一位獻血者可以為一位患者輸入足夠的血小板。其缺點為:(1)需要專門耗材的複雜儀器和專業人員進行操作;(2)血液收集過程需要30分鐘到2小時(製備濃縮血小板);(3)大量帶有抗凝劑的血液回輸給獻血者,使獻血者存在休克危險;(4)耗材成本高;(5)單採血漿機不能排除對供血者的副作用和危險,由於處理過程長(長達2小時),獻血者會感覺寒冷和神經緊張,長時間存在體外循環,獻血者會出現皮膚潮紅、口乾、對抗凝劑反應的危險以及塑料消耗品引起輸血反應的危險;(6)招募獻血者更困難。  

另一種方法是利用細胞分離機將採集的血液離心、分離為不同的血液成分並裝入其他無菌血袋。

(四)血液成分的製備策略  血液成分製備有四種不同的策略。

第一種策略是先將採集到的全血過濾,2900~4000g重度離心10~20分鐘,分別得到少白細胞的濃縮紅細胞和新鮮冷凍血漿(FFP)。濃縮紅細胞經過進一步處理,可以製備成懸浮紅細胞、洗滌紅細胞和輻照紅細胞。新鮮冰凍血漿可以進一步製備成普通液體血漿、冷沉澱凝血因子和缺乏Ⅷ因子的血漿。  

第二種策略是全血不經過過濾,直接重度離心後,將分離到的濃縮紅細胞製備成紅細胞添加液、洗滌紅細胞和輻照紅細胞。其他同第一種策略。  

第三種策略是全血不經過過濾,直接重度離心,製備成部分少白細胞的紅細胞(可進一步製備成懸浮紅細胞、洗滌紅細胞和輻照紅細胞)、缺乏血小板的血漿(可製備成新鮮冰凍血漿,並進一步製備成普通液體血漿、冷沉澱物、缺乏Ⅷ因子的血漿和凝固因子)和白膜層。歐洲人的白膜層加入部分血漿,1000~1300g離心6~10分鐘或275g離心3~5分鐘,可製備部分缺少白細胞的血小板。  

第四種策略是全血經過1000~1300g輕度離心6~10分鐘,製備成部分少白細胞的紅細胞和PRP(美國人)。前者可進一步製備成紅細胞添加液、洗滌紅細胞和輻照紅細胞,後者經2900~4000g重度離心10~20分鐘,可製備濃縮血小板,去血小板血漿可進一步製備成普通液體血漿、冷沉澱凝血因子和缺乏Ⅷ因子的血漿。  

美國血庫協會(AABB)血液標準中的血液成分共有26種,分別如下:  (1)全血(whole blood)  (2)輻照全血(whole blood irradiated)  (4)輻照紅細胞(RBCs irradiated)  (5)冰凍解凍去甘油紅細胞(RBCs frozen and deglycerolized)  (6)少白細胞紅細胞(RBCs leukocytes reduced)  (7)復壯紅細胞(RBCs rejuvenated)  (8)冰凍解凍去甘油復壯紅細胞(RBCs rejuvenated frozen and deglycerolized)  (11)單採少白細胞紅細胞(RBCs leukocytes reduced pheresis)  (13)輻照血小板(platelets irradiated)  (15)混合血小板(platelets pools)  (16)單採血小板(platelets aphaeresis)  (17)輻照單採血小板(platelets aphaeresis irradiated) (18)單採少白細胞血小板(platelets apheresis leukocytes reduced)  (19)單採粒細胞(Granulocytes apheresis)  (20)輻照粒細胞(Granulocytes irradiated)  (21)冷沉澱凝血因子(antihemophilic factor cryoprecipitated)  (22)新鮮冰凍血漿(fresh frozen plasma )  (23)冷沉澱後冰凍血漿(plasma cryoprecipitated reduced)  (24)冰凍血漿(plasma frozen)  (26)病毒滅活血漿(Solvent/detergent-treated pooled plasma)  

其中,(1)~(11)主要是紅細胞類製品,(12)~(18)主要是血小板類製品,(21)~(26)主要是血漿類製品。  

按照我國《全血成分血質量要求》,我國的血液產品可分為血液製劑、造血幹細胞和血液製品。臨床供應的血液製劑主要是全血和成分血,成分血包括紅細胞類成分血、病原體滅活血漿、濃縮血小板、新鮮冰凍血漿、泠沉澱凝血因子、輻照成分血和單採成分。其中,紅細胞類成分血包括濃縮紅細胞、懸浮紅細胞、濃縮少白細胞紅細胞、懸浮少白細胞紅細胞、洗滌紅細胞和冰凍解凍去甘油紅細胞。單採成分血包括單採血小板、單採少白細胞血小板、單採粒細胞、單採新鮮冰凍血漿和單採紅細胞。  

1、洗滌紅細胞  

不同國家的洗滌紅細胞製備標準也不同,美國的製備標準要求血容量為250~350ml(450ml全血製備),血細胞比容為0.60~0.80,白細胞<5×106/單位,強調洗滌紅細胞的目的是除去血漿部分。我國的製備標準要求血容量為125ml±10%(200ml全血製備)、250ml±10%(400ml全血製備),紅細胞回收率≥70%,白細胞清除率≥80%,血漿蛋白清除率≥98%。  

2、輻照血液紅細胞  

輻照紅細胞的適應證包括:(1)消除輸血相關的移植物抗宿主病患病風險;(2)適用於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骨髓和器官移植患者、新生兒患者,強烈放化療患者、輸入直系親屬血受血者等。美國AABB 23版標準要求對血液製劑中心點的照射劑量不得少於25Gy(2500cGy),對血液製劑任何點的照射劑量不得少於15Gy(1500cGy),輸送照射劑量要定時進行確認,銫137每年確認一次,鈷60每半年確認一次。  

3、解凍紅細胞  

我國的製備標準要求血容量為200ml±10%(200ml全血製備)、400ml±10%(400ml全血製備),紅細胞回收率≥80%,解凍紅細胞殘留白細胞≤1%,解凍紅細胞殘留血小板≤1%,解凍紅細胞甘油含量≤10g/L,解凍紅細胞游離血紅蛋白含量≤1g/L,解凍紅細胞體外溶血試驗≤50%。美國AABB 23版標準要求紅細胞回收率≥80%。  

4、少白細胞製備工藝的質量控制  

少白細胞製備工藝的質量控制原則為:(1)製備應在血液製劑貯存前儘快進行,以減少輸注副反應,這樣可避免白細胞在凋亡或壞死之前在4℃儲存時釋放降解物,導致細胞碎片在室溫釋放細胞因子;(2)病床邊用濾器過濾除去白細胞,由於白細胞儲存後會產生緩激肽等其他血管擴張物,不能用過濾方法除去,會造成嚴重的輸血低血壓反應,所以製備應在血液中心進行,血液中心可以提供質量控制,監控濾過操作和濾器失控狀態;(3)質量管理體系保證製備的文件記錄。  

5、血小板  

對血小板質量影響較大的因素包括:(1)分離方法,擠白膜(Buffy Coat BC)法和富含血小板血漿(PRP)法對其有不同影響;(2)保存狀態,儲存容器要有充分的通氣性;保存溫度是一個質量管理的重要指標,研究表明冷藏保存的血小板雖然凝集能力及止血效果能保持良好,但輸血後的壽命極短,因為低溫可使血小板的結構之一——微管發生解離,導致血小板形態改變,造成血小板壽命縮短,能引起這種變化的起始溫度約為15℃~18℃,所以現在通常在20℃~24℃下保存;振蕩方式也會影響血小板質量,顛倒轉動型振蕩對血小板的再游離效果較好,也可充分保持pH值,對血小板的負擔較強,容易損傷血小板,往返型水平振蕩對血小板損傷較少,一般進行50~60CPM的水平振蕩即可維持pH在6.5以上。標準規定振動頻率為60次/min,振幅5cm;(3)保存介質,常用的是ACD-B;(4)血漿留量,濃縮血小板在保存期不斷代謝產酸,導致血漿pH不斷降低,使濃縮血小板的保存環境處於酸化環境,因此一定量的血漿可以緩衝濃縮血小板pH不斷降低,以保持血小板活性,因此,濃縮血小板容量對維持血小板耐受低pH值是必要的;(5)血小板濃度,血小板濃度越高,其代謝越旺盛,pH值降低越明顯,pH為6.9~7.4時,血小板形態無明顯改變,聚集功能大於儲存前的45%,pH為6.5~6.8以下時,血小板形態開始從圓盤狀向球狀變化,pH為6.0以下時,血小板產生不可逆變化;(6)紅、白細胞汙染,大量的紅細胞和白細胞可以使血小板在保存期間pH值下降。  

6、新鮮冰凍血漿  

新鮮冰凍血漿在–18℃以下可保存1年,大部分凝血因子都保持著與新鮮時相近的值,而第Ⅶ、第Ⅸ、第Ⅻ因子為70%~80%,最不穩定的第Ⅷ因子則降到65%左右。輸血時各種凝血因子都有止血作用,因而製備和儲存條件很重要。我國標準要求在全血採集後6小時(全血保養液為ACD)或8小時(全血保養液為CPD、CPDA-1)內製備,<-18℃有效保存期為1年。英國標準要求≤-30℃最多可保存2年,一旦溶解則不能再次冷凍,4℃下至多可保存24小時,22℃±2℃下保存則必須在4小時內使用。美國AABB 23版標準要求<-18℃有效保存期為1年。  

7、冷沉澱凝血因子  

冷沉澱凝血因子是保存期內的新鮮冰凍血漿,在1~6℃封閉狀態融化後,在1~6℃無菌條件下分離出沉澱在血漿中的冷不溶解物質並在1小時內凍結而製成的成分血。其主要成分有纖維蛋白原、VIII因子、von Willibrand’s因子、XIII因子和纖維結合蛋白。


(本公眾號極少轉發文章,最近因為工作需要,讀到這篇文章感覺特別好,如有侵權請後臺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常用血液成分特性
    紅細胞(1)懸浮紅細胞又稱紅細胞懸液或添加劑紅細胞,是目前最常用血液成分。
  • 雞精的成分及製備
    雞精的成分及製備一 雞精的定義雞精是一種以新鮮雞肉、雞骨、鮮雞蛋為基料,通過蒸煮、減壓、提汁後,配以鹽、糖、味精(穀氨酸鈉)、雞肉粉、香辛料、肌苷酸、鳥苷酸、雞肉香精等物質複合而成的具有鮮味、雞肉味的複合增鮮、增香調味料等為原料經特殊工藝製作而成的調味品
  • 血塗片製備
    二、血塗片製備方法:(一)手工推片法:1、薄血膜推片法:主要用於觀察血細胞形態及儀器法檢測結果異常的複查。(1)採血:取新鮮血1滴,置於載玻片的一端1釐米處或整片的3/4處。(2)製備血塗片:左手持載玻片,右手持推片從血滴前方後移接觸血滴。
  • 如何製備pbmc
    先從製備pbmc開始吧。 pbmc 外周血單個核細胞 英文全稱Peripheralblood mononuclear cell,注意這裡並非單指單核細胞全血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我們的目標是拿到pbmc做後續實驗。 我們的原理是利用梯度密度離心法製備。
  • 天然除蟲菊酯化學成分製備分離及光穩定性研究
    1.4 天然除蟲菊酯化學成分製備分離1.4.1 AUTO-VLC洗脫劑和洗脫條件的篩選選擇洗脫劑1 (正己烷∶乙酸乙酯=95∶5,體積比)、洗脫劑2 (正己烷∶氯仿=95∶5)、洗脫劑3(氯仿∶丙酮=95∶5)3種洗脫劑對0.6mg/mL的天然除蟲菊酯樣品進行展開,按照1.2.2方法,計算Rf值,篩選出最佳洗脫劑。
  • 化學成分為血液吸收 防曬霜安全待檢測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研究顯示,塗抹防曬霜後,其有效化學成分會進入血液,有必要進一步研究防曬霜使用安全標準。不過,研究人員強調,研究結果不意味著人們要放棄使用防曬霜。  據21日出版的《美國醫學會雜誌》所刊載報告,這項研究成功複製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去年5月一項初步研究結果。
  • 防曬霜化學成分會進入血液 有危害?
    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研究顯示,塗抹防曬產品的短短一天內,幾種防曬霜中的常見化學成分就可進入血液,而這些成分在血液中的水平都超過了FDA此前建議的0.5ng/mL這一血漿濃度閾值。可是在防曬霜被廣泛使用,但關於其中化學成分吸收後的全身暴露情況,我們卻知之甚少。因此,FDA率先領導展開研究,比較了不同市售防曬產品中的4種常見活性成分在最大使用條件下的全身暴露情況,研究結果發表於JAMA。
  • 鈦酸鈣(CaO-TiO2)耐火材料的製備合成方法
    CaTiO3粉體普遍使用的方法,通過TiO2和CaO或Ca(OH)2或CaCO3為原料,按一定的化學計量比,經過長時間的機械混合,在溫度較高(T>1300℃)、時間較長的環境下兩種原料發生固相擴散反應來製備CaTiO3,製備出的CaTiO3硬度高,形狀為塊狀結構,需要接下來進行破碎、研磨方可得到不同目數的粉狀CaTiO3。
  • 泡沫陶瓷製備工藝
    製備工藝泡沫陶瓷製備工藝主要有有機(聚合物)泡沫浸演工藝、發泡工藝、添加造孔劑工藝、溶膠-凝膠工藝、凝膠注模工藝。1、有機(聚合物)泡沫浸演工藝用有機泡沫浸漬陶瓷料漿,乾燥後燒掉有機泡沫。憑藉有機泡沫的開孔三維網狀骨架結構,將製備好的料漿均勻塗覆在有機泡沫網狀體上,燒掉有機泡沫後獲得的孔隙是網絡狀的。關鍵點在於有機泡沫的選擇,需要考慮有機泡沫孔徑、泡沫的親水性和恢復力、燒失性等。
  • 美國食藥監局警告:防曬霜成分會在血液中大量累積
    據《華爾街日報》17日報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一項針對常見防曬成分的第二次研究結果證實,防曬霜中的6種常見化學物質可滲入血液,且血藥濃度遠遠超過了FDA規定的安全閾值。▲FDA針對常見防曬成分的第二次研究結果出爐。
  • 細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質和磷脂又是如何鑑定的?
    首先通過紅細胞膜製備,然後對膜蛋白、膽固醇、磷脂進行測定。紅細胞膜的提取:第一步:用低速離心的方法從血液中分離出紅細胞,然後用等滲溶液重複洗滌多次,去除血漿。第二步:紅細胞從等滲溶液中轉移到低滲緩衝液中,使紅細胞膨脹而溶血。
  • 植物原生纖維製備技術成果簡介
    系統研究了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方法對非纖維素成分的降解機制,並就傳統麻纖維清潔化製備、優質植物纖維原生製備、木質素植物纖維分離機理及聯合製備開展系統研究,製備了一系列新型天然纖維素纖維。1.傳統麻纖維清潔化製備技術與工藝創新研發「鹼氧一浴」一步法短流程脫膠漂白、蒸汽爆破-過碳酸鈉聯合高效清潔生產技術和工藝。
  • 二甲硫醚的製備及提煉介紹
    它主要用於製備玉米,番茄,馬鈴薯,乳製品,菠蘿和橙色水果以及綠色香料。結構和性質類似於二甲醚。常溫下為無色揮發性液體。有像海鮮一樣的特殊氣味。在自然界中,它通常是由蛋白質分解產生的。這也是魚腥味的來源之一。存儲說明:儲存注意事項儲存在陰涼通風的倉庫中。遠離火源和熱源。儲存溫度不應超過29°C。
  • 臭氧水的製備及應用
    在化學性質上來看,臭氧比氧氣更容易溶解於水中,而且使用上圖的裝置便可以簡單直接地製備臭氧水。製備系統是由一個玻璃或抗臭氧化性材料的圓柱形氣瓶構成,氣瓶內3/4充滿蒸餾水,充入臭氧,觀察瓶中液體狀態,冒泡至少5分鐘。右側的滅活裝置將多餘的臭氧轉化為氧氣。
  • 英媒:研究發現防曬霜成分會滲入血液 安全性未知
    參考消息網1月23日報導 英媒稱,研究人員說,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科學家已經證明,防曬霜中的活性化學物質很容易滲入血液,這證實了就這些產品是否安全進行更多測試的必要性。據路透社1月21日報導,這項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研究得到了與藥管局科學家2019年5月進行的一項試驗性研究相同的結果。
  • 氮化矽鐵的性能及製備方法
    它是把矽鐵合金粉在化氣氛中加熱到1200~1400℃進行氮化後的產物,其主要成分為75%~80%(w)的氮化矽,還含有游離鐵和未氮化的FeSi。自此,許多國家開始對氮化矽鐵這種材料進行了研究。氮化矽鐵由於具有良好的高溫性能、抗侵蝕、耐磨性和燒結性,較高的熱導率,較小的熱膨脹係數等優點,除了在高爐炮泥中廣泛使用外,還在含碳耐火材料、高溫結構材料、鎂質澆注料等耐火材料中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氯化鈉工業製備法和實驗室製備法
    外觀是白色晶體狀,其來源主要是海水,是食鹽的主要成分。易溶於水、甘油,微溶於乙醇(酒精)、液氨;不溶於濃鹽酸。不純的氯化鈉在空氣中有潮解性。穩定性比較好,其水溶液呈中性,工業上一般採用電解飽和氯化鈉溶液的方法來生產氫氣、氯氣和燒鹼(氫氧化鈉)及其他化工產品(一般稱為氯鹼工業)也可用於礦石冶煉(電解熔融的氯化鈉晶體生產活潑金屬鈉),醫療上用來配置生理鹽水,生活上可用於調味品。
  • 防曬霜成分能進入血液:對人體影響未知,還需更多數據
    一項新研究顯示,防曬霜中的光防護成分(多為化學防曬成分)可能被人體吸收,進入血液循環。
  • 臨床安全性是血液製品的「紅線」—新聞—科學網
    會議現場 「血液製品是藥物監管中的難點和重點。所以,在藥學監護環節中,一定要實時監測藥品運輸儲存冷庫的溫度、溼度,確保物流冷鏈環節無差錯,務必保障血液製品運輸和儲存安全,實行全程動態監管和追溯。」近日,在血液製品工藝創新及臨床安全使用會議上,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藥學部主任範國榮強調,臨床工作中,要嚴格審核點評血液製品使用處方,確保用藥科學性和合理性。 相比其他藥品,血液製品在臨床上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性,再加之全球性醫用血源緊張的現狀。全球各國都紛紛布局新型血液成分製品、血漿蛋白製品和血液代用品的研究。
  • 2019新教材新高一化學丨膠體的製備和性質!
    3、Fe(OH)3膠體的製備和精製:(1)Fe(OH)3膠體的製備:向燒杯中煮沸的蒸餾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飽和溶液,繼續加熱煮沸至溶液呈紅褐色,就得到Fe(OH)3膠體1.用下列方法來製備膠體,能夠得到膠體的是(    )A.將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BaCl2溶液和硫酸相混合併振蕩B.把1 mL飽和三氯化鐵溶液逐滴加入到20 mL溫水中,邊加邊振蕩,並加熱到沸騰C.把1 mL飽和三氯化鐵溶液一次性加入到20 mL沸水中,並加以攪拌D.把1 mL飽和三氯化鐵溶液逐滴加入到20 mL沸水中,邊加邊振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