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蘿蔔是媽媽們最喜歡的食材,胡蘿蔔泥、胡蘿蔔蛋餅是寶寶餐桌上常見的美味。
但你們一定想不到,平時被菜攤老闆扔掉的胡蘿蔔纓,居然也是這麼有價值!
每 100g 胡蘿蔔纓的鈣含量有 350mg 之多,接近牛奶的 3 倍!還富含鉀、鐵,以後買菜,可不能把胡蘿蔔纓丟掉了。
怎麼吃呢?它基本可以按照其他綠葉蔬菜一樣做,比如焯水之後切碎,加上雞蛋、麵粉做成蛋餅就好了。
另外,蒸胡蘿蔔纓是北方相對常見的一種做法:
2. 用適量的乾麵粉拌一下,使菜葉均勻的粘上一層乾麵粉;
3. 把拌好的蘿蔔纓放進蒸籠,水開後大火蒸 6 分鐘。
蒸好的胡蘿蔔纓可以直接給寶寶吃,大人吃的話可以像拌涼菜一樣拌一拌,或者用辣椒炒一下。
薺菜是在南方北方都非常受歡迎的一味野菜。可以說是每年春天最受歡迎的鮮味了。
每到春天,很多奶奶、外婆們呼朋喚友、備好裝備、不辭辛勞地去郊外挖野菜,薺菜就是這場活動不可缺少的角色。
薺菜不僅鈣含量高達 294mg/100g,作為深色蔬菜,還有含有很可觀的胡蘿蔔素。
菜的苦味有點濃,可以焯水後混到肉餡裡,做成餃子和餛飩,可是不少人的心頭好。
新鮮的芥菜不太常見,但如果提到梅乾菜,大家是不是熟悉了很多?芥菜是醃製梅乾菜、雪菜最常用的原料。
新鮮芥菜的鈣含量有 230mg/100g,接近牛奶的兩倍。
醃製之後的芥菜,鈣含量依然很高(294mg/100g),但醃製後鹽含量也更高,是鮮芥菜的 100 倍,還是儘可能吃新鮮芥菜。
如果擔心芥菜味道太重,可以和其他蔬菜一起做成七寶羹,營養全面又美味。
莧菜有紅莧菜和綠莧菜兩種。含鈣量都很高,綠莧菜相對更豐富一些(187mg/100g v.s. 178mg/100g)。
莧菜焯水做熟之後比較軟,很容易嚼,非常適合寶寶吃。
木耳菜在南方北方都能見到,是有庭院的家庭常見的種植蔬菜。
它的果實很有特點,是黑紫色的小豆豆,皮很薄,稍微一捏就會出來紫紅色的汁液。
木耳菜鈣含量有 166mg/100g,它口感很特殊,黏黏滑滑的,比較適合做湯。
大家在給娃做雞蛋湯的時候,可以加些木耳菜試試,說不定娃會很喜歡。
小茴香不僅長得清新可人,它的鈣含量也很高,有 154mg/100g,同時維生素 A、鉀、鎂含量也非常豐富。
而且它本身就有鹹味,做湯的時候可以撒在湯裡調味,能減少鹽的用量,做成餡餅、包子、餛飩也非常好吃。
油菜應該是我們最常見、最熟悉的蔬菜了,鈣含量有 148mg/100g,比牛奶還要高一點,是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補鈣小能手。
而且它味道清香,沒有蔬菜的苦味,寶寶更容易接受。
一年四季都能見到,各地菜場都能買到,寶寶想吃隨時都能吃到,還有什麼比它更方便的呢?
毛豆的鈣含量達 135mg/100g,而且它的價值遠不止於此。
它還是優質的植物蛋白來源,還有豐富的鉀和膳食纖維,對腸道健康好處多多。
毛豆的吃法可太多了!不過出於安全考慮,對於小寶寶來說,煮熟之後做成泥是最佳選擇。
芥藍是南方省份餐桌的常客,它的鈣含量和牛奶相當,有 121mg/100g,而且鉀含量也很豐富,是補充礦物質的優選。
白灼芥藍是非常有名的一道菜,味道清淡鮮美,大人孩子都合適。
寶寶吃這道菜的時候,可以把菜葉在水中涮一下,去掉表面的油和鹽。
1.先焯水
蔬菜中的草酸會影響鈣的吸收,提前焯水可以去掉一些草酸,可以提高蔬菜的鈣吸收率,同時改善蔬菜的苦味,讓寶寶更容易接受。
2.高鈣蔬菜不能代替奶製品
雖然前面舉例的蔬菜,含鈣量比牛奶還高,但不能指望蔬菜完全取代奶製品。
一方面是因為牛奶還有一些營養,像蛋白質、優質脂肪等,是蔬菜替代不了的。
另一方面,從鈣的角度來說,如果完全用蔬菜取代牛奶的話,需要吃的菜太多了,孩子很難做到。
比如,2 歲的孩子,每天推薦的牛奶量是 500 mL,早晚兩杯奶就可以解決,大多數孩子都能做到。
但換算成蔬菜的話,就算是鈣含量高、鈣吸收率高的綠莧菜,要吃 320g 莧菜,而指南上推薦的 2 歲寶寶蔬菜攝入量,是 100~200g。
△實拍 320g 綠莧菜△
足足一大把,讓娃每天吃那麼多菜,娃樂意不樂意先不說,蔬菜飽腹感很強,吃了這些,還有肚子吃別的東西嗎?
3.每天吃多少蔬菜合適呢?
不同年齡的寶寶,每天菜量可以按照下面的表格來安排。
大家挑蔬菜的時候,可以把鈣含量作為參考的一個方面,讓寶寶的鈣來源更豐富。
最後,我們整理了一些適合不同月齡的高鈣蔬菜食譜,點擊【閱讀原文】就能獲取啦。收好這些菜譜,有空的時候給娃做做看吧!